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
(青岛市第十五中学,山东青岛266023)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研究表明,影响人创造力的因素至少有三种: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有效的诱因和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创造思维产生直接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和交流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诱发探索,发现问题,从有疑到创新也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质疑、勇于解疑、勇于创造是一种宝贵品质。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发表独特见解,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相信、尊重每个学生,热爱、鼓励每个学生,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形成一种凝聚力,从而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挥,于是便敢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多想多说,学会提问,养成敢想敢问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
讨论与交流是让学生凭借学习经验和生活感受,主动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采用自由讨论方式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勇气,使学生畅所欲言,要提倡标新立异,互相补充,尽可能地完善。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根本
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级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
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从不同途径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认识层次寻求多种解法,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作出合理反映的思维,如猜测、预感、设想、顿悟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具有极强的直觉能力,他非常重视实验。大学时,他用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操作,迷恋于获得的直接经验。这些经验使他从马赫、休谟等人的著作中吸取合理的思想,抛弃其唯心论、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从而形成自己一整套相对论的体系。
一般来说,知识结构只是一种“间架”,其中存在着很多“缺口”。这些“缺口”对于熟悉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他对问题“似有灵犀一点通”,这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知识逐渐在头脑中搭起的一座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在特定的情境启发下就会表现出一瞬间的直觉反应。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把握大方向,大胆猜想。
但是直觉思维往往不完善、不明确,有时是错误的。要使直觉思维达到完善,就需要逻辑思维进行必要的检验和修正。因此,把两者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是产生直觉的源泉,扎实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必备条件,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设计问题时要与学生的基础紧密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展脉络。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便会激起无数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必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探索———创新———再探索———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已成为广大教师竭尽全力、不断追求的新目标。在引导学生发展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新教育思想,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观念;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成为不断进取、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