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模式止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局麻,多模,麻醉药,脊柱,满意度,机器人,外科。
多模式止痛论文文献综述
赵健,韩晓玲,王刚,刘江,周嘉晖[1](2019)在《多模式止痛对机器人45例远端胃切除术后肠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多模式止痛技术对接受机器人远端胃切除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期间45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行机器人远端胃切除的胃癌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所用止痛方法,分为多模式止痛(MMA)组(n=25)和患者自控静脉止痛(PCIA)组(n=20)。MMA组止痛措施包括:术毕缝皮前切口罗哌卡因浸润、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小剂量甲泼尼龙及口服氨酚羟考酮片;PCIA组术后采用患者自控曲马多静脉止痛泵止痛。观测术后肠功能恢复状况、止痛效果等指标。结果 MMA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2,3) d vs 3(2,3.5) d,Z=-2.302,P=0.021]、术后恢复半流饮食时间[2(2,3) dvs 3.5(3,4) d,Z=-3.032,P=0.002]、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1,1) d vs 2(1.5,2) d,Z=-5.217,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4(4,5) d vs 5(4,7) d,Z=-2.501,P=0.012]短于PCI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3 d咳嗽时和卧床时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多模式止痛技术可加快机器人远端胃切除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速度,其止痛效果与患者自控静脉止痛相仿。(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张平平,劳宜婷[2](2014)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脊柱融合术患者止痛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法对脊柱融合术患者止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42例脊柱融合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以及疼痛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3d的活动次数均多于对照组,恶心和嗜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住院过程及康复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脊柱融合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活动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脊柱融合术后早期镇痛提供了一种有益的选择。(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护理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徐建国[3](2008)在《急性疼痛和多模式止痛》一文中研究指出疼痛治疗新进展注重镇痛效果,同时关注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危险因素分层并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案口服镇痛:适于日间手术和能口服的患者 PCA 镇痛:静脉,硬膜外,皮下,蛛网膜下腔多模式镇痛和超前镇痛周围神经和局部阻滞(本文来源于《2008北医—帝国学院麻醉学论坛大会文集》期刊2008-05-01)
多模式止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法对脊柱融合术患者止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42例脊柱融合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以及疼痛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3d的活动次数均多于对照组,恶心和嗜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住院过程及康复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脊柱融合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活动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脊柱融合术后早期镇痛提供了一种有益的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模式止痛论文参考文献
[1].赵健,韩晓玲,王刚,刘江,周嘉晖.多模式止痛对机器人45例远端胃切除术后肠功能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张平平,劳宜婷.多模式镇痛方法对脊柱融合术患者止痛效果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
[3].徐建国.急性疼痛和多模式止痛[C].2008北医—帝国学院麻醉学论坛大会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