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据目前的数据统计,大多数雷电灾害都发生在农村地区,且是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处理起来的难度也是较大的。雷电灾害的发生对农村人们群众的伤亡情况影响较大且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近年的专家总结指出,农村防雷减灾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因为当下农村缺乏基础的防雷设施、村民缺乏防雷意识。对于目前农村的预防雷电工作,本文通过以下几点浅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农村防雷;对策方案
引言
根据气象局最近十年的一个评估数据来看,由雷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达到数十亿之多,并且伤亡率也比较高,每年大概会有1000人左右是由于雷击导致的伤亡,只有10%以下发生在城市,而90%以上发生在农村。这就表明我国在城市中做的防雷措施比较完善,而在村庄防雷措施显然还有待改进,不仅农民群众的防雷意识较低,而且农村地区基础的防雷装置也有待改善。在我国各个省份中,海南岛属于高雷暴区,在雷电灾害中居首位,年平均雷暴日数113天,最高达149天,频繁时段为4月到9月。2010年海南发生雷击事故50起左右,造成人员伤亡4起,其中2人死亡,3人受伤。由于雷电对城市电器设备和部分建筑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经济损失2700万元左右。而农村和野外是雷电事故多发地区,所以,如何加强农村地区防雷工作、增强村民的防雷意识是政府和气象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气象部门是防雷工作的主要部门,在农村地区防雷工作中,首先要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探索高效的雷电预防方法。本文根据目前取得的调查结果,整理归纳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希望对农村地区的防雷工作有所帮助。
一、农村雷击灾害严重的成因
(一)缺乏防雷意识,缺乏基本的防雷常识
相对来说,农民群众接受的教育较少,所以文化水平基本都不高,对于雷电防护他们了解的较少,生活中防雷、避雷的科普常识也没有得到普及,这就导致村民们不会积极的采取防雷措施。且大部分村民对雷电造成的危害没有太多的认知,并且抱着侥幸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雷击事件都是发生在农民群众身上,而大多数则是在田里劳动的农民伯伯,由于下雨后天气比较凉快,农民比较喜欢在这个时候去地里干活,而由于缺乏避雷知识,再加上扛着锄头,在大树下、田间窝棚避雨、在地理赤脚干活都有可能惹来雷击。。
(二)农村建设不当,防雷技术缺乏
通常农村居住的选址都较看重“风水”,有时可能选择位置突出的地点,或者选择在水田或水塘附近修建房屋,有时理想的地基却不曾考虑雷电灾害,错误在容易遭受雷击的地区选址,而大多数房屋房前屋后都会种很多树木等行为都有可能使雷击事故的发生率增高,从而增加了雷击风险。农村95%的住宅都未安装防雷设备,而住宅的主要结构是砖瓦和混凝土框架,也不具备防雷效果[1]。同时,电力、通信线路等在居住区布线不规范,线路缺少防雷设备,一旦发生雷击,电流就会顺线而入,损坏电器,甚至伤害人身安全。同时也直接影响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无法及时有效的协调人员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农村地区的防雷工作也得不到有效实施。农村的防雷监管机构不完善,没有专业的防雷技术的工作人员,造成村民住宅选址、野外作业等活动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同时,针对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没有详细的减灾方案和技术标准,缺乏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总之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对于农村地区的防雷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三)防雷设施缺乏监管
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村电源线路、通讯线路中布线存在弊端,又缺乏防雷设备,越是山区,线路隐患越大,只要遇到雷电天气,很容易引电入室,造成人员伤亡。农村地区为了节省成本,出现大量廉价的防雷设备,不符合国家标准,甚至不能有效防雷。
二、农村防雷减灾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农村防雷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村地区一般较为广阔,防雷情况也会存在差异性,如果单单依靠市县现有的人力和物力可能无法及时解决雷电灾害问题。所以,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作为主导,协调各县区配合其工作,建立一套农村基层组织完整的防雷服务体系。同时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更多普及防雷知识,将防雷宣传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只有树立农民群众的防雷理念,才能让群众意识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的去安装防雷相关装置,才能进一步真正落实村庄的雷电灾害预防工作。
在农村地区可以制作相关的防雷宣传画及图片,播放一些防雷宣传幻灯片等,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视、报刊、网络等方式,以及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的科普宣传工作,让农民群众意识到防雷工作的必要性;同时,在容易遭受雷击的大树下等地方设置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在雷雨天气不宜在该区域停留,起到警示作用[2]。从县、乡到村逐步规范农村住宅的防雷设备部署,一定要做到住宅建设与防雷设备同步考虑、同步使用,将农村住宅防雷工作规范化,从源头解决村民建筑防雷问题,组建防雷督查队,对农村新建、在建、已建建筑进行定期检查,最大程度加强农村住宅和其他建筑防雷装置的监督管理。针对经济困难的贫困户,各乡镇县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便更好地落实防雷政策。
(二)防雷技术方案落实
对于解决村庄的雷电直击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如下:在搭建完毕的房屋屋顶应做避雷带或避雷针,顺着房屋后墙或侧墙做下引线,在房屋后方、侧方都应该铺设地网。而对于部分房屋屋顶放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和金属水箱的则应该做好接地工作。对于屋顶有电视天线的房屋,电视天线的摆放则必须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避雷带一般采用Φ12的圆钢,沿房屋脊梁或整个墙面铺设,在屋角和屋檐等地方需要制作高120mm的闭合圆圈。
(三)采取切实措施,因地制宜
针对农村区域的特点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与当地政府配合应提出新农村建设防雷减灾的指导性建议并且制定出相关规划,大力开展农村防雷监测工作,从而实现面向农村的雷电预报服务;大力加强防雷设施的监管力度,杜绝一切不合格产品,同时将防雷检验列入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审核之一,从源头抓起,推进防雷设施部署,并确保实施过程中防雷设施建设质量问题;更要加强农村雷电灾害调查,为当地政府防雷工作的进一步推动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束语
根据调查的实际数据可以看出,发生在农村的雷电事故频率相对较高,主要还是因为目前在农村的雷电防御工作做的还不够到位。所以,在做这一块的工作时一定要将解决农村的雷击伤亡事件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对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要尽可能优化,做好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农民群众避雷知识的培训,针对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农村地区的雷击灾害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防雷问题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这给我们的防雷工作人员也增加了挑战性,所以各政府部门需要联动相关部门,互相协作,同时也需要社会上的相关机构积极参与给予一定的帮助才能逐步完善防雷服务体系[4]。农村防雷安全管理和具体工作上,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尝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距离农村防雷减灾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大家互相配合,积极探索,构建一套真正适合农村的防雷减灾体系。只有相关部门协同做好雷电防御设施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环境,加强农民对防雷意识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到预防隐患,从而使农村地区快速迈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建筑物信息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
[3]《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
[4]《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
作者简介
杨一凡(1990-6-20),男,汉,江苏省连云港,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