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效能论文_庞庆庄,郭建超,魏超,赵普,王海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去除效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湿地,效能,甲酚,分子,紫外光,溶解氧。

去除效能论文文献综述

庞庆庄,郭建超,魏超,赵普,王海旺[1](2019)在《4种湿地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能及其迁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湿地植物对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本试验选取了4种水生植物芦苇、香蒲、菖蒲和水葱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分别设置3个不同浓度梯度总氮、总磷的生活污水处理,分析不同植物对污水中总氮、总磷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湿地模拟系统中,植物对总氮的吸收作用以植株地上部分为主。植物对污水中的总氮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水葱、芦苇、香蒲、菖蒲。2)不同湿地模拟系统中,植物对总磷的吸收作用虽以根系为主,但受生物量的影响,各植株TP含量仍以地上部分居多。植物对总磷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香蒲、菖蒲、芦苇、水葱。3)随着总氮、总磷的处理浓度的增高,污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率随之增高,说明植物对氮、磷含量高的污水去除效果较好。4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总氮的去除率范围为80.3%~93.6%,对总磷的去除率范围为75.7%~97.2%。(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肖椿,袁帅[2](2019)在《不同季节下人工湿地去除二级生化尾水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垂直流-水平流"潜流湿地组合工艺对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尾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在不同季节下该组合工艺对尾水污染物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在夏季、秋季时处理效果良好,COD出水浓度可达到19.48mg/L,氨氮出水浓度为0.45mg/L,总氮出水浓度为1.54mg/L,总磷出水浓度为0.015mg/L,出水标准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3)》Ⅳ类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S1期)

祝鑫炜,陈达,陈忠林,沈吉敏[3](2019)在《MIEX~?树脂联合混凝工艺去除消毒副产物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强碱性阴离子吸附树脂——MIEX~?树脂为吸附剂,研究了该树脂联合混凝工艺(下称组合工艺)对原水中有机物及氯代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s FP)的去除效果。吸附动力学试验拟合结果表明,MIEX~?树脂吸附过程更符合Elovich吸附动力学模型,R~2大于0.99;与常规混凝工艺相比,组合工艺可以提高10%~20%的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叁卤甲烷生成势THMs FP、叁氯乙醛生成势CH FP、可吸附有机卤素生成势AOX FP)去除率。有机物分子质量分级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MW>5 000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最好,而DBPs前驱物的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MW<1 000和MW>5 000。组合工艺对于控制DBPs FP有较好的效果,对生产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9期)

邵芃泠,陈莹,陈晓欣,叶炜翌,左金龙[4](2019)在《低溶解氧条件下活性污泥污染物同步去除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能耗,节约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达到同步去除碳、氮、磷的效能,采用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SBR工艺过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污泥微膨胀SBR工艺过程使水样处于低溶解氧状态,MLSS在2 000~3 000 mg/L之间.同时,测定控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水样中的氨氮质量浓度、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以及COD值.结果表明,在低溶解氧SBR工艺过程中,COD去除率达到90%,正磷酸盐去除率达到58%,氨氮去除率达到83%.由此可见,采用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法处理污水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同步去除碳、氮、磷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于海彤,白雪,董琪,李伟,王永兴[5](2019)在《废水中对甲酚、硝酸盐和氨氮同步去除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酚含氮废水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石油化工等行业关注重点之一.本研究采用UASB反应器,通过反硝化微生物与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耦合作用,成功实现了对甲酚、硝酸盐和氨氮的同步去除.在温度为30℃,进水pH为7.0,HRT为12 h,进水对甲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在75、78和91 mg·L~(-1)的条件下,3种污染物的去除率为95%、100%和73%以上,去除的硝酸盐和氨氮大部分转化为N_2,去除的对甲酚尚未矿化.当对甲酚、硝酸盐和氨氮的负荷为0.195、0.189和0.234 kg·m~(-3)·d~(-1)时,系统3种污染物的去除稳定在94%、75%和93%以上.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门水平微生物主要有Chloroflexi、Planctomycetes、Acid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Candidatus Kuenenia是主要的厌氧氨氧化微生物,Bacillus是主要的反硝化微生物,二者协同作用完成对甲酚、硝酸盐和氨氮的同步去除.(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玉莹,支丽玲,马鑫欣,王硕,李激[6](2019)在《污水处理中的菌藻关系和污染物去除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菌藻共生体系可利用菌藻间的关系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从菌藻关系、微藻选择和菌藻共生系统的发展叁方面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释了菌藻关系中信号分子对菌藻系统的影响。群体感应会促进共生菌在微藻表面形成生物膜,加快藻际微环境的形成,促进污染物的去除。化感作用可抑制杂菌和杂藻的过度生长,维持菌藻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该文对不同类型的微藻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作了进一步分析,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小球藻和衣藻对氮磷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栅藻常被用作水质评价的指示生物。菌藻共生系统形式多样,其中细菌-微藻共生系统和多菌-多藻共生系统应用广,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而真菌-微藻共生系统多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最后,文章对菌藻共生体系的发展进行前景展望,以期为菌藻共生体系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员建,徐彬,王浡谕,苑宏英[7](2019)在《UV氧化去除含氮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和二溴乙腈的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光(UV)对二氯乙腈(DCAN)和二溴乙腈(DBAN)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不同初始浓度、pH值、UV强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CAN和DBAN的去除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DCAN和DBAN的初始浓度均为250μg/L时,其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3. 26%和98. 12%。随着pH值的升高,DCAN的去除率逐渐上升,在pH值为9. 5时达到最高值25. 20%; DBAN的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H值=7. 5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6. 88%。UV强度的变化并没有对DCAN和DBAN产生明显影响,其中DCAN只有微量的提升。UV在以上实验条件下对DCAN和DBAN均有去除效果,其中对DBAN的去除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任鹏飞,蒋白懿,何南浩,李振兴,唐曾晖[8](2019)在《混凝/预氧化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拟柱孢藻的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饮用水源中藻类的大量繁殖极易给饮用水的生产带来诸多困难,尤其是对于微污染水中拟柱孢藻这种线状藻类。考察了不同混凝剂和预氧化剂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并据此在水厂进行了氯梯度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的除藻效果优于氯化铁,预氯化的除藻效果优于高锰酸钾预氧化。预氧化剂的投加可以明显改善水中由于藻类活动而形成的小尺寸的松散絮体,进而形成尺寸较大、密实度较高、沉降性较好的絮体。生产性试验表明,对于这种典型的低纬度微污染水库水,采用PAC最佳投加量为15 mg/L,同时将前加氯量控制在2. 0~3. 0 mg/L时,对藻类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2%以上,并且可以使沉后水浊度控制在1. 60 NTU以下。这为低纬度地区微污染水中拟柱孢藻的去除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1期)

杨涛[9](2019)在《Fe(Ⅵ)对双酚A类有机污染物和有机砷去除效能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酸钾(Fe(Ⅵ))氧化性强且其还原产物Fe(Ⅲ)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多功能水处理药剂。本文研究了Fe(Ⅵ)对水中双酚A类有机污染物(BPAs)和有机砷的去除效能与机制,深入探究了Fe(Ⅵ)对目标物的氧化机制及其原位产物Fe(Ⅲ)的吸附机制;据此,提出了一种高效去除水中典型BPAs和有机砷的处理方法,并系统地解析了腐殖酸(HA)对Fe(Ⅵ)去除BPAs和有机砷的影响,为Fe(Ⅵ)在水处理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撑。首先研究了Fe(Ⅵ)对两种典型BPAs(双酚S(BPS)和双酚AF(BPAF))的氧化效能及氧化产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Fe(Ⅵ)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机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pH为7.0时,Fe(Ⅵ)与BPS和BPAF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3×10~3 M~(-1)s~(-1)和3.1×10~2 M~(-1)s~(-1)。pH对Fe(Ⅵ)氧化BPS和BPAF的影响规律符合酸碱质子化模型。质谱分析结果表明,Fe(Ⅵ)氧化BPS包含两个过程,一是BPS通过耦合作用生成二聚体,二是经氧转移作用被逐步氧化成羟基化产物和苯环裂解产物。然而,BPAF氧化过程主要通过氧转移反应将其降解为分子量较低的产物。通过生物可同化有机碳和大肠杆菌生长的实验表明,BPAF和BPS氧化产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均有较大提高,其中,BPAF氧化产物更易被生物利用;BPAF经Fe(Ⅵ)氧化后,其抑菌特性完全消除。因此,Fe(Ⅵ)对BPAs的降解优势明显。同时,以BPAs—双酚F(BPF)为考察对象,探究了Fe(Ⅵ)原位产物Fe(Ⅲ)在氧化体系中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从6.5增加到10.0,Fe(Ⅵ)与BPF的反应速率常数从2.0×10~3 M~(-1)s~(-1)降低到1.2×10~2 M~(-1)s~(-1)。通过酸碱质子化模型拟合,证明HFeO_4~-是Fe(Ⅵ)氧化BPF的主要形态。根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质谱分析结果,进一步阐明了Fe(Ⅵ)对BPF的氧化机制,BPF上的富电子原子易被Fe(Ⅵ)亲电攻击,BPF通过羟基化路径、耦联路径和开环路径被逐渐氧化成为小分子。当Fe(Ⅵ)/BPF摩尔浓度之比为20时,发现Fe(Ⅵ)氧化和原位产物Fe(Ⅲ)吸附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8%和30%。原位产物Fe(Ⅲ)可通过表面吸附作用去除Fe(Ⅵ)氧化后体系中的有机氧化产物。本研究证实,Fe(Ⅵ)除有机污染物过程中,除氧化作用外,Fe(Ⅵ)原位产物Fe(Ⅲ)的吸附也对污染物去除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Fe(Ⅵ)的氧化机制及其原位产物Fe(Ⅲ)的吸附机制,研究了Fe(Ⅵ)对有机砷(阿散酸和洛克沙胂)的去除效能及原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pH为7.0时,Fe(Ⅵ)氧化阿散酸(p-ASA)和洛克沙胂(ROX)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0×10~3 M~(-1)s~(-1)和3.1×10~2 M~(-1)s~(-1),且二级反应速率随pH升高而降低。根据酸碱质子化模型可得,HFeO_4~-是Fe(Ⅵ)氧化有机砷的主要活性形态。根据质谱分析结果,Fe(Ⅵ)氧化有机砷的主要反应路径为:Fe(Ⅵ)氧化ROX时,首先攻击As-C键,形成As(V)和2-硝基对苯二酚;而Fe(Ⅵ)氧化p-ASA时,攻击As-C键后,80%的p-ASA被氧化为As(V)和对氨基苯酚,20%的p-ASA被氧化为对硝基苯胂酸(NIA)。进一步研究表明,As(V)可被Fe(Ⅵ)原位产物Fe(Ⅲ)通过表面吸附作用去除,同时,超过85%的NIA也可被原位产物Fe(Ⅲ)吸附。HA、PO_4~(3-)、SiO_3~(2-)的存在和碱性条件下会增加Fe(Ⅵ)原位产物Fe(Ⅲ)的表面负电荷,进而增加Fe(Ⅵ)原位产物Fe(Ⅲ)和总As的静电斥力,导致总As去除率的降低。当Fe(Ⅵ)/p-ASA摩尔浓度比为20时,实验发现Fe(Ⅵ)氧化作用和原位产物Fe(Ⅲ)的吸附作用对TOC的去除率分别为~18%和>40%。Fe(Ⅵ)原位产物Fe(Ⅲ)主要通过表面吸附作用去除体系中的TOC。因此,Fe(Ⅵ)通过先氧化后吸附的机制高效地去除有机砷。此外,还考察了HA对Fe(Ⅵ)去除有机微污染物的影响,以期推动Fe(Ⅵ)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HA既可能抑制也可能促进Fe(Ⅵ)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氧化。一方面,HA会与有机物竞争消耗Fe(Ⅵ),显着地降低BPS、BPAF和有机砷的去除效率和反应速率。HA可将Fe(Ⅵ)氧化有机物产生的中间产物逆转回初始目标物。相对于BPFA,HA对Fe(Ⅵ)氧化BPS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主要由于Fe(Ⅵ)氧化BPS时形成的氧化中间产物能够更快地被HA逆转回初始目标物。与ROX相比,HA仅可将部分p-ASA的氧化中间产物逆转回初始目标物。另一方面,HA的存在可加速Fe(Ⅵ)对BPF氧化,主要由于HA中的还原性基团起到促进氧化的作用。同时,HA在波长254 nm处的紫外吸光度值与Fe(Ⅵ)氧化BPF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成正相关,说明HA上芳香环和不饱和键可能会通过π-π电子转移影响BPF的电子云密度,使BPF更易被Fe(Ⅵ)氧化。(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晓春[10](2019)在《AGSBR处理养猪场废水的效能及同步去除抗生素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的畜禽养殖废水。该废水含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磷(TP)浓度高且存在抗生素类污染物,排入受纳水体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现有处理工艺对常规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氨氮、磷以及抗生素的去除尚存在较大难度。针对该类废水中抗生素类有机物去除难等问题,开发高效、经济的水处理技术势在必行。本研究提出好氧颗粒污泥(AGS)结合序批式反应器(SBR)形成AGSBR处理该类废水。考察AGSBR的除污效果以及AGS性能,重点对AGS去除四环素(TC)和土霉素(OTC)的机制展开深入研究。研究比较膜生物反应器(MBR)和SBR两种反应器同时培养AGS效果,结果表明SBR中获得AGS的时间更短、形态更佳、沉降性能更优。因此,确定在SBR中分别接种冷冻储存的颗粒污泥和普通活性污泥以驯化培养成熟的AGS。运行至22天,以冷冻颗粒污泥培养形成的AGS结构致密,边缘光滑,其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值超过8 g/L,污泥体积指数(SVI)值达到37mL/g。此时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均超过90%。以活性污泥接种的反应器运行至54天,得到形态良好的AGS,与前者相比,其污泥性能和除污效能均较低。结果表明以冷冻储存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可快速启动AGSBR。进一步优化AGSBR参数,以达到高效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目的。当剪切力为1.86 cm/s,AGSBR对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0%、79.0%和90.0%。在此条件下可获得形貌和性能均最佳的AGS,其MLSS值和SVI值分别达到6.0 g/L和35.0 mL/g。在不同进水C/N比条件下优化AGSBR,此时进水污染物浓度高于剪切力为1.86 cm/s时的浓度,当C/N比为8时形成具有较好形态和性能的AGS,其MLSS值和SVI值分别达到6.0 g/L和55.3 mL/g,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6.0%、88.0%和75.0%。此时氮、磷去除效果较差,因此,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进一步优化AGSBR。当HRT为4 h时,AGS对废水有较好的适应性,AGSBR对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6.0%、93.2%和89.3%,污染物出水浓度均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此时得到的AGS,其沉降性能良好,MLSS值与SVI值分别为8g/L和44.5 mL/g。采用优化好的条件参数,应用AGSBR处理模拟以及实际养猪场废水,考察其处理效能和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AGSBR在处理模拟废水过程中运行稳定,但含TC和OTC两个反应器中AGS的生物量有较大差异,MLSS分别为5.8 g/L和8.6 g/L,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异不大,COD、NH_4~+-N、TP去除率均达到98%、87%、98%以上,TC和OTC的去除率分别是90%和89%。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器中微生物在门和纲水平上具有抗药性的微生物分别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以及β-proteobacteria、α-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而在属水平上为Comamonas、Ottowia、Fluviicola。此外,分别以甲醇、淀粉以及蔗糖为补充碳源,应用AGSBR处理养猪场实际废水,结果表明以蔗糖为补充碳源时AGSBR处理效果最好,COD、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6.83%、81.14%、97.37%,出水浓度均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8596-2001)的限值。TC和OTC的去除率分别是81.4%和80.7%。其中AGS形态良好,MLSS值和SVI值分别为12.65 g/L和29.23 mL/g。深入研究了AGS对两种目标物TC和OTC的吸附和降解动力学,以解析其去除机制。结果表明,AGS对TC和OTC的去除过程中,前期以吸附为主,后期以降解为主。药物驯化前的AGS对目标物的吸附作用占总去除量的最高贡献比为0.70和0.72,而驯化后的AGS对目标物的降解作用占总去除量的最高贡献比为0.88和0.72。当污泥浓度为15 g/L和10 g/L时,AGS对目标物的去除效果最佳,这与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有关。此外,AGS对TC和OTC有一定矿化度,其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为71.8%与70.9%。检测TC和OTC的中间产物,结果发现22种TC中间产物,13种OTC中间产物,并以此推测分析了二者的降解途径。最后,利用宏基因组检测技术分析AGS降解TC和OTC过程中的功能菌、功能基因以及代谢通路的差异,揭示AGS降解目标污染物的作用机制。AGS降解TC过程,存在显着差异的微生物(P<0.05)包括Sphingopyxis、Ruminococcus、Fluviicola等,而降解OTC过程存在的显着差异微生物包括Leclercia、Haloferula、Sphingopyxis等。多糖裂解酶、氧化还原酶、糖基转移酶在OTC降解过程中起到脱氢、氧化以及糖基化的作用。结果表明AGS中微生物降解TC和OTC过程中即有相同代谢通路也有各自的特殊代谢通路,而且在相同代谢通路中发挥作用的酶也有差异。其中萘1,2-二加氧酶对TC和OTC的芳香族中间产物的降解起到关键作用,醇脱氢酶在TC降解过程中对其脂肪醇、芳香醇中间产物与相应醛酮类之间的转化起到重要作用,醛还原酶对OTC降解过程中醛类产物转化为醇类产物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将对AGSBR处理实际畜禽养殖废水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去除效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垂直流-水平流"潜流湿地组合工艺对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尾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在不同季节下该组合工艺对尾水污染物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在夏季、秋季时处理效果良好,COD出水浓度可达到19.48mg/L,氨氮出水浓度为0.45mg/L,总氮出水浓度为1.54mg/L,总磷出水浓度为0.015mg/L,出水标准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3)》Ⅳ类排放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去除效能论文参考文献

[1].庞庆庄,郭建超,魏超,赵普,王海旺.4种湿地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能及其迁移规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2].肖椿,袁帅.不同季节下人工湿地去除二级生化尾水效能研究[J].给水排水.2019

[3].祝鑫炜,陈达,陈忠林,沈吉敏.MIEX~?树脂联合混凝工艺去除消毒副产物效能研究[J].给水排水.2019

[4].邵芃泠,陈莹,陈晓欣,叶炜翌,左金龙.低溶解氧条件下活性污泥污染物同步去除效能[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于海彤,白雪,董琪,李伟,王永兴.废水中对甲酚、硝酸盐和氨氮同步去除效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6].王玉莹,支丽玲,马鑫欣,王硕,李激.污水处理中的菌藻关系和污染物去除效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7].员建,徐彬,王浡谕,苑宏英.UV氧化去除含氮消毒副产物二氯乙腈和二溴乙腈的效能[J].环境工程.2019

[8].任鹏飞,蒋白懿,何南浩,李振兴,唐曾晖.混凝/预氧化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拟柱孢藻的效能[J].中国给水排水.2019

[9].杨涛.Fe(Ⅵ)对双酚A类有机污染物和有机砷去除效能与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王晓春.AGSBR处理养猪场废水的效能及同步去除抗生素的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长期运行实验进出水COD和氨氮...梯级渗滤人工湿地模型实物图PPC预氧化对组合工艺的藻类去除效PPC预氧化对预处理工艺的藻类去除一11金属离子对蒸馏水中,24一D去除一10金属离子对蒸馏水中,24一D去除

标签:;  ;  ;  ;  ;  ;  ;  

去除效能论文_庞庆庄,郭建超,魏超,赵普,王海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