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图们市第二高级中学133100
摘要: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竞技体育的基础。随着新课标和新标准的全面实施,各校对体育学科也越来越重视。笔者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对自身在现实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从而希望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更加有效和谐发展。
关键词:业余体育训练现状策略
一、当前中学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文化学习与业余体育训练的矛盾。应试教育的观念现在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流,为了提高升学率,文化课大量占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许多家长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挤出时间来参加各种补习培训,学生手上永远都有做不完的试卷和应接不暇的课外辅导。更为尴尬的是,就算一些学生参加了业余体育训练,到了要去比赛的时候,家长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千方百计阻止学生参与比赛,学校、老师无论做什么工作,到最后磨破嘴皮都无法撼动家长坚定的心。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学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出现了。
2.业余体育训练缺乏足够的生源保障,经费支持及后勤服务有待加强。“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已经是所有教练员的共识了,只有手上有足够优秀的体育训练人才,教练员们才能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地开展训练。然而,由于一些家长受到旧的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可以了,忽视了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让孩子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快乐、培养优良品质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甚至重重阻碍学生参加学校的业余体育训练,导致很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无法得到良好的训练,打击了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一些学生也因此放弃了体育训练。另一方面,随着体育竞技运动科学化的发展模式,现在的业余体育训练越来越注重科技含量。专业的训练场馆,专业的训练器材,一流的训练手段,这些都需要经费上强有力的保证。同时,针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损伤及必要的能量补充,学校后勤组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
3.教练员水平有待提升。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现在一批年轻的体育教师其实都是半路出家,也就是所谓的“野驴子“。他们往往都是因为当初想要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才选择了体育这个专业,应该说,他们对体育学科并不是十分了解,他们自身所掌握的体育技能也是有限的。许多年轻的体育教师只会纸上谈兵,实际操作起来就章法全无、无从着手。试想这样的老师训练出来的学生,体育竞技水平能高吗?
二、解决中学业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的策略
1.切实处理好业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今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最大困难来自于学生家长。很多家长心理上的抵触以及行动上的不支持直接导致了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困难重重。体育项目的训练对于人的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一个动作的完成,要求身体各个部位协调用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光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所谓的“运动神经”,那是不够的。那些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大脑灵活性肯定要比一般的学生高。不要一味地把问题归结在体育训练上,转变观念,伸出你们支持的臂膀!
2.保障生源,加强经费投入,逐步健全后勤服务制度。生源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要加强中小学体育训练人才的有效衔接。教练员们要加强体育优秀人才的关注力度,有针对性地去各个中学里对一些优秀的体育苗子进行考察,与相关教师、家长进行沟通,以便日后开展训练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从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这个角度出发。学校要保障必要的体育训练经费,每年对训练的场地设施进行维护,进行器材的更新,添置一些新的训练硬件设施。在运动员的饮食及意外伤害保障上,也应落实一些有效的政策。
三、建议
1.学校要进一步摆正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位置,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加和谐发展。
2.教练员要与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协调配合,互相沟通,加强对体育训练学生的关注,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部分家长、学生要转变观念,本着强健体魄,为校、为国争光的崇高思想,积极参加训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适当提高教练员的训练补助和比赛奖励,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加分制度。
总之,当前学校的业余体育训练要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克服业余体育训练的误区,完善业余体育训练制度,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傅金亮少儿课余训练应注意的问题[J].田径,2002,6。
[2]王健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制度改革[J].上海体育学报,1999,(5)。
[3]孙庆鹏“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J].少年体育训练,1997,(2)。
[4]郑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业余训练体制改革[J].沈阳体育学术,1997,(1),37-41。
[5]国家教委关于中学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及公布第一批试点中学名单的通知(1988年7月)[C].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