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心小学25723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头脑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问题引导思维,多方面发展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精心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到高度的有效作用。”在新知识的导入阶段,通过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性和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例如,我在上《对称图形》的课始,采用“折印”的方法巧妙导入新课:先把贴在黑板上的长方形纸张对折,在折痕的右边用彩笔画出一幅鲜艳的图案,接着把折痕的左边的纸印在右边的图案上,再打开时,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对称图)跃入学生的眼帘。这有趣的折印过程及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而折印的过程又让学生从直观感知到:“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的发生过程,可谓别出心裁。
二、激发思维动机,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
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就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正是这些生动的画面、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我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烦琐的数学题改造一下变成一道趣味数学题,让同学们在宽松的气氛中解答。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如:“2、4、6、7、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因为在这五个数中“10”是最小的两位数,2与众不同,因为2在五个数中最小,接着,6与众不同,7与众不同……到底哪个答案正确?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在这个题中,不论回答哪个数与众不同,只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都是正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区别同异,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从而进行思维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点所在。
三、科学合理的思考方法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即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因此,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思考方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小,思维薄弱和数学知识结构独特性等特征,灵活合理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就是要求组织好思考的程序和依据。例如,我在教学“找出题目中数的变化规律,再填上合适的数:72、76、80、____、____、____。”我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动。看:从左到右看或者从右到左看,这些数字的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比:比一比看相邻的两个数,它们的前后变化有什么特点。算:算一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多少?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不是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四、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魂
求异是创造性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落框,不进套,不人云亦云,邯郸学步。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广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学生解决简单问题时,例题呈现的是学生参加文艺汇演的情景,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在教学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分析、表达上,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境完整叙述图意。通过观察,学生们都能根据情景图并结合最近的实际编一道完整的题,有的学生说:“第一排有7个人在跳舞,第二排有8个人在跳舞,请问一共有多少人在跳舞?”有的说:“小朋友们参加文艺汇演,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并理解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8人和7人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接着我问:“这些小朋友还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来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适时地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