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昆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风,黄庭坚,白体,骚体,诗歌,儒学,唐宋。
西昆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荣[1](2019)在《西昆体七律的审美转向与艺术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昆体七律融合了白体七律的铺陈议论、晚唐体七律的属对精工及李商隐的比兴用典,形成"以赋为律"、以学问为诗、注重属对功夫的特征,为北宋七律奠定基本格局。其后北宋七律走向正是融白体的日常化交游、晚唐体的写景言怀、西昆体的学问化为一体,将文人雅趣引入琐细的日常生活,形成于日常生活中见学问的特征,造就宋诗平淡而高深的独特面目。西昆体的许多创作理念与技巧,是宋诗有别于唐诗的关键所在。自从西昆体七律出现后,北宋七律几乎都有了"西昆体的底子"。(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张立荣[2](2019)在《论李商隐七律对西昆体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白体七律的审美取向以闲适为主,西昆体取法于李商隐,变为悲情抒发并具有一定的讽喻精神,对宋诗的审美转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讽喻精神因包藏在绵密的典故之下,造成类似汉赋"劝百讽一"的效果。因此,若将李商隐七律称为"骚体七律",西昆体七律可称为"赋体七律"。李商隐七律在技巧上的创变被西昆体继承发展,从而开宋诗无数法门。其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的七律无不沾丐于此,并直接影响到江西诗派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莉莉[3](2019)在《从“西昆体”到“长吉体”——由诗风的转变看贾宝玉的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成长是曹雪芹创作的着力点,为了塑造他的成长,曹雪芹是通过多个侧面的描写来进行的,其中诗风的转变是重要的一环。从最初的"西昆体"至后期的"长吉体",无不是曹雪芹体现贾宝玉性格及思想在成长中不断变化的重要依托。对人物诗风与性格及思想的关系,可以深入分析曹雪芹借诗词来体现人物成长与变化的意图,并通过人物成长来揭示人在成长中思想会不断转变的必然性。(本文来源于《红楼梦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黄婷婷[4](2018)在《论宋初西昆体对苏绅诗歌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芦山堂苏绅是宋初着名文臣,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对他的研究尚少,尤其是诗歌创作方面。文章首先考证苏绅诗歌作品的留存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苏绅身处宋初西昆体大盛的时期,他的诗歌创作所呈现出的独特风格,并进一步探析苏绅诗歌创作对西昆体的接受与突破。(本文来源于《闽台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朱蕊[5](2018)在《儒学复兴与“西昆体”的历史面貌》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昆体"是宋初文学自然衍生的产物,迎合了文坛厌恶白体、晚唐体的内在诉求。但后世文学的书写却罕有积极肯定杨亿、刘筠及其"西昆体"的评价,它们所承袭的观点是传统文学历史书写模式中否定"西昆体"的既定认知。"西昆体"的历史面貌与之相去甚远,根源正在儒唐宋儒学复兴的影响力的渗透彻底地改写了"西昆体"的历史面貌。(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8年05期)
吕国喜[6](2017)在《陈樵对西昆体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昆体是宋初诗坛着名流派。元代对西昆体的接受,方回、刘埙和袁桷多引人注意,但叁人都偏于理论,而陈樵注重实践。通过考察陈樵诗的用典、用辞、对仗、道教底色及学李商隐等诸方面,可厘清其对西昆体接受的大致脉络。陈樵乃元代浙东接受西昆体的重镇,是西昆体接受史上重要的一环,这与陈樵"宗唐得古"的理念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张龙高[7](2016)在《西昆体宋金元接受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金元西昆体的接受情况纷繁复杂。典型的西昆体诗只存在于《西昆酬唱集》中,在西昆唱酬期间,参加唱酬的诗人的《西昆酬唱集》以外诗的风格与西昆体之间就产生了疏离,后期西昆派诗人与杨亿等人的门生,都只是受到西昆体的影响而其诗非典型的西昆体诗。北宋前期文人对西昆体评价不一:田况、张方平对西昆体持肯定态度;姚铉、石介、梅尧臣等人批判西昆体;欧阳修对杨亿、刘筠的雄文博学大为倾倒,不过从他发轫的禁体物语诗,是对西昆体等用陈词滥调咏物的革命。另外,朝廷对《西昆酬唱集》的打压和对省题诗风格的纠正,限制了西昆体的影响。北宋前期文人将杨、刘骈文和李商隐诗皆称为西昆体,这增加了后世西昆体接受的复杂性。北宋中后期西昆体的接受包括创作和理论批评两方面。在创作上,苏轼和陆佃都受到西昆体影响而又与西昆体不同,黄庭坚诗则表现出与西昆体更多的相似性。苏轼在创作中也大量用典,但注重诗意的锻炼;黄庭坚因与西昆体诗人相同的畏祸心理和诗歌唱酬等与西昆体诗人相同的作诗环境,使得黄诗在用典上与西昆体相近,并且他的咏物诗言用不言体的创作方法也与西昆体咏物诗相近;陆佃诗在用典上与西昆体相近,但其境界比西昆体阔大。在理论批评上,王安石、刘攽、苏轼、张表臣等人对西昆体在否定之中有肯定,黄庶、王德臣、魏泰、蔡居厚等人则对西昆体持批判态度。西昆体处在唐宋诗两个高峰之间,这种情况影响了南宋人对西昆体的态度。张元斡、魏了翁以西昆体为唐宋之际诗歌发展的低谷,朱熹、冯去非等人认为西昆体是宋诗风转换的关捩,刘克庄则两种看法兼而有之。另外,陆游、杜旃、方岳等人从学风格上批判西昆体,周必大以西昆唱和为太平盛事,林希逸肯定西昆体的七律创作南宋西昆体的接受较之北宋更加深化和多样化。金元时期西昆体的接受以方回为主,他首次提出“宋初叁体”之说,认为西昆“别有一派”,并梳理出宋代西昆体诗史,对西昆体后世的接受起了很大作用,是昆体接受史上重要的一环;另外,他认为西昆体的特点是用事、对偶、藻丽,西昆在这叁方面的不自然,导致了西昆体味浅的缺点。金代的王若虚和李纯甫论诗重视意,故对重视用典和挦扯义山的西昆体不满;元代刘埙认为欧阳修受西昆体影响,桷认为欧阳修用自然来纠正西昆体之失,较有见地。(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段莉萍[8](2015)在《论苏轼对西昆体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不同,他没有明确反对过西昆体,甚至推崇、欣赏昆体诗人杨亿、钱惟演等人。苏轼还善于融汇昆体之长,吸收昆体有益成分,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丽藻和典故两方面。语言风格方面,苏轼部分诗作呈现出清丽特色。这些无不是苏诗"阴效昆体"的体现。苏轼与西昆体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的"绚烂之极,乃造平淡"的美学命题,辩证地论述了"绚烂"和"平淡"的关系,可视为他对西昆体优秀成果创造性的接受和学习。(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5年08期)
熊倩[9](2015)在《西昆体明清接受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昆体”因《西昆酬唱集》的问世而得名。西昆体自产生第二年就遭遇真宗禁诏,以及随之而来的石介《怪说》的抨击,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诗文革新运动的矫正等,可谓波折不断,虽也说是令“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并风行文坛四十余年,但仍然不免逐渐淡出文人视野的命运。到明、清时期,唐宋诗的宗尚风气对诗坛的影响已甚为明显。明、清时期对西昆体的接受与诗坛的唐宋诗宗尚风气也是密切相关的。明代初期因承续了元代中期以来的宗唐抑宋之风,宗唐之人对宋诗的抵制强烈,西昆体也遭受了来自何乔新等人的激烈批判。这段时间虽有小股师宋风潮,但并没有扭转西昆体在此时的接受局面。明代中期虽有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呼号,但是西昆体却在此时迎来了它在明代接受史上的高潮,一则现存最早的《西昆酬唱集》刊本出现在此时,再则,张綖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为其张目,胡应麟也对西昆体诗歌的艺术特点、弊端产生原因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然而至明代后期,西昆体的接受又陷入了低谷。清代前期,是西昆体明、清接受史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以冯舒、冯班兄弟为核心的众多推崇西昆体之人,也有王士禛等人从宋诗的角度对西昆体进行深入的解读。此外,徐乾学本、壹是堂本、朱俊升本诸刊本和冯班手钞本、清初汲古阁影宋精钞本和故宫影宋精写本叁个钞本亦在此时出现。再者,《西昆酬唱集》最早的注本,周桢、王图炜校注本,也是出现在这段时间。清代中期,虽是宗唐风气盛行的时期,但是仍有郭起元、翁方纲、张云璈等人对西昆体给予了较多关注,《四库全书总目》也为西昆体产生之初遭遇的如“优伶挦扯之戏”、石介《怪说》和真宗禁诏等进行了探讨并为之辩驳。另外,《西昆酬唱集》蒲城遗书本也在此时刊行。清代后期,诗坛上虽出现了宋诗运动、同光体和中晚唐诗派,但西昆体的接受依然陷入了相对低靡的时期。然而就算如此,也依然有刘熙载等人对西昆体的正面关注,指出其“贵富而实贵清”的特点。《西昆酬唱集》粤雅堂丛书本和邵武徐氏丛书本也已分别在咸丰和光绪时期刊行。(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1)
少木森[10](2014)在《杨亿和他的西昆体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要写浦城的古人杨亿,自然就联想到两个人——江淹和叶绍翁,因为他们和杨亿一样,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很值得一说的人物。浦城,这么一个不大的山区县,竟然出了这么叁个已经被说了千百年、如今还会被经常说起的文学名人,浦城文化的深厚,可见一斑。本文笔者就深入谈谈北宋初期西昆体诗歌的领袖杨亿。(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4年12期)
西昆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初白体七律的审美取向以闲适为主,西昆体取法于李商隐,变为悲情抒发并具有一定的讽喻精神,对宋诗的审美转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讽喻精神因包藏在绵密的典故之下,造成类似汉赋"劝百讽一"的效果。因此,若将李商隐七律称为"骚体七律",西昆体七律可称为"赋体七律"。李商隐七律在技巧上的创变被西昆体继承发展,从而开宋诗无数法门。其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的七律无不沾丐于此,并直接影响到江西诗派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昆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荣.西昆体七律的审美转向与艺术新变[J].中州学刊.2019
[2].张立荣.论李商隐七律对西昆体之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刘莉莉.从“西昆体”到“长吉体”——由诗风的转变看贾宝玉的成长[J].红楼梦学刊.2019
[4].黄婷婷.论宋初西昆体对苏绅诗歌创作的影响[J].闽台文化研究.2018
[5].朱蕊.儒学复兴与“西昆体”的历史面貌[J].北极光.2018
[6].吕国喜.陈樵对西昆体的接受[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7].张龙高.西昆体宋金元接受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8].段莉萍.论苏轼对西昆体的接受[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
[9].熊倩.西昆体明清接受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10].少木森.杨亿和他的西昆体诗歌[J].文学教育(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