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自我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数学自我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学自我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效能,数学,自我,学困生,小学,焦虑,小学数学。

数学自我效能感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雪明,李珍,刘拓[1](2019)在《自我教育期望、数学自我效能感对儿童数学成就的影响:数学工具性动机、数学焦虑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而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成就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儿童今后学习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与动力。本研究针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重新修订了一套测量工具,并对我国西部地区的5776名四、五年级小学生进行施测。选用SPSS24.0、Mplus8.0进行数据处理与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以考察影响小学生数学成就的四个非认知因素:自我教育期望、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工具性动机、数学焦虑之间的内部作用机制。经过结构方程模型(x~2/df=11.78, RMSEA=0.04,CFI=0.96,TLI=0.93,SRMR=0.03)的构建与分析发现:(1)儿童的自我教育期望与数学自我效能感都可以显着正向预测数学成就;(2)在自我教育期望、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就的关系之间,数学工具性动机正向预测数学焦虑,而数学焦虑则负向预测数学成就,形成链式中介;(3)数学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教育期望与数学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分析研究结果后得知:儿童的高自我教育期望会激发其数学工具性动机,促使儿童努力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成绩。但如果儿童的数学工具性动机过强,则会使其产生焦虑感,较强的焦虑感可能会对儿童的数学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儿童的自我教育期望较高时,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的儿童可能更加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影响到自己数学考试的发挥,而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儿童则不易受到焦虑情绪的控制。由此可见,为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儿童正确的指导,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教育期望、恰当的动机水平和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其次,还应让学生掌握减轻焦虑的方法,并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佳佳,张傲雪,高亚茹,司继伟[2](2019)在《感知到的教师支持、数学自我效能感与小学儿童数学表现的双向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学阶段,教师支持这一外部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学业发展具有特殊作用,期间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开始发展,该内在因素对学业发展同样具有突出影响。而学业成绩则是衡量个体学习结果的重要指标。以往关于教师支持、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研究,多为横断探索,无法深入理解儿童学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基于已有研究认识,本研究以673名3至5年级小学生为被试,深入考察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使用学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问卷和小学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采集两年纵向数据,并运用交叉滞后分析,探究叁者之间的双向联系。结果表明:(1)在横断层面上,感知到的教师支持与数学成绩和数学自我效能感呈显着正相关,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成绩之间也存在显着正相关;(2)交叉滞后结果表明,T1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对T2数学自我效能感和T2数学成绩没有显着预测作用,但T1数学自我效能感可以显着正向预测T2的数学成绩,T1数学成绩也可以显着正向预测T2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这意味着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对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成绩的影响较为短暂,而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成绩之间的双向影响具有长期效应。该发现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佳佳,李红霞,张明亮,赵晓萌,司继伟[3](2019)在《小学儿童感知到的教师支持、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联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探讨教师支持、数学自我效能感与小学儿童数学成绩之间的联系,采用学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问卷和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考察了3012名叁至五年级小学生。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感知到的教师支持、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两两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2)数学自我效能感在感知到的教师支持与数学成绩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3)年级因素调节"感知到的教师支持→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成绩"的前半路径,即随着年级的升高,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对小学儿童数学自我效能感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这意味着较高的教师支持有利于培养小学儿童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其数学成绩。该发现对于有效促进我国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教育实践启示。(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昌乾[4](2019)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的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要贯彻新课改的新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获得,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综合版)》期刊2019年08期)

姚万鹏[5](2019)在《中职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数学焦虑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学科作为传统的叁大学科之一,是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对历届学生们均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之前的种种研究证明:在影响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各式各样的因素中,以数学焦虑和数学教师支持这两个因素尤为重要。本研究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中职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数学焦虑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坐落于河南省某中职学校的叁个年级的在读学生为被试,通过数学焦虑量表、数学教师支持量表以及相对应的数学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指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进行调查,运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探究被试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数学焦虑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中职生对于数学自我效能感方面,整体上表现出较低的效能感,并且其中女生较男生表现出更低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在影响中职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众多因素之中,以中职生体现出来的数学焦虑尤为重要。数学焦虑水平低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数学自我效能感的评分都较高,反之则较低;另外,感知到数学教师支持程度高的中职生得到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评价分数普遍较高,与数学焦虑现象相关性明显。同时,我们发觉到数学焦虑在数学教师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中存在中介效应这一现象。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可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为引导学生提高数学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霞[6](2019)在《培养小学数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数学是我们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养成学习数学的正确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我们要格外的关注,要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分析了几种培养数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同仁的教学有所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中旬刊)》期刊2019年04期)

曹云霞[7](2019)在《提高学困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形成自我效能的过程就是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信心树立的过程,这对于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动选择学习任务,应用较为有效的教学引导机制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09期)

缪宏芳[8](2019)在《小学生数学日记对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也呈现出新的授课需求,特别是对于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利用数学日记,在小学教育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可以助力小学数学教育提档升级。利用小学生数学日记培养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数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深入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创新路线,满足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发展需求。一、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启迪与智慧(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卢永进[9](2019)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小学数学课堂与其他课堂相比,学困生更加难以跟上班级学习,主要因为数学课程需要较强的逻辑性思维,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小学生很难正确(本文来源于《学校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孙小祥[10](2019)在《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摭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困生在学习上表现为自我效能感的缺失,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因而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优化师生关系,挖掘学困生的学习潜能;创造成功体验,提高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指导错题梳理,让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9年04期)

数学自我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小学阶段,教师支持这一外部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学业发展具有特殊作用,期间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开始发展,该内在因素对学业发展同样具有突出影响。而学业成绩则是衡量个体学习结果的重要指标。以往关于教师支持、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研究,多为横断探索,无法深入理解儿童学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基于已有研究认识,本研究以673名3至5年级小学生为被试,深入考察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使用学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问卷和小学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采集两年纵向数据,并运用交叉滞后分析,探究叁者之间的双向联系。结果表明:(1)在横断层面上,感知到的教师支持与数学成绩和数学自我效能感呈显着正相关,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成绩之间也存在显着正相关;(2)交叉滞后结果表明,T1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对T2数学自我效能感和T2数学成绩没有显着预测作用,但T1数学自我效能感可以显着正向预测T2的数学成绩,T1数学成绩也可以显着正向预测T2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这意味着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对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成绩的影响较为短暂,而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成绩之间的双向影响具有长期效应。该发现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学自我效能感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雪明,李珍,刘拓.自我教育期望、数学自我效能感对儿童数学成就的影响:数学工具性动机、数学焦虑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张佳佳,张傲雪,高亚茹,司继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数学自我效能感与小学儿童数学表现的双向联系[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张佳佳,李红霞,张明亮,赵晓萌,司继伟.小学儿童感知到的教师支持、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联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

[4].王昌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J].新课程(综合版).2019

[5].姚万鹏.中职生感知到的数学教师支持、数学焦虑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李霞.培养小学数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9

[7].曹云霞.提高学困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9

[8].缪宏芳.小学生数学日记对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

[9].卢永进.小学数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J].学校管理.2019

[10].孙小祥.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摭探[J].成才之路.2019

标签:;  ;  ;  ;  ;  ;  ;  

数学自我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