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突骑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吐蕃,可汗,光绪,开元,突厥,公主,唐朝。
突骑施论文文献综述
扎西,土登彭措[1](2018)在《试论八世纪上半叶吐蕃、突骑施联姻的历史缘由》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汉藏历史文献的相互考证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和复杂多变的近邻诸国关系走向,着重研究公元734年发生的吐蕃与突骑施间的王室联姻,试论产生这一蕃突联姻的历史缘由。(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梁景宝[2](2017)在《开元时期唐、突骑施、大食及吐蕃对西域的争夺》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元时期是西域形势趋于复杂的关键时期。只有理清了此时期唐、吐蕃、大食与突骑施在西域斗争的脉络和纲要,才能更好地把握各方势力对西域争夺的实质。通过中外史料及研究成果的结合,对唐朝与突骑施、大食与突骑施、唐与吐蕃在此时期对西域的争夺进行了考察,认为突骑施对大食东侵的抵御的内部原因在于其试图接替原来西突厥对西域的宗主地位的意愿;吐蕃最终能主导西域局势不仅在于自身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唐朝的衰落,更在于其能围绕进入西域这一中心而灵活改变作战方略,从多方寻求突破。(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安胜蓝[3](2017)在《以交河公主事迹为中心看唐与突骑施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河公主作为蕃臣女被册为和亲公主嫁于突骑施,被唐廷用以延续阿史那氏在西域的统治权威。但这次和亲并没有建立起双方长久的稳定关系,因互市贸易而爆发出来的矛盾冲突也宣告了唐朝旧西域政策的失效。(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7年10期)
吴中华[4](2016)在《突骑施钱币的徽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徽记的运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欧亚大陆上的草原游牧部落为了区分各自的牲畜,渐次启用传承有序的标记,以示产权的归属,由此产生一种符号化的特殊文化基因标签。徽记大量用于钱币,则始于贵霜帝国。在乌尔都语中,徽记(Tamgha)一词表示徽章与印记,与原始的"诸蕃马印"~①相比,多了一种权威与荣耀的含义。当粟特商人开始活跃(本文来源于《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六辑)》期刊2016-09-01)
代云东[5](2015)在《论突骑施娑葛之“十四姓可汗”》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存史料对突骑施汗国可汗娑葛有"十姓可汗"及"十四姓可汗"两种说法。对此,岑仲勉在《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中认为"遍考西突厥史,前后都无十四姓之称,《元龟》叁六六载此文,只作十姓可汗,‘四'字为误衍无疑"。但仅就史料记载缺少十四姓的记载就判断四字为误衍不免缺乏说服力,其他出土材料及传世文献仍有证据指向"十四姓可汗"曾经存在。故本文将结合出土突厥碑文及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从"十姓"部落的起源开始逐步论证"十四姓可汗"存在的可能性,并大致推断出这十四个部落的可能构成。(本文来源于《珞珈史苑》期刊2015年00期)
李树辉[6](2014)在《“突骑施”对音、指谓及相关历史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tyrkis和toxs读音完全不同,指称对象也分属不同范畴。前词是"咄陆"的对音,实指以乌古斯部族为核心的前突厥汗国及西突厥左厢"五咄陆部"或整个西突厥汗国;后词为"突骑施"的对音,是操用印欧语且处于突厥化进程中的部落名称,实指原隶属于西突厥"五咄陆部"的突骑施部落及其后发展壮大的突骑施汗国。tyrkis钱币背面的弧形是半月的变形,为乌古斯部族aj系统的印记符号,符号"■"是该系统tygεr部落的印记符号,符号"■"是kok系统bajundur部落的印记符号。凡带有tyrkis字样和上述印记符号的突厥语文钱币均为西突厥汗国发行的钱币,应正名作"西突厥五咄陆钱币"(或简称"咄陆钱币"、"西突厥钱币")。学术界将tyrkis和toxs(i|¨)二词均对译为突骑施,将带有tyrkis字样的钱币称为突骑施钱币,无任何史料依据。辨明此二词所指及相关历史,有助于深化新疆及中亚古代史研究。(本文来源于《暨南史学》期刊2014年00期)
周伟洲[7](2014)在《《唐故突骑施王子志铭》补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物》2013年第8期发表了2011年在西安城西大庆路的唐故突骑施王子墓《简报》及葛承雍先生撰《新出土〈唐故突骑施王子志铭〉考释》两文。本文则在两文基础上,首先考证突骑施部的来源,认为非如墓志所称其为乌孙之后,并考证王子葬地"承平原"为过去未见着录的唐长安城西一地名;其次,辨析志所记王子之祖母"交河公主"为唐开元十年下嫁与突骑施可汗苏禄之交河公主;最后,考证史籍又记苏禄妻为"金河公主"的问题;并对公主子奉德可汗、孙光绪(墓主)为质子事作了一些推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2014年01期)
葛承雍[8](2013)在《新出土《唐故突骑施王子志铭》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突骑施是7~8世纪盛唐时期活跃在西域的一个西突厥部落民族,与中亚粟特接邻并受其影响。突骑施曾在汗国22年统治时期内模仿唐"开元通宝"铸造正面为粟特文的方孔圆钱[1],作为东西方交汇产物的流通货币屡屡在新疆被发现,但在中原内地发现突骑施文物极少。2011年10月在西安西郊南村发掘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胡人俑、跪拜俑、女侍俑等一批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方《唐故突骑施王子志铭》墓志,其内容对研究西域历史、西(本文来源于《文物》期刊2013年08期)
吴强,马彦林[9](2013)在《突骑施钱币上的历史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焉耆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突骑施钱币,现介绍3枚给各位泉友,并请专家及泉友鉴赏、赐教。图1,直径23.3毫米,穿5.8毫米,厚1.67毫米,重4.1克。生坑品,绿锈生根。青铜质,圆形方孔,正面为一圈粟特字母的突厥文,还夹有"Ψ"形的部落印记,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图案。外缘和内穿的正背面均有廓,正面内轮廓线较细。图2,直径24毫米,穿5.5毫米,厚1.6毫米,重3.25克,生坑品,红绿锈生根。青铜质,圆形方孔,正面(本文来源于《东方收藏》期刊2013年01期)
柴怡[10](2012)在《西安西郊唐代突骑施王子墓》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西郊南何村东北一处基建项目用地进行文物勘探工作时发现有中小型墓葬,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出小型唐墓18座。墓葬形制主要有斜坡墓道砖室墓和斜坡墓道土洞墓两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6号(本文来源于《收藏界》期刊2012年02期)
突骑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元时期是西域形势趋于复杂的关键时期。只有理清了此时期唐、吐蕃、大食与突骑施在西域斗争的脉络和纲要,才能更好地把握各方势力对西域争夺的实质。通过中外史料及研究成果的结合,对唐朝与突骑施、大食与突骑施、唐与吐蕃在此时期对西域的争夺进行了考察,认为突骑施对大食东侵的抵御的内部原因在于其试图接替原来西突厥对西域的宗主地位的意愿;吐蕃最终能主导西域局势不仅在于自身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唐朝的衰落,更在于其能围绕进入西域这一中心而灵活改变作战方略,从多方寻求突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突骑施论文参考文献
[1].扎西,土登彭措.试论八世纪上半叶吐蕃、突骑施联姻的历史缘由[J].青海社会科学.2018
[2].梁景宝.开元时期唐、突骑施、大食及吐蕃对西域的争夺[J].安康学院学报.2017
[3].安胜蓝.以交河公主事迹为中心看唐与突骑施之关系[J].丝绸之路.2017
[4].吴中华.突骑施钱币的徽记[C].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六辑).2016
[5].代云东.论突骑施娑葛之“十四姓可汗”[J].珞珈史苑.2015
[6].李树辉.“突骑施”对音、指谓及相关历史考辨[J].暨南史学.2014
[7].周伟洲.《唐故突骑施王子志铭》补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
[8].葛承雍.新出土《唐故突骑施王子志铭》考释[J].文物.2013
[9].吴强,马彦林.突骑施钱币上的历史信息[J].东方收藏.2013
[10].柴怡.西安西郊唐代突骑施王子墓[J].收藏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