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体论文_宋皓琨

导读:本文包含了晚唐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晚唐,诗风,白体,诗体,生命,自由,师法。

晚唐体论文文献综述

宋皓琨[1](2019)在《宋初晚唐体研究中的谬误及辩正——在学术史的视角下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宋初晚唐体师法贾岛、姚合,这是民国时期梁昆在《宋诗派别论》中才提出的说法。梁昆还用流派逻辑描述了晚唐体,这在当时堪称新颖,而远非学界共识。根据白体、西昆体的树立标准,我们应重视宋初存在"九僧体"及其与白体、西昆体构成"叁体"这一事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晚唐体"与白体、西昆体并列是错误的,这需要从诗风的角度来观照。鉴于"九僧体"在宋初晚唐体中的独特性以及人们对它的突出强调,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认为:"晚唐体"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特指"九僧体",广义上代表诗人则包括九僧及各具风貌的潘阆、魏野、林逋、寇准等,他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了宋初晚唐体创作的多重面目。(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康雪宾[2](2018)在《宋初“晚唐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晚唐体”既是宋人宗唐的产物,也是宋诗于唐诗之外别立一宗的契机,从而在宋代诗歌史上影响深远。然而,在现有研究中,学界对“晚唐体”之名所指称的内涵,尚有许多不同意见。与此同时,对相关作家的归属,也有不少争议。检索现存文献,“晚唐体”当是宋代才出现的一个诗学概念,且其内涵与外延在不同的时期也并非一成不变。单就这一点来看,宋初“晚唐体”实与同时期的“白体”、“西昆体”不类。在方回提出“叁体”之说前,北宋的蔡居厚已在《蔡宽夫诗话》中论述宋初诗坛道:“国初沿袭五代之馀,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祥符、天僖之间,杨文公、刘中山、钱思公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①”蔡氏的上述论断,并未涉及方回所论之“晚唐体”。可见,在他眼中,北宋初年的诗坛并无“晚唐体”的一席之地,而方回所论之“晚唐体”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初诗坛的原貌,但更多地体现出的恐怕是南宋末叶的文化价值。由此,可见“晚唐体”研究之复杂性,亦可见其研究之重要性。因此,本文拟从宏观角度着眼,深入考察宋初“晚唐体”。在结构上,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引言。在该部分中,除了阐释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外,还将在研究对象一节辨析“晚唐体”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其与苦吟、隐逸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本文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共分叁个章节,分别题名为生成论、作家论与创作论。其中第一章生成论,拟从文化土壤、前代诗歌创作的示范性影响以及诗格类着作的指导作用叁个方面入手考察宋初“晚唐体”在宋初诗坛的生成原因;第二章作家论,则拟从宋初“晚唐体”作家的构成情况、地域分布情况以及交游情况入手,深入考察宋初“晚唐体”作家;第叁章创作论则从审美情趣、创作方式以及创作风格入手,考察宋初“晚唐体”的创作情况,并考察其创作对宋代诗坛的影响。本文第叁部分为论文的结语,主要将在总结主体部分论述的内容基础上,指出宋初“晚唐体”在构建宋诗美学风范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婷[3](2017)在《宋初“晚唐体”的生命意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晚唐体”的诗人及其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着独特的风貌,其诗人一改历代文人惯有的仕隐矛盾,自觉投身山水并乐在其中;其诗歌相比前后文人诗则显得雅致清透,独有韵味。在他们的诗歌中,透露着对生命的独到理解和体悟。本文试着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宋初“晚唐体”进行梳理,希望能够全面大家对于“晚唐体”诗歌的认识。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先对“晚唐体”和生命意识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和简单介绍。概念界定是我们深入分析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简单的介绍它的背景;第二章分节论述宋初“晚唐体”生命意识的特点,包括它的自由意识、家园意识和超越意识;第叁章从意象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阐述了宋初“晚唐体”生命意识在诗歌中的表达;第四章从叁个方面分析了成因;第五章从人格和审美文化两个方面阐述宋初“晚唐体”生命意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6-01)

熊海英[4](2015)在《“晚唐体”“诚斋体”与“江湖体”——以诗歌的通俗化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本来起源民间,在文人手中改造成为高雅文体。到了宋代,以“元佑体”、江西派为典型,诗歌从语言到精神、由内而外雅化至极而成为精英文人的专属物。物极必反,江西派之后杨万里截断众流、取径晚唐,“诚斋体”离雅就俗,自成一家。其后“四灵”专师“姚贾”,晚唐为法竟成时尚流行。到晚宋,诗人不辨泾渭,逐浪随波,遂至江湖泛滥,一片混茫。南宋中期以后诗歌显示出通俗化的趋势,笔者想寻绎其中的綫索,思索诗歌发展变易的道理。一、似与不似之间的“晚唐体”与“江湖体”(本文来源于《新宋学》期刊2015年00期)

张立荣[5](2014)在《宋初“晚唐体”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体"概念至今无定论,大致有两个层面,一为时间层面,即真正晚唐时期的诗作;一为风格层面,即学习晚唐诗风的诗作。宋初"晚唐体"属第二类。其五律效法贾岛、姚合,七律效法许浑、郑谷。宋初"晚唐体"诗人分为入仕诗人及隐逸诗人两部分,入仕诗人诗风呈现典型的晚唐体特征,隐逸诗人则情况复杂。北宋诗论中尚无风格层面的"晚唐体"概念,魏野、林逋也未被当做"晚唐体"诗人。因此,对"晚唐体"的定义,应考虑时代、诗体及诗人群体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周子翼[6](2013)在《魏野诗风之归类与宋初“白体”“晚唐体”之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魏野诗风归属晚唐体还是白体,在宋代就存在分歧,今人的论述也相对模糊,这涉及到对宋初白体与晚唐体内涵的理解。事实上,语言是否浅易,是否多唱和之作,是否多抒闲适之情等,并非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界限,叹老嗟卑的悲哀情绪也不是宋初晚唐体的特色。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根本界限在于创作理念的不同。白体主张"见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晚唐体主张"象生意后",苦心经营,锻炼景联与颔联。其中前者强调对景能赋的写实,后者注重缘情布景的营构。质之魏野诗作,则明显属于晚唐体。考辩宋初白体与晚唐体不同的创作理念,是深入认识宋诗发展演变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3年06期)

傅蓉蓉[7](2013)在《论晚唐体与西昆体的渊源与离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体与西昆体同列宋初叁体,传统上被视为截然对立的两种体式、两个流派。然而,在宋初诗学发展的历程中,西昆体在相当程度上吸收了晚唐体诗学的创作经验和诗学理念,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要考察宋型诗理念与范式的建构过程,就必须先捋清两者之间的渊源离合。(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孙敬清[8](2013)在《论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对江西体与晚唐体的调和》一文中研究指出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中有调和江西体和晚唐体的内容,为有识之学者所公认,不无遗憾的是,学者们对此问题均未能展开论述。在江西体和晚唐体弊端显现于诗坛之际,白石学之而皆对其不满,左归右箴,以矫其失;调和两派,以为己用。无论是白石的诗作还是词作,皆能出入于江西与晚唐之间,以晚唐之韵致挽江西之拗涩,以江西之刚健救晚唐之浮滑。在南宋诗歌大体上以非江西体则晚唐体面貌出现于诗坛之时,白石能兼取江西体与晚唐体之特点入于创作实践之中,这也是江西体和晚唐体皆不能完全范围其诗歌特色的原因所在。(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3年01期)

赵宏,宫波[9](2012)在《宋初晚唐体清寒苦吟诗风与佛家怀抱》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晚唐体诗人清寒苦吟诗风一为晚唐诗人的自然过渡,二为诗僧和仕途失意、生活寒苦文人的自然选择。其"清寒、苦吟"诗风源于晚唐诗人贾岛和姚合。晚唐体诗人与佛教的关系,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多有体现。究其原因,乃是佛教"人生皆苦海"的理论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宋初晚唐体诗人在佛教中为自己"清寒"、"悲苦"的生活命运找到了终极关怀。(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2年04期)

周小燕[10](2012)在《宋初“晚唐体”审美空间及诗人自由生命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有“诗言志”与“诗缘情”的传统,是为文人士大夫人格精神的的集中体现,宋初“晚唐体”诗人超越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儒家核心价值内涵和家国思想,他们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并将诗歌指个体生命自由的维度。宋初”晚唐体”诗人继承贾岛、姚合苦吟的诗风,并受南禅宗顿悟思想的影响,在宋代初年的社会背景下,其特殊的创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他们的自由生命内涵与诗歌幽微的意象、缓慢的节奏、光线的交移等构成的独特审美空间相互映照,并最终指向对于自由生命形式和内涵的构建。(本文来源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期刊2012-04-01)

晚唐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初“晚唐体”既是宋人宗唐的产物,也是宋诗于唐诗之外别立一宗的契机,从而在宋代诗歌史上影响深远。然而,在现有研究中,学界对“晚唐体”之名所指称的内涵,尚有许多不同意见。与此同时,对相关作家的归属,也有不少争议。检索现存文献,“晚唐体”当是宋代才出现的一个诗学概念,且其内涵与外延在不同的时期也并非一成不变。单就这一点来看,宋初“晚唐体”实与同时期的“白体”、“西昆体”不类。在方回提出“叁体”之说前,北宋的蔡居厚已在《蔡宽夫诗话》中论述宋初诗坛道:“国初沿袭五代之馀,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祥符、天僖之间,杨文公、刘中山、钱思公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①”蔡氏的上述论断,并未涉及方回所论之“晚唐体”。可见,在他眼中,北宋初年的诗坛并无“晚唐体”的一席之地,而方回所论之“晚唐体”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初诗坛的原貌,但更多地体现出的恐怕是南宋末叶的文化价值。由此,可见“晚唐体”研究之复杂性,亦可见其研究之重要性。因此,本文拟从宏观角度着眼,深入考察宋初“晚唐体”。在结构上,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引言。在该部分中,除了阐释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外,还将在研究对象一节辨析“晚唐体”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其与苦吟、隐逸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本文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共分叁个章节,分别题名为生成论、作家论与创作论。其中第一章生成论,拟从文化土壤、前代诗歌创作的示范性影响以及诗格类着作的指导作用叁个方面入手考察宋初“晚唐体”在宋初诗坛的生成原因;第二章作家论,则拟从宋初“晚唐体”作家的构成情况、地域分布情况以及交游情况入手,深入考察宋初“晚唐体”作家;第叁章创作论则从审美情趣、创作方式以及创作风格入手,考察宋初“晚唐体”的创作情况,并考察其创作对宋代诗坛的影响。本文第叁部分为论文的结语,主要将在总结主体部分论述的内容基础上,指出宋初“晚唐体”在构建宋诗美学风范中的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唐体论文参考文献

[1].宋皓琨.宋初晚唐体研究中的谬误及辩正——在学术史的视角下考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康雪宾.宋初“晚唐体”研究[D].宁夏大学.2018

[3].王婷.宋初“晚唐体”的生命意识探究[D].云南大学.2017

[4].熊海英.“晚唐体”“诚斋体”与“江湖体”——以诗歌的通俗化为中心[J].新宋学.2015

[5].张立荣.宋初“晚唐体”新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

[6].周子翼.魏野诗风之归类与宋初“白体”“晚唐体”之内涵[J].齐鲁学刊.2013

[7].傅蓉蓉.论晚唐体与西昆体的渊源与离合[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8].孙敬清.论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对江西体与晚唐体的调和[J].阴山学刊.2013

[9].赵宏,宫波.宋初晚唐体清寒苦吟诗风与佛家怀抱[J].北方论丛.2012

[10].周小燕.宋初“晚唐体”审美空间及诗人自由生命之构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

论文知识图

胎体化学组成主成分散点图胎体MgO-CaO-K2O叁维散点图和梅尧臣一生的仕宦行旅图。晚唐罗城正南门平面复原图(于角楼柱础...东汉武士俑隋代武士俑

标签:;  ;  ;  ;  ;  ;  ;  

晚唐体论文_宋皓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