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小城镇是大战略

发展小城镇是大战略

一、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玲[1](2018)在《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的小城镇转型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新自由主义城镇化的特征,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市场导向和社会-空间的多重转型。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我国小城镇的发展现状面临诸多挑战。在回顾小城镇的发展历程、解读其在城镇化体系中重要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小城镇当前发展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居民"被动"参与城镇化过程和生态环境遭遇城市工业的"转移性"破坏。为寻求这些问题的破解之法,本文将小城镇置于新的理论框架——社会-生态系统之中,从行动者的行为逻辑和制度框架视角出发,提出相应的转型治理模式,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倡将"以人为本"和"生态保护"作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准则,并为我国小城镇今后的可持续、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李圣军[2](2017)在《我国人口城市化空间集聚政策表达与行为实践悖论》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策表达层面,我国人口城市化空间集聚政策先后经历限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大中小协调发展和发展城市群三个阶段;而从行为实践层面,我国人口城市化空间集聚呈现城市规模与人口集聚规模"正相关"、大城市是人口空间集聚"主力军"和大小城市增速"两头快"三大特点,以"300万"人口为分割点,总体呈现明显的"大城市"特色。随着城市群的崛起,未来我国人口城市化空间集聚将呈现城市群成人口空间集聚新形态、大城市人口空间集聚规模趋缓、中等城市成人口空间集聚主力军、小城市人口空间集聚能力逐步增强等四大趋势。

张波[3](2016)在《小城镇建设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文中认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它阐明了发展小城镇的重大战略意义。小城镇建设档案是城建档案的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小城镇建设的档案工作,也是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之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

廖永伦[4](2016)在《基于农村就地城镇化视角的小城镇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以农村就地城镇化路径的视角为切入点,着重对农村就地城镇化的载体──小城镇──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详细分析阐述了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出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提出了亟待解决的系列问题。第二,辨析了城市化、城镇化与农村城镇化;异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与就近城镇化;农村就地城镇化与小城镇等几组概念,并首次对异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与就近城镇化作了明确的空间范围界定和空间层次分析,提出了小城镇是就地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观点。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城镇化、农村就地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经典理论和经验模式,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第三,重点分析研究了小城镇发展的外在关联和内在建构。小城镇发展与国家整个城镇化进程中的战略选择和政策环境等外在因素紧密相关,包括与国家选择何种城镇化道路、小城镇在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的关系以及小城镇与农村的关系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城镇体系构建、模式形成、产业支撑和规划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了小城镇内部建构问题,认为这是小城镇发展的关键。提出必须构建起适合农村就地城镇化发展的小城镇体系,进行合理的空间分层,完善小城镇的功能;选择适合不同地域小城镇发展的类型模式;建立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大力发展产业;加大小城镇规划建设力度,创新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建设模式,规划建设功能完善、产业发展、人文特色、生态和谐的美丽小城镇,为农村人口迁移到小城镇实现就地城镇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最后,提出促进新型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认为应加快小城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投融资体制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为农村就地城镇化路径的实施和小城镇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通过上述系统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在国内外背景发生重大变化,国家重视发展小城镇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意愿和迁移方向发生明显变化。中国城镇化路径模式已经发生转变,从传统异地城镇化主导的路径模式逐渐转向农村就地城镇化的路径模式,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就地城镇化路径符合中国的现实发展要求,能够满足老百姓实现城镇化的愿望和需求,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的现实路径选择。

胡晓青[5](2013)在《从小城镇战略的提出看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思路》文中指出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我国来说,城镇化过程将释放巨大发展能量,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小城镇从"大问题"上升到"大战略",再到发展道路,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过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建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小城镇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陈理[6](2009)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国家工业化,作了艰辛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在总结以往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从城镇化入手,为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冯祥生[7](2008)在《提高认识 抓住关键 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最近,本人就小城镇建设作了一些调查,感到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各地小城镇建设正在蓬勃发展,形势喜人,但在认识、规划和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曾芬钰[8](2008)在《小城镇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文中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小城镇具有增长极效应,小城镇的繁荣必然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而农村经济的繁荣,又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条件。如果只发展大中城市,不发展小城镇,不仅大中城市的发展将失去坚实的农村基础,而且绝大多数"农民工"将很难转化为市民。

王跃强[9](2007)在《我国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土地合理利用问题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耕地建设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季昆森[10](2003)在《关于生态型城镇建设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科技部、建设部把《居住区与小城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召开全国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工作会议,这一决策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对我国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生态型城镇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商榷。

二、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的小城镇转型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重要性及核心问题
    (一)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
    (二)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性
    (三) 制约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核心问题
        1. 小城镇居民“被动”参与城镇化过程, 政府管治机制存在不足
        2. 小城镇生态环境遭到城市工业的“转移性”破坏, 并且自身治理能力差
三、我国小城镇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SES
四、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我国小城镇转型治理模式展望

(2)我国人口城市化空间集聚政策表达与行为实践悖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口城市化空间集聚的政策表达
    (一)限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阶段
    (二)大中小协调发展阶段
    (三)城市群发展阶段
二、人口城镇化空间集聚的行为实践
    (一)城市规模与人口集聚规模“正相关”
    (二)大城市是人口空间集聚的“主力军”
    (三)大小城市增速呈现“两头快”
三、人口城市化空间集聚发展趋势
    (一)城市群将成人口空间集聚新形态
    (二)大城市人口空间集聚规模将趋缓
    (三)中等城市人口空间集聚将发挥主力军角色
    (四)小城市人口空间集聚能力将逐步增强

(3)小城镇建设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拍摄的前期筹备工作
二、拍摄的主要内容
三、编写解说词
四、后期制作的要求和技巧

(4)基于农村就地城镇化视角的小城镇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视角及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1 关于城镇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2 小城镇发展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3 目前研究现状及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笃行借鉴:就地城镇化路径发展小城镇理论与模式
    2.1 几组概念辨析
        2.1.1 城市化、城镇化与农村城镇化
        2.1.2 异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与就近城镇化
        2.1.3 农村就地城镇化与小城镇
    2.2 农村就地城镇化路径下小城镇发展理论
        2.2.1 国外就地城镇化路径下小城镇发展理论
        2.2.2 国内就地城镇化路径下小城镇发展理论
    2.3 国内外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就地城镇化经验借鉴
        2.3.1 国外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就地城镇化经验模式及启示
        2.3.2 国内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农村就地城镇化经验模式及启示
第3章 外在关联:就地城镇化路径发展小城镇原因与理由
    3.1 城镇化道路选择
        3.1.1 关于城镇化道路的论争
        3.1.2 国家层面重视小城镇发展战略
        3.1.3 发展小城镇在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必要性
        3.1.4 发展小城镇走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是现实路径选择
    3.2 小城镇在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2.1 小城镇在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
        3.2.2 小城镇在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
    3.3 小城镇与城市的关系
        3.3.1 小城镇与城市的区别与联系
        3.3.2 城市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效应
        3.3.3 小城镇对城市的依赖与反哺效应
    3.4 小城镇与农村的关系
        3.4.1 小城镇和农村的区别与联系
        3.4.2 小城镇对农村的依赖和反哺关系
第4章 内在建构:就地城镇化路径发展小城镇举措与实施
    4.1 小城镇体系的构建
        4.1.1 中国城镇体系与城镇等级规模分类
        4.1.2 中国小城镇体系的区域特征
        4.1.3 小城镇体系构建
    4.2 小城镇发展类型与模式选择
        4.2.1 小城镇发展类型
        4.2.2 小城镇发展模式
    4.3 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及其运行机制
        4.3.1 关于小城镇发展几组力量的概念辨析
        4.3.2 小城镇发展动力的基本因素
        4.3.3 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4.4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
        4.4.1 小城镇规划
        4.4.2 小城镇建设
        4.4.3 小城镇规划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5章 制度供给:就地城镇化路径发展小城镇改革与创新
    5.1 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
        5.1.1 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历史进程回顾
        5.1.2 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必要性分析
        5.1.3 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
    5.2 小城镇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5.2.1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使用存在的问题
        5.2.2 小城镇发展中对被征地农民权益的保障
        5.2.3 小城镇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5.3 小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
        5.3.1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创新
        5.3.2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
    5.4 小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
        5.4.1 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现状分析
        5.4.2 农村就地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及其作用
        5.4.3 小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
    5.5 小城镇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
        5.5.1 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5.2 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1.1 农村就地城镇化有国内外理论支撑和成功模式可资借鉴
        6.1.2 农村就地城镇化正在或已经在中国部分地域成为一种趋势
        6.1.3 农村就地城镇化在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6.1.4 小城镇发展要创新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
        6.1.5 必须着力进行促进小城镇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
        6.1.6 应该强化保障推进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路径模式
    6.2 论文不足之处
    6.3 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小城镇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采用城镇化概念是为了肯定小城镇的战略地位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建立在发展小城镇的基础上
三、实现“农民工”向市民转化离不开发展小城镇

四、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的小城镇转型治理机制研究[J]. 张晓玲. 环境经济研究, 2018(01)
  • [2]我国人口城市化空间集聚政策表达与行为实践悖论[J]. 李圣军. 经济与管理, 2017(02)
  • [3]小城镇建设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J]. 张波. 兰台世界, 2016(S2)
  • [4]基于农村就地城镇化视角的小城镇发展研究[D]. 廖永伦. 清华大学, 2016(11)
  • [5]从小城镇战略的提出看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思路[A]. 胡晓青.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下), 2013
  • [6]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A]. 陈理. 改革开放三十年研究文集, 2009
  • [7]提高认识 抓住关键 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J]. 冯祥生. 天津政协公报, 2008(10)
  • [8]小城镇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J]. 曾芬钰. 调研世界, 2008(01)
  • [9]我国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土地合理利用问题探索[J]. 王跃强. 农业与技术, 2007(06)
  • [10]关于生态型城镇建设的探讨[A]. 季昆森. 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3

标签:;  ;  ;  ;  ;  

发展小城镇是大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