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延分布论文_王澜,戴贤春,习年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延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延,时分,端到,稳定,向量,网络,变电站。

时延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王澜,戴贤春,习年生[1](2019)在《基于偏置伽马分布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及紧急处置时延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及紧急处置时延特性进行分析,提出1种地震预警及紧急处置时延精确概率分布函数——偏置伽马分布模型。采用国内和日本天然地震记录数据作为输入对某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进行现场试验,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偏置伽马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描述时延的偏置量及分布特征的有效性,表明地震预警时延和紧急处置时延服从偏置伽马分布。通过建立不同紧急处置路径和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时延的概率事件模型,采用偏置伽马分布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各级别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总时延分布特征与规律,并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在Ⅱ级和Ⅲ级地震预警情况下,从首台站地震P波初至,到铁路局中心系统以GPRS方式向车载装置发送地震紧急处置信息,再到车载装置自动触发列车紧急制动,总时延在50%,70%和95%概率下分别为2.34,2.68和3.63s,证明我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及紧急处置技术方案有效、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高会生,吴艳[2](2018)在《分组传送网不确定时延分布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组传送网(PTN)承载时分复用(TDM)业务所产生的时延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对不确定时延分布进行准确描述。首先分析了端到端不确定时延的构成要素,并描述了TDM业务在分组传送网上各类网络节点的不确定时延分布;然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算法设计,并得出了能反映各类网络节点不确定时延的确定分布;最后考虑缓存深度和分组封装长度等因素,仿真研究了不确定时延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来优化PTN承载TDM业务的时延特性。(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宋国海[3](2018)在《VoLTE呼叫端到端接通时延分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VoLTE呼叫接续时长大幅缩短,因此用户感知时延非常明显。由于VoLTE网络结构复杂,新增或升级改造的配套网络设备繁多,各设备存在大量的调测任务,在VoLTE网络建网初期难以达到VoLTE的1~2s级别的接通时延要求,甚至还有可能远大于传统2G/3G的接通时延标准。VoLTE业务端到端接通时延分析在VoLTE网络建设演进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用户感知指标的分析非常必要。(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期刊2018年09期)

包宇航[4](2018)在《光分布时延底躁容量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光分布的工作原理,从系统干扰、时延影响、底噪抬升等问题进行展开,深入分析了光分布系统可能会遇到的主要干扰问题和相关解决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13期)

邓晓衡,曹德娟,潘琰,沈海澜,陈志刚[5](2017)在《一种基于时延约束的社会网络信用分布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时延约束的影响力最大化问题(influence maximization with time-delay constraint,IMTC)定义为在时延约束条件下,选取网络中一部分初始用户,使得影响力传播过程结束后网络中被成功影响的用户数量最多.现有研究工作主要依据网络结构优化影响力传播模型,或改进启发式算法提高初始节点的选取质量,影响力传播过程中的时间延迟特性及时延约束条件往往被忽略.针对这点不足,基于时延约束的信用分布模型(credit distribution with time-delay constraint model,CDTC)综合考虑见面概率和条件激活概率对信用分配进行优化定义,同时将相邻节点之间不断见面并激活对信用分配的阻碍作用映射到传播增量路径中,最后根据信用分布函数,使用基于时延约束的贪心算法GA-TC,递归选取边际收益最大的节点组成初始节点集合.实验结果表明:在CDTC模型上使用GA-TC算法不仅能够保证初始节点的选取质量,而且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及更好的行为执行预测能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7年02期)

于玲[6](2017)在《Alpha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韧性时延估计新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信号处理领域的重要问题,时间延迟估计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在无线定位、语音、工业控制、天文和医学辅助诊断等领域得到许多成功应用。传统上,很多时延估计算法均假设信号上附加的噪声符合高斯分布。这种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合理的。但是,无线通信、雷达、水声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遇到的许多信号和噪声,常具有较强的脉冲性,这时高斯分布假设往往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这种具有较强脉冲特性的噪声,通常使用Alpha稳定分布对其进行描述。早期的Alpha稳定分布信号处理理论是基于分数低阶统计量的,但是这类算法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分数低阶矩阶数p的选取需要满足p小于Alpha稳定分布噪声的特征指数,而Alpha稳定分布噪声的特征指数是很难通过先验信息得到的。另外,分数低阶统计量不包含二阶统计量,数据的处理不能充分利用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提高时延估计算法的精度和韧性为目的,从整数时延估计、非整数时延估计和时延与多普勒频移联合估计叁个方面,对Alpha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的韧性时延估计问题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Alpha稳定分布环境下的整数时延估计的韧性问题,设计了基于加权相关熵谱密度的时延估计算法。理论分析表明,对相关熵谱密度进行白化不仅不改变相关熵峰值的位置,而且通过白化过程可以进一步加强算法的抗噪声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引入相关熵所增加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分数低阶统计量理论的算法,本文所提算法在脉冲噪声环境下,特别是强脉冲性噪声环境下具有明显的优势。(2)针对Alpha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的非整数时延估计的分辨率或精度问题,在证明了 Alpha稳定分布环境下使用相关熵理论合理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相关熵诱导距离的非整数时延估计算法。针对该算法对相对带宽参数较为敏感的问题,引入自适应参数估计理论,提出了基于最大相关熵准则和Lagrange非整数时延滤波器的非整数时延估计算法,提高了算法对不同信号的自适应调整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抗脉冲噪声能力和较强的信号适应性。(3)针对Alpha稳定分布噪声和同频干扰条件下的时延与多普勒频移联合估计问题,提出了基于Sigmoid变换的联合估计算法,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算法在Alpha稳定分布噪声条件下的有效性,分析了脉冲噪声条件下该算法优于基于FLOS算法的原因。为了提高算法的灵活性,在Sigmoid变换中加入倾斜系数,并在算法中使用了多个可调Sigmoid变换循环互模糊函数估计子,提出了广义Sigmoid变换联合估计算法,提高了信号中所包含信息的利用率,并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抗脉冲噪声能力。并进一步从理论和仿真两方面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1-14)

杨博,魏路平,占震滨,李永杰,江全元[7](2015)在《基于概率分布的广域测量系统时延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时延是广域测量系统(WAMS)应用于广域阻尼控制所需计及的重要因素,如何描述WAMS通信时延尚缺乏有效的模型,因而提出了基于概率模型的WAMS通信时延特性建模方法。在浙江电网WAMS实际运行工况下,根据WAMS数据包特点以及通信结构,对相量测量单元(PMU)子站到WAMS主站的总体通信时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时延数据的统计特点,结果表明:各PMU子站通信时延均值都小于100ms,多数PMU子站通信时延大于100ms的数据占比小于1%。最后基于浙江电网WAMS大量实测数据对通信时延采用概率模型进行建模,表明对于不同时段,不同PMU子站,采用莱斯分布能够有效地表征WAMS通信时延的分布特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5年12期)

杨江[8](2015)在《空时分布源DOA-时延参数联合估计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复杂的无线通信环境中,用户信号经过折射、绕射以及散射等原因产生多径传播现象导致在空间上、时间上的角度扩展和时延扩展造成码间干扰以及同信道干扰,这些干扰都是影响现代无线移动通信质量的重要原因。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空、时联合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信号的多径传播、增大系统容量以及提高通信质量等好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适用价值。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以无线通信环境多径传播为研究对象,深入地分析了现有信道模型,对空时分布式多径信号参数联合估计算法进行了改进以及提出了新的估计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基于已知分布函数情况下的空时分布式信道模型,分析了空时信道模型噪声间的相干关系以及经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去卷积后的信道噪声方差形式,发现传统的空时参数联合估计方法在经过去卷积后可使得信道的噪声方差变大从而影响信号子空间,从而导致估计的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通过计算空间协方差矩阵和时延协方差矩阵来构建空间传播算子和时延传播算子,利用传播算子和阵列流行向量正交性质可以搜索出空时联合参数信息,然后通过联合传播算子的正交投影来实现空时参数配对。根据均匀线阵相邻元素间相位上保持旋转不变特性,计算空间算子和时延旋转算子来估计空间和时延参数,该方法无需谱峰搜索就能够有效的估计出中心DOA和中心时延。与现有的最大似然准则、谱估计以及子空间的空时分布式多径信号参数联合估计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改进子空间分解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解以及多维参数估计中优化问题,从而降低算法复杂度,而且具有较好的算法性能。分析了空时分布源多径簇信号在信道中的稀疏特性,提出了基于稀疏重构的相干空时分布式多径簇信号的参数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在未知空时分布式多径簇信号的角度密度函数和时延密度函数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估计出中心DOA和中心时延,在知道其角度和时延的密度函数的分布扩展形式下,则可以利用稀疏重构方法估计出其角度扩展和时延扩展,具有估计精度高、分辨率好以及对信号的分布特性不敏感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5-12)

宋爱民[9](2015)在《稳定分布噪声下时延估计与波束形成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延迟估计与波束形成是信号处理领域两个重要的研究分支。在时间延迟估计与波束形成的研究中,通常假设接收机或阵列传感器接收的噪声服从高斯分布,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假设是合理的。然而,在无线通信、雷达、水声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遇到的信号和噪声,有时会呈现出显着的脉冲特性和厚拖尾特征,采用稳定分布噪声模型描述更合理。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Renyi熵、相关熵、改进的马氏距离、分数低阶统计量、概率密度函数的Parzen核估计等技术,研究稳定分布噪声下时延估计和波束形成算法,具体工作描述如下:(1)分别以Renyi熵与相关熵为代价函数,设计稳定分布噪声下韧性时延估计算法,并给出以Renyi熵与相关熵为代价函数的合理性解释。首先,分别推导了对称稳定分布Renyi二次熵与相关熵的参数表示;根据这两个参数表示,证明了两种等价性:最小误差熵准则与最小分散系数准则等价;对于位置参数为零的对称稳定分布,最大相关熵准则与最小分散系数准则等价。并将上述结果应用于稳定分布噪声下的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中,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其次,利用相关熵可以刻画随机过程相似性这一特征,对传统的平均幅度差函数时延估计算法进行改进,改进算法在接收数据较短时性能更优。最后针对稳定分布噪声下固定分数低阶模糊函数的参数,引起的到达时间差/到达频率差联合估计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改进马氏距离,并证明其具有线性不变性,将改进马氏距离与分数低阶模糊函数结合,设计了参数自适应选取的分数低阶模糊函数算法,降低了估计的误差。(2)将分数低阶统计量方法分别与可变对角载入、广义秩模型等技术结合,解决稳定分布噪声下存在信号失配时的波束形成问题。首先分析了分数低阶最小功率无畸变响应(FrMPDR)波束形成的白噪声增益,相比传统的最小功率无畸变响应波束形成,FrMPDR白噪声增益更大的原因在于,它对应的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散程度更小。其次,将迭代最小p范数算法与对角载入技术结合,设计了具有可变对角载入的在线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它在稳定分布噪声下,特别是信号存在指向误差和阵列存在随机扰动时,相比传统的鲁棒波束形成器,具有更高的输出信号干扰噪声比。最后讨论了分数低阶协方差矩阵的可逆性,并将其引入波束形成的广义秩模型中,该波束形成能够在抑制稳定分布噪声的同时,减小由于信号失配对波束形成的影响。(3)针对稳定分布噪声对恒模波束形成的影响,提出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匹配的恒模波束形成算法。通过输出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和期望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匹配的最大化,结合概率密度函数的Parzen核估计方法,设计了适用于稳定分布噪声下无约束的恒模波束形成算法;进一步地对该算法增加线性约束,推导出线性约束条件下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匹配的恒模波束形成算法,达到提取感兴趣信号的同时抑制恒模干扰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2-07)

赵建利,冯卫强,李宣义,孙祎[10](2014)在《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端到端信息的统计时延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信息的端到端传输时延上界计算及对此确定上界的定量评价对前期网络设计及运行过程中实时性能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中突发信息流具有自相似性的特点,引入分形漏桶模型对智能变电站突发信息流进行信息建模,应用确定网络演算和统计网络演算计算端到端信息传输的确定时延上界及统计时延分布,不仅能够在信息传输前准确判断传输时延能否满足时限要求,而且通过统计时延分布客观评价了该上确界的悲观程度。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时延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组传送网(PTN)承载时分复用(TDM)业务所产生的时延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对不确定时延分布进行准确描述。首先分析了端到端不确定时延的构成要素,并描述了TDM业务在分组传送网上各类网络节点的不确定时延分布;然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算法设计,并得出了能反映各类网络节点不确定时延的确定分布;最后考虑缓存深度和分组封装长度等因素,仿真研究了不确定时延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来优化PTN承载TDM业务的时延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延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王澜,戴贤春,习年生.基于偏置伽马分布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及紧急处置时延特性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19

[2].高会生,吴艳.分组传送网不确定时延分布的仿真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8

[3].宋国海.VoLTE呼叫端到端接通时延分布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8

[4].包宇航.光分布时延底躁容量研究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

[5].邓晓衡,曹德娟,潘琰,沈海澜,陈志刚.一种基于时延约束的社会网络信用分布优化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

[6].于玲.Alpha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韧性时延估计新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7].杨博,魏路平,占震滨,李永杰,江全元.基于概率分布的广域测量系统时延特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8].杨江.空时分布源DOA-时延参数联合估计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9].宋爱民.稳定分布噪声下时延估计与波束形成新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5

[10].赵建利,冯卫强,李宣义,孙祎.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端到端信息的统计时延分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论文知识图

散射模型散射信号Fig5.2Thesignalofbackscatt...衰落信道的功率时延特性和频率间隔相...广域后备保护时延分析模型哈尔滨至日本的时延测试曲线CBR1的分组时延分布曲线

标签:;  ;  ;  ;  ;  ;  ;  

时延分布论文_王澜,戴贤春,习年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