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任莉

(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药剂科116013)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3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93-01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2004年我院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领导工作组,制定了ADR监测工作制度,由药剂科负责ADR的收集和上报工作。为促进我院ADR工作的开展,现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35例报告做一回顾性统计分析,从而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我院2012年成功上传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共计35例ADR报告。将35例报告,按患者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发生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在35例报告中,一般性报告为29例,新的报告5例,严重的报告1例。

2.1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35例报告中男性患者占40.00%,女性占60.00%。年龄分布见表1。

表1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

2.5ADR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

35例报告中,涉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表现为皮疹、瘙痒,占20例,见表4(有些病例同时累及多个系统,所以总例数高于报告总数)。

表4ADR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

涉及器官临床表现例数

皮肤及其附件皮疹、瘙痒20

血管静脉炎7

全身寒战、发热5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3

胃肠系统恶心、呕吐2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1

心率及心律紊乱心悸1

血液系统白细胞下降1

泌尿系统尿潴留1

2.6ADR的转归

35例报告中,痊愈21例,好转14例,无死亡病例。

3讨论

35例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占54.29%。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均可受到年龄、性别及病理状态的影响。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一般成年人不同。不少药物在老年人比在青年人更易引起副作用。经临床研究表明,其副作用的发生大多属于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只有少数药物的副作用属于药效学方面的原因[1]。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随之减慢,药物易蓄积,导致发生ADR的概率增加。而且,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易导致ADR发生。临床医师应把老年人群的安全用药放在首要位置,对老年患者用药应小心谨慎,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适当调整剂量。

35例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是最容易发生ADR的。因为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进入体循环,进入组织器官,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用药途径的选择上静脉给药不作为首选。必须静脉给药时,医生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而且药物要保存适当,现用现配,防止污染,注意滴注速度,加强临床监护,防止ADR的发生。

35例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抗菌药物比例最高。我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3以上,每年有1000万人次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需要处理,有10万以上患者死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近60%与不合理用药有关;直接导致100亿元左右的经济损失,必须通过合理用药加以克服[2]。目前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仍存在无指征用药、超剂量用药、超疗程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多,同时造成快速耐药[3]。治疗感染性疾病时首先要确认是否为细菌感染,再确认细菌的种类,根据药物的抗菌谱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把安全用药放在首位。

35例报告中在ADR的临床表现上,皮疹所占比例最高。皮疹是药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绝大多数是发疹性药疹,其次是荨麻疹,主要表现为全身大小不等的红色粉团,持续时间较长,再次为多形红斑型,红斑丘疹型等等,药疹是多因素、多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用一种机制来解释[4]。大多数药疹是由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致敏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中成药三大类,他们都具备致敏的条件。用药前要询问患者是否为过敏性体质,有无药物过敏史等,并注意注射剂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低分子右旋糖酐、含碘造影剂等用药前必须进行皮试,用药过程中也要密切观察,一旦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以避免更严重的ADR发生。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还是一种法定任务,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水平,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我院领导对ADR监测工作的关注越来越多,投入也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细则和奖惩制度,我院ADR监测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关于ADR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以保证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质量,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高萍.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谈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其合理用药[J].医学信息,2010,23(5):1294-1295.

[2]肖永红,侯芳,王进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社会与经济后果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5):94-96.

[3]黄振伟.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预防[J].中国药事,2010,24(2):200-202.

[4]邓秀芳,徐云升.药疹发病机制研究概述[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71-772.

标签:;  ;  ;  

我院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