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志:毁人不倦的“下次吧”论文

王立志:毁人不倦的“下次吧”论文

上个月去杭州出差的途中,我不小心得了严重的感冒,高烧39 度。退烧药、消炎药齐上阵,我硬撑着虚弱的身子拜访了好几家意向客户。其中一个客户还热情地向我推荐了一个企业的市场主管,地点在绍兴。正常来讲,我只需要花20 分钟坐高铁就可以去拜访一下这位陌生的客户。而且之前,我的朋友已经让我们两个人互加了微信。可是身体实在有些撑不住,我在去杭州火车站的路途中,就给对方发了微信,表达了歉意,并说“下次来绍兴一定亲自拜访”。对方也礼貌地回复一句:“好的,下次见。”回到北京没有久,我就听说,这位陌生的客户已经和别家公司签了单。

虽然因为身体不舒服错过了一笔签单,但我还是久久不能释怀。“下次”就等于没有机会了。然而,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早就习惯听到这样的话:

“来日方长,下次吧,下次再说。”

“不急不急,下次吧。”

“你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下次吧。”

其实,“下次吧”这三个字反映的绝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很可能就是拒绝、敷衍、拖延甚至是自我放弃。“下次吧”,或许是职场中字面和真实意思反差最大的词。

下次吧:是拒绝

化妆品公司的小鹏在年初时就和老板谈到关于加薪的事项,老板也金口玉言,说等第一季度过完,公司统筹工资后,就可以给他涨薪,毕竟是公司的老员工了,业绩也十分出色。说了一堆客套话,小鹏欣喜地等待涨薪那一天的到来。然而第一季度过后,小鹏并没有如愿等来涨薪的好消息,但是出于很多原因,也没有办法直接去问老板。涨薪的事儿谈不好,饭碗都可能没有了。可是第二季度已经过完,公司仍没有什么动静,小鹏开始焦虑起来。终于有一天,小鹏试探HR 的口风,提醒HR 别忘了给自己涨薪的事儿。HR 很惊讶,表示自己并没有收到给某位员工加薪的消息。

后来她又想学习PS,跟着朋友学习了两天,觉得太难了,朋友再想教她的时候,她总说下次吧,后面朋友也不好再这么主动了,她的学习计划又这么放弃了。

听到老板口中的这三个字,小鹏明白了,涨薪的事情算是吹了。其实,小鹏要求加薪的理由并不充分,加入公司工作多年的员工很多,大多数人都能基本达到工作目标,但是仅做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就有理由获得加薪。在面对员工提出加薪要求或其他类似要求时没有直接拒绝,是因为领导个人及管理风格的不同。有些领导会直白相告,你还没达到加薪的标准;而有些人则碍于对方面子,不愿直接说不,用“下次吧”来委婉拒绝。

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向对方提出的要求和期待过高,尤其面临资源和机会稀缺时,你更应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会遭到对方直接或者委婉拒绝。“下次吧”无疑会在此时派上用场,作为婉转拒绝时经常使用的台词,而一旦这个“下次吧”一次次地过去都没有下文,没有任何进展,你就应该反省和警惕一下了。

基于B/S架构的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钟柳青(2/66)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的“下次吧”,只不过是在寻求自我心理安慰,仿佛说了这句话,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拖延,等待下次再行动,而我们今天的不作为就可以获得原谅或者忽略不计。我们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机会还不成熟,精力还不允许,条件尚有欠缺,所以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而这样的结果通常是下次成为没有下次,拖延最终演变为彻底放弃。

在文件中,按照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将辅导员的职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辅导员的职业标准是不同的,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也是不同的。

职场中,无论是你的领导还是你的客户,“下次吧”这三个字都意味着拒绝,所以当领导或者客户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不要再没有眼力见儿地重复提问,不如等一个好的时机提出让他们不会拒绝的问题,这样更实际。

下次吧:是敷衍

前年我去哈尔滨参加同学婚礼,在婚礼上我碰到了六年未见的老朋友小宇,格外亲切。谈笑间还记得和小宇那些一起学习和追梦的难忘日子。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各自生活的变迁,后来我们联系甚少,因为这次同学结婚又重逢,彼此唏嘘不已。活动结束时,我们加了对方微信,互道珍重,相约下次要带上各自的家人,好好再聚,不约而同地说道:“下次吧,下次一定聚哦!”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拿不出一次时间和老友再聚吗?之前说的“下次”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今天没有做的事,没有见的人,没有完成的遗憾,在未来某个时候,都能从容不迫,优雅地呈现。

那次之后,我又去过两次哈尔滨。去之前,我都会给他发微信,告诉他我的行程。虽然他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但是每一次都因为家里有事儿而未能如愿见面,总是遗憾地说一句“下次吧”,“下次来一定请你吃饭”。开始,我会有一点小小的失落,后来我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发现,我们早已不是年少轻狂的青年,有工作要忙,有孩子要带,加上一堆家事,把本来就所剩不多的个人时间几乎全部填满。在偌大的一个城市,想要约一个人见面,来回路程至少就要花掉两三个小时。

轻易地说声“下次吧”,或许在情感上是真心的,我们真的想在某一个时刻再重聚一下,然而在行动上却不得不敷衍。比如在职场中,某个同事经常忘了把你放在财务月报的收件人列表,每次都是其他人好心把报告转发给你才看到。你虽然不高兴,但还是客气地和这位发件人同事说:“请下次别忘记把报告发给我。”对方也客客气气地说:“好,下次,下次一定加进去。”结果下个月你还是没有如期收到报告,一开始你以为发送时间推迟,一打听,才知道其他人早已收到,你的名字再一次没有被放到收件人列表里。你愤怒地想要拍案而起,却因为都是平级同事,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训对方才好。对方再抛下一句“下次吧”的时候,注定就是一句敷衍,也许她真的并非存心就是不想发给你,而恰恰就是没走心,没当回事而已。

遇到这样的情况和这种人,无法改变对方,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平时就可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和同事提起这个话题,并在她要发出报告的前一两天,亲自提醒一次。类似这种“下一次”实现的概率,其实相当渺茫。约定如此模糊,对方其实并未将其纳入自己下一步的计划清单,而隐没于接下来的各种忙碌中,最终失去了消息。最致命的是,对方可能忘记了自己已经忘记。

下次吧:是拖延

有时不是别人,而正是我们自己对自己说“下次吧”。我们先来一波回忆杀:多少次你说要跑步减肥,跑了一两次,遇到天气不好,起床晚了或是干脆犯懒,你安慰自己,等天气好了再跑吧;多少次你沉迷于手机游戏,家人朋友劝你少看手机,对身体不好,又浪费时间,直到身边人开始愤怒于你的行为,你也不抬头,只是轻轻回一句“等我打完这回,下次就不玩了” 。你根本没看到他们无奈又绝望的眼神;有多少次,领导批评你工作不认真,一篇文章错字连篇,报告格式不美观,让你下次改善,你心里不服气也得说一句“下次一定认真”。其实,下次,你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学生每每提及写作课便怨声连连,害怕动笔,不知从何处着手。每每写到“学雷锋”,就是帮助老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等等。引发这些现象的背后的原因,着实发人深省。

小鹏实在忍不住了,找个不太正式的场合,向老板询问了一下涨薪的情况。老板听完后,想了想说:“最近公司支出比较大,财务状况不是很好,不过我会和HR 探讨一下,你涨薪的事情我会记在心里,下次再说。”

几年过去了,她依然做着办公室文员的工作,每次看到同事升职加薪她都想学习点什么,提升一下自己,可最后都没能坚持下来。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到去健身房办卡其实是个对赌协议,赌的就是你不来。我的邻居圆圆跟我一块儿去健身房报名,办完年卡后,我们一起去锻炼,起初真的特别累,一周后,园园给我发微信说她有事儿,先不去健身了;后来我又叫她两次,她都说“下次再去”,结果就没有下次了。

规划测算面积来自规划测量结果,没有专门的测绘报告,一般包含在设计文件中,而房产测量面积来自房产测绘结果,具有专门的测绘报告。两者的测量机构、测量依据、测量方法均不一致,出现差异属于正常情况。以测量依据为例,规划测算的现行依据主要是《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房产测量的现行依据主要是《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两者对房屋面积的计算标准和方式本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双方测量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如表1所示。

钾肥观察家一直提倡钾盐行业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钾肥联合谈判机制是中国市场的必然选择,实现谈判效益最大化,谈判机制有发挥更大作用的空间。应当由各行业组织牵头,以听证会方式进行摸底,听取下游用户企业建议,形成共识、协调采购。供给方面跟踪国内资源勘探信息、采集国内钾肥企业产量量化数据,需求方面了解复合肥企业采购意愿、针对生产规模调研和摸底。在近年来钾肥大合同谈判中,盐湖股份积极配合,不仅通过增加产能提升我国在国际钾肥供应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钾肥长期稳定供应和农业战略安全,还用实力为我国成为价格洼地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SLAF-seq是一种高通量、高分辨率的SNPs位点识别与分型技术,是简化基因组测序的一次革命,带有2×100 bp有效基因组读长,为酶切方案设计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同时一次可开发多于10万个标签,得到整个全基因组区间中最为完整的变异图像,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自主选择最具有代表性且最可靠的多态性标记,从而达到基因定位的目的[31-32],为系统进化、种质资源评价以及分子育种等提供基础.

小文是一名公司文员,平时的工作相对轻松,她总是想着自己利用闲暇时间来学点什么,最初她想学习会计,于是报了个会计培训班,一开始挺认真地看了几天书,后面再上课的时候她就犯懒,总想着下次再去吧,不差这一次课,就这样拖着拖着再也没去上过课,学习会计就这样放弃了。

小高是我的一个新入职场的90 后朋友,前几天我们聊天,她抱怨自己的老板:我们上班时间比较长,每天都7 点才下班,每次老板找大家开会的时候,同事们都跟老板提议,下班时间能不能改到6 点,老板总说“下次再说这个问题”。大家提了几次,老板都说“下次再说”,后面大家都默默接受了,没人再提下班时间的问题。这不是明摆着不想给大家改时间吗?

有人说,拖延会影响人的运气,甚至影响人的一生。或许,这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如果一个人每次都是在时间截止前赶着完成任务,看起来有一种自豪感,其实,这不是什么有创造力和效率高,而是比别人糊弄的本领高,只不过是自己在欺骗自己罢了。所以,不要做什么事都拖延,拖延症严重,真的会影响人的一辈子。

与核形石、藻叠层的对比发现,生物鲕层的形成过程为:当鲕粒变大,不能悬浮时,相互的碰撞、摩擦就少了,微生物就较长时间的附着其上。有微生物的参与,低能鲕层的生长较快,所以形成的层理较厚,且富含有机质。

如果真的“是下一次”和“有下一次”,那就针对自己的这个“下次”,拿出“再战江湖”的勇气,拿出一份明确的下次的时间表,以及一个赏罚分明的措施,鞭策自己继续,而不是放弃。

学会分辨“下次吧”

分辨他人是拒绝,还是真的有下次,能帮我们理性判断形势和事情的未来发展。如果是拒绝,就要理性面对,可以进一步追问,被拒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这能帮我们拨云见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确改进的方向。

如果是敷衍,就要更加主动,因为在你看来很重要的事情,在别人那里可能就不是优先项,主动询问,督促,甚至亲自上阵,才能打破无奈接受结果的迷局。

如果是拖延,不妨接受三点小建议:第一,勿以小事而不为。拖延是一个坏习惯,每一次的拖延,每一个小事儿的拖延,都会加重拖延症。可能有人会觉得“拖延症”只是一个名词,意识不到它的严重性,其实每一次的拖延带来的快感,都会在下一次事情上加重拖延症,会使人陷入拖延症这个怪圈里无法自拔。小事也要当作大事来做,按时做好,培养自己的做事习惯。

第二,做好时间管理,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自然法则,做事也是如此,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收获会如期而来,不要想着秋种秋收这种立竿见影的好事,这跟不劳而获没什么区别。

第三,马上行动。行动起来,在行动的过程中,方法就有了,方案就来了,方向也找到了,不要呆在原地,只有不断奔跑才不会被其他人落下,只有不断去行动,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加木垫板后,锚杆支护预应力场压应力区峰值和压应力扩散范围都出现明显降低。应力峰值降低38%,-0.10、-0.08、-0.02 MPa等各应力等值面面积平均降低27%。

说到底,很多人之所以拖延,一方面是完美主义,一方面是怕自己犯错。其实,我们只有在不断的试错中,才能找对方向,掌握方法,千万不要在等待中消磨自己!自己认定或决定真的有下一次,那就认真对待,充分准备,让自己下一次的表现更加完美。 下次,也许是明天,也许是一年,或许是下辈子。别再“下次吧”,就这次!

责编/ 齐向宇 hrqixy@163.com

标签:;  ;  ;  ;  ;  ;  ;  ;  ;  

王立志:毁人不倦的“下次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