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食物不仅能够满足我们能量的需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影响着人们对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的感知,传达者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进一步影响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这对在饮食行业中,根据性别角色进行食物选择和设计是有启发意义的。未来的研究不仅应关注于对食物刻板印象的本土化研究,也应该关注于对超重儿童的树立健康的饮食消费观念的研究。
【关键词】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男性化特质;女性化特质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269-02
食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能够满足我们身体对能量的需求,是维持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因此,本篇文章探讨了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社会交往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一些文献已经表明,对食物的选择与摄入量使得人们对他人的形象的感知存在着一定的影响(TeganCruwys,&KirstenE.Bevelander.,2015)。在许多文化中,食物的选择和饮食行为在认同的表达、交流、社会交往、以及表现社会经济地位和性别角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V.Inglis&K.Ball,2005)。
人类学家已经表明,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和摄入量上存在着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特征,例如,人们普遍把肉类视为具有男性化特质的食物,把蔬菜视为具有女性化特征的食物,尽管对食物的男性化和女性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但是他们之间仍然有着一定的共性(Counihan&Kaplan,2004)。
以前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关注于食物营养价值的研究,并没有关于食物社会功能,以及食物本身所传达的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因此,本篇文章主要从食物的选择和摄入量上探讨了食物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这种刻板印象对食物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Vartanianetal.(2007)认为食物是从两个维度去传达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特点:食物的类型和它的数量。目前已经有大量的文献从这两个维度去探讨了食物本身以及食者对食物的选择和摄入量所传达的性别刻板印象。
1.食物的类型与性别刻板印象
以前的研究表明人们确实存在把食物类型和性别角色相关联的刻板印象。例如,美国的大学生把食物进行分类,他们把”烤百吉饼和奶油芝士”和“西红柿意大利面”列为具有女性特质的食物,而“糖浆烙饼”和“烤牛里脊肉”是具有男性特质的食物(Mooney&Lorenz,1997)。
许多的研究已经表明了红色的肉类是最具男性化特点的食物(Vartanian,2015)。第一、这可能是因为它代表了攻击性、刚健的和有力量的行为,这可能与肉类食物的供给者有关(Lupton,1996)。事实上,屠宰者几乎都是男性,从一个社会文化的范畴内去想象一个女性的屠宰者是困难的(Pringle&Collings,1993)。第二、肉类食物通常与有力量、男子气相关联,这与传统观念中的男性化特质的相交程度较高(Rozin,Hormes,Faith,&Wansink,2012),男性吃肉类食物的程度可能让他们感觉更像个男人,这可能是男性吃肉的主要原因(Rothgerber,2013)。因此,它成为最能代表男性化特质的食物。蔬菜、乳制品、水果和甜食通常被视为具有女性化特点的食物。通常女性化的食物与女性吃的较少可能和节食减肥是有关联,经验主义的证据也证明了这些与性别相关的刻板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男性和女性所共有的(Kimuraetal.,20092012;Rozinetal.,2012)。
在西方国家,一些特殊的食物与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关联通常与他们自身的特性有关,例如,健康的价值、卡路里含量和脂肪含量(Oakes,2004)。与男性化相关的肉类食物脂肪含量要更高一点,也更加具有男性化的特质,例如,红色的肉类(Vartanian,2015)。Kimura(2009)检查了在日本人间检查了以性别角色为基础的食物的刻板印象,他们发现人们把低脂肪食物(色拉、水果)和甜食(蛋糕)列入到女性化食物中,另一方面,把许多高脂肪食物(牛肉稻米、面包粉的猪肉炸肉排)列入到男性化食物中。
食物类型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关联不仅表现在外显的水平上,而且表现在内隐的水平上。Rozin,Hormes,Faith,&Wansink(2012)提供了一系列支持肉类和男性化之间内隐关联的证据。研究表明肉类相关的词语与典型的男性化名字匹配比与女性化名字匹配时,反应时更短,反应更快,人们存在男性化与肉类相关的内隐的偏见。这些发现都表明,肉确实是与男性相关联,它提高了男性对与男性化特质相关联的肉食消费的可能性,并且避免了与女性化特质相关联的素食消费的可能性。Rothgerber(2013)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念,证明男性化特质与牛肉的消费呈正相关,与素食的饮食呈负相关。
2.食物摄入量与性别刻板印象
除了食者对食物的类型的选择、食者对食物总摄入量也与性别刻板印象相关(Vartanian,Herman,&Polivy,2007)。对于食物摄入量的研究最初起源于对节食减肥者和进食障碍者的观察中,而这些主要在女性中间较为突出。我们的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是以瘦为美,瘦也变成了女性性别角色的一部分,而瘦与较少的食物摄入量有关。深入研究了摄入量与女性之间的关联发现女性的食物摄入量普遍较小。Chaiken和Pliner(1987)的研究结果显示,比起在两餐中吃的较多的女性目标,在两餐中吃的较少的女性在直接和间接测量中都被评估为有更多的女性化特质和较少的男性化特质。然而,男性目标的女性化特质并不受到食物摄入量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了食物的摄入量可能与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相关,但是与组成性别角色清单的特殊的刻板印象特质并无必然的关联。
以上的研究使用视觉的方式呈现的。Vartanian(2000)用录音或者一段文字描述女性吃较多食物和较少食物的材料,结果显示,无论目标的呈现方式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吃较少食物的女性被评估为有更多女性化特质和较少的男性化特质,研究也表明女性更愿意吃更多女性化特质的食物。
此外,食物的外观随着服务的风格和对相同食物的布置而发生改变。几个研究表明食物的服务和食物与餐具的交互作用可能影响食物的消费和评估(Schifferstein,2009;Wada,Tsuzuki,Kobayashi,Hayakawa,&Kohyama,2007)。因此,许多的大厨和烹饪的业余爱好者都关注于食物在碟子中的排列,因为他们知道美学的作用会影响人们对食物味觉和可口性的祈祷,进而产生去吃它们的欲望(Wadhera&Capaldi-Phillips,2014)。一系列的研究证据表明把相同的食物整齐地排列在盘子中要比以凌乱的方式呈现更能得到人们的喜爱(Zellneretal.,2011)。整洁地并有创造性的呈现要比凌乱的传统的方式呈现更能引起人们对食物的一个好的评估(Zellner,Loss,Zearfoss,&Remolina,2014)。此外,碟子对饮食行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视觉感知方面,而且表现在社会认知领域,影响着对食物性别角色的感知(Kimura,A.,Wada,Y.,2012)。
总之,人们通过食物类型和它的份量来判断食物和食者所具有的性别刻板印象。除此之外,食物的环境(XiangChen,&XiningYang,2014)、呈现食物时的碟子(NicolettaCavazza,&MargheritaGuidetti,2015;Kimura,A.,&Wada,Y.,2012)、以及碟子的粗糙度和优雅度(Helgeson,1994)也影响着人们对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的感知。这些判断都影响着人们对食物的选择。结果也表明,人们更愿意去选择与他们的性别角色相一致的食物,这对于在饮食行业中,根据性别角色进行更具针对性的食物设计是有启发意义的。
3.展望
人类学家已经表明,尽管会有一些特殊的变化,但是食物与男性化和女性化之间存在于每一种文化当中(Counihan&Kaplan,2004)。在我国,麻辣烫是否被认为是比较女性化的食物,烤全羊是否被认为是比较男性化的食物?人们是否食物的选择和摄入量来进行印象管理。因此,了解关于这一领域的跨文化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对于这一领域研究群体而言,关注更多的是成人,缺乏儿童的研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超重儿童也随之增多,关于超重儿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MargaretC.Campbell和KennethC.Manning(2015)发现,激活儿童对卡通人物(正常和超重的卡通人物)的刻板印象,影响着儿童对于食物的消费。但是关于儿童消费刻板印象的形成过程目前尚不清楚,以及怎样有效地在儿童中传达一种健康的饮食消费观念也将是未来的研究中需要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Conner,M.,Johnson,C.,&Grogan,S.(2004).Gender,sexuality,bodyimageandeatingbehaviours.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9,505-515.
[2]Chaiken,S.,&Pliner,P.(1987).Women,butnotmen,arewhattheyeat.Theeffectofmealsizeandgenderonperceivedfemininityandmasculinity.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13,166-176.
[3]Kimura,A.,Wada,Y.,Goto,S.,Tsuzuki,D.,Cai,D.,Oka,T.,&Dan,I.(2009).Implicitgender-basedfoodstereotypes.SemanticprimingexperimentsonyoungJapanese.Appetite,52,51-54.
[4]Kimura,A.,Wada,Y.,Asakawa,A.,Masuda,T.,Goto,S.,Dan,I.,etal.(2012).Dishinfluenceuencesimplicitgender-basedfoodstereotypesamongyoungJapaneseadults.Appetite,58,940-945.
[4]London:Sage.D.(1996).Food,thebodyandtheself.London:Sage.
[5]MargaretC.Campbell,KennethC.Manning,&BridgetLeonard.(2015).Kids,cartoons,andcookies:Stereotypeprimingeffectsonchildren'sfoodconsumption.JournalofConsumerPsychology,4C,8.
[6]Oakes,M.E.(2004).Goodfoodsgonebad."infamous"nutrientsdiminishperceivedvitaminandmineralcontentoffood.Appetite,42,273-278.
[7]Pringle,R.,&Collings,S.(1993).Womenandbutchery.Someculturaltaboos.AustralianFeministStudies,8,29-45.
[8]Rozin,P.,Hormes,M.J.,Faith,S.M.,&Wansink,B.(2012).Ismeatmale?Aquantitativemultimethodframeworktoestablishmetaphoricrelationships.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39,629-643.
[9]Rothgerber,H.(2013).Realmendon’teat(vegetable)quiche.Masculinityandthejustificationofmeatconsumption.PsychologyofMen&Masculinity,14,363-375.
[10]Schifferstein,H.N.J.(2009).Thedrinkingexperience.Cuporcontent?FoodQualityandPreference,20,268-276.
[11]TedMHsu,&JoelDHahn.(2015).HippocampalGLP-1ReceptorsInfluenceFoodIntake,MealSize,andEffort-BasedRespondingforFoodthroughVolumeTransmission.Neuropsychopharmacology,40,327-337.
[12]Vartanian,L.R.(2000).Perceivedfemininityandweightasafunctionofmealsize.UnpublishedMaster’sThesis,UniversityofToronto.
[13]Vartanian,L.R.,Herman,C.P.,&Polivy,J.(2007).Consumptionstereotypesandimpressionmanagement.Howyouarewhattoeat.Appetite,48,265-277.
[14]Vartanian,L.R.(2015).Impressionmanagementandfoodintake:currentdirectionsinresearch.Appetite,86,74e80.
[15]V.Inglis&K.Ball.(2005).Whydowomenoflowsocioeconomicstatushavepoorerdietarybehavioursthanwomenofhighersocioeconomicstatus?Aqualitativeexploration.Appetite,45,334-343.
[16]Wada,Y.,Tsuzuki,D.,Kobayashi,N.,Hayakawa,F.,&Kohyama,K.(2007).Visualillusioninmassestimationofcutfood.Appetite,49,183-190.
[17]Wadhera,D.,&Capaldi-Phillips,D.E.(2014).Areviewofvisualcuesassociatedwithfoodonfoodacceptanceandconsumption.EatingBehaviors,15,132-143.
[18]XiangChen,&XiningYang.(2014).Doesfoodenvironmentinfluencefoodchoices?Ageographicalanalysisthrough“tweets”.AppliedGeography,51,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