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的尝试

探究性教学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的尝试

游学宝付小勤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堂改革中,将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提出以探究性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改革的突破口。所谓探究性教学就是要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本文谈谈我们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做法。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1-0153-02

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另一方面,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高三学生经历两年多的高中学习,面对高考的挑战,他们已具备开展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愿望。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课的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可让学生从全部地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转变到同时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从单纯地关注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习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转变到同时重视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从仅仅追求学习的“知识目标”,转变到重视含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在内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下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碳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为例,谈谈在高三化学定量实验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

一提出复习的课题

化学定量实验既是中学实验复习的重点,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热点。如按常规复习方法,往往要将定量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主要仪器和注意事项罗列出来,让学生反复记忆,如此“炒冷饭”的教学课堂缺少生气,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复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创造性地构建复习过程,与学生活跃的思维对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应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下面要求学生以测定某一定量的碳酸钠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例,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动手完成实验。

二讨论交流

给出碳酸钠晶体(Na2CO3•xH2O)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原理:定量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测出某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相关两种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因此,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测定出m(H2O)、m(Na2CO3•xH2O)、m(Na2CO3)或n(H2O)、n(Na2CO3)等相关化学量中的其中两个量,就能计算出w(H2O)及x值。

要求学生知道原理后可以独自探讨,也可以3~5人组成一个专题探究小组,围绕复习课题广泛查阅教材、历年高考题及其他文献资料;上网;走访实验员或向科任教师请教等方式收集有关素材,然后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方案。

学生甲:我认为可以先将碳酸钠晶体样品灼烧,使其失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大多数学生均想到此方法)

学生乙:我们的方案是先将一定量的晶体样品溶于水,再滴加过量CaCl2溶液产生沉淀,然后称量沉淀的质量进一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一部分学生想到此方法)

学生丙:我认为可以将一定量晶体样品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稀HCl,收集生成的CO2气体,并测其体积,然后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少部分学生想到此方法)

学生丁:我认为可以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晶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再用盐酸来滴定该溶液,通过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个别同学想到此方法)

……

[评析]学生甲的方法是要灼烧碳酸钠晶体样品至恒重,其实就是胆矾中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的灵活运用;学生乙提出的沉淀法是定量实验的重要方法;学生丙的方法是用排液量气法测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这与乙醇的结构式的确定实验很相似;学生丁的方法用盐酸滴定碳酸钠溶液,其反应原理、主要仪器、实验步骤均与中和滴定相似。一个案例可将高中化学中的几个重要的定量实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而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三提炼观点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归纳出两种思路:一种是将碳酸钠晶体样品灼烧,再测灼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另一种是首先将碳酸钠晶体样品配制溶液,再求出碳酸钠的量。具体方法有4种:(用幻灯片展示)

五结果展示及评价

老师:各小组已基本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请大家看甲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用幻灯片展示甲小组设计的方案)

老师:大家认真看一下甲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是否可行?(学生答:可行)那么此方案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学生1:应放在干燥器中冷却无水Na2CO3,而不应放在空气中冷却。

学生2:加热样品至失水完全,应用定量的方法判断,即两次称量误差在0.1g以内,而不应只看有无水蒸气产生。

老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甲小组的实验方案只需作如下修改就很好了。

仪器:加干燥器

实验步骤4、5改为:加热到不产生水蒸气为止,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量;然后再加热灼烧,再冷却称量,直到两次误差在0.1g以内,得出坩埚和碳酸钠的总质量为W3。

老师:下面我们看乙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用幻灯片展示乙小组设计的方案)

老师:乙小组设计的方案可行吗?(学生答:可行)

老师: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如何证明沉淀完全?(2)怎样洗涤沉淀?(3)如何证明沉淀洗涤干净?

学生3:将反应液静置沉淀后,取少量上层清液,再加入一滴CaCl2溶液,若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已沉淀完全。

学生4:将过滤后的沉淀用蒸馏水在滤纸上轻轻冲洗2~3次。

学生5:收集最后的洗涤液加入AgNO3和稀HNO3,若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洗干净。

老师:下面我们看丙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用幻灯片展示丙小组设计的方案,见方法3)

老师: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丙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是否可行?(学生答:可行)那么此方案有无需要完善的地方?

学生6:我认为收集CO2气体时不应该用水,广口瓶中的液体最好用饱和NaHCO3溶液可降低CO2的溶解度,也可以用油封水面。

学生7:我认为读数时要强调冷却至室温并要调整量筒的高度,使量筒和广口瓶中的液面相平。

学生8:称取碳酸钠晶体的质量应有一个范围,若样品太多会导致产生气体太多,用量气装置测不到。

老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丁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学生9:滴定操作的步骤太简化,应该具体一些。

学生10:应重复操作步骤1和步骤2一次,读取消耗HCl溶液的体积,并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老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好,请大家课后把中和滴定实验再复习一下,将方法4的实验步骤再细化一下。下面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1)如何判断滴定的终点?(2)可不可以改用酚酞作指示剂来滴定?

学生11: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成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改变,说明滴定完成。

学生12: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但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为由红色变无色,且反应原理是Na2CO3+HCl===NaHCO3+NaCl。

实验案例“碳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方法,既帮助学生归纳了定量实验常见的四种方法:加热法、沉淀法、量气法和滴定法,激活了学生定量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探究性教学”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的开展给我们带来了显著成效。探究性教学不仅突破了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课题意识,反思探寻的途径并将其迁移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从而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尽管一切都还刚刚开始,但我们分明感到:复习中的“题海战术”已成为过去,而探究性的复习正显示其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李继孔〕

标签:;  ;  ;  

探究性教学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