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玉瓒: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论文文献综述)
韦培,邢阎艳[1](2019)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与思政内容结合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已经紧密联系,如何借助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传统工艺教学特色培养具有匠心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并在教学活动中嵌入思想政治的影响力是研究的主要问题。过程中,考察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北京精雕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并详细调研了西安的思政示范基地,试图将红色文化结合工匠精神建立思政与专业课深度结合的模式。
田武雄[2](2018)在《时差与西安事变时间之谜》文中认为1936年前后,西安地方时、中原标准时与陇蜀标准时在西安当地不同领域和群体中混合使用。这种情况导致不同来源的西安事变史料所记录的具体时间点多存歧异,对关键时间点的相关表述亦众说纷纭。从时差和不同时间制度的视角,仔细爬梳和比较各种档案和报刊记录以及不同当事人的回忆材料,当不难确定西安事变的关键时间点,并可对此前研究成果的种种歧异加以合理的解释。时差因素对西安事变史料和研究的影响并非孤例。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不同地区和群体渐次经历了从地方时向标准时的转变。这种时间上不同步、不统一的现象应该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呼东方[3](2016)在《王玉瓒 打响“捉蒋”第一枪》文中指出西安事变里打响"捉蒋"第一枪的人是谁?这样一段影响中华民族历史的真相,竟然被谬传多年。1981年12月13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西安事变史编辑组于西安事变四十五周年之际,在北京举办了华清池"捉蒋"辩论核实会。将王玉瓒和孙铭九及其他亲历者邀请到场,澄清临潼华清池"捉蒋"过程的真相,完成周恩来总理的遗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邀请了原任张学良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王玉瓒、
陈小玮[4](2016)在《西安事变前后的杨虎城》文中认为青年时期的杨虎城,参加了辛亥革命、反袁护国斗争、护法运动,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勇猛斗士。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与张学良一道发动"西安事变",逼蒋联共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在西安市青年路,有一幢三层的青砖小楼。楼前素朴的青砖门楼的门楣上,书有"止园"两个隶书黑字。这里原来是杨虎城别墅的一部分,现在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拾步六个台阶,进入纪念馆前厅,
许正[5](2015)在《东北军“三剑客”身归何处》文中研究指明把时间拨回到1937年2月2日,距离"西安事变"不到两个月,古城内又响起枪声。东北军"少壮派"为推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遗留问题的决定,枪杀了军中主和的"元老派"代表王以哲。消息传开,在前线与"中央军"对峙的东北军将领纷纷倒戈。6天后,中央军入主西安。这一事件史
陈晨[6](2014)在《张学良幽禁岁月与宋美龄书信往来研究》文中指出张学良自西安事变被囚禁之后,曾与宋美龄之间有大量的书信往来,这些书信现存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善本与手稿图书馆。本文以该大学所藏张学良书信档案为研究线索,并在此基础上查阅了相关口述资料、书信原件、历史档案,展现了张学良被囚之后的心路历程、张宋之间的友谊、张蒋之间的恩怨。另一方面,宋美龄通过书信表达对张学良被囚的歉意并给以最大程度的照顾,以此来安抚张学良;张学良通过书信表达自己抗战报国、治理地方的愿望,并希望以此重获自由。除此之外,透过张宋之间的书信往来,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蒋介石希望加强对张学良控制的态度。
韩洪泉[7](2013)在《2012年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论文索引(一)》文中认为2012年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仅公开发表的论文资料就达到1500余篇。经过细致披拣和反复筛选,收入499篇辑为此索引,所选篇目涉及军地报刊159种(其中期刊138种、报纸14种、辑刊7种),作者489人(含5名口述者、2名国外作者、1个研究中心),基本反映了2012年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概貌和主要成果。根据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分为总论、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军事技
王文新,王文成[8](2014)在《华清池“捉蒋”背后的历史》文中研究表明1936年12月12日凌晨,骊山脚下的枪声,拉开了西安事变的帷幕。今天,历史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者是东北军总部卫队第一营营长王玉瓒。张学良将军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一营和卫队二营。我父亲王玉瓒当时是卫队一营上校营长。事变前,奉命在临潼华清池头道门负责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受张学良将军指派,率兵参与了华清池"捉蒋"这一重要任务。
王文成,王文琳[9](2012)在《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忆父亲王玉瓒》文中研究指明编者的话人生如歌,岁月如歌,往事亦如歌一这样的歌,有时激越,有时低沉;有时令人振奋,有时令人扼腕;有时让人一次次忆起,有时又让人不忍回想……伟人的经历令人景仰,而平凡人的人生则让我们感到亲切。
温艳秋[10](2012)在《东北讲武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东北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称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最初称东三省讲武堂,建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它的建立为东北军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的促进了东北军事的近代化。张氏父子在主政东北期间,1919年,张作霖在原东三省讲武堂旧址重新开办讲武堂,培养军事人才。1928年,张学良改校名为“东北讲武堂”,将东北其它军事教育机构,统一并归东北讲武堂。从1919年到1931年,东北讲武堂共举办十一期,总共毕业学员近万名,另有各种专科班、研究班毕业学员1000余人,逐渐成为一所培养高等、中等和初等三种军官的综合军事学校,并培养出了许多军事人才。东北讲武堂的创立也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为革命埋下了种子,为中国的军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唱响了新式军事教育改革的先声。
二、王玉瓒: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王玉瓒: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论文提纲范文)
(2)时差与西安事变时间之谜(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附表: |
(5)东北军“三剑客”身归何处(论文提纲范文)
东北军“三剑客”砺现锋芒 |
“西安事变”后“三剑客”力主救张 |
“三剑客”策划“二·二”事件 |
“三剑客”断送“三位一体” |
“ 三剑客 ” 的人生归宿 |
(6)张学良幽禁岁月与宋美龄书信往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本文所涉及内容研究现状 |
0.2 本论文选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1 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 |
1.1 西安事变 |
1.2 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 |
1.3 归南京的张学良 |
2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
2.1 大陆幽禁时期 |
2.2 台湾幽禁岁月 |
2.3 客居夏威夷 |
3 张学良幽禁期间与宋美龄往来书信 |
3.1 张学良与宋美龄 |
3.1.1 初识 |
3.1.2 西安事变中宋美龄对张学良的影响 |
3.1.3 担保张学良安全 |
3.2 张学良幽禁岁月与宋美龄的通信 |
3.3 张学良幽禁岁月与宋美龄书信分析 |
3.3.1 张学良通过宋美龄向蒋介石报告自己情况,表达自己的诉求 |
3.3.2 张学良宋美龄两人相互关心,体现深厚友谊 |
3.3.3 蒋介石利用宋美龄的关心安抚张学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10)东北讲武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 研究的现状 |
三、 对东北讲武堂名称的概述 |
第一章 东三省讲武堂—东北讲武堂之始 |
第一节 东三省讲武堂的建立 |
第二节 东三省讲武堂建立的背景 |
一、 西方势力的冲击 |
二、 清末新政中的军事改革 |
三、 新式军事教育的兴起 |
第三节 东三省讲武堂的机构设置 |
一、 学科设置 |
二、 学堂编制与招生对象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张氏父子主政时期的东北讲武堂 |
第一节 张作霖重建东北讲武堂的原因 |
一、 张氏父子的军事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
二、 整顿和训练东三省军队的需要 |
第二节 张氏父子主政时期东北讲武堂的发展 |
第三节 东北讲武堂的机构设置 |
一、 课程设置与生源情况 |
二、 东北讲武堂的师资状况 |
三、 讲武堂的各种研究班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东北讲武堂的特点 |
第一节 东北讲武堂教学体系的特点 |
一、 理论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
二、 不设政治课只设军事课 |
第二节 东北讲武堂为私家武力的发源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东北讲武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第一节 新式军事教育与近代化 |
一、 新式军事学堂对军队近代化的作用 |
二、 东北讲武堂对东北地区近代化的作用 |
三、 东北讲武堂传播了革命的火种 |
第二节 中国近代军事人才的摇篮 |
一、 东北军军官的摇篮 |
二、 组织义勇军抗击日寇的先声 |
三、 多名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的中共名将 |
四、 从东北讲武堂走出的作家萧军 |
第三节 东北讲武堂的价值思考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王玉瓒: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与思政内容结合的探索[J]. 韦培,邢阎艳.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4)
- [2]时差与西安事变时间之谜[J]. 田武雄. 中共党史研究, 2018(05)
- [3]王玉瓒 打响“捉蒋”第一枪[J]. 呼东方. 新西部, 2016(11)
- [4]西安事变前后的杨虎城[J]. 陈小玮. 新西部, 2016(11)
- [5]东北军“三剑客”身归何处[J]. 许正. 党史纵横, 2015(10)
- [6]张学良幽禁岁月与宋美龄书信往来研究[D]. 陈晨. 辽宁大学, 2014(04)
- [7]2012年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论文索引(一)[J]. 韩洪泉. 军事政治学研究, 2013(01)
- [8]华清池“捉蒋”背后的历史[J]. 王文新,王文成. 钟山风雨, 2014(01)
- [9]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忆父亲王玉瓒[J]. 王文成,王文琳. 老同志之友, 2012(24)
- [10]东北讲武堂研究[D]. 温艳秋. 黑龙江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