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研究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研究

论文摘要

如今,双波长调Q激光器在科技、医疗、成像、通信、检测、加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双波长调Q激光器多以被动调Q和声光调Q为主,电光调Q双波长激光器也是以单边沿调Q为主,而且大部分双波长调Q激光器使用一块激光增益介质,使两种波长之间存在增益竞争,所以很难提高激光器输出功率。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光调Q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的技术方案,并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分析、激光器设计及实验研究。理论方面,首先对电光调Q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激光器运行方式。然后根据电光调Q理论,建立电光调Q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激光器模型进行激光器输出仿真。激光器设计主要进行了激光器谐振腔设计、激光器泵浦头设计以及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设计。谐振腔设计通过对激光器热效应及热稳区分析,运用ABCD矩阵计算出激光器谐振腔参数。泵浦头设计分析了激光晶体热形变并进行聚光腔设计。激光器驱动电路设计主要包含控制模块、泵浦源以及Q开关设计,其中Q开关巧妙地将升压式电光调Q与降压式电光调Q相结合,使得每对调Q晶体施加一个脉宽为200μs的调Q脉冲,实现1319nm和1064nm激光能够交替调Q输出。实验研究主要进行了1319nm单波长调Q输出实验、1064nm单波长调Q输出实验以及1319nm&1064nm双波长交替调Q输出实验。最终实验得出,激光器使用双Nd:YAG激光晶体实现同轴输出1319nm和1064nm激光;激光器单波长分别运行时,两种不同波长激光器输出能量随泵浦源电流增加而变大;激光器实现了双波长交替调Q输出,进行了重频为5Hz、10Hz、20Hz的实验。通过调研国内外论文,这种电光调Q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通过单电光晶体双边沿电光调Q实现双波长交替同轴输出为国内首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双波长激光器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理论分析
  •   2.1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1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的结构
  •     2.1.2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   2.2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模型的建立及模拟仿真
  •     2.2.1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模型的建立
  •     2.2.2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模拟仿真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设计
  •   3.1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谐振腔设计
  •     3.1.1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的热效应分析
  •     3.1.2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热稳区分析
  •   3.2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泵浦头设计
  •     3.2.1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激光晶体热变形分析
  •     3.2.2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聚光腔设计
  •   3.3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驱动电路设计
  •     3.3.1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控制模块设计
  •     3.3.2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泵浦源电源设计
  •     3.3.3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Q开关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   4.1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单波长输出实验研究
  •     4.1.1 双波长电光调Q交替输出激光器1319nm激光调Q输出实验研究
  •     4.1.2 双波长电光调Q交替输出激光器1064nm激光调Q输出实验研究
  •   4.2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双波长交替输出实验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论文主要内容
  •   5.2 论文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段育盛

    导师: 金光勇

    关键词: 双波长激光器,电光调技术,交替同轴输出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

    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分类号: TN248

    总页数: 57

    文件大小: 3204K

    下载量: 78

    相关论文文献

    • [1].等离子体谐振腔对二硫化钼的荧光增强效应[J]. 物理学报 2019(23)
    • [2].微球谐振腔专利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20(14)
    • [3].高阶体模开放式谐振腔测试平台的设计与仿真验证[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0(07)
    • [4].空心微瓶谐振腔的曲率模型及其传输特性研究[J]. 应用光学 2020(05)
    • [5].基于同轴谐振腔法的材料电参数测量[J]. 电子测量技术 2017(04)
    • [6].基于光栅的微环谐振腔快慢光效应[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7].烟丝微波膨胀谐振腔排潮系统的仿真优化设计[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7(06)
    • [8].内嵌型双微盘谐振腔模式特性[J]. 光子学报 2015(12)
    • [9].硅基波导谐振腔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J].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15(02)
    • [10].级联环形谐振腔温漂抑制效应实验研究[J]. 传感技术学报 2016(08)
    • [11].微波同轴谐振腔测量液膜厚度的理论分析[J]. 汽轮机技术 2015(02)
    • [12].W波段回旋管谐振腔特性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J]. 微波学报 2015(04)
    • [13].基于微环谐振腔产生光频梳的理论研究进展[J]. 光通信研究 2015(05)
    • [14].脊形谐振腔调谐装置的设计[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7(00)
    • [15].硅基波导微环谐振腔光学传输特性研究[J]. 传感器世界 2020(08)
    • [16].220GHz同轴谐振腔回旋管研究[J]. 真空电子技术 2014(03)
    • [17].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谐振腔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2(12)
    • [18].同轴波导与开放式同轴谐振腔的比较研究[J]. 空间电子技术 2011(01)
    • [19].回旋管同轴谐振腔模式的选择[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05)
    • [20].微波化学谐振腔的模式抑制研究[J]. 微波学报 2019(05)
    • [21].一种谐振腔体的恒温加热电路设计[J]. 电子质量 2015(12)
    • [22].分体圆柱谐振腔法用于金刚石膜微波介电性能测试的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5(07)
    • [23].谐振腔对光波的动态响应[J]. 光子学报 2015(08)
    • [24].微环谐振腔中非线性开关效应的理论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03)
    • [25].用于超导量子计算的三维谐振腔仿真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14(10)
    • [26].交叉耦合介质谐振腔滤波器[J]. 电子器件 2013(05)
    • [27].大半径同轴谐振腔太赫兹回旋管研究[J]. 电子学报 2009(02)
    • [28].激光陀螺谐振腔损耗与相位差测量[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8(S1)
    • [29].结构偏心对开放式同轴谐振腔性能的影响[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11)
    • [30].一种新颖的复合环形谐振腔的理论分析[J]. 光通信研究 2008(02)

    标签:;  ;  ;  

    基于调Q技术的双波长交替输出激光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