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壁间结节样平滑肌脂肪瘤1例

子宫肌壁间结节样平滑肌脂肪瘤1例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甘肃静宁743400)

摘要:患者女,65岁,绝经20年。因腹痛2年入院,B超示盆腔实质性占位,体检:左下腹触及一包块,即行剖腹探查,术中于宫底浆膜面见一圆形突起,剔除送检。大体:椭圆形组织8.0×7.5×5.0㎝,表面见2个淡黄色圆形突起,有灰白色薄层包膜。切面为淡黄色脂肪组织,其间夹杂少量灰白色区。镜下瘤组织主由平滑肌和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子宫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并且瘤体一般较小,而本例瘤体较大,平均直径6.8cm,实属罕见。且绝经近20年后发生,故可排除平滑肌瘤脂肪变性。

【关键词】子宫肌壁平滑肌脂肪瘤

患者女性,65岁。因左腰部及下腹部疼痛2年,加重伴尿频、尿急3月收住入院。患者绝经20年,绝经后无阴道流血等妇科症状。B超检查:盆腔实质性占位-畸胎瘤,体检:下腹部压痛,尤以左下腹为著,左附件区可触及一约8×8×7㎝大小包块,压痛,质硬,活动度好。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双侧卵巢及输卵管均无异,子宫前位,于宫底浆膜面见一圆形突起,切开浆膜及浅肌层于肌壁间见一约6.0×5.0×4.0㎝之肿瘤,将瘤组织与子宫肌壁钝性分离剔除,向家属交待病情

并征得其同意后保留子宫,逐层缝合切口,标本送检。

病理检查:椭圆形肿物8.0×7.5×5.0㎝,表面部分似有假包膜。并见2个淡黄色圆形突起,直径分别为3.0cm和2.0㎝,有灰白色薄层包膜,切面为淡黄色脂肪组织,其间夹杂少量灰白色区,部分区域形成多个圆形脂肪结节。镜检:瘤组织主由平滑肌和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平滑肌细胞和其它平滑肌瘤一样部分区域呈漩涡状,部分呈编织状并伴大面积退变,除平滑肌细胞外尚见一些纤维组织,并胶原化和玻璃样变性。成熟脂肪细胞散在或呈岛屿状、结节状分布于平滑肌和纤维组织间,结节状脂肪瘤组织外围见假性包膜或绕以薄层纤维包膜。

讨论:子宫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良性肿瘤,据文献报道仅占子宫平滑肌瘤的0.03-0.2%,全世界有关平滑肌脂肪瘤的报道仅有150例。我院所做3000例子宫手术标本中仅见此一例,占0.03%,与文献报道相同,而且瘤体一般较小,有的肉眼看不见,有些仅看到黄色小点。而本瘤瘤体平均直径6.8cm,实属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子宫平滑肌瘤相同,临床不易区别,术前诊断困难。

平滑肌脂肪瘤是含有大量脂肪的平滑肌脂肪瘤,同时含有血管成分的平滑肌脂肪瘤称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它类型的平滑肌脂肪瘤如上皮样平滑肌脂肪瘤也可以有脂肪成分。平滑肌脂肪瘤多发于40岁以上、过于肥胖或者有胆囊疾病的妇女,其可发生于子宫各个部位,包括子宫颈、子宫体部。文献提出如子宫肌瘤中全部为脂肪组织代替,就叫脂肪瘤,有残存的平滑肌,则叫平滑肌脂肪瘤。纯脂肪瘤极为罕见,仅有少数报道。脂肪细胞可以是局灶性、混合性或大面积分布,与脂肪瘤相似,无一例恶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平滑肌脂肪瘤中脂肪组织的来源有几种假说:1.子宫平滑肌细胞直接化生;2.血管周围间质细胞化生而来;3.胚胎中胚层残留物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倾向;4.沿着子宫动脉和神经转移而来的成脂肪细胞;5.未分化间叶组织来源的多潜能干细胞分化而来,即脂肪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皆由未分化的间叶多潜能干细胞同源发展而来。

病理上主要与平滑肌瘤脂肪变性、脂肪浸润、去分化脂肪肉瘤相鉴别。平滑肌脂肪瘤实质由成熟脂肪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两种成分构成。而平滑肌瘤脂肪变性是平滑肌瘤的一种变性,系指肌细胞胞浆内出现异常空泡样脂滴,一般病灶均较小,肉眼不易看到,在少数病例中可见到黄色小点,用脂肪染色可证明。另外当平滑肌瘤发生变性、坏死时可有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呈多灶性或弥漫性分布,则可诊断为脂肪平滑肌瘤。笔者认为脂肪平滑肌瘤不会形成较大而多个相对独立的圆形脂肪瘤结,亦不会在肌束间膨胀性生长,使其周围组织受挤压而形成假性包膜,尤其不会在瘤组织外绕有薄层纤维包膜,脂肪浸润也同样不会形成瘤结及包膜。去分化脂肪肉瘤,由高分化脂肪肉瘤和非脂肪源性肉瘤两种成分组成,仔细辨认两种成分中核大深染的异型细胞以及非脂肪源性成分中丰富的核分裂象,与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并不困难。

子宫平滑肌脂肪瘤为良性肿瘤,局部手术切除无复发及转移。有文献报道1例脂肪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核深染,甚至可见脂肪母细胞,随访1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另1例发生平滑肌肉瘤变,转移至阴道壁(1).本例平滑肌脂肪瘤剔除后,随访6年未发现复发、恶变及转移。

参考文献

1.熊焰,徐刚等,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1(5):632

标签:;  ;  ;  

子宫肌壁间结节样平滑肌脂肪瘤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