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摇晃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测量,台架,试验台,天津,不确定,精度,实时。
摇晃轴论文文献综述
倪建和[1](2004)在《YHZ摇晃轴试验台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真技术是以相似原理、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数学模型或部分实物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摇摆试验台是许多被试系统及运动仿真的关键设备。近十多年来,我国的仿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摇摆台研制技术现在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摇晃轴试验台架是是集机、电、仪及计算机于一体的高精度试验系统,它不但能在承载条件下产生摇晃运动,而且能提供基准平面姿态角的真值,可用于实船码头对准标校、海上精度试验测量方法研究及陆上精度试验。本文论述了摇摆试验台的分类及叁轴转台和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系统及摇晃轴试验台架的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结合摇晃轴试验台架具有测量精度高、工况变化范围大、转动惯量大等特点,采用了五个关键技术途径来进行设计。1.为保证测量精度,采用串联型总体结构,将二自由度复合运动分解为二个单自由度的运动。每个自由度采用绝对式轴角编码器检测转轴转角的精密测角装置单独测角,直接读出角度值。2.为了保证台体变形满足精度要求,台体设计采取刚度理论,利用国际上成熟的分析软件包对受力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使加载后的变形值限制在精度要求范围内。采用封闭箱形的焊接结构,在保证变形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台体部分的重量,使台体更安全,可控性能更好。3.综合治理,提高系统测量精度。进行误差源分析及误差分配,并据此确定了各分系统精度要求,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保证精度,而不单纯是测量系统。4.控制系统采用闭环伺服控制,实现摇摆谱的跟踪复现,利用PLC实现摇摆台的集中逻辑控制和保护,防止误操作,及时自动进行故障处理。关键件如PLC采用进口件。5.为使设备可靠,采用了降额、冗余、环境适应性、标准化等可靠性设计方法。从摇晃轴的自检和检定机构标定,都证明了该设计达到了设计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12-01)
胡珂[2](2003)在《摇晃轴试验台计算机角度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摇晃轴试验台是在实验室模拟摇晃条件下,对被试系统进行对准、标校及精度试验的一种装置。因此,对试验台的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实时性要求极高。我们采用光电编码器做角度传感器,设计严密的时序控制电路,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通过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软件误差修正等方法实现了精度高及实时性强的角度测量。(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03年05期)
周力,张林[3](2003)在《摇晃轴试验台架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摇晃轴试验台架是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为国家某重点工程研制的配套设备,是集机、电、仪、计算机于一体的高精度伺服系统。它不但能在承载条件下产生摇摆运动,模拟舰船在不同海情下的纵摇和横摇二个自由度的摇摆,而且能提供摇晃轴架基准平面姿态角的真值,可用于实艇码头对准(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03年05期)
摇晃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摇晃轴试验台是在实验室模拟摇晃条件下,对被试系统进行对准、标校及精度试验的一种装置。因此,对试验台的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实时性要求极高。我们采用光电编码器做角度传感器,设计严密的时序控制电路,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通过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软件误差修正等方法实现了精度高及实时性强的角度测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摇晃轴论文参考文献
[1].倪建和.YHZ摇晃轴试验台架设计[D].天津大学.2004
[2].胡珂.摇晃轴试验台计算机角度测量系统[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3
[3].周力,张林.摇晃轴试验台架控制系统[J].工程机械.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