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间岛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协约,湖南,日本,延吉,方法论,图们江,军内。
间岛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倪屹[1](2019)在《宋教仁与“间岛问题”相关史事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1906—1907年,宋教仁通过阅读日本的杂志报章、守田利远的《满洲地志》,以及对"韩边外"和延吉厅的实地考察,逐渐认识到日本的"间岛"侵略计划指向的实质地域是图们江北越垦韩民聚居区,"韩边外"只是关系地。在日本挑起"间岛"争端后,他撰写出内容详备的专着《间岛问题》,为清政府对日谈判提供了有力依据。延吉边务公署和清外务部都有意聘请宋教仁回国协助交涉,宋教仁本人也打算借机打入清政府的内部,但由于节外生枝,最终未能成行。从"间岛问题"谈判1909年阶段的进程和结果看,宋教仁推断的"间岛"地域底限,提示的图们江国界地图,以及建议的谈判原则和策略,为最终在法律上确认中国对图们江北地区的关键主权,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洪锡[2](2019)在《中日“间岛问题”交涉(1907—1931)》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07年起,日本为了其侵略利益挑起"间岛问题",严重危害中国领土主权和东北地区的安全。经过激烈交涉,1909年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以将"间岛"领土主权、杂居区域朝鲜人管辖权归于中方而暂告结束。但此后日本以设在延边5个商埠地的领事馆作为据点,以"保护"朝鲜人为借口,不断破坏《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并派领事馆警察不断向商埠地外杂居区域进行渗透、扩张,擅自扩大对朝鲜人管辖权,致使中日交涉仍然持续不断且更趋复杂激烈,直至九一八事变。中日"间岛问题"交涉的实质是双方在延边地区进行的渗透与反渗透、扩张与反扩张、侵略与反侵略的外交斗争。中方各级官员经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和延缓了日本的渗透、扩张进程。(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双立珍[3](2019)在《宋教仁《间岛问题》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释了宋教仁先生的《间岛问题》一书。书中援引中、日、韩、俄四国93种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和国际法学知识,从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疆界条约等各个角度及国际法学理论证了"间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的观点。该书为清政府对日交涉提供了理论与实据,"清政府得之,间岛交涉,得以不败"。该书展现了宋教仁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特别是在爱国问题上展示的一种理性态度;同时该书折射出了宋教仁治学严谨、外交谋划周详、进退有序的政治家风范。(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12期)
李花子[4](2016)在《中日“间岛问题”和东叁省“五案”的谈判详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1907-1909年中日两国围绕"间岛问题"和东叁省"五案"的谈判过程、内容及双方讨价还价的内幕,进行了详细的探析。日本挑起"间岛问题"以后,认识到"间岛"属韩的证据薄弱,决定放弃领土权而争取朝鲜人的管辖裁判归自己,作为谈判策略仍坚持"间岛"所属未定,再以承认领土权属于中国作为谈判筹码,夺取在"间岛"的特权和其他利权。日本驻京公使伊集院赴任后,与清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之间,进行了有关"六案"的七次会谈,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杂居地朝鲜人裁判权上。由于中方的坚决斗争,日方不但承认"间岛"领土权属于中国,还承认杂居地朝鲜人裁判权归中国,并撤出了非法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这不能不说是中方维护领土主权方面的胜利。不过中方也付出了代价,如允许日本在"间岛"设立领事馆,承认对商埠内朝鲜人行使领事裁判权及对杂居地朝鲜人具有领事"立会"和"复审"权,再者承认了"东叁省五案"的利权。(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16年05期)
郑毅,李少鹏[5](2015)在《国际舆情视阈下的中日“间岛”交涉问题研究——以日本的舆情外交策略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中日两国曾就"间岛"地区主权问题进行了长期交涉,即"间岛"交涉。从国际舆情的角度对日本在"间岛"交涉中的外交策略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这一交涉过程中,国际舆论的因素对日本外交政策影响颇重,日本也主动去引导国际舆论,这实际上是"叁国干涉还辽"事件对近代日本外交造成的直接影响。对日本在"间岛"交涉中的外交策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日本对华侵略蚕食的外交模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花子[6](2015)在《1905-1909年日本调查“间岛”归属问题的内幕》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为了挑起"间岛问题",派遣测量手考察长白山,指出碑以东的沟壑(指黄花松沟子)与松花江相连,这支持了所谓的土门、豆满"二江说"。与此同时,任命"嘱托"进行文献研究,指出土门、豆满是同一条江,光绪年间勘界时朝方承认以豆满江(今图们江)为界,实际上放弃了"间岛"所有权。据此,外务省认识到"间岛"属朝的论据薄弱,但是为了牵制中方和进行谈判,仍坚持"二江说"及光绪十叁年勘界案无效,最后以承认"间岛"属中作为谈判筹码,获得了在"间岛"设置领事馆和"东叁省五案"的利权。(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印藤和宽,孙雪梅[7](2014)在《肇始的历史学——内藤湖南的清史研究与间岛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藤湖南历史着作的方法论,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期。当时他正在研习佛教,通过阅读富永仲基的着作而受到启发。在内藤看来,那是与西欧的人文主义(基督教的文献批判)及中国的考据学(儒教的文献批判)相同的东西。最初他作为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的顾问,研究间岛(延边)地区的国境问题。在其报告书中,他借助朝鲜的文献,对清朝的肇始又有了新的发现。本论文将追踪他的研究轨迹,探寻其前后两个间岛问题报告书之间的变化。最终,他在后一个报告书中形成的见解,成为他去京都大学的就职论文,并且还成为他取得博士学位的论文。这一时期的方法论,也适用于同时进行的、由专制皇帝与地方乡村共同体所组成的中国国家社会的肇始,或者中华文明本身的古代肇始问题。不过,关于朝鲜史及日本史,情况却有些不同。实际上,内藤湖南当初是将朝鲜史和日本史的古代肇始看作一个问题来进行研究的。但是,1910年以后,他的朝鲜史研究变成仅为中国史研究的内容。而且,他的日本史研究也只强调与中国的关系。内藤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汉学家,就其方法论而言,从其青年时期的佛教研究,到后来的中国研究,却是一以贯之的。(本文来源于《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名和悦子,周晓霞[8](2014)在《近代中日国境领土问题交涉——“间岛问题”解决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拟对20世纪初清韩国境领土问题,即"间岛问题"的解决,日本与清朝之间是如何进行外交交涉的,又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进行考察。当时外务省基于《大阪朝日新闻》记者内藤湖南提出的种种调查书、意见书来制定对间岛的政策,进而将其扩展为满洲政策,最后缔结了《间岛协约》与《满洲五案件协约》。由此也使得往后日本主导东亚的外交权成为可能。另外,清朝对内压制了反摄政王一派的势力,保住了固守领土的颜面,使得政权安定成为可能。两国在交涉过程中,充分地相互理解到对自国而言何为利益,并向着双赢的方向做出了努力。(本文来源于《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崔峰龙,刘杨[9](2014)在《以史为鉴,寸土必争——“间岛问题”之历史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延边地区,以中朝边界纠纷和保护越垦朝鲜人为借口,捏造了"间岛问题",至1909年中日签订的《间岛协约》标志着"间岛案"的终结。"间岛问题"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近年来在韩国《间岛协约》"无效论"甚嚣尘上,否认"间岛"为中国领土的言论被重提。深入探究"间岛问题"之真相,一方面是为了驳斥韩方谬论,证明"间岛"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另一方面是以史为鉴,为当代和后世更好地应对领土边界争端提供历史经验。(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姜宏伟[10](2013)在《论1907-1909年中日关于“间岛问题”交涉》一文中研究指出日俄战争后,日本通过朴茨茅斯会议、中日北京会议,逐步确立了其在中国东叁省南部的势力范围,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日本进一步加强对东北的入侵,把目标瞄准了中国图们江北岸地区,挑起了“间岛问题”。中日之间在1907年~1909年进行了关于“间岛问题”的交涉,这场交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交涉的第一阶段中,“间岛”的领土归属权是双方交涉的核心内容,其他叁个交涉都是都是由“间岛”的领土归属权问题引起的,日方企图以“间岛”领土归属权未定为由,夺取“间岛”越垦韩民所属权、天宝山银矿的开采权以及图们江的自由设渡权,以实现对我国图们江北岸地区的全面入侵。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积极应对与日方的交涉,以大量真实可靠的证据驳斥了日方的“间岛”领土未定的荒谬言论,使日本在“间岛”的领土归属权交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地位,同时清政府在其他叁个交涉中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在交涉的第二阶段中,日方一方面以“间岛”的领土所有权为筹码,胁迫清政府对东叁省五案让步;另一方面日本继续积极争夺“间岛”的各项权益,包括越垦韩人的裁判权、在“间岛”设立领事馆、天宝山银矿的开采权、图们江自由设渡口权、修筑吉会铁路等。最终双方于1909年9月4日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与《东叁省五案条款》,一方面,日本承认了“间岛”为中国领土,清政府通过自身努力交涉,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但同时,面对日方的压力,清政府在“东叁省五案”与“间岛”设立领事馆、天宝山银矿的开采权等方面对日本全然让步,中国丧失了大量权益。(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间岛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1907年起,日本为了其侵略利益挑起"间岛问题",严重危害中国领土主权和东北地区的安全。经过激烈交涉,1909年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以将"间岛"领土主权、杂居区域朝鲜人管辖权归于中方而暂告结束。但此后日本以设在延边5个商埠地的领事馆作为据点,以"保护"朝鲜人为借口,不断破坏《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并派领事馆警察不断向商埠地外杂居区域进行渗透、扩张,擅自扩大对朝鲜人管辖权,致使中日交涉仍然持续不断且更趋复杂激烈,直至九一八事变。中日"间岛问题"交涉的实质是双方在延边地区进行的渗透与反渗透、扩张与反扩张、侵略与反侵略的外交斗争。中方各级官员经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和延缓了日本的渗透、扩张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岛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倪屹.宋教仁与“间岛问题”相关史事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2].李洪锡.中日“间岛问题”交涉(1907—1931)[J].近代史研究.2019
[3].双立珍.宋教仁《间岛问题》述评[J].新西部.2019
[4].李花子.中日“间岛问题”和东叁省“五案”的谈判详析[J].史学集刊.2016
[5].郑毅,李少鹏.国际舆情视阈下的中日“间岛”交涉问题研究——以日本的舆情外交策略为中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
[6].李花子.1905-1909年日本调查“间岛”归属问题的内幕[J].近代史研究.2015
[7].印藤和宽,孙雪梅.肇始的历史学——内藤湖南的清史研究与间岛问题[J].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4
[8].名和悦子,周晓霞.近代中日国境领土问题交涉——“间岛问题”解决之路[J].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4
[9].崔峰龙,刘杨.以史为鉴,寸土必争——“间岛问题”之历史启示[J].大连大学学报.2014
[10].姜宏伟.论1907-1909年中日关于“间岛问题”交涉[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