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生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学,媒介,商务印书馆,郭沫若,网络文学,期刊,新文学。
文学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高莹,通讯员,操乐鹏[1](2019)在《聚焦印刷出版与现当代中国的文学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举办的“印刷出版与现当代中国的文学生产”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郭沫若纪念馆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单位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会议。时值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10(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27)
李梦珂[2](2019)在《从文学生产的公共性到公共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公共阐释理论是我们进行阐释的阐释基础,文学阐释必须以公共性作为重要标准。文学创作是作家个人的精神独创活动,但作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空间,生活中许多要素,诸如民族地域、道德形态、时代生活内容,都会对文本的素材、价值取向、表现领域等产生深远影响。当然,文学的产生固然带有明显的公共目的,但需要广泛的社会传播力,只有进入公共认知领域,引起公众的注意和讨论,才能发挥效果。(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10期)
陈乐汶[3](2019)在《通俗文学生产、传播中的“倪匡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倪匡被誉为香江四大才子之一。他集着名作家、百万编剧、名嘴主持于一身,其作品流播于各种媒体之上,在中国的内地、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形成"倪匡现象"。本文尝试从香港媒体的生态特性、倪匡作品的特点及媒体的营销策略入手,分析"倪匡现象"出现的原因,揭示通俗文学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以及香港大众文化的基本形态。(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化》期刊2019年08期)
李存[4](2019)在《文学生产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生产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背景下,日益发展的媒介环境深刻建构了网络文学生产。基于文学生产视角观照网络文学,将生产形态、生产者、生产内容等影响文学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媒介建构下网络文学生产的新特点,即网络文学生产媒介形态的多元多维,网络文学生产参与者在即时互动下的融合,以及网络文学生产力图反映网络原住民的生活体验和价值认同。这些新的特质的结合将促进中国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整体提升。(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08期)
杨博[5](2019)在《“70后”作家与文学期刊——“70后”作家文学生产的媒介因素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70后"作家以极大的文学成就,拓展和丰富了当下的文学研究与批评领域,诸多文章在"70后"作家群体、文学形象、创作特色、审美流变等面向进行了解析,如《试论70、80后作家作品中的日常生活特性建构》《新世纪都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及根源》《"中间态"定位与"小叙事"突围》《异化下的多重焦虑》等,这类文章多集中于传统的文学内部研究,罕有将代际特征明显的"70后"作家及其创作置于文化的多重脉络中给予考察。而实际问题是,"70后"作家(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黄赫男[6](2019)在《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一个人的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可以看作是一部从女性主义角度生产出来的、具有持久的消费力的文学作品。《一个人的战争》不仅有女性特有的孤独迷惘感,还有反顾痛苦的勇气,更有当时中国原创小说中罕有的,女性意识的苏醒。文章在研读原着的基础上,以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为大背景,从女性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对抗两个方面,对《一个人的战争》进行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7期)
储卉娟[7](2019)在《通过知识产权的治理:网络文学生产领域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发展已从信息传播领域蔓延至各专业知识生产领域。知识产权这一传统的民商事法律权利,在此背景下开始对网络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网络文学领域的经验说明,新技术激发的新文学生产体制背后的产权配置模式与传统知识产权配置模式有着本质区别,知识产权作为社会治理方式的介入,深刻影响着这一领域的最终发展方向。相对于政府监管和代码控制等传统治理手段,通过知识产权的法律治理应当得到更多重视。(本文来源于《社会建设》期刊2019年03期)
聂梦,晏杰雄,谭杰,丛子钰,唐诗人[8](2019)在《迭代渐显:融媒时代与文学生产的几副面孔》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生产视野中的纯文学期刊如果将目光停留在1980年代中期,包括1970、80年代之交,谈论文学生产与纯文学期刊(新时期以来,广义的文学期刊包括传统的专业性的纯文学期刊如《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等,也(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9年03期)
王婉婉[9](2019)在《从“文学媒介”到“媒介文学”——传媒时代文学生产的技术维度与审美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作为一种技术形式介入文学生产由来已久,其潜入文学生产场域所发挥的价值主导机制遵循着由"隐"向"显"、由边缘向中心的衍变规律。现代传媒语境下文学生产的技术释放实现了文学本体的多元嬗变——多元化的符号表征替代了一元化的语言生产、"超文本"的链接推动了文学意义的无限供给、集体化的创作机制化解了权威性的作者在场以及大众化的文本互动摧毁了文学生产与批评的准入壁垒,而由此形成的"媒介文学"这一现代文学样式却又在文学性、意蕴性以及消费化等层面产生张力,其在丰富现代文学审美形态的同时对技术介入文学生产的阈限与走向同样值得警醒与思考。(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余琼[10](2019)在《1930年代海派传媒机制与左翼文学生产——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是典型的海派传媒机构,有着独具特色的商业运营策略和世俗趣味的文化趋向。而在1930年代,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同时也成为左翼文学的宣传阵地。特别是"左联"成员郑伯奇加入良友后,该公司一度成为左翼作家实践"文艺大众化"的园地。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对左翼文学的接受,把握住了民国社会文学生态的文化资本规律,带有明显的商业意图;左翼作家利用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现代的传媒机制,扩大了左翼文学作为文化商品的生产线和消费场域,带有鲜明的政治意图。两者实现了"民国"文化场域中不同性质的主体的特殊合作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文学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公共阐释理论是我们进行阐释的阐释基础,文学阐释必须以公共性作为重要标准。文学创作是作家个人的精神独创活动,但作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空间,生活中许多要素,诸如民族地域、道德形态、时代生活内容,都会对文本的素材、价值取向、表现领域等产生深远影响。当然,文学的产生固然带有明显的公共目的,但需要广泛的社会传播力,只有进入公共认知领域,引起公众的注意和讨论,才能发挥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高莹,通讯员,操乐鹏.聚焦印刷出版与现当代中国的文学生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李梦珂.从文学生产的公共性到公共阐释[J].美与时代(下).2019
[3].陈乐汶.通俗文学生产、传播中的“倪匡现象”[J].上海文化.2019
[4].李存.文学生产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生产与创新[J].学习与实践.2019
[5].杨博.“70后”作家与文学期刊——“70后”作家文学生产的媒介因素考察[J].小说评论.2019
[6].黄赫男.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一个人的战争》[J].长江丛刊.2019
[7].储卉娟.通过知识产权的治理:网络文学生产领域的经验[J].社会建设.2019
[8].聂梦,晏杰雄,谭杰,丛子钰,唐诗人.迭代渐显:融媒时代与文学生产的几副面孔[J].当代文坛.2019
[9].王婉婉.从“文学媒介”到“媒介文学”——传媒时代文学生产的技术维度与审美逻辑[J].河南社会科学.2019
[10].余琼.1930年代海派传媒机制与左翼文学生产——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为中心的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