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非洲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洲,政策,中非,关系,外交政策,俄罗斯,俄罗斯联邦。
对非洲政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强晓云[1](2019)在《对冲视角下的俄罗斯对非洲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俄罗斯逐渐重视发展对非洲关系,集中体现为对冲型对非洲政策"。对非政策是俄罗斯针对西方遏制外交的一种对冲,也是俄罗斯对其东方外交的一大补充。对冲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外交围堵和经济制裁,补充中俄合作以及俄罗斯与亚太外交的不足,成为当前俄罗斯对非洲政策的一个基本战略目标。俄罗斯对非洲的"对冲型外交政策"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多机制、重点突出的特点。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强大的军事实力、与非洲长期的历史渊源是俄罗斯开展对非洲外交的优势,但同时,无法与苏联相比拟的经济实力、国内经济发展缓慢的现实也阻碍着俄罗斯与非洲在各领域的合作。2019年秋首届"俄罗斯-非洲峰会"的召开,将促进俄非在各领域的协调与合作,为双方合作注入新活力,助推俄罗斯制定对非洲政治、经济、人文、军事等各个领域合作的中长期规划。(本文来源于《西亚非洲》期刊2019年06期)
孟雷,齐顾波,于浩淼[2](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及其减贫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非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洲农业合作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本文梳理了新时期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和投资政策及其所呈现的中非减贫合作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并根据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减贫路径,即注重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经验的示范性和启示性,突出非洲国家减贫实践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促进对非洲减贫工作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坚持以"开发性扶贫"推动非洲减贫目标的实现4个方面。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推进中国对非洲减贫合作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及其减贫路径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9年09期)
杨海霞[3](2019)在《中国企业需增进对非洲的了解——专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代表桑爱玲、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政策与策略顾问周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企业具有更多参与非洲医药市场的潜力,可以与非洲开展深度合作。但他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对非洲缺乏了解《中国投资》:非洲医药制品的短缺情况如何?本地化生产现状怎样?桑爱玲:药物可及性是实现全民健康保障的重要一环。如果能获得必要的药品,就能及时治愈疾病,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球目前有近20亿人口不能获得足够的药品,这些人口无法享受到医学科技发展的成果,甚至死于本可治愈的疾病。特别是在非洲,药品可及性水平特别令人担忧。数据显示,47%的非洲居民无法获得基本的药品保障,而且这个数字仍然(本文来源于《中国投资(中英文)》期刊2019年14期)
白壮[4](2019)在《浅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法对非洲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展开非洲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极具现实意义。然而,正如不少研究学者以及分析报告所提出的,由于缺少完整可靠的数据,对于中非经济合作的现状难以给出客观准确的判断。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和事实,中非各界都难以做出最优的战略决策,这不利于促进双边合作与帮助非洲通过吸引中国投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8期)
刘晨[5](2019)在《利益集团、权力结构与发展政策——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经济实现了迅速增长,非洲和东亚在国家发展政策上的显着差异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建立分析框架,可尝试对其实施不同发展政策的原因做出解释:在国家工业化初期所面临的差异化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约束条件,进而塑造了不同的国家行为。具体而言,韩国集中化的国内权力结构(不存在强大的分利集团)和分散性的国际权力结构(国家间的战争威胁),使国家既有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又有将资源用于经济发展的意愿,从而形成"发展型政策";尼日利亚独立后,部族势力削弱了国家的发展能力,和平的国际环境使国家行为缺少外部约束,国家为维护统治地位而进行持续的资源掠夺,形成了"掠夺型政策";埃塞俄比亚有较为集中的国家权力,但同样缺乏外部约束的国际环境使国家得以获取大量资源实现短期增长,长期发展则面临挑战。非洲国家经济政策问题的根源在于其未能完成现代国家构建,在依赖部族维持生存的政治体系中,国家和部族均致力于争夺经济资源和政治权力,很难形成长远的政治和经济规划。因此,国际社会和非洲国家应一方面增强国家的发展能力,一方面增强国家行为的约束性,实现国家的个体理性和社会的集体理性的统一,这也是非洲实现长期发展的必然路径。(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9年06期)
张海冰[6](2019)在《从“非洲契约”看德国对非洲政策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于2017年担任二十国集团会议主席国时推出了"非洲契约",标志着德国突破了长期以来坚持的基于价值和利益双导向,以及在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和欧盟框架下开展对非合作的政策传统,更加注重现实利益导向和增强德国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影响力。"非洲契约"和"非洲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了德国对非政策的新框架,展现出德国更为积极主动的全球发展领导者和责任承担者的形象。德国对非政策的转型动力来自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多重因素考虑,特别是难民危机的压力。德国通过"非洲契约"提升对非政策影响力面临机制、资金和美国因素等多重挑战,总的来看对于提升德国对非政策的国际影响力作用有限,其政治意义大于实质的经济发展意义。从德国对非政策调整的影响和启示看,中国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德国经验,将中国发展治理方案国际化,更多动员私人和社会力量参与对非合作,同时也要警惕"非洲契约"从多边层面给中国对非投资带来的规制效应。(本文来源于《西亚非洲》期刊2019年02期)
李靖堃[7](2019)在《“全球英国”理念下英国对非洲政策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2017年3月正式启动脱欧程序。随着脱欧进程的发展,英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推出了"全球英国"这一外交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在退出欧盟之后维护和加强英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非洲作为英国重要战略伙伴的作用得到了凸显,尤其体现在贸易、投资和安全等涉及英国核心利益的领域。英国脱欧无疑为其加深与非洲的关系带来了机遇。但是,由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英国未来的非洲政策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西亚非洲》期刊2019年02期)
宋瑶[8](2019)在《欧盟框架下当代法国对非洲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也是全球治理中最为主要的行为体之一。非洲和欧洲地缘政治亲密,历史渊源悠长。在20世纪中期,非洲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后,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而且,最近20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非洲合作的兴起,非洲事务的战略意义逐渐极具重要性,它既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欧盟周边治理的关键,尤其是在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构筑安全防务体系方面,直接关系到欧洲大陆这一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法国也是欧盟参与非洲事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从历史上看,它曾是非洲大陆上驰骋时间最长的老牌强国,在帝国主义时代,对非洲北部、西部和部分中部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至今仍均以法语为官方或通用语言,便于法国在此地区实现自身的政治和文化认同,争取盟友或发展伙伴关系;从现实上看,冷战结束后至今,世界政治朝向多极化发展,随着世界力量格局的演变,法国在国际较量中处于弱势,而且美国和中国等国际力量也逐渐深入非洲,多方开展了经济和军事合作,全球经济动荡也使得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体系一度遭受挫折,法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下降。因此,法国也将角逐非洲这一传统外交的必争之地,以重振法兰西的繁荣。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加持,自2007年来,欧盟和法国对非洲的政策发生了许多新调整,通过官方文件正式宣告开启欧非关系从依附性向平等性转型,积极构建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了深化贸易自由化、落实民主化原则、实行军事干预等尝试。同时,在法国的推动下,欧盟也重新启动巴塞罗那进程,欧盟邻国政策得以完善,进一步促进地中海和非洲等地的区域协作。本文也将着重研究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变化,首先,对2007年以后欧盟对非洲政策进行概述和分析,作为近叁届法国政府对非洲政策的外部基础;其次,本文也将对2007年以后法国对非洲政策进行概述和分析,旨在评估法国外交政策的性质、特点和影响,并以领导人任期为界限进行划分,归纳其外交政策倾向,力图描绘出这一阶段法非关系的曲折发展;此外,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外交政策所体现“欧洲化”也是本文比较关注的重点,从内部看,以欧盟的超国家主义和政府间主义两种视角催生了对外政策的一致性和协作,从外部看,欧盟也在进一步尝试外交的多边主义的拓展,并保留主导性。论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叁层:首先,从宏观上将欧盟对非洲的政策进行概述,包括其结构特征、政策体系、战略意义,通过解释欧盟对非政策以及相关邻国政策的互补关系,体现其对于欧盟周边治理的重要作用;其次,从中观上将阐述法国对非洲的政策的维度与内涵、特征及其战略意义,通过研究其历史基础和社会现实,总结法国构筑欧盟核心成员国和世界政治格局中大国地位的目的和手段;最后,从微观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评述从2007年至今法国叁任不同总统和政府领导下的对非洲政策,进一步观察法国十余年来的外交动向,发掘法国在现实条件下的政策变化的方式和因素。为便于按照此模式开展研究,论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在欧盟和法国相关外交政策及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从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关系入手,从而探究法国对非洲政策的战略意义、内涵和特征,并且结合不同领导人的风格进行总结和比较。(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媛媛[9](2019)在《中国和欧洲对非洲能源政策对比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非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的加快,中国与把非洲视为后院的欧洲大国的在能源领域的矛盾也愈演愈烈,我国对非洲人民的尊重与不干涉内政赢得了非洲人民好感,但还存在能源政策不够具体和集中的问题,未来需要注意和改进。(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06期)
路贺文[10](2019)在《新的法国留学政策或对非洲学生产生明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法国《世界报》(Le Monde)网站2018年11月19日消息,法国政府希望增加外国学生的注册费,并吸引更多来自非州以外的新兴国家的学生。当前,法国拥有超过32.4万名国际学生,是世界第四大国际学生接收国,但其面临在人(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9年03期)
对非洲政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非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洲农业合作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本文梳理了新时期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和投资政策及其所呈现的中非减贫合作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并根据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减贫路径,即注重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经验的示范性和启示性,突出非洲国家减贫实践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促进对非洲减贫工作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坚持以"开发性扶贫"推动非洲减贫目标的实现4个方面。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推进中国对非洲减贫合作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及其减贫路径的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非洲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强晓云.对冲视角下的俄罗斯对非洲政策[J].西亚非洲.2019
[2].孟雷,齐顾波,于浩淼.“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及其减贫路径研究[J].世界农业.2019
[3].杨海霞.中国企业需增进对非洲的了解——专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代表桑爱玲、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政策与策略顾问周凯[J].中国投资(中英文).2019
[4].白壮.浅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法对非洲外交政策[J].科技风.2019
[5].刘晨.利益集团、权力结构与发展政策——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
[6].张海冰.从“非洲契约”看德国对非洲政策的转型[J].西亚非洲.2019
[7].李靖堃.“全球英国”理念下英国对非洲政策的调整[J].西亚非洲.2019
[8].宋瑶.欧盟框架下当代法国对非洲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9].李媛媛.中国和欧洲对非洲能源政策对比探析[J].现代商业.2019
[10].路贺文.新的法国留学政策或对非洲学生产生明显影响[J].世界教育信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