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涉及风机叶轮的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固定有顶座,顶座靠近底座的一侧固定有油压缸,油压缸的活塞杆指向底座且固定有升降台,升降台靠近底座的一侧固定有上模,底座靠近升降台的一侧固定有与上模配合压制的下模;底座的一侧固定有转台,转台的上端面开设有转槽,底座靠近转台的一侧往复转动有转轴,转轴侧周侧设置有用于夹住叶轮外壳的夹持装置,转轴带动夹持装置往复摆动。往复转动设置的转轴通过夹持装置带动叶轮外壳转动,通过转台的配合支撑,无需人工调整叶轮外壳的位置,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作强度,提高了叶轮外壳的压制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有顶座(2),所述顶座(2)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固定有油压缸(3),所述油压缸(3)的活塞杆指向所述底座(1)且固定有升降台(4),所述升降台(4)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固定有上模(5),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升降台(4)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上模(5)配合压制的下模(6);所述底座(1)的一侧固定有转台(7),所述转台(7)的上端面开设有转槽(8),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转台(7)的一侧往复转动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周侧设置有用于夹住叶轮外壳的夹持装置,所述转轴(9)带动所述夹持装置往复摆动。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有顶座(2),所述顶座(2)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固定有油压缸(3),所述油压缸(3)的活塞杆指向所述底座(1)且固定有升降台(4),所述升降台(4)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固定有上模(5),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升降台(4)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上模(5)配合压制的下模(6);
所述底座(1)的一侧固定有转台(7),所述转台(7)的上端面开设有转槽(8),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转台(7)的一侧往复转动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周侧设置有用于夹住叶轮外壳的夹持装置,所述转轴(9)带动所述夹持装置往复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与所述转轴(9)固定的连杆(10),所述连杆(10)的两端分别升降设置有下夹手(11)以及与所述下夹手(11)夹紧配合的上夹手(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0)远离所述转轴(9)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13),所述上夹手(12)与所述下夹手(11)分别螺纹套设在所述双向螺纹杆(13)的两端,所述转轴(9)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双向螺纹杆(13)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手(12)远离所述转轴(9)的一端铰接连接有上夹板(15),所述下夹手(11)远离所述转轴(9)的一端铰接连接有下夹板(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15)与所述下夹板(1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1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9)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7)的底面固定有多个万向轮(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4)的周侧穿设有多个固定在所述底座(1)与所述顶座(2)之间的导向杆(1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叶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
背景技术
叶轮既指装有动叶的轮盘,又指轮盘与安装其上的转动叶片的总称。叶轮外壳则是固定在叶轮一侧的壳体,用于保护内部的动叶,叶轮外壳通常为环形的板状,为了更加贴合叶轮,便于固定,叶轮外壳通常需要被压制出一定的弧度,将叶轮外壳放入两个模具之间,通过两个模具的相互靠近,完成压制。
现有技术中由于每一次模具只能压制叶轮外壳的一小部分,所以需要工人在旁持续的控制着叶轮外壳,每压制完一部分后要转动叶轮外壳,进行下一部分压制,才能完成一圈的加工,增加了工人的劳作强度,降低了压制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自动夹持转动外壳的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有顶座,所述顶座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有油压缸,所述油压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底座且固定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有上模,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升降台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上模配合压制的下模;
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有转台,所述转台的上端面开设有转槽,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转台的一侧往复转动有转轴,所述转轴侧周侧设置有用于夹住叶轮外壳的夹持装置,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夹持装置往复摆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叶轮外壳放置在转台与底座之间,叶轮外壳的一端被置入到转槽内,另一端被置入上模与下模之间,从而将叶轮外壳的位置固定,夹持装置将叶轮外壳夹住,油压缸工作,驱动升降台带动上模下降,靠近下模,从而将叶轮外壳进行压制。压制完成后,夹持装置松开对叶轮外壳的夹持,转轴带动夹持装置转动至初始位置,上模上升,夹持装置继续夹住叶轮外壳,转轴带动夹持装置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叶轮外壳转动,油压缸继续对叶轮外壳进行压制。重复如上操作,直至叶轮外壳被旋转一圈,全部压制完成。往复转动设置的转轴通过夹持装置带动叶轮外壳转动,完成一圈压制,无需人工调整叶轮外壳的位置,减轻了工人的劳作强度,提高了叶轮外壳的压制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装置包裹与所述转轴固定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升降设置有下夹手以及与所述下夹手夹紧配合的上夹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夹手与下夹手相互靠近运动时,对叶轮外壳进行夹紧,便于输送叶轮外壳转动,上夹手与下夹手相互远离运动时,松开对叶轮外壳的夹紧,便于复位,进行下一次夹紧输送。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转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上夹手与所述下夹手分别螺纹套设在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端。所述转轴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双向螺纹杆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带动其两端的上夹手和下夹手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对叶轮外壳的夹紧与松开。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夹手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铰接连接有上夹板,所述下夹手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铰接连接有下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设置的上夹板以及下夹板能更加贴合叶轮外壳的倾斜角度,使夹紧效果更好,还能满足不同规格大小的叶轮外壳的夹紧需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增加了上夹板与叶轮外壳之间、下夹板与叶轮外壳之间的摩擦力,在叶轮外壳被夹持转动的过程中,能减少打滑的现象,提高压制的速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内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通过夹持装置带动叶轮外壳转动一定的距离,松开夹持后,第二电机驱动转轴反向转动,带动夹持装置回到上一次夹持的起点位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台的底面固定有多个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便于调整转台的位置,满足不同大小叶轮的卡接需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台的周侧穿设有多个固定在所述底座与所述顶座之间的导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台的各处均沿着导向杆的方向进行升降,尽可能地避免偏离,从而保证了叶轮机壳的压制均匀、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往复转动的转轴带动夹持装置往复摆动,实现叶轮外壳的转动送料,无需人工调整位置,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压制效率;
(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上夹手与下夹手实现对叶轮外壳的夹紧,无需人工持续的进行定位,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作强度;
(3)转台和转槽实现对叶轮外壳的支撑,彻底解放了工人的双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座;2、顶座;3、油压缸;4、升降台;5、上模;6、下模;7、转台;8、转槽;9、转轴;10、连杆;11、下夹手;12、上夹手;13、双向螺纹杆;14、第一驱动电机;15、上夹板;16、下夹板;17、第二驱动电机;18、万向轮;19、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压制叶轮外壳的油压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方固定有顶座2,顶座2与底座1相互平行,均为长方体状。顶座2靠近底座1的一侧固定有油压缸3,油压缸3的活塞杆垂直指向底座1且固定有升降台4。升降台4的四角均穿设有一个垂直于顶座2设置的导向杆19,导向杆1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顶座2与底座1相互靠近的一侧,用于引导升降台4的升降,保持升降方向不偏离。
参照图1,升降台4靠近底座1的一侧于一边缘的中心处固定有上模5,底座1靠近升降台4的一侧于上模5的正下方固定有下模6,上模5与下模6的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契合。工人将叶轮外壳放置在下模6上,油压缸3驱动升降台4沿着导向杆19下降,带动上模5靠近下模6,将放置在二者之间的叶轮外壳进行压制,从而形成一定的弧度。再带动升降台4上升,使上模5远离下模6,转动外壳叶轮,继续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对叶轮外壳的一圈均完成压制加工。
参照图2和图3,底座1外于靠近有下模6的一侧设置有转台7,转台7呈长方体状,转台7的底面于四角处均固定有万向轮18,万向轮18为刹车轮,既便于转台7的位置调整,又便于锁定转台7。转台7的上端面于靠近下模6处开设有转槽8,转槽8呈弧形,与叶轮外壳的形状向适配,用于支撑卡接叶轮外壳。
参照图2,底座1靠近转台7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转轴9,转轴9为间歇性往复转动,底座1内固定有用于驱动转轴9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17。转轴9的周侧设置有用于夹住叶轮外壳的夹持装置,第二驱动电机17驱动转轴9往复转动,带动夹持装置来回摆动。夹持装置夹住叶轮外壳时,带动叶轮外壳转动一定的角度,夹持装置松开叶轮外壳时,转轴9带动夹持装置回到起点,进行下一次夹紧转动。重复上述操作,实现叶轮外壳的间歇性转动,直到其转动一周,便可完成压制加工。
参照图3,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在转轴9周侧的连杆10,连杆10平行于转轴9设置,连杆10的周侧于两端处分别套设有上夹手12与下夹手11,上夹手12位于下夹手11的上方且二者均垂直于连杆10设置,上夹手12和下夹手11均为长方体状。连杆10远离转轴9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13,双向螺纹杆13平行于连杆10设置,上夹手12与下夹手11均螺纹套设在双向螺纹杆13的周侧。
参照图2和图3,转轴9远离底座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14,第一驱动电机14驱动双向螺纹杆13往复转动,带动上夹手12与下夹手11沿着双向螺纹杆13的轴线方向做直线运动,且二者的运动方向对称,从而实现上夹手12与下夹手11的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完成对叶轮机壳的夹紧与松开。
参照图3,上夹手12远离转轴9的一端铰接连接有上夹板15,上夹板15朝向下夹手11设置,下夹手11远离转轴9的一端铰接连接有下夹板16,下夹板16朝向上夹板15设置,铰接设置的上夹手12与下夹手11便于更好地贴合叶轮外壳的弧面,使夹紧效果更好。上夹板15与下夹板1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橡胶层,用于增大与叶轮外壳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夹紧过程中不容易打滑。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工人将叶轮外壳放置在转台7与底座1之间,叶轮外壳的一端被置入到转槽8内支撑住,另一端被置入下模6的上方,第一驱动电机14驱动双向螺纹杆13转动,使上夹手12和下夹手11相互靠近,将叶轮外壳夹持住,从而将叶轮外壳的位置固定。油压缸3工作,驱动升降台4带动上模5下降,靠近下模6,从而将叶轮外壳进行压制。压制完成后,上夹手12和下夹手11松开对叶轮外壳的夹持,转轴9带动上夹手12和下夹手11转动至初始位置,上模5上升,上夹手12与下夹手11继续夹住叶轮外壳,通过转轴9的转动带动叶轮外壳转动一定的角度,将未被压制的部分紧接着送入到下模6的上方,重复压制操作。直至叶轮外壳被旋转一圈,全部压制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往复转动的转轴9带动夹持装置往复摆动,实现叶轮外壳的间歇性转动,无需人工持续地控制、调整叶轮外壳,通过双向螺纹杆13实现对叶轮外壳的夹紧与松开,解放工人的双手,提高了压制的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9150.5
申请日:2019-01-0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491218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B21D 22/02
专利分类号:B21D22/02;B21D43/14;B21D53/26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武汉新宜搏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武汉新宜搏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415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经济开发区金阳大道8号(长盛工业园A区2号.6号)
发明人:施红斌;陈斌
第一发明人:施红斌
当前权利人:武汉新宜搏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