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贵州省贵阳二十一中何冰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中.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喻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人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

二、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标签:;  ;  ;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