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论文和设计-关宇超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包括:位于预制板间呈条形缝隙的板带,封挡于所述板带下部开口的模板,所述板带的上部开口跨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固定有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模板并由螺母固定,其中,所述预制板预设斜面缺口,且所述斜面缺口与所述板带连通,使所述板带扩大为上窄下宽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方便;通过对拉螺栓拉结所述模板与所述预制板,使模板支撑稳固、不易变形、结构美观;通过所述预制板的斜面缺口结构,有效防止漏浆、提高施工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预制板间呈条形缝隙的板带,封挡于所述板带下部开口的模板,其中,所述预制板预设斜面缺口,且所述斜面缺口与所述板带连通,使所述板带扩大为上窄下宽的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预制板间呈条形缝隙的板带,封挡于所述板带下部开口的模板,其中,

所述预制板预设斜面缺口,且所述斜面缺口与所述板带连通,使所述板带扩大为上窄下宽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缺口预设于所述预制板的下部,且与所述板带下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缺口的斜面与所述预制板底面夹角呈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杆,所述横杆跨设于所述板带的上部开口;

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一端固定于所述横杆,所述对拉螺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模板并由螺母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与所述模板之间且靠近所述板带两侧的位置压设有海绵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板板带是浇筑整块结构楼板之前预留的条形缝隙,是将两侧预制板连接的构造,通常采用模板封挡于板带底部,然后在板带处浇筑混凝土使得形成一个整体。该项施工的关键点在于,如何使模板严密封挡于板带底部,保证浇筑时不漏浆,浇筑后结构美观。

传统的吊模施工做法是将预制板预设企口(即直角缺口),然后将适配尺寸的模板嵌入板带底部,并使模板两侧伸至企口,再采用底部支撑柱将模板顶撑固定。这种做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却有很多缺点,主要有以下三个缺点:

一是模板和预制板的边缘接触处不易吻合,容易出现缝隙,在振捣混凝土时很容易从缝隙漏浆;

二是板带处的模板会受到预制板的压力、振捣混凝土时的侧压力以及混凝土自身重力等多重压力作用,使得对板带处的模板的支撑要求更加严苛,若模板下部的支撑不够,极易引起模板的变形而产生缝隙,导致砂浆漏出;

三是由于模板是嵌入至板带底部的,所以拆模后,还需要人工对板带底部找平,不但影响结构美观,后期处理也会造成人员的浪费,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将预制板预先从原来的企口改成斜面缺口,无需将模板嵌入板带,减少了模板与预制板边缘的接触,使模板对板带的封挡更加严密,而且减少了后期的人工处理;另外将原来的由支撑柱支撑模板的方式改进成由对拉螺栓紧固模板与预制板的方式,使模板的支撑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具体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包括:位于预制板间呈条形缝隙的板带,封挡于所述板带下部开口的模板,其中,

所述预制板预设斜面缺口,且所述斜面缺口与所述板带连通,使所述板带扩大为上窄下宽的结构。

采用上述斜面缺口结构,无需将所述模板嵌入所述板带,对所述模板的尺寸要求更加灵活,且所述模板仅需在垂直方向上贴紧所述预制板,减少了模板与预制板边缘的接触,使所述模板对所述板带的封挡更加严密;另外,斜面缺口将板带扩大为上窄下宽结构,使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面积扩大,分散了模板承受的压力,使模板的支撑更加稳固,有效防止混凝土外漏而影响结构的美观,同时减少了后期处理造成的人员和成本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面缺口预设于所述预制板的下部,且与所述板带下部连通。

仅对所述预制板的下部开设斜面缺口,在不改变原有效果的基础上,减小所述斜面缺口的体积,提高所述预制板的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面缺口的斜面与所述预制板底面夹角呈45度。

通过上述结构的限定,使该防漏结构在减少混凝土浇筑时发生漏浆情况的前提下,同时不影响所述预制板的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

横杆,所述横杆跨设于所述板带的上部开口;

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一端固定于所述横杆,所述对拉螺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模板并由螺母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代替传统的立柱支撑,使所述模板对所述板带的封挡更加严密,且降低了架设立柱的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板与所述模板之间且靠近所述板带两侧的位置压设有海绵条。

通过增设海绵条,进一步增加所述模板对所述板带封挡的严密性,更加有效的防止漏浆情况的发生。

综上,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方便;

2、模板支撑稳固、不易变形、结构美观;

3、有效防止漏浆、提高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板带正视图;

图2是一较佳实施例正视剖面图;

图3是一较佳实施例俯视示意图。

图示中:10-预制板;20-板带;21-上部缺口;22-下部缺口;23-斜面缺口;30-模板;41-跨接钢筋;42-对拉螺栓;43-螺母;50-海绵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包括:位于预制板10间呈条形缝隙的板带20,封挡于所述板带20下部开口22的模板30,其中,

所述预制板10预设斜面缺口23,且所述斜面缺口23与所述板带20连通,使所述板带20扩大为上窄下宽的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所述预制板10的承重能力,所述斜面缺口23不宜过大,本实施例优选将所述斜面缺口23仅开设于所述预制板10的下部,且使所述斜面缺口23与所述板带20的下部连通,使所述板带20呈横截面为上部矩形、下部连通正置梯形的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使该防漏结构在减少混凝土浇筑时发生漏浆情况的前提下,同时尽可能不影响所述预制板10的承重能力。本实施例优选所述斜面缺口23自所述预制板10的侧面中线起,即所述斜面缺口23的斜面与所述预制板10的底面的夹角呈45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对拉螺栓42来拉结固定所述模板30与所述预制板10,具体地,采用跨接钢筋41横跨于所述板带20的上部开口21,且于所述跨接钢筋41上垂直焊接对拉螺栓42,且使所述对拉螺栓4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模板30并由螺母43固定,要求所述模板30上用以供所述对拉螺栓42穿过的开孔尺寸与所述对拉螺栓42的尺寸刚好相等,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浆沿着过大的开孔处流出。

配合图3所示,由于板带20为长条形,本实施例优选设置多组所述跨接钢筋41、对拉螺栓42、及螺母43,并将它们间隔横跨于所述板带20的上部开口21,于多个位置分别拉结固定所述模板30与预制板10,进一步增强所述模板30的支撑性能,且保证所述模板30封挡所述板带20的严密性。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板10与所述模板30之间且靠近所述板带20两侧的位置压设有海绵条50。

通过增设海绵条50,进一步增加所述模板30对所述板带20封挡的严密性,更加有效的防止漏浆情况的发生。

现场使用时的具体操作步骤:

1、前提,与构件厂协商将预制板10预先开设45°的斜面缺口,采用该预制板10对建筑楼板进行铺设施工;

2、对板带20浇筑前,

首先,于板带20的下部开口21处安装模板30,并于模板30上打孔,要求该孔正好可以穿过对拉螺栓42即可;

然后,在预制板10与模板30之间且靠近板带20两侧的位置压设海绵条50;

最后,用若干跨接钢筋41横架在两侧预制板10上,并将对拉螺栓42一端焊接于跨接钢筋41,另一端穿过模板30,于对拉螺栓42的穿出端套接适配螺母43,通过旋紧螺母43,使模板30与预制板10的连接更为紧密。

3、对板带20进行浇筑,待浇筑固定后,

首先,旋出螺母43,拆卸模板30;

然后,切割掉对拉螺栓42于板带20下部伸出的部分;

最后,于预制板10上部进行二次浇筑,将跨接钢筋41一并浇筑在一起,使楼板上下表面平整美观。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做出种种变化。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9269.8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653132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E04B 1/68

专利分类号:E04B1/68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发明人:关宇超;王雄志;苏俊伟;张金磊;霍宇航;徐盛田

第一发明人:关宇超

当前权利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代理人:曾耀先

代理机构:31229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基于预制板间板带防漏结构论文和设计-关宇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