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胜龙[1](2021)在《简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文中研究表明音乐是初中时期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采用多样化手段和理念,提升整体授课质量。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地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有着广泛应用空间。因此,本文将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实意义,再提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可行性对策。
张进,板俊荣,汪浩文[2](2021)在《活态互动声乐表演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构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开启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时代,进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篇章。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智慧教育重要的支持技术,正颠覆传统声乐表演课堂学和教的模式。利用VR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等特质,构建活态互动的声乐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以为教育教学情境设计、展示和教学的实施提供全新的平台和手段。通过"线上+线下""虚实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进行深度、互动、自主的学习,使学习者沉浸式体验学习对象和教学过程,拓展并深化教育信息化的维度和内容,同时,会催生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肖慧婷[3](2021)在《基于TPACK理论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研究 ——以H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高岩[4](2021)在《借助录音技术改革流行声乐教学的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历经多年的探索,我国流行声乐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文章基于此,以录音技术为流行声乐教学改革的关键支撑,首先介绍了录音技术的内涵以及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价值,继而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凸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充分两个层面分析了流行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录音技术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包括把握歌曲特点、优化录音环境、精选录音话筒、完善录音方式等。
焦峤[5](2020)在《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数字音频技术不仅在专业音乐制作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它更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音乐教育中。当前国外对音乐表演专业的研究逐渐开始呈现出科学性和实证性的特点,尤其对音乐表演风格的诠释和音乐特点的分析,越来越趋向于运用数字音频技术将表演特征的音响参数“数据化”和“可视化”。由于数字音频技术具有强大的操作空间,它给音乐艺术教育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体验。数字音频技术在国内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到这项技术在音乐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并开始投入研究。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从我国职业教育音乐表演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职业教育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特点,阐述数字音频技术在国内外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应用状况,对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应用方案的设计并加以实施,解决传统音乐表演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后实训效率偏低等问题。通过数字音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表演的音准、节奏、技术细节三方面进行及时反馈训练,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使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更加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实训的效率,与此同时还加强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包国军[6](2020)在《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高职音乐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文中先对新媒体技术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其后对音乐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意义进行研究,最后分析了在现代高职乐理、声乐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林坤[8](2019)在《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苗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何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建设改革中,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与适宜的苗族文化课程进行整合,有利于建设学校特色课程,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并可持续推进学校课程信息化建设。本研究围绕着苗族文化课程的课程实践,探索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进行整合和建设。在本研究中,主要以西部省区的一所省属重点高校G校为研究个案,通过观察和分析该校苗族文化课程设置、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基础、条件及逻辑框架,在此逻辑框架下,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规划与设计,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与重构,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信息化课程管理及评价等基本策略。通过研究发现:1.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传统课程资源的容量将会得到扩充,课程内容更多元、课程表现形式更多维、课程教学方式更多样……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课程结构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苗族文化经验、苗族文化活动在课程中得到更多的呈现,传统“学科中心”的课程结构得到改善。2.数字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的整合,并非只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课堂教学之中,实现辅助教学,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效果。而是要将信息技术适宜地应用于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学习环境创设、课程内容建构、课程教学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全过程之中,在这种深度的整合中,拓展课堂空间和时间,在提高学习者苗族文化素养、能力的同时,帮助课程参与者获得更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力,实现“1+1>2”的效果。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在充分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特点与信息技术、信息化学习之间的“匹配性”“适宜性”等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整合”。将信息技术恰当应用于经验性、活动性特征突出的课程中,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获取更多直接经验或接近直接经验的条件。将信息技术恰当应用于课程内容具有“非语言符号”性、动态性特征的课程中,可以丰富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用最便捷的方式建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于适宜具身化、创生性教学方式的课程之中,可以延展学习体验,丰富学习经验,帮助学习者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建构知识。4.在充分把握苗族文化课程特征的基础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建设与重构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资源库。这是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重要资源基础,包括建设课程资源素材库,积件式课程资源知识元,适宜课堂教学、适宜活动课程、适宜网络化学习、适宜移动学习的资源等。5.应结合课程及实践环境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合理的应用苗族文化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策略及方法(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选择、组织信息化教学内容,探索苗族文化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网络化学习、移动学习策略等),并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苗族文化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中,实现科学化课程管理与评价。如分析信息化课程管理平台的内容、功能及用户,探讨UML用例视图、网络在线课程、微课程信息化管理策略,探讨在线学生成绩管理、搜集学习过程数据统计分析等信息化评价策略等。
徐蔓[9](2019)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师专声乐教学改革》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师专声乐教学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各类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师专教学体系的展开也变得更加灵活,能够直接改变传统教学的整体格局,最终也就能够显着提高声乐教学的最终成效。本文则先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师专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应用意义,接着从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学习、在课堂中灵活使用各类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在课后阶段中的知识巩固三个方面,深入全面的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师专声乐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皇甫华丽[10](2019)在《数字化技术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刻影响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音乐的诞生,音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音乐教学、音乐创作、音乐制作及器乐演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如何合理地应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和推动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高校声乐教师面临的一个时代性问题。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高师声乐教学及研究的新领域,使得声乐教学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推动学科专业建设。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简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对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实意义的探究 |
2. 针对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
(1)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2)在鉴赏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3)在理论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4)落实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
(5)实现和学生开展良性互动交流 |
3. 总结 |
(2)活态互动声乐表演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构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虚拟声乐沉浸式教学及其特质分析 |
(一)沉浸式 VR 教学的内涵 |
(二)声乐情境教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
二、虚拟现实技术增效声乐表演学习空间 |
(一)创设情境学习空间,启发内在感知体验 |
(二)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激发学习动机与思维创新 |
三、声乐表演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交互系统的构建 |
(一)素材及其准备系统 |
1.多功能舞台设置系统 |
2.素材库的获取制作与存储系统 |
(二)教学实施系统 |
1.远程多人实时协同排演系统 |
2.在线教学系统 |
(三)评分评价考核系统 |
四、虚拟声乐活态互动表演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
(一)活态化虚拟情境实现知识迁移 |
(二)游戏化虚拟舞台增强舞台表演实践 |
(三)交互性多人排演有利协同性学习发展 |
五、结语 |
(4)借助录音技术改革流行声乐教学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录音技术简介 |
(一)录音技术的内涵 |
(二)录音技术在流行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
二、流行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
(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凸显 |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充分 |
三、录音技术在流行声乐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对策 |
(一)把握歌曲特点 |
(二)优化录音环境 |
(三)精选录音话筒 |
(四)完善录音方式 |
结语 |
(5)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3 研究的实际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核心概念界定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1.3.4 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
1.4 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具备现代音乐教学的理论依据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
2.1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总体情况 |
2.1.1 专业设置情况调查 |
2.1.2 人才培养模式调查 |
2.1.3 课程体系调查 |
2.1.4 实训场所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
2.1.5 教学评价体系 |
2.1.6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2.2 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于音乐表演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 |
2.3 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
2.3.1 音乐表演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 |
2.3.2 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优势 |
第三章 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于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设计 |
3.1 教学设计原则 |
3.1.1 符合专业需求原则 |
3.1.2 符合实用性原则 |
3.1.3 符合易用性原则 |
3.2 数字音频技术应用的教学环境设计 |
3.2.1 硬件构成 |
3.2.2 软件构成 |
3.2.3 声学设计 |
3.3 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 |
3.3.1 教学目标的确立 |
3.3.2 教学设计的原则 |
3.3.3 教学流程的设计 |
3.3.4 教学方法 |
3.3.5 教学重难点 |
3.3.6 评价制度的制定 |
第四章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于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实施 |
4.1 教学实施的前期准备 |
4.1.1 确定实施对象 |
4.1.2 确定分组 |
4.1.3 确定教学内容 |
4.1.4 确定教学目标 |
4.1.5 课前准备 |
4.2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 |
4.3 数字音频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
第五章 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中应用的结果分析 |
5.1 教学结果分析 |
5.1.1 教学结果 |
5.1.2 数据结果分析 |
5.2 访谈结果分析 |
5.2.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5.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5.3 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教学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5.3.1 影响教学进度 |
5.3.2 教学硬件设施问题 |
5.3.3 教学软件设施问题 |
5.3.4 师资问题 |
5.4 进一步优化策略 |
5.4.1 优化实训设施 |
5.4.2 树立更积极的教学态度 |
5.4.3 优化操作方法 |
5.4.4 完善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
5.4.5 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技术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
(一)新媒体技术概念 |
(二)新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
二、音乐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意义 |
三、在现代高职乐理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
(一)提升学生乐理学习的效率 |
(二)合理适度地进行新媒体技术应用 |
四、声乐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
(一)直观的教学方式应用 |
(二)帮助学生调整声乐学习中的问题 |
(三)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
(四)提升学生表演及艺术感知能力 |
五、结语 |
(8)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一)教育发展视角: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 |
(二)文化传承视角:民族多元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 |
(三)教学改革视角:民族地区高校教学改革的具体需要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际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核心概念 |
(一)苗族文化 |
(二)课程整合 |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苗族文化课程研究文献 |
(一)苗族文化课程 |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理论 |
(三)我国多元文化课程建设的主要理念 |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研究 |
(一)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及述评 |
(二)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及述评 |
三、信息技术在民族文化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一)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 |
(二)信息技术在苗族文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三)信息技术与民族文化教育的整合应用模式研究 |
四、文献综合评述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
五、研究信度、效度及研究伦理 |
第三章 样本学校苗族文化课程整合实施现状分析 |
一、样本学校深描 |
(一)具有苗族文化课程实践基础 |
(二)苗族文化研究基础较好 |
(三)具备课程与教学研究相关师资 |
(四)构建了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
(五)苗族师生人数比例较高 |
二、样本学校苗族文化课程开设概况 |
(一)苗族语言文学类课程 |
(二)苗族文化习俗类课程 |
(三)苗族歌舞体育类课程 |
(四)苗族工艺美术类课程 |
三、问卷及访谈调查设计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及分析 |
(二)教师问卷调查设计及分析 |
(三)师生访谈调查设计及分析 |
四、苗族文化课程教学情况分析 |
(一)师生对课程设置认可度较高 |
(二)课程实施有利于苗族文化传承 |
(三)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 |
(四)师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
(五)师生对课程信息化整合教改期望值较高 |
五、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分析 |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划不足 |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不足 |
(三)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不足 |
(四)信息化教学策略有待改进 |
(五)信息化教学管理及评价跟进不力 |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理论及实施框架分析 |
一、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
(一)促进苗族文化保护传承 |
(二)丰富课程内容多样化表征 |
(三)优化整合文化课程资源 |
(四)有益于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 |
二、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
(一)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支撑协作 |
(二)苗族文化课程资源丰富 |
(三)师资具备课程信息化整合的信息素养 |
三、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理论分析 |
(一)行为主义理论及其对“整合”的影响 |
(二)认知主义理论及其对“整合”的作用 |
(三)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整合”的影响 |
(四)关联主义理论对课程资源整合的作用 |
(五)传播过程理论对“整合”的支撑 |
四、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实施框架分析 |
(一)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规划设计 |
(二)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与重构 |
(三)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应用 |
(四)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管理与评价 |
第五章 整合起点: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规划及设计 |
一、确立课程整合目标与路径 |
(一)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目标定位 |
(二)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基本路径 |
二、选择适宜整合的课程 |
(一)苗族文化课程分类 |
(二)适宜整合的课程特点 |
(三)适宜整合的课程示例 |
三、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与特征 |
(一)学习者情感态度特征分析 |
(二)学习者认知特征分析 |
(三)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
(四)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 |
四、课程整合所需的师资构建分析 |
(一)课程整合所需的教师专业素养分析 |
(二)课程整合所需的师资构建 |
第六章 整合基础:建设与重构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 |
一、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与重构理念分析 |
(一)树立教育信息时代信息化课程资源观 |
(二)围绕教学要素搭建课程资源体系 |
(三)整合重构现有苗族文化课程资源 |
二、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特征分析 |
(一)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
(二)地域差异性显着 |
(三)动态性、生成性特征突出 |
三、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及规范 |
(一)技术标准 |
(二)元数据规范 |
四、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导航设计 |
(一)课程导航作用 |
(二)课程导航内容 |
五、建设与重构信息化课程资源 |
(一)构建课程资源素材库 |
(二)设计积件式课程资源知识元 |
(三)建设适宜课堂教学的资源 |
(四)建设适宜活动课程的资源 |
(五)适宜网络化教学的资源 |
(六)适宜移动学习的资源 |
第七章 整合实施: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教学 |
一、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
二、选择及组织教学内容 |
(一)构建关联型课程内容知识体系 |
(二)优选苗族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
(三)合理呈现苗族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
三、教与学的基本策略 |
(一)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中“教”的策略 |
(二)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中“学”的策略 |
四、整合教学模式及示例 |
(一)“MOOC+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二)苗族文化微课网络教学模式 |
(三)游戏引导型教学模式 |
(四)基于虚拟现实(VR)的教学模式 |
(五)智慧教学模式 |
五、“活动学习”中的整合应用 |
(一)信息技术在活动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二)信息技术在“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三)信息技术在苗族文化活动创设中的应用 |
(四)信息技术在苗族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
第八章 整合的管理评价: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管理及评价 |
一、课程信息化管理 |
(一)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内容及功能 |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用户分析 |
(三)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
(四)网络在线课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
(五)苗族文化微课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
二、课程信息化评价 |
(一)信息技术在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 |
(二)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评价中的应用 |
(三)课程教学大数据搜集、统计与分析 |
第九章 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
二、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的反思 |
(二)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9)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师专声乐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师专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应用意义 |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师专声乐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
(一)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学习 |
(二)在课堂中灵活使用各类信息技术 |
(三)强化学生在课后阶段中的知识巩固 |
三、结语 |
(10)数字化技术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化技术在高师声乐教学应用的必然性 |
(一)数字化技术对高师声乐教学的影响 |
(二)数字化技术辅助声乐教学的必然性 |
二、数字化技术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
(一)数字化技术与高师声乐教学的融合 |
(二)打破声乐教学单一性,使其多元化教学 |
三、Cubase sx数字软件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
(一)数字化音乐录音软件Cubase与声乐教学的互融 |
(二)数字化技术运用提高了声乐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
四、数字化技术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用的成果 |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简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李胜龙. 当代家庭教育, 2021(26)
- [2]活态互动声乐表演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构与思考[J]. 张进,板俊荣,汪浩文. 艺术百家, 2021(05)
- [3]基于TPACK理论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研究 ——以H师范大学为例[D]. 肖慧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4]借助录音技术改革流行声乐教学的路径研究[J]. 高岩. 当代音乐, 2021(04)
- [5]数字音频技术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焦峤.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6]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包国军. 传播力研究, 2020(21)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D]. 林坤.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9]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师专声乐教学改革[J]. 徐蔓. 黄河之声, 2019(15)
- [10]数字化技术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皇甫华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