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膜过滤设备论文和设计-鲍庆刚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管式膜过滤设备,管式膜设备领域,包括循环泵和管式膜,管式膜的入口处设置有过膜压力传感器,过膜压力传感器的左侧安装有循环流量计,循环流量计的左侧设置有手动蝶阀,管式膜的出口处设置出膜压力传感器,出膜压力传感器的左端设有第一止回阀,第一止回阀的下端连接气动阀,气动阀的下端连接在循环泵的入口端,出膜压力传感器的左端连接有浓水回流系统,出膜压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有产水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蛇形的管式膜设置,使得整个设备的过滤效果更好,手动蝶阀和气动阀的设置,防止造成负压,避免造成管式膜堵塞,另一方面,使得管道内的的流量稳定,整个实用新型实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能够高效的进行过滤工作。

主设计要求

1.管式膜过滤设备,包括循环泵(1)和管式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膜(2)的入口处设置有过膜压力传感器(3),过膜压力传感器(3)的左侧安装有循环流量计(4),循环流量计(4)的左侧设置有手动蝶阀(5),手动蝶阀(5)通过管道连接在循环泵(1)的出口端,管式膜(2)的出口处设置有出膜压力传感器(6),所述过膜压力传感器(3)和出膜压力传感器(6)上均设置有压力表(7),所述出膜压力传感器(6)的左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止回阀(8),第一止回阀(8)的下端连接气动阀(9),气动阀(9)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在循环泵(1)的入口端,所述出膜压力传感器(6)的左端连接有浓水回流系统,所述出膜压力传感器(6)右端连接有产水系统,所述循环泵(1)下端安装有设备安装座(10)。

设计方案

1.管式膜过滤设备,包括循环泵(1)和管式膜(2),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式膜(2)的入口处设置有过膜压力传感器(3),过膜压力传感器(3)的左侧安装有循环流量计(4),循环流量计(4)的左侧设置有手动蝶阀(5),手动蝶阀(5)通过管道连接在循环泵(1)的出口端,管式膜(2)的出口处设置有出膜压力传感器(6),所述过膜压力传感器(3)和出膜压力传感器(6)上均设置有压力表(7),所述出膜压力传感器(6)的左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止回阀(8),第一止回阀(8)的下端连接气动阀(9),气动阀(9)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在循环泵(1)的入口端,所述出膜压力传感器(6)的左端连接有浓水回流系统,所述出膜压力传感器(6)右端连接有产水系统,所述循环泵(1)下端安装有设备安装座(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膜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膜过滤设备中的管道组件连接部位采用SUS340,其他采用UPV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膜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回流系统包括第二止回阀(11),第二止回阀(11)通过管道连接在出膜压力传感器(6)和第一止回阀(8)之间,第二止回阀(11)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浓水回流管道(12)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13),浓水回流管道(12)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13)并联,浓水回流管道(12)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13)上均设置有气动阀(9),浓水回流管道(12)上位于气动阀(9)的下侧设置有截止阀(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膜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回流管道(12)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13)竖向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膜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水系统包括产水管道(15)和第二清洗回流管道(16),所述产水管道(15)和第二清洗回流管道(16)并联在出膜压力传感器(6)的右端,所述产水管道(15)和第二清洗回流管道(16)均设置有气动阀(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式膜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管式膜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特别在油水分离、海水淡化、苦海水淡化、纯水、超纯水设备、浓缩提纯、各种废水处理及回用等领域更为普及。

膜分离技术从结构上分有平板膜、管式膜、卷式膜和中空纤维膜四种。目前平板膜由于其装配复杂能耗高等因素,在水处理领域已逐步被淘汰,卷式膜、中空纤维膜主要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在实际应用中它们对料液的预处理要求是非常高的,否则将造成容易堵塞、通量急剧下降,严重的会造成不可逆的修复,导致报废。对于高固含量、高浓度的料液处理,卷式膜、中空纤维膜可以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管式膜优势就在于对料液的预处理要求比较简单,只需经粗格栅、细格栅去除对膜有直接损害的硬粒物质即可进机组,由于预处理简单从而节约了投入成本及运行费用。

现阶段生产制造的这种设备由于清液端没有调压阀来调节压力,在管式膜分离工艺中,串联管式膜清液出口一般不止一个,但最后都是汇总到一起的,在每根管式膜上面都会有一个清液出口,每个出口的压力都不一样,如果不设置调压阀,在经过第一根管子出来的清液出口,压力肯定最大,流量也会大,后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小,甚至会低于管内压力,一方面容易造成负压,清液不会通过清液口流出,而是反冲膜,这样很容易造成管式膜堵塞,进污被污染,减少管式膜的寿命。另一方面,各个清液管内清液的流量也不稳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效能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提高使用效能、延长管式膜使用寿命的膜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管式膜过滤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管式膜过滤设备,包括循环泵和管式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式膜的入口处设置有过膜压力传感器,过膜压力传感器的左侧安装有循环流量计,循环流量计的左侧设置有手动蝶阀,手动蝶阀通过管道连接在循环泵的出口端,管式膜的出口处设置有出膜压力传感器,所述过膜压力传感器和出膜压力传感器上均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出膜压力传感器的左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止回阀,第一止回阀的下端连接气动阀,气动阀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在循环泵的入口端,所述出膜压力传感器的左端连接有浓水回流系统,所述出膜压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有产水系统,所述循环泵下端安装有设备安装座。通过蛇形的管式膜设置,使得整个设备的过滤效果更好,通过手动蝶阀和气动阀的设置,防止易造成负压,清液不会通过清液口流出,避免造成管式膜堵塞另一方面,使得管道内的的流量稳定,通过循环流量计的设置,能够直观的看出设备中的流量多少,过膜压力传感器和出膜压力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测出液体经过管式膜前后的压力大小,使得设备安全并长久使用。

优选的,所述管式膜过滤设备中的管道组件连接部位采用SUS340,其他采用UPVC。

优选的,所述浓水回流系统包括第二止回阀,第二止回阀通过管道连接在出膜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止回阀之间,第二止回阀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浓水回流管道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浓水回流管道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并联,浓水回流管道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上均设置有气动阀,浓水回流管道上位于气动阀的下侧设置有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浓水回流管道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竖向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产水系统包括产水管道和第二清洗回流管道,所述产水管道和第二清洗回流管道并联在出膜压力传感器的右端,所述产水管道和第二清洗回流管道均设置有气动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蛇形的管式膜设置,使得整个设备的过滤效果更好,通过手动蝶阀和气动阀的设置,防止造成负压,清液不会通过清液口流出,避免造成管式膜堵塞,另一方面,使得管道内的的流量稳定,通过循环流量计的设置,能够直观的看出设备中的流量多少,过膜压力传感器和出膜压力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测出液体经过管式膜前后的压力大小,使得设备安全并长久使用,通过浓水回流系统和产水系统的设置,高效的对物料进行排出和清洗,防止管道堵塞,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液位、流量、压力、温度有在线仪表随时监控,关键阀门选用自动阀,自动开机,无人值守。整个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地小,操作维护方便,管路短循环体积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循环泵;2-管式膜;3-过膜压力传感器;4-循环流量计;5-手动蝶阀;6-出膜压力传感器;7-压力表;8-第一止回阀;9-气动阀;10-安装座;11-第二止回阀;12-浓水回流管道;13-第一清洗回流管道;14-截止阀;15-产水管道;16-第二清洗回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管式膜过滤设备,包括循环泵1和管式膜2,管式膜2的入口处设置有过膜压力传感器3,过膜压力传感器3的左侧安装有循环流量计4,循环流量计4的左侧设置有手动蝶阀5,手动蝶阀5通过管道连接在循环泵1的出口端,管式膜2的出口处设置有出膜压力传感器6,过膜压力传感器3和出膜压力传感器6上均设置有压力表7,出膜压力传感器6的左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止回阀8,第一止回阀8的下端连接气动阀9,气动阀9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在循环泵1的入口端,出膜压力传感器6的左端连接有浓水回流系统,出膜压力传感器6右端连接有产水系统,循环泵1下端安装有设备安装座10。

浓水回流系统包括第二止回阀11,第二止回阀11通过管道连接在出膜压力传感器6和第一止回阀8之间,第二止回阀8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浓水回流管道12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13,浓水回流管道12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13并联,浓水回流管道12和第一清洗回流管道13上均设置有气动阀9,浓水回流管道12上位于气动阀9的下侧设置有截止阀14。产水系统包括产水管道15和第二清洗回流管道16,产水管道15和第二清洗回流管道16并联在出膜压力传感器6的右端,产水管道15和第二清洗回流管道16均设置有气动阀9。

工作原理:通过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不同粒径的分子间分离。大于截留孔径的被拦截形成浓液,小于截留孔径的形成透过液。

补料口将料液送入循环泵1进口,经过循环泵1后依次进入4根串联管式膜2,浓液从最后一根管式膜2出口分成两路,回流一路经过第一止回阀8和第二止回阀11回流至循环泵1进口与补料管道汇总;出料一路经过第一止回阀8和第二止回阀11从浓液出口回流至原料罐;清液从管式膜2清液口汇总后排放或收集。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设计图

管式膜过滤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7238.8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549179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01D 61/00

专利分类号:B01D61/0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合肥科锐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合肥科锐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天都路与紫云路交叉口向南

发明人:鲍庆刚

第一发明人:鲍庆刚

当前权利人:合肥科锐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奇

代理机构:34140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管式膜过滤设备论文和设计-鲍庆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