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低频噪声论文_孙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车内低频噪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噪声,低频,车内,有限元,降噪,声腔,声场。

车内低频噪声论文文献综述

孙玉[1](2019)在《基于功率流的车内中低频噪声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铁路网、高速列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铁路已然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也是我国发展的重点领域,在追求高速列车快速和轻量化的今天,对于车内噪声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车厢内噪声水平的控制显得更加艰难。目前所运营的400车型在350km/h下运行时,车内噪声水平基本可以满足国标要求,但是在更高速度下运行时,车内噪声水平就会超过限值要求。所以为了减少产品开发时间,提高产品设计效率,通过仿真建模分析手段对现有车型进行车体声学性能提升,使其适应更高速度下运行条件,显得十分经济和关键。文中通过统计能量分析理论建立了高速列车头车隔声量模型、精细模型,完成了头车各隔声量指标的重新分配,使其满足400km/h速度下车内噪声水平的要求,并利用精细模型对400km/h速度下车内噪声进行了预测。首先对现有车型进行了隔声量测试,得到车体顶板、侧墙、地板等主要区域的隔声量特性,通过测试声能量在车内空间损耗的时间,求得了车内空间的声损耗因子。对实际线路测试得到的300km/h、330km/h、350km/h、370km/h速度下车外激励源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多项式拟合外推出400km/h下外部激励源。其次依据图纸建立了头车叁维、有限元模型,利用VA-one仿真软件,完成了头车隔声量模型、头车精细预测模型的建立。以350km/h速度下实测数据为基准进行了模型准确性验证。同时将能量有限元分析(EFEA)应用于高速列车车内噪声仿真并和统计能量分析(SEA)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100Hz-250Hz、400Hz、800Hz频段内EFEA仿真效果优于SEA。然后依据声等辐射原则,对车体隔声量进行了重新分配。并根据流入到司机室、观光区、普通客室区域声腔功率流大小关系,对隔声量分配欠佳的区域进行了隔声量局部修正,经历规范化后得出满足400km/h下车内噪声要求的车体隔声量指标。将规范化后的隔声量指标施加到头车精细模型上,完成400km/h速度下车内噪声特性的预测。图91幅,表17个,参考文献66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梁万福,黄鸣辉,刘浩,张祥熙[2](2018)在《某型液压挖掘机驾驶室内低频噪声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小型挖掘机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驾驶室内司机耳旁出现持续低频噪声,严重影响舒适性的问题,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噪声情况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手持式声级积分计评价总体噪声水平,再采用噪声频谱分析法查找影响舒适性的突出频率,然后结合发动机、液压主泵等元件参数识别主要噪声源;通过改善驾驶室悬置状态、优化底板模态等方法解决了驾驶室内低频噪声问题。(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8年08期)

裴志海,钱益明,周冲[3](2018)在《基于TB的某SUV车内低频结构噪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东风启辰某SUV车型数字正向开发为例,介绍了整车NTF解析和优化流程:根据有限元仿真分析理论,利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搭建整车TB有限元模型和声腔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Nastran分析,得到NTF解析结果;采用板件贡献量和ODS分析方法,得出背门模态是NTF在48Hz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提升背门结构和刚性,有效解决了NTF中因背门模态而导致的NG问题,提升了整车的NVH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09)

刘国漪,孙文静,周劲松[4](2018)在《地铁列车车内低频结构噪声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某地铁列车车体结构和车内声腔有限元模型,进行声固耦合模态分析,得到车体结构和车内声腔的模态特征。将车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车体振动激励施加于声固耦合模型中,分析地铁列车车内低频噪声和车身板件声压贡献量,得到对观察点声压贡献较大的板件,有针对性地提出车体结构改善方案,降低观察点处的噪声,为地铁列车车内噪声优化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陈智[5](2018)在《一种消除涡浆飞机舱内低频窄带噪声的有源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涡桨飞机舱内的低频窄带噪声,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选用TI公司的TMS320VC5509 DSP芯片和AIC23B音频芯片构成核心控制器,采用最常见的标准自适应算法——FxLMS算法计算次级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频率在500Hz以下的低频窄带噪声,能够取得平均约9dB的降噪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8年08期)

李奕慈[6](2017)在《微型车车身结构对车内低频噪声的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人们不仅关注其动力性与经济性,而且对于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行驶过程中,低速行驶状态频繁出现,在低速状态下产生的车内低频轰鸣噪声对驾驶员与乘员的影响非常明显,研究与控制汽车低频噪声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低频轰鸣噪声属于结构噪声,这类噪声主要通过汽车底盘与车身结构传递,最终在车内形成。但是,传递过程中,涉及到的汽车部件与边界因素非常多,所以,控制车内噪声的方法很难具有通用性与稳定性。因此,本文以国内某款微型车为研究对象,以控制车内噪声为研究目标,根据研究噪声的来源与传递路径特点,寻求通过改进车身主要贡献面板,降低车内噪声,进而改善驾驶员与乘员乘坐舒适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进展如下:(1)基于多点激励条件下的噪声传递函数统计筛选分析方法。以车身结构与车内声腔为基础,通过噪声传递函数方法,获取车内噪声的声压。利用统计筛选分类方法,对不同激励下形成的噪声进行分类统计,找到车内噪声在多点激励条件下的分布情况,并对主要峰值频率的噪声传递情况进行归类,减少噪声传递情况的数量,从而提高分析效率。(2)研究车身面板、模态与车内噪声的内在关系。分别应用面板参与因子和模态参与因子方法,对多种噪声传递情况下出现的车内噪声进行分析,获取车身面板与模态对车内噪声的贡献程度,建立起叁者之间的量化关系,为快速、有效识别影响车内噪声的面板与模态提供了依据。(3)研究车身重点面板的模态变化特征,获得重点结构参数对车身结构的影响规律。以车身顶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顶棚加强筋分析,获悉顶棚模态的变化规律。结合阻尼粘胶层、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与局部结构改进的方法,进一步获得顶棚模态与刚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局部重点面板结构的模态与刚度调整,实现降低车内噪声的目的。(4)利用模拟仿真与试验测试方法,研究车身结构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车身面板的单一优化与组合优化的对比分析,获得车身面板优化对车内噪声的影响程度,为微型车车身结构低频噪声设计提供依据。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对车身面板附加的动力吸振器质量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为提高噪声传递函数的分析效率提供了方向。通过分析与试验可知,若要降低车内响应点的声压级,可选择一定频率值的动力吸振器;若要同时降低车内响应点的声压级和附加质量,那么可选择局部抹平加强筋。以上分析与试验结果对于改进车身结构模态、刚度与车内噪声响应特性有一定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王滕[7](2017)在《某特种车车内低频噪声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特种车车内噪声水平较高的问题,建立了车身结构与声固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车身振动频响分析和车内声压响应分析;通过仿真结果与实车道路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车身结构和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耦合声学边界元法进行了驾驶室内部声学特性研究,识别出不同工况的主要噪声频率;并对影响车内噪声的车身板件进行声学贡献分析,找到对车内声压贡献最大的板件;最后对声学贡献大的板件粘贴阻尼材料来对车内进行降噪优化,车内噪声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西南汽车信息(2017年第1期 总第370期)》期刊2017-01-01)

汪攀[8](2016)在《某乘用车车内低频噪声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汽车乘坐舒适性对车内声学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有效减少车内噪声作为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促使针对汽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的研究日益加强。论文研究对某普通经济型小轿车车内低频噪声的控制,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果如下:(1)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白车身、声腔及车身-声腔声固耦合模型,对白车身、声腔和声固耦合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其动态特性,对避免共振,降低车内噪声提供参考。(2)对此车声固耦合模型进行了声压频率响应分析和板贡献量分析。结果是:车内低频噪声贡献量较大的板件为车顶棚和车身前地板;驶员右耳的声压响应峰值出现在67Hz、134Hz、162Hz等频率范围。(3)结合实际优化设计原则,对板贡献量系数较大的顶棚进行了形貌优化,确定了加强筋的布置位置。结果是:经优化设计后,驾驶员右耳处的噪声得到有效改善,67HZ峰值处声压降幅为6.27d B。134Hz峰值处声压降幅为4.1dB。162Hz峰值处声压降幅为5.0dB。(4)在车身板件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对有凸起的车身前地板覆盖阻尼层来降低车内低频噪声。为了节省材料,降低质量,对阻尼层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获得了阻尼层的最优布置方案,同时与阻尼全覆盖方案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是:采用拓扑优化设计方案后,节省材料约50%,大部分频段的声压降低1-4dB,且与采用全覆盖方案降噪效果基本一致,驾驶员右耳声压级在67Hz时降低3.1d B,在134Hz时降低2.9dB,在162Hz时降低3.4dB。结论:通过添加加强筋和铺设阻尼材料的措施能有效降低车内低频噪声。(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徐中明,何治桥,贺岩松,张志飞,夏小均[9](2016)在《车内低频噪声预测模型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态阻尼识别和载荷识别原理,提出了改进的车内低频噪声预测模型,结合实测加速度响应频谱,采用遗传算法修正模态阻尼比和激励力参数。将该方法应用于某轿车车内低频噪声预测中,建立包含座椅和驾驶员的轿车有限元-边界元声固耦合改进模型,对20~200Hz频带范围内车内噪声进行预测计算。同时通过试验测试实车怠速、30,40和50 km/h匀速工况下动力总成悬置点、车身悬挂点加速度信号和车内声压响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预测精度优于传统模型。(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6年07期)

张雪峰[10](2016)在《高速公路隧道内低频交通噪声主动控制声场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飞速发展,公路隧道(特别是特长隧道)越来越多,隧道内交通噪声环境污染受到了日益关注。受公路隧道这种狭长状半封闭长空间的影响,车辆在隧道内行驶所产生的噪声声压级一般超过90dB,目前多采用降噪路面或者隧道壁喷涂吸声材料进行被动降噪,而基于声波干涉原理进行高速公路隧道主动降噪是一次积极尝试。为了确定公路隧道内主动降噪技术的适用条件、实现方法和降噪效果,通过理论公式推导、现场实测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内主动降噪声场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自主研发了主动降噪设备,并在自由声场、单墙反射声场、隧道长空间声场这3种环境内,对噪声源和主动降噪设备共同作用下的噪声信号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现场采集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主动降噪设备参数进行了调整。基于有限元理论构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隧道内主动降噪声场模型,在隧道尺寸和噪声源位置确定的情况下,采用控制变量法模拟分析噪声源频率、主动声源位置等工况因素对隧道声场降噪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隧道主动降噪试验结果相符。主要研究结论为:(1)现场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路面隧道内噪声集中在80Hz~150Hz频段,噪声声压级最高值处在90dB~100dB,极个别情况下会出现130dB。(2)自主研发了多点同步采集系统,以实现空间精确布设传感器,并在多个测点位置进行声波信号的定向同步采集与存储,可只采集直达噪声,避免反射混响噪声的干扰。电脑控制传感器的开启与关闭,传感器所采集数据存储在无线采集前端数据盒中,该数据盒之后通过wifi自动将所存储信号传输给电脑。(3)根据计算机编程、电路学理论、实际隧道环境自主研发了应用于公路隧道内的主动声源,安装于主动声源上的定向型声音传感器,在接收到直达噪声后将声波信息传递给控制盒,控制盒基于该信息产生反向声波信号,控制扬声器释放降噪声波。实现了实时噪声控制,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产品。(4)声源频率较低时,隧道内声压分布不均,会出现整个隧道内明显的声波迭加引起声压增大或消减的区域交错分布的现象。随着声源频率的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隧道内的声场分布趋于稳定和均匀,同时在紧贴隧道壁以及公路面一定范围内出现声场的紊乱区,在此声场紊乱区内,由于距隧道壁或地面等反射面较近,声波刚刚完成反射就与直射声波发生迭加,受其他声波的干扰较小,因而反射声波与直射声波的迭加现象非常明显。(5)在确定了噪声源位置和降噪区域时,根据所提出的噪声源与主动声源及降噪位置间的空间关系公式、隧道断面净空要求等因素,可以确定使需降噪区域实现最佳降噪效果的主动声源摆放位置。(6)噪声频率越低降噪效果越好,主动降噪技术对100Hz左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隧道噪声降噪效果显着。(7)噪声频率为125Hz时,在隧道断面中轴线上布置一台主动声源,可在工人检查走行区域和汽车内司乘人员的人耳高度处均实现幅度为6-10dB的降噪效果。研究成果可以为高速公路隧道内的主动降噪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车内低频噪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某小型挖掘机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驾驶室内司机耳旁出现持续低频噪声,严重影响舒适性的问题,采用频谱分析法,对噪声情况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手持式声级积分计评价总体噪声水平,再采用噪声频谱分析法查找影响舒适性的突出频率,然后结合发动机、液压主泵等元件参数识别主要噪声源;通过改善驾驶室悬置状态、优化底板模态等方法解决了驾驶室内低频噪声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内低频噪声论文参考文献

[1].孙玉.基于功率流的车内中低频噪声仿真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梁万福,黄鸣辉,刘浩,张祥熙.某型液压挖掘机驾驶室内低频噪声控制方法研究[J].工程机械.2018

[3].裴志海,钱益明,周冲.基于TB的某SUV车内低频结构噪声优化[C].第十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2018

[4].刘国漪,孙文静,周劲松.地铁列车车内低频结构噪声仿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8

[5].陈智.一种消除涡浆飞机舱内低频窄带噪声的有源控制系统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

[6].李奕慈.微型车车身结构对车内低频噪声的影响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7].王滕.某特种车车内低频噪声分析与优化[C].西南汽车信息(2017年第1期总第370期).2017

[8].汪攀.某乘用车车内低频噪声的控制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9].徐中明,何治桥,贺岩松,张志飞,夏小均.车内低频噪声预测模型的改进[J].汽车工程.2016

[10].张雪峰.高速公路隧道内低频交通噪声主动控制声场分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稳态工况下驾驶员耳旁噪声频谱图2 车内低频噪声分析流程图车内低频噪声声压功率谱密度曲线基于声学传递向量法的车内低频噪声5 车内各测点声压级曲线及氢泵和风机的...微型车车内噪声与顶棚振动的关系

标签:;  ;  ;  ;  ;  ;  ;  

车内低频噪声论文_孙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