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包括后模板、第一前模板及第二前模板,后模板设置有型腔、行位座及行位镶件,第一前模板设置有第一铲基,第一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时第一铲基挤压引导斜面,行位镶件进入型腔内的指定位置,行位轨道与行位座或行位镶件之间设置有在行位镶件到达型腔的指定位置后将行位镶件及行位座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第二前模板设置有第二铲基,第二铲基与行位座之间设置有牵引组件,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分模时,第二铲基通过牵引组件将行位座向远离型腔的方向牵引。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改善插伤情况、保证成品质量、提高良品率、降低工艺要求、降低生产成本的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包括固定于后模的后模板、固定于第一前模的第一前模板及固定于第二前模的第二前模板,所述的后模板设置有型腔、行位座及行位镶件,所述的行位座机安装于行位镶件,所述的后模板位于型腔侧面设置供行位镶件及行位座相对型腔往复移动的行位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模板设置有第一铲基,所述的行位座设置有与行位座移动方向相倾斜的引导斜面,所述的第一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时第一铲基挤压引导斜面,行位座沿行位轨道向型腔移动直至行位镶件进入型腔内的指定位置,所述的行位轨道与行位座或行位镶件之间设置有在行位镶件到达型腔的指定位置后将行位镶件及行位座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的第二前模板设置有第二铲基,所述的第二铲基与行位座之间设置有牵引组件,所述的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时第二铲基与行位座通过牵引组件相联动,所述的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分模时,第二铲基通过牵引组件将行位座向远离型腔的方向牵引。
设计方案
1.一种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包括固定于后模的后模板、固定于第一前模的第一前模板及固定于第二前模的第二前模板,所述的后模板设置有型腔、行位座及行位镶件,所述的行位座机安装于行位镶件,所述的后模板位于型腔侧面设置供行位镶件及行位座相对型腔往复移动的行位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模板设置有第一铲基,所述的行位座设置有与行位座移动方向相倾斜的引导斜面,所述的第一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时第一铲基挤压引导斜面,行位座沿行位轨道向型腔移动直至行位镶件进入型腔内的指定位置,所述的行位轨道与行位座或行位镶件之间设置有在行位镶件到达型腔的指定位置后将行位镶件及行位座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的第二前模板设置有第二铲基,所述的第二铲基与行位座之间设置有牵引组件,所述的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时第二铲基与行位座通过牵引组件相联动,所述的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分模时,第二铲基通过牵引组件将行位座向远离型腔的方向牵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组件包括牵引座、牵引槽、牵引块及牵引配合块,所述的牵引槽设置于行位座并朝向第二铲基,所述的牵引座设置于第二铲基并伸入牵引槽,所述的牵引块分别设置于牵引座相对行位座移动方向的两侧,所述的牵引配合块抵于各牵引块并位于牵引槽内并位于各牵引块与行位座之间,构成牵引块相对行位座移动方向的限位,所述的牵引块与牵引配合块相抵的端面为牵引面并相对牵引座移动方向呈倾斜设置,并在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分模时克服限位组件的限位力,将牵引配合块向远离型腔的方向推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位座与各牵引配合块对应设置有收缩腔,所述的牵引配合块设置有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且受到牵引块挤压时收缩至收缩腔内的收缩斜面,所述的收缩腔内设置有在牵引配合块与牵引块位置相错时将牵引配合块部分复位至收缩腔外的收缩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弹性件、限位块及限位槽,所述的后模板位于行位轨道设置有限位腔,所述的限位腔设置有朝向行位座的限位口,所述的限位槽设置于行位轨道朝向行位座的端面,所述的限位弹性件设置于限位腔内,所述的行位镶件伸入型腔内的指定位置时限位块与限位槽位置相对应,在限位弹性件的推动下部分限位块伸出限位口与限位槽构成限位配合,即构成行位轨道与行位镶件的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块与限位槽配合的部分截面呈三角形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型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而行位机构为注塑模具中能够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机构。
行位机构往往包括行位座及安装于行位座的行位镶件,在模具合模过程中,行位座在引导柱的引导下逐渐向型腔移动,直至行位镶件的前端插入型腔,然后开始注塑,注塑完成后,模具分模过程中,斜导柱引导行位座逐渐远离型腔,使行位镶件脱离注塑完成的产品。
而在注塑侧抽芯的双色产品时,往往需要单一后模和两套前模组合通过双色注塑机进行注塑,先由后模与前模一进行合模注塑,合模的同时行位镶件插入型腔,待注塑完成分模后行位镶件从型腔退出,由双色注塑机的转盘将后模转动至于前模二对应的位置,再次进行合模时行位镶件会再次插入型腔,此时容易出现行位镶件因产品微量收缩、位置偏移等原因造成对第一色产品的插伤,进而影响产品的装配尺寸及影响实际工作性能,为避免该类情况的发生,只能提高制造精度及工艺要求,进而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即使如此良品率仍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改善插伤情况、保证成品质量、提高良品率、降低工艺要求、降低生产成本的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固定于后模的后模板、固定于第一前模的第一前模板及固定于第二前模的第二前模板,所述的后模板设置有型腔、行位座及行位镶件,所述的行位座机安装于行位镶件,所述的后模板位于型腔侧面设置供行位镶件及行位座相对型腔往复移动的行位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模板设置有第一铲基,所述的行位座设置有与行位座移动方向相倾斜的引导斜面,所述的第一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时第一铲基挤压引导斜面,行位座沿行位轨道向型腔移动直至行位镶件进入型腔内的指定位置,所述的行位轨道与行位座或行位镶件之间设置有在行位镶件到达型腔的指定位置后将行位镶件及行位座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的第二前模板设置有第二铲基,所述的第二铲基与行位座之间设置有牵引组件,所述的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时第二铲基与行位座通过牵引组件相联动,所述的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分模时,第二铲基通过牵引组件将行位座向远离型腔的方向牵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前模板及第二前模板分别固定于两个前模,分别依次与后模板进行合模,当位于第一前模的第一前模板与后模合模时,第一前模板的第一铲基通过挤压引导斜面使行位镶件进入型腔内的指定位置后,由限位组件及第一铲基同时对行位镶件进行限位,第一色注塑完成后第一前模的第一前模板与后模分模,行位镶块在限位组件的限位下保持注塑位置,而第一铲基自行与第一行位座分离;然后,位于第二前模的第二前模板与后模合模时,第二前模的第二铲基与行位座通过牵引组件相联动,第二色注塑完成后第二前模的第二前模板与后模分模,与第二铲基联动的行位座在第二铲基的牵引下脱离型腔,实现了抽芯步骤,从而完成整个行位机构的功能,这样的结构的行位机构,由于行位镶件一直保持于型腔内,不会因为切换前模出现行位镶件抽离后再次插入的情况发生,即避免了因反复动作造成插伤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良品率及成品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工艺要求,无需过高精度来避免插伤的发生,从而降低了生产升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牵引组件包括牵引座、牵引槽、牵引块及牵引配合块,所述的牵引槽设置于行位座并朝向第二铲基,所述的牵引座设置于第二铲基并伸入牵引槽,所述的牵引块分别设置于牵引座相对行位座移动方向的两侧,所述的牵引配合块抵于各牵引块并位于牵引槽内并位于各牵引块与行位座之间,构成牵引块相对行位座移动方向的限位,所述的牵引块与牵引配合块相抵的端面为牵引面并相对牵引座移动方向呈倾斜设置,并在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分模时克服限位组件的限位力,将牵引配合块向远离型腔的方向推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分模时,呈倾斜状的牵引面将牵引配合块向远离型腔的方向推动,从而实现将行位座向远离型腔的方向牵引的功能,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牵引座脱离行位座,完成整个牵引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行位座与各牵引配合块对应设置有收缩腔,所述的牵引配合块设置有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且受到牵引块挤压时收缩至收缩腔内的收缩斜面,所述的收缩腔内设置有在牵引配合块与牵引块位置相错时将牵引配合块部分复位至收缩腔外的收缩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的过程中,牵引配合块位于牵引块的移动轨迹上,为保证牵引块能够越过牵引配合块到达指定位置,设置收缩腔及收缩弹性件,在第二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且受到牵引块挤压时提高供牵引配合块收缩空间的收缩腔,避免其阻碍牵引块移动,而当牵引块越过牵引配合块并与其位置相错时,收缩弹性件则将牵引配合块进行复位,保证牵引组件牵引功能的正常实施,从而提高模具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弹性件、限位块及限位槽,所述的后模板位于行位轨道设置有限位腔,所述的限位腔设置有朝向行位座的限位口,所述的限位槽设置于行位轨道朝向行位座的端面,所述的限位弹性件设置于限位腔内,所述的行位镶件伸入型腔内的指定位置时限位块与限位槽位置相对应,在限位弹性件的推动下部分限位块伸出限位口与限位槽构成限位配合,即构成行位轨道与行位镶件的限位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行位镶件伸入型腔内的指定位置时限位弹性件将限位块从限位口推出,自动实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限位配合,使行位镶件能够稳定保持于该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块与限位槽配合的部分截面呈三角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面呈三角形状的限位块在保证限位功能的同时便于限位块在不同侧受到压力时均能相限位腔内收缩,使行位座的移动更为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后模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前模板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前模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后模板、行位座与第一铲基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后模板、行位座与第二铲基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后模板、行位座与第二铲基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模的行位机构,包括固定于后模的后模板1、固定于第一前模的第一前模板2及固定于第二前模的第二前模板3,后模板1设置有型腔11、行位座12及行位镶件13,行位座12机安装于行位镶件13,后模板1位于型腔11侧面设置供行位镶件13及行位座12相对型腔11往复移动的行位轨道14,第一前模板2设置有第一铲基21,行位座12设置有与行位座12移动方向相倾斜的引导斜面121,第一前模板2与后模板1合模时第一铲基21挤压引导斜面121,行位座12沿行位轨道14向型腔11移动直至行位镶件13进入型腔11内的指定位置,行位轨道14与行位座12或行位镶件13之间设置有在行位镶件13到达型腔11的指定位置后将行位镶件13及行位座12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第二前模板3设置有第二铲基31,第二铲基31与行位座12之间设置有牵引组件,第二前模板3与后模板1合模时第二铲基31与行位座12通过牵引组件相联动,第二前模板3与后模板1分模时,第二铲基31通过牵引组件将行位座12向远离型腔11的方向牵引,第一前模板2及第二前模板3分别固定于两个前模,分别依次与后模板1进行合模,如图4所示,当位于第一前模的第一前模板2与后模合模时,第一前模板2的第一铲基21通过挤压引导斜面121使行位镶件13进入型腔11内的指定位置后,由限位组件及第一铲基21同时对行位镶件13进行限位,第一色注塑完成后第一前模的第一前模板2与后模分模,行位镶块在限位组件的限位下保持注塑位置,而第一铲基21自行与第一行位座12分离;然后,如图5所示,位于第二前模的第二前模板3与后模合模时,第二前模的第二铲基31与行位座12通过牵引组件相联动,第二色注塑完成后第二前模的第二前模板3与后模分模,与第二铲基31联动的行位座12在第二铲基31的牵引下脱离型腔11,实现了抽芯步骤,从而完成整个行位机构的功能,这样的结构的行位机构,由于行位镶件13一直保持于型腔11内,不会因为切换前模出现行位镶件13抽离后再次插入的情况发生,即避免了因反复动作造成插伤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良品率及成品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工艺要求,无需过高精度来避免插伤的发生,从而降低了生产升本,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后模板1具有两个对称设置于两侧的行位座12,各行位座12上安装有两个行位镶件13,从而增加一次注塑的成品数量,第一铲基21与第二铲基31数量与行位座12相同且位置相对应,行位轨道14由设置于后模板1上的滑槽及位于滑槽上方的盖板组成,使行位座12在移动时限位于滑槽内。
牵引组件包括牵引座32、牵引槽122、牵引块321及牵引配合块123,牵引槽122设置于行位座12并朝向第二铲基31,牵引座32设置于第二铲基31并伸入牵引槽122,牵引块321分别设置于牵引座32相对行位座12移动方向的两侧,牵引配合块123抵于各牵引块321并位于牵引槽122内并位于各牵引块321与行位座12之间,构成牵引块321相对行位座12移动方向的限位,牵引块321与牵引配合块123相抵的端面为牵引面322并相对牵引座32移动方向呈倾斜设置,并在第二前模板3与后模板1分模时克服限位组件的限位力,将牵引配合块123向远离型腔11的方向推动,在第二前模板3与后模板1分模时,呈倾斜状的牵引面322将牵引配合块123向远离型腔11的方向推动,从而实现将行位座12向远离型腔11的方向牵引的功能,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牵引座32脱离行位座12,完成整个牵引过程。
行位座12与各牵引配合块123对应设置有收缩腔124,牵引配合块123设置有第二前模板3与后模板1合模且受到牵引块321挤压时收缩至收缩腔124内的收缩斜面125,收缩腔124内设置有在牵引配合块123与牵引块321位置相错时将牵引配合块123部分复位至收缩腔124外的收缩弹性件126,由于第二前模板3与后模板1合模的过程中,牵引配合块123位于牵引块321的移动轨迹上,为保证牵引块321能够越过牵引配合块123到达指定位置,设置收缩腔124及收缩弹性件126,在第二前模板3与后模板1合模且受到牵引块321挤压时提高供牵引配合块123收缩空间的收缩腔124,避免其阻碍牵引块321移动,而当牵引块321越过牵引配合块123并与其位置相错时,收缩弹性件126则将牵引配合块123进行复位,保证牵引组件牵引功能的正常实施,从而提高模具的实用性,收缩弹性件126可采用柱状压缩弹簧。
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弹性件15、限位块16及限位槽127,后模板1位于行位轨道14设置有限位腔17,限位腔17设置有朝向行位座12的限位口171,限位槽127设置于行位轨道14朝向行位座12的端面,限位弹性件15设置于限位腔17内,行位镶件13伸入型腔11内的指定位置时限位块16与限位槽127位置相对应,在限位弹性件15的推动下部分限位块16伸出限位口171与限位槽127构成限位配合,即构成行位轨道14与行位镶件13的限位配合,当行位镶件13伸入型腔11内的指定位置时限位弹性件15将限位块16从限位口171推出,自动实现限位块16与限位槽127的限位配合,使行位镶件13能够稳定保持于该位置,限位弹性件15可采用圆柱压缩弹簧。
限位块16与限位槽127配合的部分截面呈三角形状,截面呈三角形状的限位块16在保证限位功能的同时便于限位块16在不同侧受到压力时均能相限位腔17内收缩,使行位座12的移动更为顺畅。
后模板1设置有模仁18及安装模仁18的安装槽19,型腔11及型芯均加工于模仁18,便于更换。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539.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552334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29C 45/26
专利分类号:B29C45/26;B29C45/33;B29C45/44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二道289号
发明人:严胜义;宋小尉;胡光良;杨志必;郝勇;朱少军
第一发明人:严胜义
当前权利人: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程嘉炜
代理机构:33258
代理机构编号: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前端组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