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加热装置,包括铜块和温度可调的电加热棒;铜块设有第一安装孔,电加热棒插装于第一安装孔;铜块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应用中,将内置有针芯的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后端穿插于第一通孔,开启电加热棒,在铜块的热传导作用下,医用超薄热缩管位于第一通孔内的管段均匀受热收缩,该管段热缩完成后,向后移动医用超薄热缩管,使其下一节管段位于第一通孔内,如此重复,直至整根医用超薄热缩管全部热缩完成。由于铜块的良好导热性能加之电加热棒的温度便于调节,使超薄热缩管能够均匀受热,规避了加热温度过高、过低或者加热不均匀造成医用超薄热缩管烧坏或者热缩不完全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部(1),所述加热部(1)包括铜块(11)和温度可调的电加热棒(12);所述铜块(11)设有第一安装孔(112),所述电加热棒(12)插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2);所述铜块(11)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11),所述医用超薄热缩管可穿插于所述第一通孔(111)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设计方案
1.一种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部(1),所述加热部(1)包括铜块(11)和温度可调的电加热棒(12);所述铜块(11)设有第一安装孔(112),所述电加热棒(12)插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2);所述铜块(11)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11),所述医用超薄热缩管可穿插于所述第一通孔(111)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块(11)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安装孔组;每组所述第一安装孔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12),两所述第一安装孔(112)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轴线,且两所述第一安装孔(1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安装孔组的两所述第一安装孔(112)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12)的一端贯通到所述铜块(11)的左侧面、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上侧,另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12)的一端贯通到所述铜块(11)的右侧面、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所述铜块(11)还设有第二安装孔(113),所述温度传感器(2)插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13)。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隔热部(3),所述隔热部(3)包括若干块隔热壁板和由各所述隔热壁板围合成的容纳腔,所述加热部(1)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隔热壁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11)同轴的第二通孔(311)和第三通孔(321),所述医用超薄热缩管还穿插于所述第二通孔(311)和所述第三通孔(321);所述隔热壁板还设有过线口(a),与所述电加热棒(12)相连的导线经所述过线口(a)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壁板为云母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夹持部(4),所述夹持部(4)包括两块夹板(41),两所述夹板(41)的板面相互贴合,且在相互贴合的板面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通孔(111)同轴的夹孔(42),用于夹紧所述医用超薄热缩管内的针芯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部(5),用于导向所述夹持部(4)沿前后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7),所述第一支撑部(6)的上部支撑所述夹持部(4)、下部与所述导向部(5)配合,所述第二支撑部(7)的上部支撑所述隔热部(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底板(8),所述导向部(5)、所述第一支撑部(6)和所述第二支撑部(7)均集成在所述底板(8)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种医用超薄热缩管逐渐应用于穿刺针的针芯上,即在针芯的外周套设医用超薄热缩管,以增强针芯的强度。
医用超薄热缩管是一种具有高温收缩性能的套管,其壁厚很薄,而且收缩温度一般在350摄氏度以上,远高于普通热缩管的收缩温度(普通热缩管的收缩温度在100摄氏度左右)。
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打火机、电热风枪或热烘箱等设备对普通热缩管加热使其收缩。但是将这些设备应用于医用超薄热缩管时,很容易出现医用超薄热缩管被烧坏或者医用超薄热缩管未完全热缩的问题,此外,手动加热热缩管容易使其受热不均匀,其性能不确定,随机性较大,无法实现医用超薄热缩管的良好热缩。
有鉴于此,开发一种加热装置,使其能够使医用超薄热缩管实现良好热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铜块和温度可调的电加热棒;所述铜块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电加热棒插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铜块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医用超薄热缩管穿插于所述第一通孔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应用中,将内置有针芯的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后端穿插于第一通孔内,开启电加热棒,在铜块的热传导作用下,医用超薄热缩管位于第一通孔内的管段均匀受热收缩,该管段热缩完成后,向后移动医用超薄热缩管,使其下一节管段位于第一通孔内,如此重复,直至整根医用超薄热缩管全部热缩完成。
由于铜块的良好导热性能,使第一通孔的孔壁各位置的温度基本一致,从而使超薄热缩管的周向能够均匀受热,加之电加热棒的温度便于调节,规避了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温度过低或者加热不均匀造成医用超薄热缩管烧坏或者热缩不完全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铜块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安装孔组;每组所述第一安装孔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两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且两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安装孔组的两所述第一安装孔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端贯通到所述铜块的左侧面、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的上侧,另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端贯通到所述铜块的右侧面、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的下侧。
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铜块还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温度传感器插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隔热部,所述隔热部包括若干块隔热壁板和由各所述隔热壁板围合成的容纳腔,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隔热壁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医用超薄热缩管还穿插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所述隔热壁板还设有过线口,与所述电加热棒相连的导线经所述过线口引出。
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隔热壁板为云母板。
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两块夹板,两所述夹板的板面相互贴合,且在相互贴合的板面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的夹孔,用于夹紧医用超薄热缩管内的针芯的一端。
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部,用于导向所述夹持部沿前后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部支撑所述夹持部、下部与所述导向部配合,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部支撑所述隔热部。
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导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集成在所述底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加热部,11铜块,111第一通孔,112第一安装孔,113第二安装孔,12电加热棒;
2温度传感器;
3隔热部,31前隔热壁板,311第二通孔,32后隔热壁板,321第三通孔,322穿孔,33左隔热壁板,34右隔热壁板,35上隔热壁板,36下隔热壁板,a过线口;
4夹持部,41夹板,42夹孔;
5导向部
6第一支撑部;
7第二支撑部;
8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如图3所示,该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部1。加热部1具体包括铜块11和电加热棒12。
具体的,铜块11设有第一安装孔112,电加热棒12插装于第一安装孔112。铜块11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11,内置有针芯的医用超薄热缩管穿插于第一通孔111内,而且,第一通孔111的直径略大于超薄热缩管的外径,以便超薄热缩管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且不会因超薄热缩管与第一通孔111的孔壁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影响加热效果。
应用中,将内置有针芯的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后端穿插于第一通孔111内,开启电加热棒12,在铜块11的热传导作用下,医用超薄热缩管位于第一通孔111内的管段均匀受热收缩,该管段热缩完成后,向后移动医用超薄热缩管,使其下一节管段位于第一通孔111内,如此重复,直至整根医用超薄热缩管全部热缩完成。
由于铜块11的良好导热性能,使第一通孔111的孔壁各位置的温度基本一致,从而使超薄热缩管的周向能够均匀受热,加之电加热棒12的温度便于控制,规避了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温度过低或者加热不均匀造成医用超薄热缩管烧坏或者热缩不完全的问题。
优选的,铜块11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安装孔组,每组第一安装孔组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孔112。每组的两个第一安装孔112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两者的轴线均垂直于第一通孔111的轴线,并且,每组的两个第一安装孔112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11的两侧。如此设置,更利于提高第一通孔111的孔壁各位置温度的一致性。
具体实施中,如图所示,可以仅设置一组第一安装孔组。该第一安装孔组的两第一安装孔112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一个第一安装孔112的一端贯通到铜块11的左侧面、另一端延伸到第一通孔111的上侧,另一个第一安装孔112的一端贯通到铜块11的右侧面、另一端延伸到第一通孔111的下侧。
具体实施中,也可以设置两组或者更多组第一安装孔组,比如在设置上述第一安装孔组的基础上,还可以再设置一组第一安装孔组。该第一安装孔112组的两第一安装孔11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一个第一安装孔112的一端贯通到铜块11的上侧面、另一端延伸到第一通孔111的左侧,另一个第一安装孔112的一端贯通到铜块11的下侧面、另一端延伸到第一通孔111的右侧。当然,第一安装孔组的两第一安装孔112也可以相对水平面倾斜布置,比如自左上向右下延伸,或者自左下向右上延伸。
进一步地,该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2(一并参考图1),并且,铜块11上还可以设置第二安装孔113,温度传感器2插装于第二安装孔113。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安装孔113应当尽量靠近第一通孔111,使温度传感器2可以检测到的温度尽可能地接近第一通孔111孔壁的温度。应用中,温度控制部件实时根据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的温度调整电加热棒12的加热温度,规避加热温度过高、过低造成医用超薄热缩管烧坏或热缩不完全的问题。
具体实施中,第二安装孔113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图示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113沿前后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该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隔热部3。该隔热部3具体包括若干块隔热壁板和由各隔热壁板围合成的容纳腔,加热部1位于容纳腔内。在具体实施例中,设有六块隔热壁板,分别为前隔热壁板31、后隔热壁板32、左隔热壁板33、右隔热壁板34、上隔热壁板35和下隔热壁板36,各隔热壁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而且,隔热壁板设有与第一通孔111同轴的第二通孔311和第三通孔321(参见图1、图2),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11设于前隔热壁板31,第三通孔321设于后隔热壁板32,应用中,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311、第一通孔111和第三通孔321。
而且,隔热壁板还设有过线口a,与电加热棒12相连的导线经过线口a引出。在具体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过线口a,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孔112对齐。具体实施中,可以使过线口a的尺寸大于电加热棒12的最大横截面积,使电加热棒12可以穿过过线口a,以便电加热棒12的维修和更换。
而且,隔热壁板还可以设置供温度传感器2穿出的穿孔322,在具体实施例中,该穿孔322设于后隔热壁板32。
优选的,隔热壁板为隔热效果较好的云母板,采用云母板,云母的导热系数较低,当电加热棒12加热到350摄氏度左右时,云母板的外表面仍能够保持较低的温度,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烫伤操作人员。
进一步地,该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夹持部4。夹持部4具体包括两块夹板41,两夹板41的板面相互贴合,且相互贴合的板面之间形成与第一通孔111同轴的夹孔42。在具体实施例中,一夹板41位于另一夹板41的上方,上方夹板41的下板面与下方夹板41的上板面贴合,夹孔42的一部分形成于上方夹板41的下板面,另一部分形成于下方夹板41的上板面。
应用中,医用超薄热缩管内的针芯的前端被夹紧在夹孔42内,通过沿前后方向移动夹持部4使医用超薄热缩管的不同管段位于第一通孔111内。通过设置夹持部4,可以使医用超薄热缩管保持水平,规避超薄热缩管热缩过程中出现上下方向的弯折。
进一步地,该加热装置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部5,用于导向夹持部4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规避超薄热缩管热缩过程中出现左右方向的弯折。需要说明的是,夹持部4沿导向部5的滑轨前后移动,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实现,还可以通过电机驱动实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该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7,第一支撑部6的上部支撑夹持部4、下部与导向部5配合,第二支撑部7的上部支撑隔热部3。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7便于将超薄热缩管支撑在一定的高度位置上。在具体实施例中,导向部5为横截面呈凹形的导槽,第一支撑部6的下部为与导槽适配的工字形块。
具体的,该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底板8、上述导向部5、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7均集成在底板8上。如此设置,可以使加热装置集成为一个整体,方便移至其他地方使用。
总结来说,该加热装置的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将内置有针芯的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后端插入铜块的第一通孔内,针芯的前端由夹持部夹紧,启动电加热棒,热量经铜块迅速均匀地传递至位于第一通孔内的超薄热缩管的管段,使该节管段得以均匀热缩,之后,推动夹持部沿导向部前后移动,使医用超薄热缩管的下一节管段位于第一通孔内,如此重复,直至整根超薄热缩管热缩完成。
综上所述,该加热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可以使医用超薄热缩管均匀受热,并且可以准确控制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加热温度,从而可以保证医用超薄热缩管的良好热缩。
(2)可以规避医用超薄热缩管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弯折,从而可以保证医用超薄热缩管的成型质量。
(3)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超薄热缩管,适用性广。
(4)整体结构简单紧凑。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医用超薄热缩管的加热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5198.3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365154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29C 35/02
专利分类号:B29C35/02;B29C61/02
范畴分类:17K;
申请人:北京爱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爱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丰慧中路7号新材料创业大厦10层北侧办公1515号
发明人:张荣利;李超;李肖
第一发明人:张荣利
当前权利人:北京爱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满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热缩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