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活性论文_张献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学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学,活性,抗体,蛋白,细胞,病毒,氯霉素。

免疫学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献[1](2019)在《核定位信号对病毒衣壳蛋白在E.coli中表达的影响及重组衣壳蛋白免疫学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猪圆环病毒3型的衣壳蛋白(PCV3-CP)及其核定位信号(NL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PCV3-CP的NLS序列进行分析和改构,成功实现了重组PCV3-CP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的可溶性高表达。我们还利用了小鼠模型和斑马鱼模型对重组PCV3-CP及佐剂的免疫学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重组PCV3-CP可以成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并能够刺激B细胞的活化,还发现了不同的ODN佐剂对于斑马鱼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有着不同作用。本研究为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实现可溶性高表达提供了新的改构思路,并初步验证了通过斑马鱼模型评价疫苗及佐剂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严俊杰,杨绮玲,林艺君,石路怀,王宏[2](2019)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的NSP7蛋白密码子优化和表达及其免疫学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蓝耳病毒NSP7基因的表达水平和促进其可溶性表达,验证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血清学鉴定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同源性分析软件分析28株NSP7基因的保守性,抗原表位预测网站预测NSP7蛋白的抗原表位,可溶性表达预测网站分析NSP7基因可溶性表达概率,随后挑选保守性高的NSP7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合成,最后利用SDS-PAGE探究重组蛋白表达产物存在的形式和表达的最佳条件,Western blot和ELISA探究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结果:蓝耳病毒NSP7基因较保守,抗原表位较多,经过密码子优化后以可溶性形式表达; 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 k D,最佳表达条件为34℃0. 8 mmol/L IPTG 7 h; 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纯化的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结论: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且具有免疫学活性,为PRRSV血清学鉴定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孟婷,郑志明,王永娟,郭长明,左伟勇[3](2018)在《抗四环素单链抗体基因表达及免疫学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原核表达抗四环素的单链抗体(Sc Fv),并进行免疫学活性的初步测定,将前期克隆的四环素Sc Fv全长基因克隆到p ET-24a载体后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工程菌;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间接ELISA分析纯化的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通过酶切鉴定法、DNA序列测定,证明目的基因构建正确,SDS-PAGE和间接ELISA分析显示表达蛋白为27.8 ku,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学活性良好。表明成功表达了具有免疫学活性的四环素Sc Fv,为四环素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8年07期)

郑义,陈晓兰,丁宁,陆辉[4](2018)在《抗氯霉素单链抗体基因表达及免疫学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构建和原核表达抗氯霉素的单链抗体(Sc Fv)基因,并进行免疫学活性的初步测定。将前期克隆的氯霉素Sc Fv全长基因克隆到p ET-24a载体后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间接ELISA分析纯化的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结果: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蛋白为27.5 ku,间接ELISA表明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学活性良好。本试验成功表达了具有免疫学活性的氯霉素Sc Fv,为氯霉素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8年05期)

李昂,袁文彬,张执刚,白忠秀,杜大军[5](2018)在《白耙齿菌发酵液及其不同组分免疫学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耙齿菌发酵液及其不同组分的免疫学活性。方法用白耙齿菌发酵液及其不同组分灌胃小鼠,通过脾脏和胸腺指数评估对免疫器官的影响;通过白细胞计数、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淋巴细胞增殖,评估其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 G)的检测评估对免疫分子的影响。结果白耙齿菌发酵液及其不同组分均可以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增加血液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的含量,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异物的能力,促使小鼠体内产生大量的抗体及免疫球蛋白,并且使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加强,各组间没有显着区别。结论白耙齿菌发酵液及其不同组分可以提高小鼠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桑秀秀[6](2017)在《山豆根主要活性成分的保肝抗病毒作用及免疫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乙肝感染进一步发展易进展为肝纤维化或者肝癌导致极高的死亡率,给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乙肝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现有的研究已经证明乙肝病毒并不直接导致肝细胞损伤,机体对抗原不断的免疫应答是造成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在机体抗病毒免疫中,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有很多学者指出,宿主对HBV抗原耐受主要是由于CD4 T淋巴细胞功能不足或缺陷引起的。因此,研究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是对CD4 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给乙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策略。在我国,多年来传统中药在治疗肝炎时已得到广泛应用。中药山豆根始载于唐代《开宝本草》,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近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咽炎黄疸,心律失常等病症。山豆根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叁萜、多糖等。其中生物碱是山豆根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其药效的物质基础。山豆根生物碱包括以下四种类型:苦参碱型、金雀花碱型、奥豆碱型(鹰爪豆碱型)和羽扇豆碱型。大量文献报道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改善炎症状态等药理作用。最近有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可以抑制Hep G2.2.15细胞和转基因小鼠HBV的复制,抑制HBs Ag和乙型病毒性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的表达。氧化苦参碱被证实在清除血清HBe Ag和HBV DNA方面有类似干扰素-α的作用。而槐果碱被证实具有抗柯萨奇B病毒作用及免疫调节功能。本研究以免疫健全的HBV水动力小鼠模型为实验模型,以氧化苦参碱为研究对象对其抗病毒作用及免疫学机制进行研究;以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为实验模型,以槐果碱为研究对象对其保肝抗炎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以扩大山豆根活性成分的现代临床应用。第一部分基于HBV水动力模型的氧化苦参碱抗病毒作用及免疫学机制研究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HBV水动力小鼠的抗病毒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1.通过尾静脉快速注射约小鼠体积10%质粒的含质粒生理盐水溶液建立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2.通过检测HBV DNA复制水平,HBs Ag、HBe Ag、乙型病毒性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 Ag)的表达,评价氧化苦参碱对HBV的清除作用。3.根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炎症因子的表达。根据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比例的变化,以探讨氧化苦参碱抗病毒的免疫学机制。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恩替卡韦可以显着促进HBV DNA转阴,恩替卡韦给药1,3,6周显着抑制HBV DNA复制。氧化苦参碱20 mg·kg~(-1)给药第3,6周可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而氧化苦参碱2.2 mg·kg~(-1)和6.7mg·kg~(-1)在抑制HBV DNA复制方面效果不明显。2.与模型组氧化苦参碱20 mg·kg~(-1)可以显着促进HBs Ag,HBe Ag和肝内HBc Ag的清除,而恩替卡韦对HBs Ag清除效果不显着。氧化苦参碱20 mg·kg~(-1)在清除HBe Ag和肝内HBc Ag的表达方面效果优于恩替卡韦。3.ELISA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6.7 mg·kg~(-1)和20 mg·kg~(-1)可明显促进小鼠血清IFN-γ表达,而对TNF-α表达无影响。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剂量依赖性地促进CD4+T细胞分泌IFN-γ而不影响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比例。结论:1.氧化苦参碱可促进模型小鼠HBV DNA的清除,但药理作用相对较弱。2.氧化苦参碱可显着抑制HBs Ag、HBe Ag和肝内HBc Ag表达,其效果优于恩替卡韦。3.氧化苦参碱对HBV的清除作用与其促进CD4+T细胞分泌IFN-γ相关。第二部分槐果碱对Con 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免疫学机制研究目的:基于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探讨槐果碱对其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BALB/c小鼠预先以槐果碱和双环醇连续灌胃给药5天,空白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30分钟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尾静脉注射15 mg·kg~(-1)Con A,构建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2.通过小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肝脏病理切片及TUNEL染色评价槐果碱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3.根据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流式细胞术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探讨槐果碱的保肝抗炎作用及免疫学机制。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LT、AST、TBIL表达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槐果碱给药组可以显着抑制血清ALT、AST和TBIL的异常升高。肝脏病理切片和TUNEL染色显示,槐果碱给药组可有效抑制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凋亡坏死。2.RT-PCR数据显示,槐果碱可以抑制肝脏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 RNA的表达。3.ELISA结果显示,槐果碱可以显着抑制IFN-γ和TNF-α的表达,且对IFN-γ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槐果碱可以降低脾淋巴细胞IFN-γ的比例。5.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槐果碱通过上调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表达抑制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1,STAT1)的激活抑制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结论:1.槐果碱对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槐果碱可以抑制肝脏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MIP~(-1)α、CXCL10和ICAM~(-1) m RNA的表达。3.槐果碱可以抑制血清和脾淋巴细胞IFN-γ的表达。4.槐果碱通过上调SOCS1表达抑制STAT1的激活,抑制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5.槐果碱对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抑制IFN-γ/STAT1信号通路相关。(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期刊2017-03-01)

胡骁飞,魏凤仙,杨继飞,邓瑞广,张改平[7](2015)在《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植酸酶活性的设想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植酸广泛存在于粮食、饲料中,与磷及其他养分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降低磷和其他养分利用率。植酸酶能够分解植酸及其盐类,释放出磷元素及其他养分,因而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来减少磷酸氢钙用量。但如果饲料中降低了磷酸氢钙添加量,而忘记添加植酸酶会造成动物缺磷,导致饲料产品质量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及产品品质下降,因而,监控检测饲料中植酸酶活性对保证饲料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植酸酶常用的检测方法不适合饲料生产及畜禽养殖企业现场实时检测。本文提出了用免疫学检测技术检测植酸酶活性的设想,并展望了免疫学技术在植酸酶活性检测中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薛庆节,李秀真,李运清,杨媛媛,胡文洁[8](2015)在《重组BCG的抑瘤活性及免疫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重组GM-CSF和EB病毒LMP2A融合基因的BCG(卡介苗)进行抑瘤活性及免疫学机制研究。方法:建立EB病毒阳性肿瘤动物模型,对小鼠成瘤时间、存活情况、肿瘤重量进行分析,检测重组BCG的抑瘤活性;用ELISA方法对重组BC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效应,ELISPOT法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HE染色检测重组BCG免疫小鼠的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用统计学方法对重组BCG免疫效果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结果:肿瘤成瘤时间与其他对照相比明显延迟,肿瘤生长明显缓慢,小鼠生存期延长。ELISA检测结果表明,重组BCG免疫后能产生针对GM-CSF和LMP2A的特异性Ig G抗体,重组BCG免疫组的小鼠能检测到特异性CTL活性,用ELISPOT法检测到免疫小鼠淋巴细胞有IFN-γ分泌;流式细胞术及形态学观察的方法检测到重组BCG免疫的小鼠肿瘤组织中有淋巴细胞的浸润生长。结论:重组BCG诱导C57BL/6小鼠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重组BCG对EB病毒阳性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张丽娟,高晓明[9](2015)在《钙网蛋白片段cDNA克隆、蛋白表达及免疫学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钙网蛋白(CRT)发挥免疫生物学活性的主要功能区域。方法:采用PCR法从CRT基因cDNA全长中扩增第150-230位编码氨基酸所对应的核苷酸序列片段,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原核表达;通过亲和纯化得到目的蛋白,分析目的蛋白特性;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对蛋白的免疫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CRT150-230片段(rCRT/150-230)的原核表达质粒,并从细菌裂解液上清中纯化得到目的蛋白,蛋白单体通过分子间二硫键形成二聚体,天然状态下形成多聚体;体外研究表明rCRT/150-230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分裂,活化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体内研究表明,rCRT/150-230刺激小鼠产生高滴度抗体,该特异性抗体能识别rCRT/150-230与rCRT。结论:rCRT/150-230蛋白具有与rCRT相似的免疫活性,因此推测该蛋白片段是全长CRT发挥免疫学活性的区域。(本文来源于《贵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孟日增,刘韬,马文晨,王伟琳,吴连鹏[10](2015)在《猪伪狂犬病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获得抗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闽A株的多克隆抗体,为PRV的治疗与检测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PK-15细胞上进行PRV的增殖,测定其TCID50为10-7.372,粗提蛋白后,测定PRV蛋白浓度为3.6mg/mL。试验选用25只健康、雄性、体重为2.5kg±0.2kg的新西兰大白兔为试验动物,用获得的PRV为抗原免疫后,获得抗PRV多克隆抗体。测定其抗血清效价为1∶32 000,抗原包被稀释度为1∶40,最佳包被条件为4℃12h,最佳封闭时间为1h,酶标二抗最佳工作稀释度为1∶8 000。细胞病变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PRV抗血清在1∶16的稀释情况下能保护50%的PK-15细胞免受PRV的攻击,而阴性血清不能保护PK-15细胞免受PRV的感染。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PRV多克隆抗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06期)

免疫学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提高蓝耳病毒NSP7基因的表达水平和促进其可溶性表达,验证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血清学鉴定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同源性分析软件分析28株NSP7基因的保守性,抗原表位预测网站预测NSP7蛋白的抗原表位,可溶性表达预测网站分析NSP7基因可溶性表达概率,随后挑选保守性高的NSP7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合成,最后利用SDS-PAGE探究重组蛋白表达产物存在的形式和表达的最佳条件,Western blot和ELISA探究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活性。结果:蓝耳病毒NSP7基因较保守,抗原表位较多,经过密码子优化后以可溶性形式表达; 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 k D,最佳表达条件为34℃0. 8 mmol/L IPTG 7 h; 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纯化的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结论: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且具有免疫学活性,为PRRSV血清学鉴定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学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献.核定位信号对病毒衣壳蛋白在E.coli中表达的影响及重组衣壳蛋白免疫学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严俊杰,杨绮玲,林艺君,石路怀,王宏.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的NSP7蛋白密码子优化和表达及其免疫学活性鉴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3].孟婷,郑志明,王永娟,郭长明,左伟勇.抗四环素单链抗体基因表达及免疫学活性检测[J].畜牧与兽医.2018

[4].郑义,陈晓兰,丁宁,陆辉.抗氯霉素单链抗体基因表达及免疫学活性检测[J].畜牧与兽医.2018

[5].李昂,袁文彬,张执刚,白忠秀,杜大军.白耙齿菌发酵液及其不同组分免疫学活性的研究[J].药学研究.2018

[6].桑秀秀.山豆根主要活性成分的保肝抗病毒作用及免疫学机制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7

[7].胡骁飞,魏凤仙,杨继飞,邓瑞广,张改平.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植酸酶活性的设想与展望[J].畜牧兽医学报.2015

[8].薛庆节,李秀真,李运清,杨媛媛,胡文洁.重组BCG的抑瘤活性及免疫学机制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

[9].张丽娟,高晓明.钙网蛋白片段cDNA克隆、蛋白表达及免疫学活性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

[10].孟日增,刘韬,马文晨,王伟琳,吴连鹏.猪伪狂犬病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活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5

论文知识图

细胞表位脂质体各纯化组分的表征的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7基因的表...融合蛋白抗原ScATP16-H is6的免疫检测ScATP16-His6融合蛋...ELISA分析融合蛋白的免疫学活性一3Fl肤片段免疫学活性测定及对浙...

标签:;  ;  ;  ;  ;  ;  ;  

免疫学活性论文_张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