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车瑶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包括:底座;绝缘结构,绝缘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导电结构,导电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导电结构具有靠近绝缘结构的第一位置和远离绝缘结构的第二位置;其中,导电结构连接有电源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绝缘结构(20),所述绝缘结构(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导电结构(30),所述导电结构(3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导电结构(30)具有靠近所述绝缘结构(2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绝缘结构(20)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导电结构(30)连接有电源组件。

设计方案

1.一种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

绝缘结构(20),所述绝缘结构(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

导电结构(30),所述导电结构(3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导电结构(30)具有靠近所述绝缘结构(2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绝缘结构(20)的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导电结构(30)连接有电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U”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滑轨(40);

所述绝缘结构(20)安装在固定结构(50)上,所述固定结构(50)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导电结构(30)安装在滑动结构(60)上,所述滑动结构(6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20)与所述固定结构(50)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板(51),所述导电结构(30)与所述滑动结构(60)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板(51)和所述第二绝缘板(61)有环氧树脂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20)与所述导电结构(30)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70)包括安装在所述绝缘结构(20)上的第一缓冲部和安装在所述导电结构(30)上的第二缓冲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20)通过第一固定组件(52)安装在所述固定结构(50)上,所述导电结构(30)通过第二固定组件(62)安装在所述滑动结构(6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2)包括:

固定卡套(521),所述固定卡套(521)至少部分地环绕所述绝缘结构(20);

多个固定件(522),所述固定件(522)连接所述固定卡套(521)和所述固定结构(50);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62)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52)的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结构(80),所述驱动结构(80)与所述滑动结构(60)连接,以使所述滑动结构(60)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结构(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80)为步进电机,所述驱动结构(80)通过丝杠(81)与所述滑动结构(60)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性能研究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作为电力能源的主要传输装备,是构建稳定高效电力网络的关键电力设备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建设的加速,城市电网的电压等级也逐步升高,输配电网络的电缆化改造是城市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迫切需要。与传统的充油电缆相比,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具有电气性能优良、传输容量大、质量轻、制造工艺简单、辅助设备少、安装与维护方便、火灾危险小等优势,成为大城市中大容量电能传输负荷中心所使用的地下输电系统的核心电力设备之一。

电力电缆用量的增大也对其运行维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运行维护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近年来,多地发生过多起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因护层烧蚀而引发的故障,严重影响了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妨碍了供电的可靠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目前针对电缆护层烧蚀的机理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工作,这些势必导致在运维管控策略方面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指导。由此可见,对于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缓冲层烧蚀机理的研究势在必行。

为了研究电缆护层烧蚀的机理,就需要研究铝护套和缓冲层间距与烧蚀的关系,而在带电情况下,无法人工近距离操作实现铝护套和缓冲层的距离调节,使用机械臂等自动控制装置又使得整体结构复杂,成本高昂。这些因素使得铝护套和缓冲层间距对烧蚀的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包括:底座;绝缘结构,绝缘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导电结构,导电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上,导电结构具有靠近绝缘结构的第一位置和远离绝缘结构的第二位置;其中,导电结构30连接有电源组件。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U”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滑轨;绝缘结构安装在固定结构上,固定结构固定在安装槽内;导电结构安装在滑动结构上,滑动结构设置在安装槽内并滑动连接于滑轨。

进一步地,绝缘结构与固定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板,导电结构与滑动结构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有环氧树脂制成。

进一步地,绝缘结构与导电结构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

进一步地,缓冲结构包括安装在绝缘结构上的第一缓冲部和安装在导电结构上的第二缓冲部。

进一步地,绝缘结构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安装在固定结构上,导电结构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安装在滑动结构上。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卡套,固定卡套至少部分地环绕绝缘结构;多个固定件,固定件连接固定卡套和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底座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与滑动结构连接,以使滑动结构靠近或远离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驱动结构为步进电机,驱动结构通过丝杠与滑动结构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导电结构30靠近绝缘结构20并与绝缘结构20相接触时,分别施加在导电结构30的电源组件放电会对绝缘结构20造成烧蚀,通过更换不同的绝缘结构20进而对不同材质的绝缘材料进行烧蚀测试,以满足电缆护层应用前的烧蚀测试需求。并且底座、绝缘结构和导电结构的设置可以简化传统烧蚀试验测试,降低测试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连接后的结构简图;

图3示出了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20、绝缘结构;30、导电结构;40、滑轨;50、固定结构;51、第一绝缘板;52、第一固定组件;521、固定卡套;522、固定件;60、滑动结构;61、第二绝缘板;62、第二固定组件;70、缓冲结构;71、第三固定组件;80、驱动结构;81、丝杠;90、总电源;91、开关电源;100、控制组件;101、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0、绝缘结构20和导电结构30。绝缘结构20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10上。导电结构30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10上,导电结构30具有靠近绝缘结构2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绝缘结构20的第二位置。其中,导电结构30连接有电源组件。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导电结构30靠近绝缘结构20并与绝缘结构20相接触时,分别施加在导电结构30的电源组件放电会对绝缘结构20造成烧蚀,通过更换不同的绝缘结构20进而对不同材质的绝缘材料进行烧蚀测试,以满足电缆护层应用前的烧蚀测试需求。并且底座10、绝缘结构20和导电结构30的设置可以简化传统烧蚀试验测试,降低测试成本。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中的导电结构30与电源组件连接,具体地是与总电源90连接,通过开关电源91连接。总电源90可以设置为220V的家用电源,开关电源91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24V直流电来为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供电。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设置有驱动组件以及与驱动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组件100,控制组件100连接有控制开关101。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底座10上设置有“U”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滑轨40。绝缘结构20安装在固定结构50上,固定结构50固定在安装槽内。导电结构30安装在滑动结构60上,滑动结构60设置在安装槽内并滑动连接于滑轨40。上述结构可以使滑动结构60盒固定结构50之间的相对移动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绝缘结构20与固定结构50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板51,导电结构30与滑动结构60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61。上述结构中第一绝缘板51的设置用于隔离绝缘结构20盒固定结构50,第二绝缘板61的设置用于隔离导电结构30和滑动结构60,避免滑轨40在带电实验中受到其放电的影响,尤其是滑轨40采用金属制成时的情况,滑轨40采用金属制成时,优选铝。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板51和第二绝缘板61有环氧树脂制成,因为环氧树脂地硬度大,耐高温性能好。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绝缘结构20与导电结构30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70。上述结构中缓冲结构70的设置用于对绝缘结构20和导电结构30靠近时进行缓冲,避免绝缘结构20和导电结构30的直接冲击,同时可以限制放电区域。缓冲结构70也通过绝缘板与固定结构50或者滑动结构60隔离。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缓冲结构70包括安装在绝缘结构20上的第一缓冲部和安装在导电结构30上的第二缓冲部。上述结构可以进一步避免绝缘结构20和导电结构30的直接冲击。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绝缘结构20通过第一固定组件52安装在固定结构50上,导电结构30通过第二固定组件62安装在滑动结构60上。上述结构可以方便绝缘结构20的和导电结构30的固定。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组件52包括固定卡套521和多个固定件522。固定卡套521至少部分地环绕绝缘结构20。固定件522连接固定卡套521和固定结构50。第二固定组件62与第一固定组件52的结构相同。上述结构可以使绝缘结构20和导电结构30的固定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地,使用耐高温性能好的高质量尼龙作为各个固定组件的材料,优选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进一步地,固定件522可以与绝缘板连接,比如,第一固定组件52的固定件522与第一绝缘板51连接,以将固定卡套521固定在第一绝缘板51上。第二固定组件62可以与第一固定组件52为相近的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三固定组件71,第三固定组件71与第一固定组件52结构相同,用于固定缓冲结构70。进一步地,固定件522设置为螺钉、螺丝或者螺栓,第一固定组件52和第二固定组件62的固定件522优选M5的螺丝,第三固定组件71的固定件522优选M2的螺丝。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底座10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结构80,驱动结构80与滑动结构60连接,以使滑动结构60靠近或远离固定结构50。上述结构可以使滑动结构60更加快捷地靠近或远离固定结构50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驱动结构80为步进电机,驱动结构80通过丝杠81与滑动结构60连接。上述结构可以使滑动结构60靠近或远离固定结构50得距离控制得更加精确。通过丝杠81连接可以更加稳定可靠,且控制精度更高。

在实际运行中,通过控制开关101和控制组件100对步进电机转速与方向进行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固定着第二绝缘板61与导电结构30的滑动结构60在滑轨40上运动,使滑动结构60移向固定着第一绝缘板51与带第一缓冲部的绝缘结构20的滑轨40端部,令导电结构30与第一缓冲部接触上,然后给导电结构30与第一缓冲部通电,而后转变步进电机转动方向,从而改变滑动结构60运动方向,令导电结构30与第一缓冲部逐渐分开,开展铝护套与缓冲层间距对烧蚀的影响机理研究实验。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当导电结构30靠近绝缘结构20并与绝缘结构20相接触时,分别施加在导电结构30的电源组件放电会对绝缘结构20造成烧蚀,通过更换不同的绝缘结构20进而对不同材质的绝缘材料进行烧蚀测试,以满足电缆护层应用前的烧蚀测试需求。并且底座10、绝缘结构20和导电结构30的设置可以简化传统烧蚀试验测试,降低测试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护层烧蚀测试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1841.4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372788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G01N 31/12

专利分类号:G01N31/12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41号

发明人:车瑶;刘若溪;刘宏亮;王智晖;任志刚;郭卫;赵西元;姜磊;辛月;钟力生;高景晖;帅萌

第一发明人:车瑶

当前权利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建伟;张亚辉

代理机构:112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电缆护层烧蚀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车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