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普遍苦吟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现象,晚唐,论文,诗僧。
普遍苦吟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金佳敏[1](2016)在《晚唐五代诗僧普遍苦吟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五代诗僧在中国历代诗僧群体中的存诗数量都蔚为大观,他们的诗歌中也体现出较为鲜明的苦吟风格。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是晚唐五代诗僧普遍苦吟现象研究综述,对晚唐五代诗僧的数量及存诗作了简要说明,对苦吟及诗僧苦吟的研究成果作了概括,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进行说明。第一章提出晚唐五代诗僧普遍苦吟这一现象,并试图通过了解“苦”与“吟”两方面的涵义对“苦吟”下一定义。第二章是论述晚唐五代诗僧普遍苦吟的原因。主要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诗坛风尚以及诗歌与佛禅的相通之处来考察诗僧们走上苦吟之路的原因。第叁章是论析苦吟在晚唐五代诗僧诗歌中的体现。通过锻字造句、意象选择以及诗歌风格特点的分析把握僧诗中所体现出的苦吟之风。结语部分通过对上文的总结,以及简要说明后世对晚唐五代僧诗的批评(如蔬笋气、酸馅气等评价),力求全面认识诗僧苦吟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定广[2](2004)在《论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末五代是唐代苦吟诗风的高潮期 ,出现了全新的现象———普遍苦吟现象。苦吟不仅是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艰苦创作的自觉追求 ,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方式。孟郊和刘禹锡 ,分别代表了中唐以后两种不同的苦吟观念。到了唐末五代 ,两种苦吟观趋于合一 ,“苦吟”已成为绝大部分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或排遣孤独寂寞 ,或自我陶醉于诗歌境界 ,其本身又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和意象 ;苦吟者的诗绝大多数更加通俗易懂 ;许多极端苦吟的现象都成为时人称赏的佳话。文章还从七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了普遍苦吟现象的文化根源 ,并论述了普遍苦吟现象与“晚唐体”五律诗兴盛之间的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04年04期)
普遍苦吟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末五代是唐代苦吟诗风的高潮期 ,出现了全新的现象———普遍苦吟现象。苦吟不仅是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艰苦创作的自觉追求 ,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方式。孟郊和刘禹锡 ,分别代表了中唐以后两种不同的苦吟观念。到了唐末五代 ,两种苦吟观趋于合一 ,“苦吟”已成为绝大部分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或排遣孤独寂寞 ,或自我陶醉于诗歌境界 ,其本身又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和意象 ;苦吟者的诗绝大多数更加通俗易懂 ;许多极端苦吟的现象都成为时人称赏的佳话。文章还从七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了普遍苦吟现象的文化根源 ,并论述了普遍苦吟现象与“晚唐体”五律诗兴盛之间的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普遍苦吟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金佳敏.晚唐五代诗僧普遍苦吟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2].李定广.论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J].文学遗产.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