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龙芍颗粒论文_罗亦灵,石磊,王颖钰,沈明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方龙芍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方,颗粒,工艺,星点,损伤,正交,龙胆。

复方龙芍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罗亦灵,石磊,王颖钰,沈明勤[1](2014)在《复方龙葵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发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6与IL-10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龙葵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发肝损伤大鼠血清TNF-α、IL-6、IL-10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颗粒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干预,腹主动脉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IL-10。结果与模型组血清中ALT、AST数值86±41、216±90比较,复方龙葵颗粒大剂量组可显着降低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中ALT、AST水平分别至39±17,99±16(P<0.01);与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6数值36.72±7.58、68.16±9.94比较,大剂量组可显着提高TNF-α、IL-6的表达至45.43±7.11、77.11±2.62(P<0.05)。结论复方龙葵颗粒大剂量组能够提高慢性肝损伤模型大鼠外周血中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4年06期)

曾锐,任桂友,王爽,瞿燕,盛蓉[2](2014)在《Box-Behnken设计及正交设计优选复方龙砂颗粒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复方龙砂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以挥发油体积为响应值,选取加水量、浸泡时间和蒸馏时间叁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试验优化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量和干膏率二者的综合评分值为指标,对挥发油提取残渣与地龙等其余6味药材合并后所进行的提取工艺中的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结果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36 min,蒸馏提取5.5 h;水提取最佳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加水10倍,提取1 h。结论实验合理的利用了两个设计方案的特点,所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4年05期)

罗亦灵[3](2014)在《复方龙葵颗粒对肝损伤的保护及龙葵配伍减毒作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龙葵颗粒的处方源自于省级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金实教授的临床经验效方“龙柴汤”,其处方以龙葵、白花蛇舌草、垂盆草、柴胡、山栀子为母方,加入甘草调和诸药,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显着而迅速的疗效。本课题通过对龙葵颗粒的主要药效学作用和安全性评价等临床前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中医配伍理论开展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研究,满足临床上对中药新药的安全、有效性的需求,同时为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主要试验研究内容:1.龙葵颗粒对CCl4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四氯化碳模型对照组、阳性药联苯双酯对照组(100mg/kg).龙葵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20,10,5g生药/kg),每天按20 ml/kg灌胃(ig)给药一次,空白对照组和四氯化碳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 d。于第6次药后1 h,除正常对照组按10 ml/kg腹腔注射(ip)花生油,其余各组腹腔注射(ip)0.2%CCl4花生油溶液10 ml/kg 1次。禁食12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AST和ALT的活性,小鼠处死,取胸腺、肝、脾,称重,计算小鼠的脏器指数。2.龙葵颗粒对CCl4导致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清洁级大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酯组、龙葵颗粒大剂量组(10g生药/kg)、中剂量组(5g生药/kg)、小剂量组(2.5g生药/kg)。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开始给予25%的CCl4花生油溶液3 ml/kg,2次/周,1次皮下注射和1次灌胃交替造模,连续10周。造模叁周后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龙葵颗粒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干预,给药4周及给药8周后分别处理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ALT、AST、ALP、T-bil、TP、ALB水平,计算A/G比值;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 IL-6、IL-10及IFN-γ水平;检测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和MDA含量;解剖取大鼠肝脏、脾、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肝组织蛋白及羟脯氨酸(Hyp)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3.龙葵颗粒对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株LO2, MTT法测定龙葵颗粒对L02细胞活性的影响;建立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龙葵颗粒高剂量组(5mg/ml)、中剂量组(2.5 mg/ml)、低剂量组(1mg/ml)、极低剂量组(500μg/ml),MTT检测各组肝细胞存活力;同时,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制成后,分正常血清对照组、CCl4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酯含药血清组、龙葵颗粒20%含药血清组、10%含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组,MTT检测细胞各组存活力。4.龙葵颗粒毒性实验研究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小鼠死亡状态并且记录小鼠死亡数量,采用Bliss法计算龙葵颗粒半数致死量(LDso);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龙葵颗粒大鼠长期连续灌胃(ig)给药后,体重、一般体征、行为活动、血液学、血液生化及病理组织学等方面有无明显影响,观察毒性反应症状和靶器官。5.龙葵甘草配伍减毒的实验研究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小鼠死亡状态并且记录小鼠死亡数量,采用Bliss法分别测定龙葵单煎液和龙葵甘草合煎液的LDso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并且比较龙葵单煎液、龙葵甘草合煎液中澳洲茄碱的含量。试验结果:1.龙葵颗粒对CCl4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龙葵大、中、小剂量组ALT、AST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龙葵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胸腺、肝、脾脏器系数均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龙葵颗粒对CCl4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效果不明显。2龙葵颗粒对CCl4导致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给药4W时,模型组大鼠的ALT、AST、ALP、T-bi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1),而TP则有明显的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龙葵颗粒小剂量组ALT显着降低(P<0.05);龙葵颗粒各剂量组对TNF-α、IL-6有显着升高作用(P<0.05-0.01),对IFN-γ则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龙葵颗粒大、中剂量组对IL-10有显着升高作用(P<0.05);大、中剂量组的GSH-PX活性显着升高(P<0.05-0.01),龙葵颗粒大、中、小剂量组的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0.01);龙葵颗粒小剂量对肝组织蛋白含量有显着改善(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明显(P>0.05)。实验结果提示:ALT、AST、ALP的组间方差不齐(P<0.05),推测由于造模时间不长,慢性肝损伤模型不够稳定,组间个体差异造成,应当延长造模时间,使慢性肝损伤模型稳定。给药8w时,与模型组比较,龙葵颗粒大、中剂量组可显着降低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中的ALT、AST7水平(P<0.05-0.01);龙葵颗粒大剂量组的T-bil、ALP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大、中、小剂量组的TP、ALB则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并基本接近正常水平;龙葵颗粒各剂量组对TNF-α、IL-6有显着升高作用(P<0.05-0.01),对IFN-γ则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对SOD、GSH-PX活性有显着升高作用(P<0.05-0.01),对MDA含量则有显着的降低作用(P<0.01);各给药组肝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均有显着降低作用(P<0.05-0.01),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提示:龙葵颗粒对CCl4导致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体内抗氧化作用、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有关。3.龙葵颗粒对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龙葵颗粒浓度在10mg/ml以下时,对LO2肝细胞的增殖、生长无明显毒性。与CCl4模型组比较,龙葵颗粒药液对CCl4诱导的LO2肝细胞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龙葵颗粒10%含药血清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浓度龙葵颗粒药液对LO2肝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龙葵颗粒10%含药血清可以显着降低CCl4对LO2肝细胞的损伤作用。4.龙葵颗粒毒性实验研究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龙葵颗粒的LD50为79.83±5.19(g生药/kg),约为拟临床人用药量的44倍。实验结果提示:大剂量服用有一定的毒性,死亡小鼠的症状主要有深吸气,浑身抖动、跳窜等,与龙葵碱中毒症状一致。长期毒性实验表明:在给药期间大鼠的活动、毛色、饮水、精神状态等未见明显的异常变化;雄性大鼠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0.01),肝、脾、肾系数升高(P<0.05~0.01),大剂量组前列腺系数给药6个月降低,中剂量组恢复期升高(P<0.05),给药3个月,血液学指标中,龙葵颗粒各剂量组HGB、网织红细胞有显着差异(P<0.05~0.01),血液生化指标中,大剂量组T-BIL、GLU、Cl-,中剂量组T-BIL、CREA、Cl-有显着差异(P<0.05~0.01),小剂量组ALT. Na+、Cl-有显着差异(P<0.05~0.01)。给药6个月,血液学指标中,大剂量组网织红细胞、WBC、GRN有显着差异(P<0.05~0.01),中剂量组中网织红细胞、LYM、GRN有显着差异(P<0.05~0.01),小剂量组网织红细胞差异显着(P<0.01),血液生化指标中,大剂量组ALB、GLU,中剂量组GLU,小剂量组AST、Cl-有显着差异(P<0.05~0.01)。停药观察1个月后,血液学指标中,大剂量RBC、网织红细胞、WBC,中剂量网织红细胞,小剂量网织红细胞、MID差异显着(P<0.05~0.01)。血液生化指标中,大、中剂量的T-cho、K+、Na+,小剂量TG、GLU、Na+、Cl-有显着差异(P<0.05~0.01)。病理切片显示给药6个月,空白组1例鼠见前列腺间质中大量炎细胞浸润,1例鼠见肝组织内小灶性肝细胞坏死伴淋巴细胞浸润,高剂量组1例鼠见肝组织内小灶性肝细胞坏死伴淋巴细胞浸润,其余各组各鼠内脏组织学无明显异常改变。结果表明: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及病理切片推测龙葵颗粒大剂量、长时间给药可能对肝、脾、肾脏器有一定的毒性反应。提示: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给药剂量和用药周期的设计,避免大剂量、长时间地服用,同时增强对肝、肾功能和肝、脾、肾脏器的相关形态学检查(如B超等),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5.龙葵甘草配伍减毒的实验研究急性毒性实验:龙葵单煎液LD50为1.52(g龙葵/ml),龙葵甘草合煎液LD50为1.87(g龙葵/ml),增幅约为23%,提示:甘草与龙葵合煎可以降低龙葵的毒性。通过HPLC法测定,龙葵单煎剂中,澳洲茄碱的含量为1.31(mg/g龙葵),龙葵甘草合煎液中,澳洲茄碱的含量为1.70(mg/g龙葵)。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甘草配伍龙葵减毒的机制可能与直接降低合煎液中澳洲茄碱的含量没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6)

罗亦灵,石磊,王颖钰,沈明勤[4](2014)在《复方龙葵颗粒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龙葵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龙葵颗粒大剂量组(10g生药/kg)、中剂量组(5g生药/kg)、小剂量组(2.5g生药/kg)。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开始给予25%的CCl4花生油溶液3 ml/kg,2次/周,1次皮下注射和1次灌胃交替造模,连续10周。造模叁周后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颗粒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干预,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ALT、AST、ALP、T-bil、TP、ALB含量,计算A/G比值;检测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和MDA含量;解剖取大鼠肝脏、脾、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龙葵颗粒中(5g生药/kg)、大剂量组(10g生药/kg)可显着降低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中ALT、AST、ALP、T-bil水平,升高血清中TP,ALB含量;升高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P<0.05~0.01),并降低MDA的水平;肝组织内Hyp明显降低;病理观察结果可明显减轻慢性肝损伤的肝脏损伤程度。结论:复方龙葵颗粒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的作用,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4年01期)

张海先,任桂友,王爽,王长生,瞿燕[5](2013)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龙砂颗粒成型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龙砂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单因素试验考察辅料种类和配比,以颗粒合格率、溶化时间、吸湿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并对以上4种指标进行归一法处理,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复方龙砂颗粒成型工艺中稠膏相对密度、混合辅料用量两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结果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混合辅料为糊精与淀粉(5:1),稠膏相对密度为1.23-1.27,混合辅料(糊精/淀粉)用量倍数为1.33倍。结论该颗粒剂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上)》期刊2013-10-26)

曾锐,王爽,任桂友,李琼,瞿燕[6](2013)在《Box-Behnken模型及正交设计优选复方龙砂颗粒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复方龙砂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以挥发油体积为响应值,选取加水量、浸泡时间和蒸馏时间叁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试验优化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含量和干膏率二者的综合评分值为指标,对挥发油提取残渣与地龙等其余6味药材合并后所进行的提取工艺中的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结果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36min,蒸馏提取5.5h;水提取最佳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加水10倍,提取1 h。结论实验合理的利用了两个设计方案的特点,所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本文来源于《“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上)》期刊2013-10-26)

曾锐,任桂友,王爽,瞿燕,王长生[7](2013)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龙砂颗粒成型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复方龙砂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单因素试验考察辅料种类和配比,以颗粒合格率、溶化时间、吸湿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并对以上4种指标进行归一法处理,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复方龙砂颗粒成型工艺中稠膏相对密度、混合辅料用量两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结果: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混合辅料为糊精与淀粉(5∶1),稠膏相对密度为1.23~1.27,混合辅料(糊精/淀粉)用量倍数为1.33倍。结论:该颗粒剂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3年08期)

宋建华[8](2005)在《正交试验优选复方龙芍颗粒的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复方龙芍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龙胆苦苷含量为指标进行分析,考察制剂的水提醇沉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水提醇沉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h,醇沉浓度为55%。结论利用优化的工艺能制备出质量稳定的制剂。(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王九林,刘兴[9](2005)在《复方龙葵颗粒剂药效学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复方龙葵颗粒动物实验研究,探讨止咳、祛痰、抗炎作用。方法设复方龙葵颗粒大(10.0g.kg-1)、小(5.0g.kg-1)剂量组,对照组(0.9%氯化钠针25ml.kg-1)、阳性药物对照组[喷托维林组(0.1g.kg-1)氯化铵组(0.5g.kg-1)阿司匹林组(0.1g.kg-1]①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模型上进行止咳实验②小鼠酚红气管分泌实验③小鼠和大鼠非特异性炎症模型上进行抗炎实验(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和大鼠卵蛋白后足肿胀抗炎实验)。结果①止咳实验复方龙葵颗粒大、小剂量组,喷托维林组能明显延长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极显着性(P<0.01)②分泌实验复方龙葵颗粒大、小剂量组,氯化铵组均明显增加酚红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显着性(P<0.05)。抗炎实验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廊肿胀率和卵蛋白所致大鼠后足肿胀率,复方龙葵颗粒大、小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有明显减少肿胀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极显着性(P<0.01)。结论复方龙葵颗粒具有止咳、祛痰、抗炎作用。(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9期)

宋建华[10](2004)在《复方龙芍颗粒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方龙芍颗粒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源自临床应用多年的汤剂验方,其处方由龙胆、赤芍、黄芩、黄芪、甘草五味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口腔溃疡。论文作者在确保原汤剂功效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剂型改革,制成颗粒剂。以此克服原剂型服用量大,质量不稳定,不易携带,不易保存等弊端。在进行剂型改革的时,根据各药材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设计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以确保该制剂的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安全。 在制备工艺研究方面,采用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了研究,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醇沉浓度等为影响因素,每因素设3水平进行实验,从而筛选出制剂水提醇沉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了工艺验证。 在质量标准研究方面,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芪、赤芍、黄芩进行鉴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制剂中龙胆苦苷含量,并制定了相应的含量指标。(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4-06-30)

复方龙芍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优选复方龙砂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以挥发油体积为响应值,选取加水量、浸泡时间和蒸馏时间叁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试验优化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量和干膏率二者的综合评分值为指标,对挥发油提取残渣与地龙等其余6味药材合并后所进行的提取工艺中的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结果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36 min,蒸馏提取5.5 h;水提取最佳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加水10倍,提取1 h。结论实验合理的利用了两个设计方案的特点,所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方龙芍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罗亦灵,石磊,王颖钰,沈明勤.复方龙葵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发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6与IL-10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4

[2].曾锐,任桂友,王爽,瞿燕,盛蓉.Box-Behnken设计及正交设计优选复方龙砂颗粒提取工艺[J].中成药.2014

[3].罗亦灵.复方龙葵颗粒对肝损伤的保护及龙葵配伍减毒作用初探[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4].罗亦灵,石磊,王颖钰,沈明勤.复方龙葵颗粒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

[5].张海先,任桂友,王爽,王长生,瞿燕.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龙砂颗粒成型工艺[C].“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上).2013

[6].曾锐,王爽,任桂友,李琼,瞿燕.Box-Behnken模型及正交设计优选复方龙砂颗粒提取工艺[C].“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上).2013

[7].曾锐,任桂友,王爽,瞿燕,王长生.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龙砂颗粒成型工艺[J].中药材.2013

[8].宋建华.正交试验优选复方龙芍颗粒的提取工艺[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

[9].王九林,刘兴.复方龙葵颗粒剂药效学实验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05

[10].宋建华.复方龙芍颗粒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

论文知识图

黄茂的TLC图赤芍的TLC图黄琴的TLC图

标签:;  ;  ;  ;  ;  ;  ;  

复方龙芍颗粒论文_罗亦灵,石磊,王颖钰,沈明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