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型钢,性能,延性,框架,建设部。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广利[1](2019)在《试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施工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进步,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成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无论在施工质量还是效率等方面都与传统施工技术之间产生明显的差距,因此,为了可以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效应用到工程中,本文将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进行分析,探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有望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服务于更多项目工程。(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25期)

胡阿平[2](2018)在《论无粘结预应力对超长结构混凝土的防裂抗裂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超长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可提升防裂抗裂效果,应科学开展温度应力的计算工作,并使用后浇带的方式开展处理工作,通过合理的施工时间安排及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在超长结构混凝土防裂抗裂措施是可行的。本工程于2012年10月完成结构施工,2012年12月完成暖封闭并进入装修阶段,且已经过了高温、高冷等外界特殊环境的考验,截至目前没有出现裂缝等问题,故,证明此防裂抗裂方式均成功、有效。(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8年29期)

宁显东[3](2018)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大跨度结构中应用较多,主要解决混凝土抗拉能力低下的问题。目前,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性能的相关研究较为少见。故此,文章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精细化有限元建模,运用拟静力非线性的方法研究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局部损伤情况下的抗倒塌性能,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文章首先以现有的倒塌试验作为参照,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3层4跨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试验和跨间竖向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框架内力重分布的试验进行精细化有限元建模,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验证了文章所采用的本构关系、单元类型以及建模分析方法的正确性;2)在此基础上,文章以跨高比、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非预应力配筋率及预应力作用为主要变量,设计了 7个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和5个普通混凝土框架结构试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平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跨高比、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及预应力作用对结构的抗倒塌极限承载力影响显着,而张拉控制应力对其影响不大;考虑悬链线机制与不考虑情况相比,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倒塌极限承载力提高了 9%~20%;采用能量法将数值模拟所得的静力倒塌荷载换算为等效动力荷载,得到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增大系数(DIF)介于1.11~1.15之间;3)采用非线性静力Pushdown分析方法,对叁维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楼层不同失效柱剩余上部结构抗倒塌极限承载力大小情况如下:长边中柱失效>内部柱失效>角柱失效>短边中柱失效;同部位不同楼层剩余上部结构抗倒塌极限承载力随着被拆除承重柱的上移而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高峰,熊学玉,苑辉,张金香,郭晋欣[4](2018)在《大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前期研究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 369—2016)的编制,主要介绍了后张有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抗弯承载力、刚度、裂缝计算方法、规范中计算公式的来源以及基于延性控制的竖向抗震设计方法。在塑性及延性性能基础上给出了型钢、预应力筋及受力筋配置量的参考值,对于该结构基于性能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作用。最后对该结构形式的不足与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对其推广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08期)

杨燕红[5](2018)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倒塌是由初始局部破坏在构件间的不断扩展引发的部分或整体倒塌,其破坏具有不成比例性。连续倒塌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对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机理和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对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破坏的研究还不充分,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抗连续倒塌破坏研究更是鲜少见诸文献,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建立了 1个单层2×2跨的板-柱结构在中柱失效工况下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非线性静力拆除构件法对其进行了连续倒塌分析。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采用的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2)建立了 1个8层2×3跨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纵横向均按板带布筋的空间板-柱结构模型,并采用非线性静力拆除构件法对其在底层长边中柱、短边中柱、角柱和内柱失效工况下的连续倒塌机理和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分析。基于此,进一步研究了拆除柱位置、拆除柱所在层数及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筋形式对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在各失效柱工况下,均会经历弹性抗力阶段、弹塑性抗力阶段、悬链线抗力阶段和连续倒塌极限阶段。此外,拆除柱位置对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在柱失效工况下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替代传递路径的多少和均布荷载(本文特指放大的静力荷载)施加范围的大小。且拆除柱所在层数越高,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越好。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双向集中布筋形式时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最好。可通过增大柱上板带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配筋量和柱上板带及跨中板带核心区域的普通钢筋配筋量,来有效提高板-柱结构在柱失效工况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3)考虑到板柱节点易发生冲切失效,建立了 1个单层2×3跨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纵横向均按板带布筋的板-柱结构模型。并采用非线性静力拆除构件法对其在长边中柱及节点、短边中柱及节点、角柱及节点和内柱及节点失效工况下的连续倒塌机理和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在各节点失效工况下,均会经历弹性抗力阶段、弹塑性抗力阶段、悬链线抗力阶段和连续倒塌极限阶段。通过增大柱上板带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柱上板带及跨中板底核心区域普通钢筋的配筋量,可有效提高板-柱结构在节点失效工况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此外,板-柱结构在节点失效工况下比在柱失效工况下更易发生连续倒塌,因此可通过增强节点的抗冲切性能提高板-柱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8-04-01)

董新和[6](2017)在《部分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新火车站候车大厅部分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介绍,说明使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结构跨度,减少了结构截面尺寸,使构件的延性得到了提高,控制了结构的裂缝与变形,减小裂缝宽度,有利于结构抗震。与此同时该项技术与全预应力相比简化了张拉、锚固等工艺,节约了钢材,降低工程成本。(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7年S2期)

王天宇[7](2017)在《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同时拥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在大跨、重载、转换层等形式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本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13榀两层两跨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对其进行地震波和低周反复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具体工作如下:(1)对比了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特点,对已有分析结果进行统计。(2)对比分析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水平极限位移值,得出了一些数据供后续章节参考,还验证了降温法在预应力的模拟中的可行性。(3)对两层两跨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进行模态分析,观察模型在前几阶主要振型下的振型图,得出模型的动力性能。(4)通过以柱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压比、剪跨比、柱含钢率、柱箍筋配箍率、张拉控制应力为变量建立的13组不同的两层两跨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以ANSYS为基础编制天津波的APDL语言代码,开展其在地震波作用下框架的模拟分析,研究6种参数的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程度,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5)以ANSYS为基础编制低周反复作用的APDL语言代码,对13组框架开展其在来回循环水平位移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分析,考察结构的骨架曲线,试验结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10-01)

[8](2017)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批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387-2017,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来源于《商品混凝土》期刊2017年04期)

袁忠伟[9](2017)在《IDA方法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作为混凝土领域里的一门新兴技术,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减轻结构自重、节约钢材,而且还能提高其综合效益,是当前建筑结构发展的一种趋势。近些年,虽然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不错成果,但该类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的应用很少,对于其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也很少。为了有效改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推广此类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的应用,本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对结构的抗倒塌能力以及地震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施加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大小可以用预应力度来表示,能够直接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此,本文考虑了预应力度的影响,以某五层两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gen有限元软件分别对预应力度为0.4、0.6、0.8和1.0的结构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以谱加速度1(,3%)aS T以及最大层间位移角max?分别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和结构损伤指标来建立IDA曲线,对多条IDA曲线汇总统计,研究了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随着预应力度的增大,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有所增大,结构的抗震性能也有所改善;在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结构达到CP极限状态时,预应力度为0.6结构的谱加速度1(,3%)aS T最大,并且随着谱加速度1(,3%)aS T的增大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退化较为缓慢,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适合在抗震地区应用。本文采用地震易损性理论,总结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IDA分析结果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流程,分析不同预应力度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易损性曲线,并对其抗倒塌能力以及地震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在IO和LS极限状态的易损性曲线不随预应力度的改变而产生较大变化。对于结构在CP极限状态的易损性曲线,预应力度为0.6时,结构易损性曲线最为平缓,在相同水平罕遇地震作用下超越CP极限状态的概率较小,说明在进入弹塑性阶段以后,结构表现出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以及良好的延性耗能性能。从结构的抗倒塌储备系数可以看出,预应力度为0.6的结构抗倒塌储备系数最高,说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中等预应力度下,结构抗倒塌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而且在遭受一次确定性年频率地震时,造成结构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小,有利于结构在抗震地区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谢放[10](2017)在《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及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融合了预应力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的特点,具有震后残余变形小,自复位能力强等优点。目前,针对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以及抗震性能研究多集中于装配式节点或构件,将预应力装配节点与预应力装配整体框架结构结合起来研究尚不多见。论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试验成果,对装配节点和整体框架的受力与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节点建模方法与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公式。通过与现浇框架模型对比,分析了影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与抗震性能的因素。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直接装配节点模型,参考节点试验结果,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建模的合理性。对比分析预应力筋布置方式、预应力筋锚固长度以及预应力筋初始预应力值对节点受力及抗震性能的影响。(2)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提出预应力装配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不同参数的节点模型,通过在梁端施加竖向荷载,得到不同参数下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将曲线弹性段的斜率作为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值,并与理论计算公式的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推导出的初始转动刚度公式的适用性。(3)参考既有试验成果,对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一榀框架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分别对装配框架和现浇框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对比分析两者在受力性能以及抗震性能方面的异同点,探讨了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力学性能、破坏特征、抗震性能方面的特点。通过参数分析,探究预应力钢筋预拉应力大小和预应力筋布置方式对装配框架的受力及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超长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可提升防裂抗裂效果,应科学开展温度应力的计算工作,并使用后浇带的方式开展处理工作,通过合理的施工时间安排及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在超长结构混凝土防裂抗裂措施是可行的。本工程于2012年10月完成结构施工,2012年12月完成暖封闭并进入装修阶段,且已经过了高温、高冷等外界特殊环境的考验,截至目前没有出现裂缝等问题,故,证明此防裂抗裂方式均成功、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广利.试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9

[2].胡阿平.论无粘结预应力对超长结构混凝土的防裂抗裂措施[J].价值工程.2018

[3].宁显东.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D].广西大学.2018

[4].高峰,熊学玉,苑辉,张金香,郭晋欣.大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8

[5].杨燕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

[6].董新和.部分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7

[7].王天宇.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8]..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J].商品混凝土.2017

[9].袁忠伟.IDA方法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7

[10].谢放.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及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  ;  ;  ;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