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刑罚论文-赵静

社区服务刑罚论文-赵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区服务刑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区服务刑,理论基础,价值蕴含

社区服务刑罚论文文献综述

赵静[1](2011)在《关于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引入社区服务刑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蕴含》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服务刑(又称社会服务、公益劳动等)属于刑罚制度的范畴,主要适用于罪行比较轻微、不适宜监禁或者不适宜继续监禁的罪犯。这一制度符合刑法谦抑精神,有利于克服监禁刑的诸多弊端,减少社会对抗因素;也符合恢复性司法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所以在西方国家已推行多年。笔者认为,我国刑法中有必要借鉴和吸收这一国外的先进法律成果,以完善我国的刑罚体系。(本文来源于《科学与管理》期刊2011年03期)

杨永[2](2008)在《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服务刑罚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监狱对于严重犯罪来说是合适的,对于轻微犯罪行为,对于青少年犯罪,监狱就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有效的地方,而社区服务刑罚是具有创造性的判决轻微犯罪行为犯人的方法,犯罪分子被命令在社区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一定量的工作,目的是让犯罪分子对其所犯罪行向社区作出赔偿。这显然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行政与法》期刊2008年09期)

林蔚文[3](2007)在《从英国社区服务刑思考我国刑罚制度现代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我国的刑事政策也在顺应轻缓化的趋势,但对现代刑罚制度和行刑理念的探索刚刚起步,特别是已经开始开辟试点的社区矫正制度还缺乏制度基础。英国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于其背后有一个科学的刑罚体系,从这个角度可以对我国现代矫正模式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厦门特区党校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崔乐[4](2007)在《论社区服务制度在刑罚中的适用及程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服务,作为一种更加符合当今世界“以人为本”理念的刑罚措施,早已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也陆续出现了适用社区服务制度的刑事司法案例。在我国适用社区服务制度并制定合理的运行程序,对完善刑事法律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7年04期)

高亚多[5](2006)在《关于创设未成年罪犯社区服务刑罚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本文主要探讨在我国为未成年罪犯创设社区服务刑罚的合理性,以及司法实践中适用社区服务刑罚的具体设想。(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06年07期)

何月祥,赵平志[6](2005)在《法院对犯罪嫌疑人判令“社区服务”体现刑罚人情色彩应当通过立法予以明确》一文中研究指出犤基本案情犦现年31岁的陈剑锋,今年2月雇人把慈溪市叁北镇政府种的海滨防护砍掉了120多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经群众举报,还想“护大战果”的陈被巡查人员逮个正着。庭审中,陈剑峰对检察机关的指控全部承认,说自己为贪图一些小钱去砍树。没料闯下如此大祸(本文来源于《检察实践》期刊2005年05期)

[7](2004)在《用“社区服务令”代替刑罚?》一文中研究指出年轻人一时犯糊涂帮助比惩罚效果好俗话说:“年轻人一时犯糊涂,老天都会原谅。”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给犯错的青年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呢?该法院的做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治病救人的一剂良方。无论是将失足少年判刑也好,让其去社区无偿服务也罢,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04-04-02)

王刚[8](2003)在《现代社区服务刑罚的价值及其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服务刑罚作为限制自由刑的重要形式,体现了现代刑罚的社会化、个别化、谦抑性、教育性、人道性等  特征,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确立。在我国,吸收社区服务刑罚的合理因素,改革我国的管制刑、罚金刑和缓刑、假释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刑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攀登》期刊2003年05期)

郑金火[9](2003)在《略谈国外社区服务刑罚》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是法院判决犯罪人为社区从事一定时间公益劳动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方法。也就是说,法庭通过下达社区服务令(community service order)的方式,判令犯罪人进行社区服务。社区服务通常是在闲暇时间(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03-07-28)

杨灿,谢安平,郭云忠,方志远,熊秋红[10](2002)在《社区服务能否成为刑罚手段——“社会服务令”专家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背景2002年10月16日,香港西区法院判定,香港艺员谢霆锋妨碍司法公正罪名成立,被判240小时的社会服务令,不用监禁,同时警员刘志伟被判6个月徒刑。谢霆锋的律师表示,谢霆锋患有哮喘,不适宜判入劳教中心。经过此事,谢霆锋已经深感懊悔,而且在这件事中已得到教训,愿意以后奉公守法,并通过社会服务作为补偿。裁判官判案时说,谢霆锋串谋妨碍司法公正罪名严重,但本案相比同类案件,罪行较轻微;案件本来只涉及普通交通意外,但因涉及“顶包”要判处入狱,由于谢霆锋已被押监房两周,所以判他做240小时社会服务。新浪网对此评论说:有法律常识的明眼人都会知道这个判决是多么轻,轻得超过了在此案宣判前所有法律专家关于判决结果的种种假设……社会服务240小时算什么?跟“无罪释放”真的有本质区别吗?如果有一点点区别,那也只是在形式上前者判定罪名成立而已。(本文来源于《社区》期刊2002年24期)

社区服务刑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监狱对于严重犯罪来说是合适的,对于轻微犯罪行为,对于青少年犯罪,监狱就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有效的地方,而社区服务刑罚是具有创造性的判决轻微犯罪行为犯人的方法,犯罪分子被命令在社区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一定量的工作,目的是让犯罪分子对其所犯罪行向社区作出赔偿。这显然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区服务刑罚论文参考文献

[1].赵静.关于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引入社区服务刑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蕴含[J].科学与管理.2011

[2].杨永.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服务刑罚探析[J].行政与法.2008

[3].林蔚文.从英国社区服务刑思考我国刑罚制度现代化路径[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

[4].崔乐.论社区服务制度在刑罚中的适用及程序设计[J].法制与社会.2007

[5].高亚多.关于创设未成年罪犯社区服务刑罚的思考[J].前沿.2006

[6].何月祥,赵平志.法院对犯罪嫌疑人判令“社区服务”体现刑罚人情色彩应当通过立法予以明确[J].检察实践.2005

[7]..用“社区服务令”代替刑罚?[N].深圳商报.2004

[8].王刚.现代社区服务刑罚的价值及其借鉴[J].攀登.2003

[9].郑金火.略谈国外社区服务刑罚[N].人民法院报.2003

[10].杨灿,谢安平,郭云忠,方志远,熊秋红.社区服务能否成为刑罚手段——“社会服务令”专家谈[J].社区.2002

标签:;  ;  ;  

社区服务刑罚论文-赵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