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21例获得性早期梅毒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婷[1](2020)在《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经典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全身性以及全球分布等特点,主要通过性接触、胎盘、血液及体液等途径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1200万例新发梅毒患者散布在世界各地。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8年全国梅毒发病率高达35.6251/10万,且近10年梅毒发病率年平均增长超过13.37%。梅毒如此高的发病率,要控制其不断增长的形势,需要快速诊断和治疗梅毒。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目前血清学检测在临床诊断梅毒并监测疗效方面应用较广泛。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al assay,TPPA)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P-ELISA)等;另一种是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RPR)等。TPPA、TP-ELISA及RPR3种方法均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技术,其中,哪一种试验方法检测梅毒快速准确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梅毒标本的初筛尚无统一定论。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梅毒标本的初筛试验。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门诊及病房进行梅毒检测的389例(年龄0岁-90岁)(去除重复住院及复诊病例)患者血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136例(34.96%),女性253例(65.04%),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本均由实验室技能熟练人员用TPPA、TP-ELISA及RPR3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若同一样本的方法学间检测结果不一致,以TPPA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所得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分析阳性例数在性别、年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1.389例梅毒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TPPA、TP-ELISA及RPR法筛查梅毒阳性率分别为84.58%(329例)、86.12%(335例)及70.18%(273例)。以TPPA作为确证试验,TP-ELISA灵敏度为99.09%,特异度为90.00%,符合率为98.21%;RPR灵敏度为77.20%,特异度为86.67%,符合率为93.04%。TP-ELISA检出阳性率最高,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P-ELISA与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与TP-ELISA、RPR与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2.389例梅毒检测标本中,男性136例(34.96%),女性253例(65.04%),其中男性阳性92例,阳性率占23.65%,女性阳性243例,阳性率占62.47%。女性比男性阳性率高,男女阳性率之比1:2.6,不同性别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TPPA、TP-ELISA及RPR法检出的不同年龄段梅毒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均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其中以15~30岁和60~75岁阳性率较高。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TPPA、TP-ELISA及RPR3种梅毒检测试验进行比较,得出一种梅毒的筛检方法:使用TP-ELISA进行梅毒初筛,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再使用RPR进行检测,当RPR结果不确定时,采用TPPA作为确证试验。2.不同性别梅毒感染率有差别,女性比男性阳性率高。3.不同年龄段梅毒感染率有差别,15~3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段阳性率较高。
吴苑妮,张健,宋心成,张瑞,王晓贞,李鑫[2](2020)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眼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具有高病死率、高传播率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HIV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靶向攻击CD4+T淋巴细胞,使其数量进行性减少(<200个/μl或低于总淋巴细胞的14%),易引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意识的变化,HIV/AIDS患者病例数逐渐增多,相应的HIV/AIDS相关性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亦逐渐增高。与一般眼部疾病相比,HIV/AIDS相关性眼病的临床表现特殊,治疗困难。本文对HIV/AIDS几种常见眼部疾病展开综述,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此类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情以及合理地指导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视力,减少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NationalCenterforSTDControl,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VenereologyGroup,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SubcommitteeonVenereology,ChinaDermatologistAssociation[3](2020)在《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按照其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传染方式,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神经梅毒、隐性梅毒及先天梅毒等。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侵犯泌尿生殖道,其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伴发各种并发症,差别较大。这3种性病的诊断应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确定。应尽早、规范并按推荐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应进行必要的随访。淋病的病原体耐药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
张清华[4](2019)在《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RNA表达水平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复发性流产(RSA)病因的分布情况,以及流产次数与流产孕周和流产因素之间的关系;2)分析复发性流产与凝血指标LA、ATⅢ、PT、APTT、TT、Fg、D-Dimer及PLT之间的关系;3)凝血因子Ⅻ(FXⅡ)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mRNA表达水平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1)选取2018年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复发性流产的患者1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流产次数、流产的孕周,并筛查患者的可能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因素:夫妻双方遗传因素、女性生殖道因素、内分泌系统异常、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流产孕周,分为早期RSA组(<12周组)(155例)和晚期RSA组(≥12周)(43例);根据流产次数分为流产2次组(123例)和≥3次组(75例)。分析RSA患者的病因,各因素的比例,以及RSA病因在不同流产孕周组和不同流产次数组间的差异;2)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流产组,选取同期产检正常孕妇198例作为对照1组以及198例未妊娠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2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行凝血相关指标检测:狼疮抗凝因子(LA)、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ATⅢ)、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计数(PLT);3)选取在2018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URSA患者15例,选取同期产检正常孕妇1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RNA提取、cDNA合成、荧光定量PCR检测及DNA提取、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测序。结果:1)分析198例RSA患者的病因,染色体异常患者9例,占4.55%;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患者11例,占5.56%;内分泌系统异常患者36例,占18.18%;生殖道感染患者14例,占7.07%;自身免疫异常患者30例,占15.15%;不明病因患者98例,占49.49%。生殖道结构解剖异常对晚期RSA患者的影响大于早期RSA患者(P<0.05),其他病因在不同流产孕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种病因在不同流产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流产组、对照1组LA阳性率(17.68%、10.10%)均高于对照2组,流产组LA阳性率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ATⅢ表达低于对照2组,APTT、PT短于对照2组,FIB、D-Dimer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LA、APTT、D-Dimer、ATⅢ、FIB与复发性流产具一定相关性;3)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组FXⅡ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XⅡ基因启动子区CPG1与CPG2两个位点甲基化率在病例组显着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复发性流产的发病原因较多且较复杂,本研究中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所占比例约一半,其他已知病因包括:夫妻双方染色体可能出现的诸多异常因素、女性生殖道的先天畸形以及后天病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免疫相关异常的因素、细菌及病毒的感染、与内分泌有关的诸多疾病等等多种因素。2)复发性流产与凝血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通过监测LA、ATⅢ、PT、APTT、TT、Fg、D-Dimer及PLT,对检测复发性流产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本研究发现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组与对照组凝血因子XⅡ基因表达有差别,凝血因子XⅡ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可能与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升高相关;FXⅡ基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中低表达,可能与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升高相关。
刘进权,寇彩霞,胡文龙,王千秋[5](2019)在《中国老年性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性病发病占比增加,梅毒、艾滋病等危害性较高的疾病增长速度较快,值得引起关注。男性、老年、农村环境等因素成为老年性病高发的标签,高危性行为仍然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现对国内老年性病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作如下综述。
王苏平[6](2019)在《性病患者无保护性交与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某专科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近年来,STI发病率持续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对于STI患者,他们具有无保护性交(Unprotected Intercourse,UI)比例高的行为特征以及较高的社会心理问题和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SI)的社会心理特征,不仅影响着STI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总体健康损失。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性病患者的无保护性交及自杀意念现状进行调研,为政府及社会了解该人群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健康提供一线真实可靠数据。同时,对两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后期对提高该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的干预策略提供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在2018年1月至12月,由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进行横断面调研。问卷内容包括调研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等、社会心理学情况以及UI和S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UI和SI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本次调研对象平均年龄38.72±13.03岁。449人(49.3%)在近半年内有UI,218人有SI(24.0%),在抑郁、困顿感、挫败感、自尊、孤独、社会支持、人际需求和性冲动八个有社会心理问题中,有共疫(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查对象占54.2%。在无保护性交方面:人口学信息中,性别、年龄、性取向、门诊类型和此次就诊疾病类型对无保护性交有影响。单因素分析发现安全套使用态度(ORu=1.96,95%CI=1.48-2.60)、安全套使用技巧(ORu=4.11,95%CI=2.96-5.71)、安全套主观规范(ORu=1.52,95%CI=1.17-1.98)和安全套自我效能(ORu=3.08,95%CI=2.27-4.19)对STI患者的无保护性交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人口学基本信息的影响后,这四个影响因素仍对STI患者的无保护性交有影响且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ORm=0.66,95%CI=0.49-0.90)、安全套使用态度(ORm=1.41,95%CI=1.03-1.93)、安全套使用技巧(ORm=3.11,95%CI=2.15-4.50)、安全套自我效能(ORm=1.91,95%CI=1.35-2.71)对STI患者的无保护性交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纳入对5个人口学因素后,这四个影响因素仍对无保护性交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分析,结合IMB模型,将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STI预防相关判断纳入信息维度,将安全套使用态度、安全套主观规范纳入动机维度,安全套使用技巧、安全套自我效能纳入技巧维度,无保护性交则纳入行为维度,以信息-动机-行为为核心,得到STI患者无保护性交影响因素模型主要观察指标为路径系数、相关系数及因素负荷量。模型拟合的适配度指数如下:c2/df=2.465,RMSEA=0.040,GFI=0.993,CFI=0.990,表明模型适配度良好。在自杀意念方面:单因素分析发现自尊(ORu=2.41,95%CI=1.77-3.29)、孤独(ORu=2.68,95%CI=1.95-3.68)、抑郁(ORu=7.53,95%CI=4.96-11.45)、困顿感(ORu=6.08,95%CI=4.38-8.48)、挫败感(ORu=4.10,95%CI=2.95-5.70)、人际需求(ORu=2.00,94%CI=1.44-2.78)、性冲动(ORu=1.77,95%CI=1.17-2.68)对STI患者的自杀意念有影响。在调整人口学基本信息的影响后,这七个影响因素仍然对STI患者的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抑郁(ORm=4.51,95%CI=2.87-7.09)、困顿感(ORm=3.33,95%CI=2.31-4.78)对STI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纳入对自杀意念有统计学影响的7个人口学因素后,自尊(AORm=1.55,95%CI=1.07-2.23)、抑郁(AORm=4.00,95%CI=2.52-6.25)、困顿感(AORm=2.92,95%CI=1.99-4.30)对STI患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以抑郁、困顿感为核心,得到STI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模型(模型拟合的适配度指数:c2/df=3.741,RMSEA=0.055,GFI=0.982,CFI=0.983,表明模型适配度良好。讨论与建议:由于医院接触到STI患者时,他们已经罹患疾病,根据四级预防策略,人群中有着更加广泛地未就医的患者以及感染而不自知人群,不仅要做好二三级预防的防病、防残,更要注重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筛查和零级预防全人群的健康促进,在全人群中做好生殖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防患于未然、预防第一的医学才是公正公平的医学,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医学。根据政策传导理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及疫情的控制,必须由政府主导,发动全民参与,构建健康社会环境。因此,每一位医务人员,每一位医疗决策者,都肩负着使命,将掌握的临床证据转化成预防疾病的决策和政策。每一个居民,要把促进社会整体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任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人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防微杜渐。然而,目前在整个STI患者医疗体系和后续管理体系,以及全人群的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还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方面,也为我们后续根据具体问题去进行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
杜倩[7](2017)在《梅毒眼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就诊于我院葡萄膜炎与免疫相关眼病门诊的梅毒葡萄膜炎及梅毒巩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梅毒性眼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诊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3月就诊于我院葡萄膜炎与免疫相关眼病门诊的梅毒性葡萄膜炎21例33眼及梅毒性巩膜炎7例7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确诊,总结梅毒性眼病患者的全身表现和眼部临床特征,对比探讨易被误诊为梅毒性葡萄膜炎的其他相关眼病。针对所有病例初诊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梅毒的治疗时机、及视力预后等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疾病发展、治疗及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变量分析法,分析在常规驱梅治疗前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与最终BCVA的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年龄、疾病持续时间及初诊BCVA与最终BCVA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所有变量与预后视力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梅毒延迟治疗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8例病例(33眼)诊断为梅毒性眼病,梅毒性葡萄膜炎21例,梅毒性巩膜炎7例;27例病例血清学检测RPR和TPPA均为阳性,1例患者RPR阴性,TPPA阳性。其中,在21例梅毒性葡萄膜炎中,首次确诊梅毒18例,11例为双眼,7例为单眼,平均年龄为(48.1±11.7)岁,8例为男性(38.1%),13例为女性(61.9%);31眼(93.9%)主诉视物模糊,其次是闪光感(14眼,42.4%),眼红(11眼,33.3%),眼痛(7眼,21.2%),畏光(7眼,21.2%)。21例病例病程持续6天24个月,10例病例病程长达6个月,仅2例病例病程少于1个月;33只眼中,后葡萄膜炎19只眼(57.6%),全葡萄膜炎13只眼(39.4%),中间葡萄膜炎1只眼(3.0%);后部葡萄膜炎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其他类型主要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视乳头炎、视网膜炎及后盾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在7例梅毒性巩膜炎,男性5例(71.4%),女性2例(28.6%),7例病例均是首次确诊梅毒,7例均为单眼,平均年龄(46.6±9.90)岁;7眼(100%)主诉眼红、眼痛,1例患者夜间疼痛加重,1例患者伴有视力下降;7例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在7天24月,5例患者病程均大于1月,2例患者病程小于1个月。前部结节性巩膜炎是最常见的巩膜炎类型,其次是为表层巩膜炎、弥漫性前巩膜炎、弥漫性前部表层巩膜炎,且1例巩膜炎伴有后部鳞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分析结果显示:单变量分析表明,在驱梅治疗前应用全身免疫抑制剂治疗与较差BCVA结果相关;在线性相关分析中,疾病的持续时间和年龄与最终BCVA呈负相关,然而最初的BCVA与最终的BCVA呈正相关;然而,多元线性回归发现最初低矫正视力BCVA(P=0.022)和梅毒延迟治疗(P<0.001)与视力预后显着相关性。结论:在我国,梅毒感染发病呈上升趋势,梅毒患者可无全身表现而仅以眼部梅毒为首发症状就诊,若不加以警惕则容易贻误诊治。临床上,结合眼部和全身表现、血清学检查及驱梅治疗效果可以帮助医生尽早明确诊断,从而制定正确、合理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缩短病程及改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杜倩,路迎龙,李筱荣,张晓敏[8](2017)在《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认为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最常见的类型是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包括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等。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的确诊和治疗反应评估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检测,包括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试验。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可模仿多种类型葡萄膜炎,应注意与免疫性葡萄膜炎及其他感染性葡萄膜炎相鉴别。具有活动性临床表现的眼部梅毒,应按照神经梅毒治疗方案进行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G治疗,过敏者选用多西环素。临床往往因为误诊和漏诊而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和严重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如治疗及时,其预后较好。
尹婷[9](2016)在《宁夏HIV/AIDS合并HBV、HCV、TP感染状况及部分HIV-1基因亚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及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因此,了解并掌握2002-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艾滋病感染状况,HIV/AIDS合并感染HBV、HCV、TP状况,并对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及抗病毒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宁夏地区部分Ⅰ型艾滋病(HIV-1)pol区进行基因亚型分型检测,了解宁夏地区HIV-1基因亚型分布,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中,2002-2014年底发现并报告的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包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确证的,及外省报告的我区常住人口中的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在艾滋病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个人信息核查,了解HIV感染情况及合并感染HBV、HCV、TP的基本状况;使用酶联免疫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ROCHE公司的High Pure Viral RNA Kit试剂盒进行HIV RNA提取,以此为模板,采用Nest-PCR的方法对HIV-1 pol区进行全长扩增,将扩增后的PCR产物送去测序公司进行测序,采用Los Alamos HIV Database提供的在线工具Quality control和BioEdit软件对所得的序列进行校正和剪裁,采用美国NCBI提供的在线亚型分析工具Genotyping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初步分析,采用Mega6.0软件构建部分毒株的Neighor-Joining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型验证。结果:(1)2002-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共确证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235例,其中hiv感染者920人,aids患者315人;男性1051人,占85.1%,女性184人,占14.9%,男女比为5.7:1;民族以汉族为主,占67.8%;年龄主要为18-40岁的性活跃人群,占58.2%;婚姻状况以未婚者居多,占39.8%;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的低学历组。(2)2002-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感染途径以经血液途径传播为主,2007年后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且持续上升;母婴传播控制平稳;我区2007年出现经同性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上升趋势明显,异性性传播控制平稳。(3)经确证的1235例hiv/aids中,合并感染率为27.3%。其中,合并hbv感染者122例,阳性率为9.9%;合并hcv感染者267例,阳性率为21.6%;合并tp感染者68例,阳性率为5.5%。三重感染中,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与丙肝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者53例,三重感染率为4.3%;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者36例,三重感染率为2.9%;丙肝抗体检测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者44例,三重感染率为3.6%。四者检测均为阳性者12例,四重感染率约为1.0%。(4)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艾滋病防治系统建立以来,hiv/aids阳性检出率2007年最高,为13.65?,2008-2014年hiv/aids阳性检出率较平稳,在2.67?-3.55?;合并感染率2005年最高,为78.38%,2013年最低,为12.68%。(5)将是否合并感染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为民族和感染途径两个变量,说明其是影响hiv/aids发生合并感染的因素,其中,少数民族较汉族更不易发生合并感染,是保护性因素。(6)将本研究中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中,经测定病毒载量大于1000copies/ml的样本,共47份血浆,进行hiv-rna提取,采用nest-pcr法进行扩增,获得35份目的基因片段,经测序分析,存在4种基因亚型,分别为b亚型、crf07bc、crf08bc和crf01ae亚型,其中crf07bc亚型最多,为23例,占65.7%,crf07bc、crf01ae和b亚型分别为17.1%、11.5%和5.7%。结论:(1)2002-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持续增多,疫情日趋严重,对其防治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完善干预措施,加大干预力度;(2)2002-2007年,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经血液传播,从2008至2014年,已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提示我区艾滋病疫情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移;(3)异性传播控制平稳,同性传播持续上升,应注意并加强对MSM人群的健康宣教,推广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为有需要的咨询者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4)双重、三重、四重合并感染均存在,提示应在加强对艾滋病疫情监测的同时,进行对乙肝、丙肝、梅毒等相同传播途径的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各类性传播疾病的知晓率,重点防控其在性活跃人群中的传播;(5)对宁夏地区HIV-1流行株亚型特征的研究显示,我区HIV-1存在4种基因亚型,分别为B亚型、CRF07BC、CRF08BC和CRF01AE亚型,主要以重组亚型为主,其中CRF07BC最多。HIV-1基因型趋于多样化,这加大了艾滋病防治的难度,亟待加强对吸毒人群、性活跃人群的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
贾月琴,朱应玉[10](2013)在《243例梅毒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及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现阶段梅毒发病特点,分析目前梅毒防控形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确诊并治疗的243例梅毒患者的诊断途径(门诊或住院)、发病地区、诊断分类以及人口学特征、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相关因素。结果门诊诊断137例,住院输血前常规筛查诊断106例(包括在产科出生胎传梅毒4例);一期梅毒18例,二期梅毒75例,潜伏梅毒150例(其中2例合并HIV感染);农村124例,城镇110例,流动人口9例;239例获得性梅毒患者年龄17~87岁,平均年龄45.12±1.72岁。结论筛查是发现梅毒的重要途径。目前,梅毒流行是以潜伏梅毒为主,梅毒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梅毒筛查应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二、321例获得性早期梅毒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21例获得性早期梅毒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来源 |
2.2 样本采集及保存 |
2.2.1 样本采集 |
2.2.2 样本保存 |
2.3 仪器设备与试剂 |
2.3.1 TPPA所用试剂盒 |
2.3.2 TP-ELISA使用仪器及所用试剂盒 |
2.3.3 RPR所用试剂盒 |
2.4 试验方法 |
2.4.1 RPR试验 |
2.4.2 TP-ELISA试验 |
2.4.3 TPPA试验 |
2.4.4 注意事项 |
2.5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3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 |
3.2 389例梅毒检测标本中阳性例数在性别上的分布特征 |
3.3 3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阳性例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特征 |
3.4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判读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眼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HIV/AIDS的眼部表现 |
(一)HIV微血管病变 |
(二)机会感染 |
1.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
2. 弓形体性视网膜脉络膜炎(t o x o p l a s m i c Retinochoroditis,TR): |
3.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视网膜炎: |
4. 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
5. 其他机会感染: |
(三)罕见肿瘤 |
二、HIV/AIDS相关性眼病诊疗和预防措施 |
三、小结 |
(4)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RNA表达水平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19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因构成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血栓前状态之间的关系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RNA表达水平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5)中国老年性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老年性病发病趋势及特点 |
2.1 老年梅毒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 |
2.2 老年艾滋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 |
1.3其他老年性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 |
3 现象分析及应对 |
3.1 传染源 |
3.2 传播途径 |
3.3 易感人群 |
3.4 数据统计的偏移 |
4 总结 |
(6)性病患者无保护性交与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某专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
1.2 全球和我国STI流行现状 |
1.2.1 STI种类及其流行现况 |
1.2.2 STI是全球及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1.2.3 上海STI的流行趋势 |
1.3 STI患者特征 |
1.3.1 STI患者的行为特征 |
1.3.2 STI患者的社会心理特征 |
1.4 无保护性交相关理论模型 |
1.4.1 知信行理论 |
1.4.2 健康信念模式 |
1.4.3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
1.4.4 本课题拟采用模型 |
1.5 自杀意念相关理论模型 |
1.5.1 痛苦哭喊自杀模型 |
1.5.2 人际关系理论 |
1.5.3 综合动机-意志模型 |
1.5.4 本课题拟采用模型 |
1.6 相关政策理论研究 |
1.6.1 冰山现象 |
1.6.2 四级预防体系 |
1.6.3 政策传导理论 |
1.7 本研究创新点 |
1.7.1 统筹考虑被忽视的STI患者群体身心健康情况 |
1.7.2 国内首次在STI患者中进行无保护性交的IMB模型拟合 |
1.7.3 国内首次进行自杀意念IMV模型的修正 |
1.8 研究假设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及伦理 |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2.2.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2.2.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2.3 样本量计算 |
2.4 质量控制 |
2.4.1 研究过程及信息收集的质量控制 |
2.4.2 技术路线图 |
2.5 研究工具 |
2.5.1 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 |
2.5.2 无保护性交 |
2.5.3 自杀意念 |
2.5.4 无保护性交的信息 |
2.5.5 无保护性交的动机 |
2.5.6 无保护性交的技巧 |
2.5.7 社会心理问题 |
2.6 统计方法 |
2.6.1 统计软件 |
2.6.2 数据分析 |
2.6.3 评价指标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3.1 STI患者人口学信息与人群特征 |
3.1.1 STI患者人口学基本信息 |
3.1.2 STI患者的信息-动机-行为 |
3.1.3 STI患者社会心理问题 |
3.2 无保护性交的影响因素 |
3.2.1 人口学与无保护性交的相关性 |
3.2.2 信息-动机-行为与无保护性交的相关性 |
3.2.3 无保护性交影响因素模型 |
3.3 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
3.3.1 人口学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
3.3.2 社会心理问题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 |
3.3.3 社会心理问题的共疫情况 |
3.3.4 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模型 |
第四章 本次研究讨论与总结 |
4.1 STI患者基本信息 |
4.1.1 人口学基本信息 |
4.1.2 无保护性交情况 |
4.1.3 社会心理学问题情况及共疫现象 |
4.1.4 自杀意念情况 |
4.2 STI患者无保护性交的影响因素 |
4.2.1 人口学因素 |
4.2.2 信息-动机-行为影响因素 |
4.2.3 STI患者无保护性交影响因素模型 |
4.3 STI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
4.3.1 人口学因素 |
4.3.2 社会心理学因素 |
4.3.3 STI患者自杀意念模型影响因素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本研究核心发现 |
6.2.1 在STI患者中,HIV状态对UI和 SI影响不大 |
6.2.2 国内首次在STI患者中进行无保护性交的IMB模型拟合、修正 |
6.2.3 国内首次进行自杀意念IMV模型的拟合 |
6.2.4 需要统筹考虑STI患者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 |
6.3 政策建议 |
6.3.1 完善STI患者的医疗体系和管理机制,减少健康损失 |
6.3.2 关注全人群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
6.3.3 关注影响健康效果全方面因素,注重传导作用 |
6.4 课题研究方法上存在不足 |
6.4.1 横断面调查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
6.4.2 样本量代表性有局限性 |
6.4.3 自我报告和回忆的偏倚不可避免 |
6.4.4 关注自杀意念而非自杀行为或实际自杀 |
6.5 后续研究展望——对不同人群拓展性进行针对性研究 |
6.5.1 性取向少数人群 |
6.5.2 女性 |
6.5.3 青少年 |
6.5.4 老年人 |
6.6 后续研究展望——继续挖掘UI和SI影响因素的协同和共疫作用 |
6.6.1 共疫在对无保护性交的影响作用 |
6.6.2 共疫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 |
6.6.3 探索STI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的交互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7)梅毒眼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宁夏HIV/AIDS合并HBV、HCV、TP感染状况及部分HIV-1基因亚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10)243例梅毒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梅毒诊断分类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诊断途径 |
2.2 诊断分类 |
2.3 人口学特征及传播途径 |
3 讨论 |
四、321例获得性早期梅毒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D]. 郑婷. 河南大学, 2020(02)
-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眼病的研究进展[J]. 吴苑妮,张健,宋心成,张瑞,王晓贞,李鑫.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20(02)
- [3]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J]. NationalCenterforSTDControl,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VenereologyGroup,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SubcommitteeonVenereology,ChinaDermatologistAssociation.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03)
- [4]凝血因子Ⅻ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RNA表达水平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D]. 张清华.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7)
- [5]中国老年性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J]. 刘进权,寇彩霞,胡文龙,王千秋. 皮肤科学通报, 2019(04)
- [6]性病患者无保护性交与自杀意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上海某专科医院为例[D]. 王苏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1)
- [7]梅毒眼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杜倩.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8]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J]. 杜倩,路迎龙,李筱荣,张晓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7(02)
- [9]宁夏HIV/AIDS合并HBV、HCV、TP感染状况及部分HIV-1基因亚型的研究[D]. 尹婷. 宁夏医科大学, 2016(03)
- [10]243例梅毒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及思考[J]. 贾月琴,朱应玉. 安徽医学,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