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面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面,海浪,网格,快速,孔径,舰船,模型。
海面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徐立东,包雪怡[1](2019)在《基于FFT法线贴图的海面波浪模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分辨率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波浪方程来计算法线贴图,在低分辨率网格上构建海面高度场,然后使用Cuda架构对波浪方程并行求导算出更高分辨率的法线贴图,用Open GL着色器来渲染海面波动效果,可有效模拟海面。随着法线贴图分辨率的提高,能更加细腻、真实地展现海面波浪的绘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FFT法线贴图的海面波浪模拟可视化框架,能够不增加海面网格的几何复杂度、节省计算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海面细节、增强视觉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时代》期刊2019年12期)
陈茜,余建星,李志刚,吴朝晖,蒋梅荣[2](2019)在《离散相模型和经验模型在海面溢油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Fluent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的海面小泄漏量溢油扩散预报模型,进行海面持续溢油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泄漏模式下,泄漏点附近原油浓度最大,沿流速方向浓度逐渐降低,流场方向对原油扩散主方向有较大影响;在相同时刻,随着流速增大,原油迁移距离增加,随着湍流强度增大,粒子随机走动增大,离散尺度增大。此外,根据FAY叁阶段油膜扩展、油粒子模型以及近年来发展的两阶段法,建立全面的经验性海面溢油预报模型,并根据水面小泄漏量持续溢油试验数据,验证离散相模型与经验模型的正确性。两种模型在各时刻原油流向迁移距离及油膜面积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10%,模型合理可靠,均可用于海面溢油扩散预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平台》期刊2019年02期)
郭涛,祝明波,陈麒,梁佐堂[3](2019)在《两种实现海面舰船SAR成像模拟的编程语言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海面舰船SAR成像信号级模拟流程,分析了SAR成像模拟主要环节的数据运算的特点。接着介绍了Matlab与Microsoft Visual C++两种开发环境,然后分别从执行效率、点目标及海面舰船方面,对Matlab和C两种编程语言实现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有益结论。(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陆晓[4](2018)在《基于OpenGL的海面波浪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叁维模拟场景中的海面波浪模拟已经逐渐成为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针对传统投影网格法在视点离水面比较近采样时,频率突然增加、导致采样过于密集造成水面网格不平滑的现象,提出了一种限制采样精度的投影网格算法,明显提升了渲染效果,其原理是根据视点与海面的距离去判断采样的精度,当视点远离海面时提高采样精度,当视点靠近海面时限制采样精度。在Normal Mapping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动画的Normal Mapping算法,提高了海面光照的真实感,最终以Visual C++6.0及OpenGL开发工具实现叁维海面场景模拟。(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彭晶,陆晓,李晖[5](2018)在《基于投影网格算法的海面波浪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面波浪模拟中实时性与渲染效果无法同时兼顾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网格多细节层次的低采样频率算法。先用投影网格算法对海面建模,生成一个海平面网格,同时在近视点处降低采样频率,解决网格过密所造成的海面网格走样问题;再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海面高度场,为海面添加波浪;最后结合纹理动画技术和Normal Mapping算法添加海面纹理,并分叁次对纹理进行采样,来增强海面的水纹细节,建立了具有高真实感的动态海面波浪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减少了计算量,具有实时性;还模拟了海面的细微扰动,提升了算法渲染的逼真度。(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学敏,吴立民,张丽莎,龙亮[6](2018)在《基于JONSWAP谱的海面浪形模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水下目标的光学探测,文中主要通过海浪空间频率分布特征对海面浪形进行光学参数反演,从海洋学现有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出发,利用基于JONSWAP海浪谱的线性迭加方法,结合方向函数相关公式,建立了海浪在不同风力条件下的高度模型,并实现了海浪的实时绘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符合真实海浪情况。(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高嘉祥[7](2018)在《黑潮—亲潮延伸体海区大气对中尺度海面温度扰动的响应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者们已经认识到在全球海洋中普遍存在着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未能完全理解在中纬度海区中尺度海面温度扰动(SST_(meso))对大气的影响机制及气候效应。在本研究中,使用高分辨率的卫星观测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研究了黑潮–亲潮延伸体海区大气对SST_(meso)的响应。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进行WRF模式对比试验,其中控制试验(CTRL)由不包含SST_(meso)的低分辨率海面温度边界条件驱动,而扰动试验(PER)中海面温度边界条件额外添加了从高分辨率卫星观测资料中提取的SST_(meso)。其中SST_(meso)的提取采用了LOESS(locally weighted smoothing)技术,可有效分离中尺度扰动信号。通过计算CTRL与PER的模拟结果的差异,就能得到在SST_(meso)的作用下产生的大气响应场。这一对比试验方法属首次被应用于研究中纬度海区的大气。对月平均的大气响应场与观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WRF模式很好地模拟出了边界层内的大气对SST_(meso)的响应,并且响应信号可以影响到对流层的中下层。大气响应场的空间分布同卫星观测以及前人的模拟结果高度一致。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RF模式中海面上10 m处风速扰动和SST_(meso)之间具有合理的相关系数,但是耦合强度较弱,说明模式使用的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仍有待改进。我们还对大气边界层内的动力响应现象进行了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海区内压力调整机制和垂向混合机制都在起作用。要判断哪种机制起主导作用,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讨论。我们进一步使用WRF模式对2005到2013年的模拟结果研究了中尺度海面温度场的气候效应。我们发现经过时间平均后研究海区的SST_(meso)主要表现为叁处海面温度锋面。这些锋面对局地的气候态降水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在锋面的暖区(冷区)降水及其变率都有所增加(减少),其净效应是局地降水的增加。这些锋面的作用改善了PER中模拟得到的气候态降水的空间分布,使其与观测结果更加接近,说明了在大气模式中使用高分辨海面温度边界条件的必要性。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在锋面处产生降水响应的物理机制。结果证明了在过去针对湾流海区的降雨带所提出的压力调整机制能够推广到本研究的海区中,并成功地解释了由叁处锋面引起的气候态变量场的响应。我们还发现仅靠压力调整机制无法圆满地解释气候态降水响应的季节变化现象,因此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背景场的环境条件以及SST_(meso)的热力作用对温带气旋活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张浩然[8](2018)在《大规模海洋场景中海面光学效果实时模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海洋模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实时模拟的技术更是广泛应用到大型3D游戏、影视作品以及海洋学研究中。目前,传统的海洋模拟研究更多侧重于海面波浪建模,缺乏海洋光学视觉真实感的渲染工作。而在光学效果的仿真研究中,则同样应用到大规模海洋波浪运动场景的工作较少。为了将上述两者渲染工作友好地结合起来,展现海洋场景中更加丰富多彩的细节信息,本文在大规模海洋波浪真实建模的基础上,引入更为精确的光学模型,对场景中光线在海面产生的反射、次表面散射以及折射现象进行算法模拟和研究。首先,为了解决海洋自身规模巨大、波浪运动多样特性所带来的实时渲染问题,在保证渲染速率和精度的基础上,采用投影网格来构建海面网格,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采样由风力驱动的长短波统一的方向谱来进行波浪建模,为后续光学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其次,针对海洋场景中光学效果较不真实所引起的视觉真实感较差的问题,引入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光学模型,求解天空与日光对海面的光照影响,展现丰富的海洋光学场景。同时,在标准的反射矩阵中添加控制因子,引入太阳位置信息,物体在海面的反射效果具有了一定的动态性,实现倒影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的效果。再次,为了进一步增强海水色彩的真实感,计算光线在海面处发生次表面散射现象的积分方程。而对于光线在海面产生的折射现象,通过分析物理折射定律,利用渲染到纹理的技术,同时添加海水深度和浑浊度影响因子,从而正确渲染出水下物体受光线影响而发生偏移的效果。最后,借助Unity3D引擎、Cg和Unity Surface Shader着色器语言,设计和实现大规模海洋场景中光学效果的实时模拟。实验的结果与数据表明,采用本文的渲染方案,在实时渲染的前提下,保证了大规模海面波浪运动的真实感,同时又提高了海洋的光学视觉效果,也更为贴合真实环境。(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祝明波,郭涛,陈麒,邹小海[9](2018)在《海面舰船SAR成像信号级快速模拟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海面舰船目标进行成像模拟是获取任意条件下海面舰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海上目标识别、判读人员训练、SAR系统设计优化与性能评估等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作过程的信号级SAR成像模拟方案具有逼真度高等显着优势,但存在数据量和运算量巨大、实时性差等问题。介绍了海面舰船SAR成像信号级模拟流程,从模型层面、算法层面、平台层面上总结了目前实现SAR成像信号级快速模拟的方法,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马跃华,康传华,刘钊[10](2017)在《多输入多输出雷达复杂海面场景成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对于复杂海面场景成像的可行性与优越性,通过仿真的方法进行了MIMO雷达海面场景成像模拟。介绍了MIMO雷达成像原理,然后利用曲率修正的双尺度模型和阴影效应建立海面的后向散射截面分布模型,以此为目标利用MIMO雷达系统对其成像。结果表明:MIMO雷达可以准确实时地获得海面场景的成像结果,与实孔径导航雷达相比成像精度更高,呈现的海面细节更清晰,并且可以实现单快拍成像,不受海面运动的影响。采用Fung海浪谱形成的复杂海面的成像结果显示,MIMO雷达成像结果的幅度统计特性符合K分布,验证了成像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海面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基于Fluent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的海面小泄漏量溢油扩散预报模型,进行海面持续溢油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泄漏模式下,泄漏点附近原油浓度最大,沿流速方向浓度逐渐降低,流场方向对原油扩散主方向有较大影响;在相同时刻,随着流速增大,原油迁移距离增加,随着湍流强度增大,粒子随机走动增大,离散尺度增大。此外,根据FAY叁阶段油膜扩展、油粒子模型以及近年来发展的两阶段法,建立全面的经验性海面溢油预报模型,并根据水面小泄漏量持续溢油试验数据,验证离散相模型与经验模型的正确性。两种模型在各时刻原油流向迁移距离及油膜面积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10%,模型合理可靠,均可用于海面溢油扩散预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面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徐立东,包雪怡.基于FFT法线贴图的海面波浪模拟方法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9
[2].陈茜,余建星,李志刚,吴朝晖,蒋梅荣.离散相模型和经验模型在海面溢油模拟中的应用[J].中国海洋平台.2019
[3].郭涛,祝明波,陈麒,梁佐堂.两种实现海面舰船SAR成像模拟的编程语言对比分析[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9
[4].陆晓.基于OpenGL的海面波浪模拟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8
[5].彭晶,陆晓,李晖.基于投影网格算法的海面波浪模拟[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8
[6].张学敏,吴立民,张丽莎,龙亮.基于JONSWAP谱的海面浪形模拟(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7].高嘉祥.黑潮—亲潮延伸体海区大气对中尺度海面温度扰动的响应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
[8].张浩然.大规模海洋场景中海面光学效果实时模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8
[9].祝明波,郭涛,陈麒,邹小海.海面舰船SAR成像信号级快速模拟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技术.2018
[10].马跃华,康传华,刘钊.多输入多输出雷达复杂海面场景成像模拟[J].系统仿真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