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质粉土论文_糜瑞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质粉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粘土,碎石,砂土,静力,土层,深基坑,地基。

粘质粉土论文文献综述

糜瑞杰[1](2019)在《太原粘质粉土及砂土层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征研究与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线隧道施工相互影响,导致的地表沉降不仅关系着隧道自身的安全与可靠,而且会对邻近地下管线和地表的建构筑物产生影响。地表沉降沿横向演变规律是隧道施工扰动效应的重要体现,是掌握隧道稳定性状况以及对周围影响程度的基础。论文针对太原地区地质条件,研究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横向变化规律,探索双线隧道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的预测方法,为双线隧道的空间位置、预测方法、稳定性控制措施等合理确定提供依据。本文以二号线中心西街站—南中环街站为研究背景,通过明确定义隧道净埋深与净间距的区别,以隧道最外边缘到地面的最小距离为净埋深,以双线隧道外边缘之间最小距离为净间距(以隧道中心到地面的最小距离为埋深,以双线隧道中心之间最小距离为间距),通过现场地质调研、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灰色关联分析、实测数据回归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太原粘质粉土及砂土层的双线盾构隧道开挖过程中土层条件、地下水、隧道断面、净间距、净埋深对地表沉降的变化特征,分析了这些因素与地表沉降间的相关性,掌握了这些因素的主要和次要关系,并且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对研究区段的Peck法预测地表沉降的关键参数取值进行了研究,从设计、环境和施工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控制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措施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论如下:(1)对太原中心西街站—南中环站区间粘质粉土及砂土层的土体特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地铁施工区段存在粘质粉土及砂土层厚度占比不同,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渗透性较强,液化层以及其他较差的土层条件,容易在施工中引起开挖面失稳、地表沉降较大,以及管涌流沙等事故。(2)通过对中外的已有成果进行收集整理,从机理、过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预测方法等方面对双线隧道地表沉降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规律。(3)基于太原河漫滩地层粘质粉土和砂土互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运用数值仿真模拟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粘质粉土与砂土厚度比值、不同地下水位、不同隧道开挖直径、不同净埋深和净间距取值的情况下双线隧道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各因素对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扰动范围、曲线形状和沉降最大值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各影响因素与地表沉降间的相关性,得到一些为类似双线隧道施工提供参考的地表沉降规律。(4)通过上文的研究,基于Peck经验公式,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得到了太原地区的Peck经验公式中的关键参数取值,并且得到了双线隧道不同扰动区间下的地表沉降预测公式,以便于快速、便捷的为类似地铁施工预测地表沉降,并从设计因素、环境因素和施工因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措施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于洋[2](2016)在《太原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中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含水率较高的粘性土层因其土体具有不可忽略的蠕变性会导致围护结构变形进一步增大,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工程事故频发。对于该种高含水率的粘土地区,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以及土体蠕变性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程度,掌握开挖全过程中基坑的移动变形规律,对类似土层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本文以二号线首开段中心街站为研究背景,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太原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中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移动规律、坑角效应、支护参数和土体蠕变性对基坑变形的影响效果,确定了各设计参数与基坑变形间的关联程度,得出了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时间效应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其变形规律,并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控制基坑变形的措施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论如下:(1)对太原市轨道交通二号线沿线以及中心街站所在地的土层分布及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种不良地质条件(如高地下水位、地震液化、特殊性岩土)易产生工程施工难度增大,地基自稳性削弱和强度降低等不利影响。(2)对基坑变形特征及规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围护结构变形、坑底隆起及坑外地表沉降的机理;对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了地连墙变形特征随着工况的推进由“叁角形”向“中凸形”转变、坑底隆起表现为“中间大、两边小”、周围地表变形为“凹槽形”、基坑坑角部位与长边中间部位变形差异大等规律。(3)运用数值仿真模拟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支护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支护参数取值与支护效果间的相关性。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地连墙插入比、地连墙厚度、钢管撑横向间距、钢管撑壁厚、预应力或钢管撑直径。(4)通过修正后的CVISC流变本构模型还原实际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时间,分析土体蠕变对基坑变形的影响效果,得出土体蠕变对地连墙侧移值影响最大,周围土体沉降次之,对坑底隆起影响相对较小等结论。并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基坑变形的措施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李平[3](2015)在《土钉墙支护在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原大部分地区土层为粘质粉土和粉质粘,地下水位较低并且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土体开挖后具有一定的自身稳定强度,根据太原地区土层特点,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方式既能达到保护基坑四周土体及建筑物的变形在允许的范围内又能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本文以太原地区土体特征为背景,采用土钉墙支护,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太原地区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支护结构内力分布规律,及周围一定范围内土体的移动变形规律及内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做了以下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工作结论:(1)阅读文献及资料总结前人在土钉墙支护方面做的研究以及对土钉墙支护应用范围与优缺点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分析。(2)基于郎肯土压力理论,采用王步云修正土压力分布规律,针对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的一些特性,考虑了黏聚力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模型的简化与分析计算,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减小支护强度。(3)针对太原地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土层参数特点,使用FLAC3D模拟软件对影响土钉墙支护效果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这些因素对土钉墙支护效果的影响规律以及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土体及支护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分布规律。(4)针对单一土钉墙在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中支护的不足,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帷幕堵水加强拉锚支护以及帷幕堵水加强内撑支护进行模拟,揭示了帷幕堵水加强支护后的土体及支护结构的移动变形规律和土体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分布规律,根据土体变形的大小得出帷幕堵水土钉墙加强支护能够增加土钉墙在深基坑中的适应性。(5)以太原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分别对帷幕堵水土钉墙加强拉锚支护、帷幕堵水土钉墙加强内撑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进行模拟,对叁者支护结支护后土体及支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帷幕堵水加强拉锚支护、帷幕堵水加强内撑支护能够达到地下连续墙的支护效果。(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黄迎东,黄冠峰[4](2011)在《粘质粉土地区下水道的损坏及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粘质粉土和流沙粉土在一定动水条件下,容易产生流沙和管涌现象,流沙的产生,管涌的形成,大大降低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对流沙地质不加以重视,将会对工程施工以及竣工后的工程实体形成很难遇见的隐患,流沙地质对工程基础的施工影响,是工程施工人员无法回避的问题。结合上海长风地块泸定路(云岭东路)下水道塌陷的工程实例,介绍了修复施工工艺,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1年07期)

邱经纬,张振华[5](2009)在《粘质粉土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问题及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粘质粉土层的恶劣工程特性和工程难点,根据上海四川北路某工程在粘质粉土层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应急措施。(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9年01期)

朱帆济[6](2008)在《扁铲侧胀试验判别粘质粉土的液化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液化判别的简化方法,结合国内烈度分级,分析等效循环应力比随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得出了计算临界水平应力指数基准值的方法。根据经验关系,给出考虑粘粒含量的液化判别式。针对南京地区的粘质粉土展开液化判别的实践,结果表明:扁铲侧胀试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液化判别方法。(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界》期刊2008年09期)

宋林辉,梅国雄,宰金珉,胡庆兴[7](2006)在《粘质粉土的加卸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是一种散粒体材料,其性质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场地、不同环境下的土性质相差悬殊。针对工程中比较棘手的软弱土———粘质粉土性质的模糊性,专门进行各项室内试验,获得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该类土在压缩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殊性质,并加以详细的解释说明。(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蔡袁强,陈云敏,吴世明[8](1997)在《沉管挤密碎石桩加固粘质粉土地基的试验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我省首次采用沉管挤密碎石桩加固一多层住宅小区粘质粉土地基的工程实践,通过对碎石桩成桩后不同时段进行的桩间土静力触探、复合地基表面波速法试验以及加固前后地基的静荷载等试验,对挤密碎石桩加固粘质粉土地基的机理进行了探索,并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可供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章伟民[9](1996)在《某水库库底粘质粉土现场、室内渗水试验成果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粘质粉土现场、室内渗水试验结果的差异分析.找出二种试验结果的差异原因,从而指导正确选用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1996年02期)

蔡袁强,袁雪成,赵永倩,许梁[10](1995)在《沉管挤密碎石桩加固粘质粉土地基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我省首次采用沉管挤密碎石桩加固一多层住宅粘质粉土地基的工程实践,通过对碎石桩成桩后不同时段进行的桩间土静力触探和复合地基表面波速试验以及加固前后地基的含水量试验、静载荷试验、对挤密碎石桩加固粘质粉土地基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供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5年04期)

粘质粉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含水率较高的粘性土层因其土体具有不可忽略的蠕变性会导致围护结构变形进一步增大,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工程事故频发。对于该种高含水率的粘土地区,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以及土体蠕变性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程度,掌握开挖全过程中基坑的移动变形规律,对类似土层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本文以二号线首开段中心街站为研究背景,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太原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中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移动规律、坑角效应、支护参数和土体蠕变性对基坑变形的影响效果,确定了各设计参数与基坑变形间的关联程度,得出了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时间效应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其变形规律,并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控制基坑变形的措施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论如下:(1)对太原市轨道交通二号线沿线以及中心街站所在地的土层分布及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种不良地质条件(如高地下水位、地震液化、特殊性岩土)易产生工程施工难度增大,地基自稳性削弱和强度降低等不利影响。(2)对基坑变形特征及规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围护结构变形、坑底隆起及坑外地表沉降的机理;对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了地连墙变形特征随着工况的推进由“叁角形”向“中凸形”转变、坑底隆起表现为“中间大、两边小”、周围地表变形为“凹槽形”、基坑坑角部位与长边中间部位变形差异大等规律。(3)运用数值仿真模拟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支护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支护参数取值与支护效果间的相关性。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地连墙插入比、地连墙厚度、钢管撑横向间距、钢管撑壁厚、预应力或钢管撑直径。(4)通过修正后的CVISC流变本构模型还原实际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时间,分析土体蠕变对基坑变形的影响效果,得出土体蠕变对地连墙侧移值影响最大,周围土体沉降次之,对坑底隆起影响相对较小等结论。并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基坑变形的措施与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质粉土论文参考文献

[1].糜瑞杰.太原粘质粉土及砂土层双线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征研究与预测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9

[2].于洋.太原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中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3].李平.土钉墙支护在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4].黄迎东,黄冠峰.粘质粉土地区下水道的损坏及修复[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

[5].邱经纬,张振华.粘质粉土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问题及措施[J].山西建筑.2009

[6].朱帆济.扁铲侧胀试验判别粘质粉土的液化势[J].岩土工程界.2008

[7].宋林辉,梅国雄,宰金珉,胡庆兴.粘质粉土的加卸载试验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8].蔡袁强,陈云敏,吴世明.沉管挤密碎石桩加固粘质粉土地基的试验及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1997

[9].章伟民.某水库库底粘质粉土现场、室内渗水试验成果差异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1996

[10].蔡袁强,袁雪成,赵永倩,许梁.沉管挤密碎石桩加固粘质粉土地基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论文知识图

钻孔中砂化分布特征黄土样粒度分析累计曲线图灰黄色粉质粘土结构特征灰黄~灰白色白云岩砂水中到达接基坑平面及监测点布置图

标签:;  ;  ;  ;  ;  ;  ;  

粘质粉土论文_糜瑞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