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酶论文_黄勇,李裕,李艳平,周灿,刘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甘露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糖,甘露,酵母,层析,杆菌,诱导剂,消化率。

甘露聚糖酶论文文献综述

黄勇,李裕,李艳平,周灿,刘芬[1](2019)在《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甘露聚糖酶在饲料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业内一直缺少β-甘露聚糖酶活力测定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家标准《GB/T36861饲料添加剂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于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我们第一时间依照国标方法,开展了实验室实践。该方法设计精细巧妙,最大程度降低了系统误差,适合有β-甘露聚糖酶活力检测需求的实验室使用。(本文来源于《湖南饲料》期刊2019年05期)

张鑫,王瑶,赵丹[2](2019)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HDS-01甘露聚糖酶纯化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离东北酸菜发酵液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HDS-01为出发菌株,在魔芋粉为单一碳源的MRS培养基中产酶发酵,以发酵液上清为粗酶液,纯化L.casei HDS-01胞外甘露聚糖酶。研究表明:硫酸铵盐析的最适浓度为65%。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目的蛋白洗脱时,洗脱体系pH值为5.5,阴离子为CH_3COO~-。(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唐诗涵,李雪晴,袁风娇,李剑芳,邬敏辰[3](2019)在《β-甘露聚糖酶AuMan5A~(loop/H321G)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高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食品级β-甘露聚糖酶,将来源于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的糖苷水解酶5家族β-甘露聚糖酶突变体基因(AuMan5A~(loop/H321G))克隆至表达质粒pKLAC1信号肽α-MF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KLAC1-AuMan5A~(loop/H321G),并电转化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GG799。采用半乳糖诱导表达和酶活性分析获得了高水平表达的重组β-甘露聚糖酶突变酶(reAuMan5A~(loop/H321G))的转化子GG799/AuMan5A~(loop/H321G),其产酶活力为54.9 U/mL。SDS-PAGE分析显示,reAuMan5A~(loop/H321G)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 000。经YPG培养基初始pH、摇瓶装液量以及诱导剂的种类、初始质量浓度和添加方式的初步优化,GG799/AuMan5A~(loop/H321G)所产酶活力较工艺优化前提高了254.6%,从而实现了reAuMan5A~(loop/H321G)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高效表达。(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伟东[4](2019)在《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粉制备葡甘露低聚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魔芋精粉为原料,通过研究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粉制备葡甘露低聚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魔芋精粉浓度、反应温度、加酶量及pH等对葡甘露低聚糖的制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魔芋精粉浓度和反应时间影响较大,加酶量和pH影响较小。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出的固定化酶水解魔芋精粉制备葡甘露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5%、加酶量为80×10~3 U/g、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75℃,pH值为3.5。葡甘露低聚糖的得率为29.5%。(本文来源于《粮油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胡延祥[5](2019)在《β-甘露聚糖酶在谷氨酸棒杆菌中的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β-甘露聚糖酶(β-mannanase,EC3.1.2.78)是一种能够降解甘露聚糖的半纤维素类水解酶,它能够以内切的方式随机水解甘露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生成由2~10个单糖分子构成的低聚甘露糖。β-甘露聚糖酶作为酶制剂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性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以及石油开采等行业中。β-甘露聚糖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中,在如一些海洋软体动物的肠道分泌液和某些豆类植物发芽的种子中等。微生物中的β-甘露聚糖酶是口前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主要来源。微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比动植物来源的酶有更广泛的作用pH和温度范围,以及更好的耐热性、耐酸碱性和底物专一性等特点。另外,从微生物中提取β-甘露聚糖酶还具有成本低、提取方便以及酶活性高等优势。因此,从微生物中提取β-甘露聚糖酶备受研究者的重视。但是,通过利用微生物自身产酶能力直接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往往受初始酶活低、发酵成本相对较高以及菌株生物及食品安全性无保障等限制,难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对β-甘露聚糖酶生产的研究已经转移到产酶工程菌的构建和酶的分子改造上,以提高酶的产量、酶的稳定性和酶活性。本研究从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中克隆出带有组氨酸标签的β-甘露聚糖酶基因,分别在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中进行了融合蛋白的异源表达。SDS-PAGE和酶活测定分析表明重组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多以无活性包涵体形式存在,而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则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采用Ni-NTA树脂对谷氨酸棒杆菌产生的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NTA250条件下洗脱量较大,SDS-PAGE表明纯化的重组蛋白条带较为清晰和单一,其分子大小约为41kDa。进而用DNS显色法测定了β-甘露聚糖酶的酶活,并对重组酶的耐热性、耐酸碱性以及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等酶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Ni-NTA树脂纯化后重组酶酶活可达1065.02U/mL,重组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6,最适反应温度为55℃,而且重组酶在70℃条件下反应酶活仍保留近50%。重组酶酶在60℃条件下保存6h后仍能保留一半的酶活性,在pH为4~8环境下重组酶较为稳定,保存24h后酶活性仍保留70%,而在pH为2的极酸环境下重组酶的酶活性才迅速下降,2h后接近失活。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将谷氨酸棒杆菌作为新型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具有较高活性的β-甘露聚糖酶,重组酶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同时该重组酶具有较好的pH适应性和热稳定性,极大提高了重组β-甘露聚糖酶在生产以及应用中的广度。因此,谷氨酸棒杆菌可以取代大肠杆菌而作为表达β-甘露聚糖酶的新型基因工程菌,从而为β-甘露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10)

张建新,宋宜乐,冯军厂,常绪路[6](2019)在《微生物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β-1,4-D-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广谱诱导型多功能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主要水解产物为甘露寡糖。该文对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酶结构、催化机制及过去和现在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β-甘露聚糖酶在动物生产、饲料、食品、医药、石油开采及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进行介绍,为β-甘露聚糖酶的基础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4期)

黄伟杰,卢剑,温玉梅,刘宽,郭直[7](2019)在《对比不同厂家β-甘露聚糖酶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来源β-甘露聚糖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评估β-甘露聚糖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在仔猪中的应用效果,为β-甘露聚糖酶选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择180头体重为9±0. 5kg的保育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和美酵素、基础日粮+盛美酵素,试验期18d。【结果】添加和美酵素与对照组相比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采食量分别降低1. 84%和3. 00%,料重比降低0. 02,但差异均不显着(p﹥0. 05);添加盛美酵素仔猪的平均采食量降低2. 31%,但平均日增重得到提高1. 14%,料重比得到降低0. 07,差异均不显着(p﹥0. 05);添加和美酵素和盛美酵素均能提高仔猪对粗蛋白、钙磷的表观消化率。【结论】在添加有复合酶制剂的情况下,额外再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显着,但有降低料重比的趋势,同时对饲料中粗蛋白、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得到相对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广西农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雍婕,高晗,吴永尧,周海燕[8](2019)在《甘露聚糖酶Man1602中的色氨酸修饰及其突变体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色氨酸残基与Man1602酶活力的关系,提高Man1602的表达量,笔者通过研究色氨酸专一化学修饰剂与甘露聚糖酶Man1602的反应,同时根据甘露聚糖酶Man1602的序列比对结果,推测色氨酸残基与酶活的关系,对保守位点的色氨酸进行定点突变,检测各突变体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色氨酸为甘露聚糖酶Man1602的活性必需氨基酸,其中W196和W199位点的突变导致酶活几乎完全丧失,可以推断W196和W199为活性中心的氨基酸,W198也具有较高保守性,但对其突变并未造成酶的完全失活,推断W198是维持活性中心疏水性的重要氨基酸。(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姚银,闵琪,熊海容,张莉[9](2019)在《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共表达及产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是两种重要的半纤维素酶,也是两种重要的饲用酶制剂,通过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的体外串联表达盒构建多拷贝的方法构建了木聚糖酶DSB和甘露聚糖酶Man A共表达重组质粒p PICZαA/DSB-ManA,将该重组质粒电转化至宿主菌毕赤酵母X33中获得共表达两种酶的重组菌X33/DSB-ManA,实现了两种酶的共分泌表达,经诱导表达后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的酶活分别为273. 6 U/ml和256. 8 U/ml,为单独表达重组菌X33/DSB和X33/Man A酶活的30. 4%和73. 4%。酶学性质的分析显示DSB和Man A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75℃,在45℃~75℃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酶活可保持最高酶活的60%以上; DSB最适pH为6. 5,Man A最适pH为6. 0,在pH 3. 0、40℃条件下,Man A处理1h能保持最高酶活的80%以上,DSB处理1 h时能保持最高酶活的50%以上; DSB和Man A对多种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浓度为1 mM)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均可保留60%以上的酶活力。通过单一菌株成功完成了不同酶的共表达,为复合酶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汪梦昀,缪礼鸿,励飞,刘蒲临,廖卫芳[10](2019)在《耐碱性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高产β-甘露聚糖酶饲用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活力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MYB-2,通过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对该菌的产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魔芋微粉10.0 g/l,大豆蛋白胨10.0 g/l、CaCl_2 0.6 g/l、K_2HPO_4 0.8 g/l、MgSO_4·7H_2O 1.0 g/l,pH叁角瓶,37℃、220 r/min发酵36 h,酶活力达355.75 U/ml,是初始酶活力的3.5倍。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55℃和5.5。在45~55℃内酶活力稳定,55℃保温30 min和3 h后其相对酶活力保留92%和57%;在pH值5.0~10.0内酶活力稳定,在pH值9.0和10.0的环境下处理2 h其相对酶活力保留95%和81%。Li~+和K~+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该酶具有良好的耐碱特性及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甘露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分离东北酸菜发酵液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HDS-01为出发菌株,在魔芋粉为单一碳源的MRS培养基中产酶发酵,以发酵液上清为粗酶液,纯化L.casei HDS-01胞外甘露聚糖酶。研究表明:硫酸铵盐析的最适浓度为65%。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目的蛋白洗脱时,洗脱体系pH值为5.5,阴离子为CH_3COO~-。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露聚糖酶论文参考文献

[1].黄勇,李裕,李艳平,周灿,刘芬.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J].湖南饲料.2019

[2].张鑫,王瑶,赵丹.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HDS-01甘露聚糖酶纯化条件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9

[3].唐诗涵,李雪晴,袁风娇,李剑芳,邬敏辰.β-甘露聚糖酶AuMan5A~(loop/H321G)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高效表达[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4].杨伟东.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粉制备葡甘露低聚糖工艺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19

[5].胡延祥.β-甘露聚糖酶在谷氨酸棒杆菌中的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9

[6].张建新,宋宜乐,冯军厂,常绪路.微生物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9

[7].黄伟杰,卢剑,温玉梅,刘宽,郭直.对比不同厂家β-甘露聚糖酶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19

[8].雍婕,高晗,吴永尧,周海燕.甘露聚糖酶Man1602中的色氨酸修饰及其突变体性质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9].姚银,闵琪,熊海容,张莉.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共表达及产酶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10].汪梦昀,缪礼鸿,励飞,刘蒲临,廖卫芳.耐碱性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饲料工业.2019

论文知识图

重组表达内切甘露聚糖酶的pH值稳...重组内切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一甘露聚糖酶进攻甘露聚糖工单晶一甘露聚糖酶的叫噪作用机制重组表达内切甘露聚糖酶的温度稳...pH值对短小芽孢杆菌XZG33甘露聚糖

标签:;  ;  ;  ;  ;  ;  ;  

甘露聚糖酶论文_黄勇,李裕,李艳平,周灿,刘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