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制冷系统论文_赵新颖,黄温赟,黄文超,吕续舰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收式制冷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质,余热,太阳能,系数,抛物面,溴化锂,性能。

吸收式制冷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赵新颖,黄温赟,黄文超,吕续舰[1](2019)在《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氨液流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机尾气热能制冷一方面能够为渔获物的保鲜提供所需冷量,另一方面能够在降低尾气排放温度的同时,节省大量能源消耗。明确主机余热吸收制冷过程,有助于为渔业发展和环保节能提供必要的参考。针对10 kW目标制冷量的渔船主机尾气吸收式制冷装置,利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仿真模型,对装置制冷过程中的氨液流动进行分析计算,获取溶液泵和冷却泵的性能参数。过程中发现,纯氨析出量是影响制冷量的直接因素,而其又受到发生器热负荷和溶液泵功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控制溶液泵的功率可以减缓发生器热负荷的波动对氨液循环的影响,稳定系统制冷量;对于该仿真模型,当溶液泵流量在355~455 kg/h范围内时,系统可获得最优制冷效果;把吸收器中热量顺利带走是系统制冷循环运行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渔业现代化》期刊2019年05期)

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2](2019)在《太阳能集热器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增强制冷系统的季节适应性,提出一种中温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PTSC)驱动的氨水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对象,根据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在工程求解器(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下,分别建立太阳能集热器模型和制冷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从制冷量、精馏热和系统能效比(COP)叁方面分析了系统高压、系统低压、蒸发器出口温度和精馏器出口质量分数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量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降低;精馏热及COP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增加;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升高时,制冷量和COP均有增加;当精馏器出口氨的质量分数为0.977~0.999,COP在氨水质量分数为0.992时出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驱动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孙方田,赵昕宇,髙军伟,田安定,张世钢[3](2019)在《基于吸收式制冷和除湿溶液再生的复合冷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吸收式热泵和溶液除湿技术特征,提出了基于吸收式制冷和除湿溶液再生的复合冷源系统。以中央空调常规冷源系统为比较基准,分析了新型复合冷源系统的年供冷性能系数、供冷成本和减排效益。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当输冷距离为5 km,废热价格为20元/GJ时,新型复合冷源系统的年供冷性能系数达23.9,供冷成本为115.6元/GJ。与常规冷源系统相比,新型复合冷源系统年供冷性能系数提高了175%,供冷成本降低了33%,年电耗量降低了77%,可实现深度利用工业废热,大幅降低电网夏季负荷压力。新型复合冷源技术为高效供冷和工业废热深度利用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王云山[4](2019)在《膜蒸馏海水淡化特性分析及其与吸收式制冷机复合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性的人口增长和能源环境问题使得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之一,废水回收利用和海水淡化等技术是突破这一制约的有效手段。作为众多水处理技术之一,膜蒸馏(membrane distillation,MD)因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分离效果优良和对能源品质要求低等特点而被应用于脱盐、水处理、提纯浓缩和食品医药等领域,正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该技术也存在着能效较低,使用常规能源驱动经济性较差等不足,为此,有必要针对膜蒸馏特性及其相关系统展开研究,以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首先,本文以膜蒸馏海水淡化为背景,建立了其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以膜通量和热效率为MD特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为主、双因素为辅的分析方法,模拟分析了进料温度和流量、渗透侧冷却水进水温度和流量对膜蒸馏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所模拟的参数范围内,进料参数升高对膜通量和热效率提升具有显着影响。当进料温度由55℃C升高至75℃C时,膜蒸馏通量和热效率分别增长121.03%和20.07%;当进料流量由9.0L/min升高至1l.OL/min时,膜蒸馏通量和热效率分别增长11.03%和3.85%。其次,考虑到余热、地热和太阳能等廉价热源在驱动膜蒸馏方面的优势性,本文将MD与吸收式制冷机复合成系统,以对低品位热有效利用,同时又实现对外提供膜蒸馏产水和供应冷量的目的。在复合系统数学建模的基础上,模拟了驱动热源温度、制冷机蒸发温度和分流比对其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模拟的参数范围内,驱动热源温度和分流比对系统输出和总效率指标有着较为显着的影响,而制冷机蒸发温度的影响则基本可以忽略。当驱动热源温度由95℃C升高至115℃C时,系统的产水和对外供冷量分别表现出119.56%和81.97%的增幅,与此同时,复合系统的总效率的增幅则为7.36%。当分流比由0增加到1时,复合系统的膜蒸馏产水也由0增长至最大值,而对外供冷量和系统总效率的增减则与之相反,在分流比的变化范围(0→1)内,系统总效率由65%降低至18.50%,降幅高达71.54%。分流比的作用特点说明:系统的负荷分配应以制冷为主,附带制水;为使复合系统总效率不致过低(≤30%),分流比不宜高于0.625。最后,基于对膜蒸馏特性和复合系统的模拟分析,本文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初步选取了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佳的参数组合,同时又在膜蒸馏端产水量一致的情况下,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分流比对复合系统最佳参数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任一分流比(0和1除外)下,复合系统四个指标(产水量、供冷量、膜蒸馏热效率和系统总效率)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均对应MD模块进料参数和吸收式制冷机驱动热源温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也就是说,分流比的改变并没有影响到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佳的参数组合,这是因为改变分流比仅影响系统的负荷分配比例,而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到膜蒸馏端或吸收式制冷机端取得最佳热效率或COP时的参数组合。本文的研究可为MD特性分析及膜蒸馏与吸收式制冷机复合系统的设计、运行与参数选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张晶[5](2019)在《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仿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能源需求量日趋增长,而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具有不可再生性,大量的开采和利用正使得化石能源逐渐枯竭。因此,发展新能源技术是替代常规化石燃料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分布不受地域限制、能源品位与建筑能耗相吻合等特点。目前,太阳能光热转化已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普及。压缩式制冷机所使用的氯氟烃(CFC)和氢氟烃(HCFC)制冷剂会引起臭氧层破坏进而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诉求以及亟待解决的制冷剂替代问题上,对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了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研究。1)对溴化锂溶液热物性进行拟合计算,并且基于MATLAB平台建立吸收式制冷机模型,结合TRNSYS平台对太阳能和锅炉联合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天津地区当真空管集热器倾角为45度、集热器面积为70平方米时,太阳能集热系统效果最佳;(2)能够达到制冷机全年连续运行所需辅助热源需开启时间为800h,辅助热源所需提供热量为19200kW,制冷机全年所需总热量为27988kW,太阳能集热系统所对应的太阳能保证率达到68.6%。2)基于TRNSYS平台结合天津地区气象资料在夏季典型日对一60平米住宅应用太阳能驱动制冷机运行情况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制冷机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所提供热源条件下运行所产生的制冷量可满足该建筑物夏季冷负荷需求量。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对太阳能和锅炉联合驱动下的吸收式制冷环保经济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机组全年满负荷运行、辅助热源全年开启时间为800小时核算时,吸收式制冷机碳排放量比电驱动以R22为工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碳排放量少84792.5kg,即减少40%。自行搭建了太阳能和锅炉联合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实验台,并实验研究了外部参数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源水入口温度的升高制冷量升高,COP升高;随冷却水入口温度的升高,制冷量下降,COP降低;随冷冻水出口温度的升高,制冷量升高,COP也升高;冷却水流量增大同冷却水温度降低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相同;冷冻水流量增大对制冷机的制冷量和COP影响不大。为了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对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值与模拟值误差在10%以内,该仿真结果可以为太阳能和锅炉联合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郭紫君,孙晗,党超镔,马国远[6](2019)在《离子液体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最常用的工质对是LiBr/H_2O和NH_3/H_2O。然而,LiBr/H_2O工质对具有腐蚀和结晶的问题,NH_3/H_2O工质对则面临着NH_3本身有毒和需设置精馏装置等问题。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吸收剂可以有效地避免采用上述工质对所带来的弊端。研究和开发适合的离子液体/制冷剂工质对是吸收式制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离子液体,从物性到循环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从应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角度给出筛选工质对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9年02期)

陈永超[7](2019)在《基于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冷热电系统工作环境进行分析,给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六种冷热电余热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新选择,其中包括:利用发电机组缸套水温度的两级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组、吸收式冷风机组、蒸发冷凝吸收式制冷机组、双段吸收式制冷机组;利用发电机烟气余热制冷时COP可达1.3且在低温热源下工作的COP达0.72的烟气/热水型吸收式制冷机组;单独使用烟气的高效烟气余热利用吸收式制冷机组。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启动工作温度进行控制分析。对这六种吸收式制冷机组性能在冷热电系统中运行进行初步评价。可以发现,六种冷热电余热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设计或控制策略均可以在其相应工作环境下得到理想的制冷效率,但由于工作温度不同,效率也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2019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04-21)

岳小洋,李舒宏,徐梦凯,李彦军,杜垲[8](2019)在《基于膜分离器的NH_3-H_2O-LiBr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水-溴化锂(NH_3-H_2O-LiBr)叁元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溴化锂的存在有利于发生过程的进行,降低循环精馏热,但阻碍了吸收氨的传质过程,对吸收性能不利。对此本文提出基于膜分离器的氨-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可将溴化锂从进入吸收器的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而改善吸收性能。并进行了在膜分离器中分离溴化锂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NH_3-H_2O-LiBr叁元溶液在膜分离器中两次循环后分离效率达98%。基于实验中的分离效率,利用Aspen Plus模拟器,进一步模拟分析了基于膜分离器的氨-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并计算其性能系数(COP)。结果表明,与普通叁元循环相比,基于膜分离器的新型循环的能耗较低,性能系数可提高近10%。当发生温度从60℃升高到120℃时,循环的发生器热负荷逐渐降低,COP逐渐增大,最大达0.5869,较普通循环高6%,此时溴化锂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0~30%。(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刘绍文,刘益才,雷斌义,化豪爽[9](2018)在《工质对R134a/[Emim]BF_4-NMP应用于车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R134a/[Emim]BF_4-NMP新型工质对,并以其为基础研发微型车载制冷设备开展了微型车载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理论研究,对每个换热设备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分析了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吸收温度、发生温度以及放气范围对系统各参数及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系统制冷量恒定的条件下,冷凝温度、吸收温度以及发生温度与系统COP成负相关关系,而蒸发温度与放气范围与系统COP成正相关关系.在相关合理的工况内,系统COP均可保持在0.6左右。相较于其他影响因素,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对系统COP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8年S1期)

岳小洋,李舒宏,徐梦凯,李彦军,杜垲[10](2018)在《3363/3364离子膜在NH_3-H_2O-LiBr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NH3-H20-LiBr叁元溶液中溴化锂的存在会使溶液性质发生改变,易于发生过程的进行,但阻碍了吸收氨的传质过程,对吸收性能不利.对此提出了一种膜分离技术,可将溴化锂从进入吸收器的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而改善吸收性能.为检验对溴化锂的分离效果,采用装有3363/3364异相离子交换膜堆的膜分离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NH3-H20-LiBr叁元溶液在膜分离器中一次循环后分离溴化锂的效率达90%,两次循环后分离效率达95%以上。基于上述实验中的分离效率,利用Aspen Plus模拟器,进一步模拟分析了带有这种膜分离装置的NH3-H20-LiBr叁元吸收式制冷系统,并计算其性能系数.结果表明,与普通叁元吸收式制冷系统相比,采用膜分离技术后,NH3-H20-LiBr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可提高近10%.(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吸收式制冷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增强制冷系统的季节适应性,提出一种中温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PTSC)驱动的氨水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对象,根据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在工程求解器(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下,分别建立太阳能集热器模型和制冷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从制冷量、精馏热和系统能效比(COP)叁方面分析了系统高压、系统低压、蒸发器出口温度和精馏器出口质量分数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量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降低;精馏热及COP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增加;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升高时,制冷量和COP均有增加;当精馏器出口氨的质量分数为0.977~0.999,COP在氨水质量分数为0.992时出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驱动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收式制冷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新颖,黄温赟,黄文超,吕续舰.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氨液流动分析[J].渔业现代化.2019

[2].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太阳能集热器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3].孙方田,赵昕宇,髙军伟,田安定,张世钢.基于吸收式制冷和除湿溶液再生的复合冷源系统[J].流体机械.2019

[4].王云山.膜蒸馏海水淡化特性分析及其与吸收式制冷机复合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张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仿真及实验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6].郭紫君,孙晗,党超镔,马国远.离子液体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筛选[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9

[7].陈永超.基于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对比分析[C].2019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论文集(下).2019

[8].岳小洋,李舒宏,徐梦凯,李彦军,杜垲.基于膜分离器的NH_3-H_2O-LiBr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研究分析[J].化工进展.2019

[9].刘绍文,刘益才,雷斌义,化豪爽.工质对R134a/[Emim]BF_4-NMP应用于车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理论研究[J].家电科技.2018

[10].岳小洋,李舒宏,徐梦凯,李彦军,杜垲.3363/3364离子膜在NH_3-H_2O-LiBr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上海理工大学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回热型无泵吸收式制冷系统改进...6 冷剂蒸气随溶液入口温度的变化高于传...回热型无泵吸收式制冷系统改进...无泵吸收式制冷系统示意图回热型无泵吸收式制冷系统改进...

标签:;  ;  ;  ;  ;  ;  ;  

吸收式制冷系统论文_赵新颖,黄温赟,黄文超,吕续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