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一中学7302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教育面临着多重机遇与挑战。高中物理教学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众所周知,高中物理课程中,有非常多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导致学生对很多问题都难以理解。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对抽象思维对高中物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抽象思维教学方式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而思维能力的核心则是一个人的抽象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包括了逻辑推理、归纳概括、思维方式和辩证理念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是提高学生智力的重要方式。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意义
物理学习中物理概念学习非常重要,是学生掌握基本物理规律的关键,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具有一定抽象性。这些概念和规律都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并非独立存在,而每个概念的论证和说明,需要用到相应的物理理论,这些概念、理论、规律的理解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这些概念往往都是相互关联共生的。若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联系起来,就会直接给后续深入学习造成障碍。因此,学生对一部分抽象知识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影响着其他概念认知和理解程度。而物理课堂连贯性非常重要,这就会导致学生后续学习中听课似懂非懂现象,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此外,物理理论知识具有相似性,所以一部分学生学习中容易陷入误区,导致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不准确、不严谨,但这些相似性又使物理思维具有了“模糊性”,所以学生无法适应物理学习要求和思维模式,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忽略次要因素,无法正确运用物理规律,而知识相似性的处理也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的要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1.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来创建更具合理的逻辑结构。在物理学中,基本构成了物理的逻辑结构。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使物理学的逻辑结构更具有合理性。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应当对高中物理教材以及大纲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了解,对每个章节的内容以及要求进行了解,同时把握好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课堂中,使用飞机起飞的例子,把起飞的过程分解为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以及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从中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规律。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象化,实验和模型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重要的基础。大多科学探索的前期都会依靠直觉思维,通过跳跃的、整体的思维方式来对一些不知道事物进行探索研究,并且依据知识结构迅速的对其产生认识,最后推导出一些规律和结论。那么对于物理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加强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加强实验设计和课外活动训练,通过教师努力和学生的实践,逐渐降低学生在心理上以及思维上的障碍,然后开发其抽象思维能力和过程分析水平。
2.创建科学合理的抽象框架,强化学生的归纳能力。高中物理当中包括实验基础、理论知识、数学关系、物理规律和实际应用等。这些多方因素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建立一个物理逻辑框架,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那么框架的建立则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首先,就是在学习相关内容时,需要了解相应的逻辑关系,了解主线的进程则为“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进而有效开展逻辑推理和分析教学。提出相应的问题主要是便于学生思考有一个方向,促进学生自主化的探究分析,在探究分析过程中教师只能给予基础的引导和辅助性的提示,营造一个和谐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魅力,并在教师引导下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进行机械守恒定律验证试验时,教师则应该让学生通过借助自由落体、刻度尺等方式来测量机械守恒定律的数据,并且还应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其次,创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根据知识空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知识网络框架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学术规律以内,并且通过探寻的方式来让其逐渐变化,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归纳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做好客观原因的分析工作,灵活掌握物理规律。因果关系是教学工作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关系,这也是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关系之一。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充分结合了物理知识的特殊性,让其显得非常具有学科性,进而能够与实际理论相结合。而因果关系则是不断推动实验和理论知识发展的关键,更是其内在得到的主要动力。不断强化学生分析物理知识因果关系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和相应的概念,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分清物理问题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盛国平初探高中学生学习物理之策略[J].科技信息,2011,(20),37-38。
[2]陈荣明浅谈物理学科的思维特点[J].科学大众,2008,(12),87-88。
[3]刘晓莹赵鹏飞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及教学[J].广西物理,2000,(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