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聚乙烯论文-刘世军,孙德明,张宁宁,阎冬

再生聚乙烯论文-刘世军,孙德明,张宁宁,阎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生聚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抗氧剂,热氧老化,再生

再生聚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刘世军,孙德明,张宁宁,阎冬[1](2019)在《复合抗氧剂对再生聚乙烯抗老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不同抗氧剂对再生聚乙烯塑料的抗老化性能影响,测试了材料的氧化诱导期和热氧老化性能反应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剂YKR-415的加入使再生聚乙烯塑料获得优良抗老化性能; YKR-415加入0. 35%时,氧化诱导期为57min,老化后拉伸强度变化率为-10. 82%,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为-14. 77%。(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军福,王福胜,崔辉,周敬勇,夏晓松[2](2019)在《制备工艺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聚乙烯醇纤维分散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聚乙烯醇(PVA)纤维的分散性,设计了叁种不同的制备工艺流程。通过不同工艺制得的试样力学性能测试,结合试验过程和试样破坏形态的观测,评价了叁种工艺流程对PVA纤维分散性的影响程度,同时研究了搅拌时间对PVA纤维分散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对纤维分散性影响显着。在工艺2流程下,分散效果最佳,强度性能也表现为最好,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较未掺加纤维时提高37.9%和18.6%;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有利于纤维的进一步分散,但达到一定时间后,分散性能开始下降;另外,试样的破坏形态也反映了纤维的分散状况。纤维分散越均匀,试样破坏时完整性越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自豪[3](2019)在《聚乙烯醇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建建筑的施工和既有建筑的拆除过程都在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同时也在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由此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将建筑废弃物中体量最大的混凝土和砖进行回收再利用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重要途径。实际工程中,废弃混凝土和废砖通常以一定的比例共存,对其进行分拣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开展混合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对砖砼混合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处理,通过骨料的物理性能和微观形貌测试,研究分析不同浸泡机制对再生骨料的改性效果与机理;利用改性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研究纳米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制备聚乙烯醇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研究分析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分析了硅溶胶溶液浓度、浸泡时间对混合再生骨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材性指标与硅溶胶溶液浓度、浸泡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和浸泡时间的增长,混合再生骨料的物理性能不断得到改善;纳米硅溶胶溶液浓度2%、浸泡2天处理的方法对混合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压碎指标和表观密度的改善效果较好。(2)研究分析了纳米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的经时变化规律,建立了力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基于扫描电镜试验探讨了纳米二氧化硅对再生混凝土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通过骨料改性,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3.3%和19.4%,而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无显着变化;纳米二氧化硅对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的起到了改善作用。(3)研究分析了聚乙烯醇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的经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纤维的加入对纳米再生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有一定削弱,但可以有效改善其抗劈拉性能和抗折性能;聚乙烯醇纤维的改性效果优于聚丙烯纤维。(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吴正环,赵学礼,王权,董晓传,陈阳[4](2019)在《再生高密度聚乙烯/协同表面改性滑石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增韧再生高密度聚乙烯(RHDPE),采用钛酸酯偶联剂(TCA)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H-g-PE)对填料滑石粉(Talc)进行了协同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的配比对RHDPE/Tal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CA、MAH-g-PE的含量分别为Talc的0.5%和40%时,RHDPE/Tal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幅最大;当TCA、MAH-g-PE的含量分别为Talc的1.0%和16%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增幅最大。随着MAH-g-PE含量的增加,RHDPE/Talc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提升、结晶度增大;而加快升降温速率,则会使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升高、结晶温度下降,同时导致晶区紊乱、结晶粒径差异增大。(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向文平,罗思[5](2018)在《不同批次再生聚乙烯塑料中重金属的含量状况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塑料废弃物增长的高峰期,而塑料的再生利用成为了当今的热题,由于塑料再生加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对人类和环境构成威胁。以微波消解为前处理方法,对不同批次再生塑料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研究,探究出重金属含量最低的可再生塑料。该方法前处理中再生塑料用量少,微波消解完全,适用于再生塑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测定。(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18年10期)

王红兴,孟家光,王彦杰,陈伟[6](2018)在《聚乙烯醇/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对废旧涤棉织物中的棉纤维进行溶解回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溶解工艺条件,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膜。试验发现影响棉纤维溶解效果的主次因素关系为:溶解温度>NMMO的质量分数>二甲基亚砜(DMSO)溶胀时间>溶质(棉纤维)与溶剂(NMMO水溶液)质量比。溶解的最优条件是:反应温度95℃,NMMO的质量分数为87%,DMSO溶胀90 min,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100。此时用扫描电镜观察到PVA/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膜中纳米的直径比较均匀。(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期刊2018年07期)

徐恒[7](2018)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丙烯酸接枝改性再生聚乙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最重要的通用塑料,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在国内外消费量巨大。HDPE的长期使用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氧化和老化,因此,对HDPE的回收利用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传统的回收利用方式主要通过物理共混和接枝改性的方式来提高回收高密度聚乙烯(rHDPE)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能。而简单的物理共混改性方法难以解决多相聚合物相容性差、共混物应力集中和力学性能差的问题,因为较低的接枝率,使得单组分接枝改性rHDPE的方法难以实现和新树脂相近的力学性能。针对rHDPE较低的力学性能和改性共混物相容性差的问题,本论文做了以下研究: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作为接枝改性剂,丙烯酸(AAc)作为改性共单体,首先分别对rHDPE和mPE(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进行熔融接枝改性,制备rHDPE-g-(GMA-co-AAc)(缩写为rH-g-G/A)和mPE-g-(GMA-co-AAc)(缩写为mPE-g-G/A),然后,rH-g-G/A与LDPE共混制备了LDPE/HDPE-g-(GMA-co-AAc)(缩写为L/rH-g-G/A)共混物;mPE-g-G/A作为rHDPE/LDPE的界面改性剂,制备了rHDPE/LDPE/mPE-g-(GMA-co-AAc)(缩写为rH/L/mPE-g-G/A)共混物。两种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结晶行为、微观形貌分别通过万能拉力机、熔融指数仪、旋转流变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本研究使用GMA和AAc接枝改性rHDPE制备了L/rH-g-G/A共混物,力图改善共混物的机械性能。随着AAc和GMA浓度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先增强后下降。当GMA和AAc含量分别为1.2%和0.6%时,拉伸强度从17.26 MPa增加到24.3 MPa,断裂伸长率从107%增加到647%,提高了6倍,熔体指数从3.42g/10 min降低到0.97g/10min。动态流变性能表明,和rHDPE相比,L/rH-g-G/A对温度的依赖性也有所降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样品的熔融曲线和非等温结晶曲线,发现改性共混物的熔融温度升高,结晶温度降低且峰面积变大,表明材料分子链缠结紧密,分子链活性降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微观形貌,发现改性前后共混物发生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的转变。本研究通过熔融接枝法制备的rH/L/mPE-g-G/A共混物,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和rHDPE/LDPE相比,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25.06MPa提高到34.51MPa,断裂伸长率由784%提高到1263%;DSC结果表明,rH/L/mPE-g-G/A共混物熔融峰近似重迭,说明存在部分共结晶现象,表明两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流变测试表明rH/L/mPE-g-G/A相位角斜率接近0,表明共混物弹性变大,相容性得到提高;X射线衍射仪对rH/L/mPE-g-G/A共混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和rHDPE/LDPE相比,界面层厚度增大,分散相LDPE的尺寸减小,说明多相聚合物之间存在部分相容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8](2017)在《关于聚乙烯(PE)塑料再生料的调查问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NQI)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项项目"典型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中关于《聚乙烯(PE)塑料再生料的表征》国家标准的研制任务,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负责承担,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联合行业骨干企业共同组成标准编制小组,合作完成这项标准的编制工作。本次调查问卷旨在开展相关企业聚乙烯再生料回收利用及性能检测相关内容调查,希望企业认真填写。本次调查问卷中的(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17年12期)

张勇弩[9](2017)在《多肽接枝壳聚糖—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作为基因载体的制备及在神经再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基因转染技术可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表达的调控,其中构建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是关键。神经营养因子-3(NT-3)能促进神经干细胞(NSC)向神经元的分化和繁殖,维持神经元存活,但是其在体内不稳定,易被降解,而被转染了NT-3基因的受体细胞可不断地表达NT-3。本课题利用功能短肽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构建了一类基因载体,探讨了将NT-3基因转导入受体细胞的表达及对NSC分化的影响作用。具体工作如下:(一)将壳聚糖氧化开环后与PEI接枝(CS-g-PEI),具有双官能团的PEG通过加成反应与短肽接枝(PEG-PEP),最后CS-g-PEI和PEG-PEP经酰胺反应连接形成CS-g-PEI-PEG-PEP。实验结果表明四元聚合物能成功合成,电位和粒径分布适宜,呈现为结构紧密的圆球形,能有效包裹DNA且对细胞的毒性较小,复合物进入NIH-3T3和Hela、293T细胞后报告基因能从中释放出来并被转录表达。(二)利用CS-g-PEI-PEG-PEP将NT-3基因运载至受体细胞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得受体细胞能有效表达NT-3,用含有转染后受体细胞培养液的分化培养基培养NSC,NSC分化成神经元的比例提高,且神经元轴突长度增加,存活率更高。(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6-03)

滕藤,毛志毅,刘彤,张鹏宇,李赵相[10](2017)在《聚乙烯塑料管材中再生塑料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聚乙烯塑料管材中的聚乙烯再生塑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梯度等温结晶法制备样品,分析管材样品DSC曲线的多重熔融峰,可以实现对聚乙烯管材中聚乙烯再生塑料的准确定量计算。(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17年02期)

再生聚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聚乙烯醇(PVA)纤维的分散性,设计了叁种不同的制备工艺流程。通过不同工艺制得的试样力学性能测试,结合试验过程和试样破坏形态的观测,评价了叁种工艺流程对PVA纤维分散性的影响程度,同时研究了搅拌时间对PVA纤维分散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对纤维分散性影响显着。在工艺2流程下,分散效果最佳,强度性能也表现为最好,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较未掺加纤维时提高37.9%和18.6%;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有利于纤维的进一步分散,但达到一定时间后,分散性能开始下降;另外,试样的破坏形态也反映了纤维的分散状况。纤维分散越均匀,试样破坏时完整性越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生聚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世军,孙德明,张宁宁,阎冬.复合抗氧剂对再生聚乙烯抗老化性能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

[2].黄军福,王福胜,崔辉,周敬勇,夏晓松.制备工艺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聚乙烯醇纤维分散性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9

[3].陈自豪.聚乙烯醇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吴正环,赵学礼,王权,董晓传,陈阳.再生高密度聚乙烯/协同表面改性滑石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9

[5].向文平,罗思.不同批次再生聚乙烯塑料中重金属的含量状况探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

[6].王红兴,孟家光,王彦杰,陈伟.聚乙烯醇/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J].合成纤维.2018

[7].徐恒.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丙烯酸接枝改性再生聚乙烯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8]..关于聚乙烯(PE)塑料再生料的调查问卷[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7

[9].张勇弩.多肽接枝壳聚糖—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作为基因载体的制备及在神经再生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7

[10].滕藤,毛志毅,刘彤,张鹏宇,李赵相.聚乙烯塑料管材中再生塑料的定量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17

标签:;  ;  ;  ;  

再生聚乙烯论文-刘世军,孙德明,张宁宁,阎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