导读:本文包含了哭嫁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家族,湘西,瑶族,婚俗,乌江,文化,大方县。
哭嫁歌论文文献综述
翟宇燕[1](2019)在《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风俗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艺术文化特色。本文从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其艺术特色两方面入手,对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性进行浅析。(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0期)
李灿昱,李凌洲[2](2019)在《湖南江华瑶族哭嫁歌文化特色危机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传承、保护、创新、活力四个层面分析湖南江华瑶族哭嫁歌的文化特色危机,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文化特色危机提出相应对策。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创新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05期)
姜雅丽[3](2019)在《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现状分析及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宜昌人,从小生活在山高岭峻,树茂林密,物产丰盛,风景怡人的环境下,宜昌地处湖北西部边,这里流传着品种繁多,艺术形式奇特的民间艺术珍宝。除汉族外,还有土家族、苗族。哭嫁是土家族文化中一种特有的民俗,哭嫁歌则是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哭嫁歌作为鄂西土家族文化的产物,反映了我国妇女的生活侧面,是老百姓的骄傲,也是艺术研究者所热衷的。研究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现状与保护,不仅让我们自己更加了解当地优秀的民间文化,而且对于这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提出了笔者自己的建议与思考,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与内涵。本文的正文一共由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发展所存在问题。笔者简要阐明了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发展现状,并从随着时代变迁哭嫁歌改变用途与意义、哭嫁歌词曲更新换代慢且发展欠缺创新与活力、部分老百姓对于哭嫁歌的民族文化底蕴了解的不够深入、部分表演者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缺乏、对于哭嫁歌的传承与发展缺乏重视和土家族语言的消亡让哭嫁歌失去载体这六个方面分析了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与表演艺术特色。笔者从演唱形式、歌词特色分析和音乐特征简析叁个方面介绍了其艺术特色。笔者又以学院派声乐角度解析哭嫁歌的演唱、学习借鉴哭嫁歌演唱技巧和特色的意义两个角度阐述了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表演艺术特色。第叁部分是如何在当代情形下传承与保护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笔者首先从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娱乐价值和交际价值四个点分析了鄂西土家族哭嫁歌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然后分析了如何在当代情形下传承与保护鄂西土家族哭嫁歌,其中又分出了四个解决方案:第一、与当地旅游业相互融合促其发展。第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大力宣传与保护哭嫁歌。第叁、加强哭嫁歌自身民间文化底蕴使其更具特色,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审美标准。第四、引入当地地方教材与课程。(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雷玉瑶[4](2019)在《大方县汉族哭嫁歌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封建制度社会时期,由于男尊女卑的刻板思想,导致女性长期在婚姻中没有自主权,但又需要窗口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情绪,于是诞生了一种专属于女性的歌种——哭嫁歌。许多少数民族的哭嫁歌都极具民族特色,其中又以土家族、彝族的哭嫁歌最富盛名。相较于少数民族的哭嫁歌,汉族的哭嫁歌却极少被探究。本文以贵州省大方县为田野点,通过研究哭嫁歌来窥探当地的汉族哭嫁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变迁。(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2期)
钟洲,何婷[5](2019)在《平地瑶婚礼“哭嫁歌”的形成及流程考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地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它深藏着许多的历史文化瑰宝,它以民间口传的形式世世代代的沿袭。而"哭嫁歌"就是瑶族人民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它如此的丰富多彩,显现出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但是,比起其它民族的"哭嫁歌"研究者甚少。甚至,对它的文化含义和学术价值很多人都还不了解。因此,本文以民俗学、历史学、民间文学、民族学相互应证的角度,就平地瑶"哭嫁歌"的形成、仪式流程、吟唱形式及其表现形式略作阐析。(本文来源于《贺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向恬[6](2018)在《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及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历史悠久,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对湘西土家族哭嫁歌进行研究,是土家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分析了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音乐特征和传承特点,以期让更多的人对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有所了解,进而自发加入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的保护中来。(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9期)
向恬[7](2018)在《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女性文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来源悠久,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早的文字记载源于清代。哭嫁歌中的待婚女子是哭嫁的主角,哭嫁歌词一定程度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表达了女子对平等婚姻生活的向往。对湘西土家族哭嫁歌进行研究能够使人深入了解土家文化,同时也是人们探究女性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1期)
周汪洋[8](2019)在《从哭嫁歌中看土家族婚俗文化——以歌曲《阿妹出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土家族最为独特的民族特征哭嫁歌的形式一般为两人对哭唱、一人单哭唱、几人轮流唱(姑娘哭唱一句,母亲唱一句,姑姑、姨母哭唱一句,姐妹、长嫂各哭唱一句)、领公众唱,哭嫁歌有唱有哭,内容包括"女性哭泣的母亲""母亲哭泣的女人""哭祖宗""哭陪客"。在一般情况下,"阿姨""哭十姐妹"等贯穿于结婚的每一个环节。这些有着浓郁当地民族特色的民歌说明,不同风俗影响下最终形成民歌、民俗二者密不可分的文化统一。二、土家族"哭嫁歌"音乐特征(一)歌词特征土家族哭嫁歌内容丰富。这类歌曲带着哭腔,歌词的贴(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02期)
李晓蓉[9](2018)在《论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包含着广泛的社会内容,加之在哭唱时,新娘凭借社会习俗所赋予的权利,大胆彰显个性,直接抒发胸意。因此,新娘有生以来的怨与怒、爱与恨、喜与悲等各种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借助哭嫁歌充分表露出来。哭嫁歌是土家族女性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是极具民族风味的优秀抒情长诗。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蕴含着四大价值:教育价值——叁大价值塑造人,孝悌感恩加情感;批评价值——叁重价值显神威,封建糟粕遭荡涤;心理价值——寻求心理平衡,弥补心灵创伤;历史价值——记录婚俗全过程,促进土家族研究。(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丽萍[10](2018)在《亦喜亦悲“哭嫁歌”》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嫁是喜事,哭嫁是风俗。哭嫁,作为鄂西土家族的一种婚嫁习俗,广泛流行。迎婚之期,本是青年男女朝思暮盼的吉日良辰,婚嫁必张灯结彩,弦歌达旦。然而,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却要伤心地哭,唱"哭嫁歌",用"哭"的方式迎接出嫁这一人生喜典。这里面有情感根源,女儿出嫁,离开家人朋友亲戚,情感上舍不得,所以要哭;道德根源,表示不忘养(本文来源于《民族大家庭》期刊2018年05期)
哭嫁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从传承、保护、创新、活力四个层面分析湖南江华瑶族哭嫁歌的文化特色危机,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文化特色危机提出相应对策。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创新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哭嫁歌论文参考文献
[1].翟宇燕.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19
[2].李灿昱,李凌洲.湖南江华瑶族哭嫁歌文化特色危机及其对策研究[J].参花(下).2019
[3].姜雅丽.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现状分析及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雷玉瑶.大方县汉族哭嫁歌初探[J].长江丛刊.2019
[5].钟洲,何婷.平地瑶婚礼“哭嫁歌”的形成及流程考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9
[6].向恬.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及传承[J].戏剧之家.2018
[7].向恬.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女性文化探究[J].戏剧之家.2018
[8].周汪洋.从哭嫁歌中看土家族婚俗文化——以歌曲《阿妹出嫁》为例[J].艺术家.2019
[9].李晓蓉.论乌江流域土家族哭嫁歌的价值[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
[10].杨丽萍.亦喜亦悲“哭嫁歌”[J].民族大家庭.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