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院建筑;门诊楼;设计理念;设计内容;注意事项
一、医院建筑中门诊楼设计理念
医院建筑门诊楼设计过程中,人性化作为首要要求,基于现阶段大众就诊压力日益增加,门诊楼人流量随之增大,一些病患人员身体虚弱,行动不方便,而就诊流程过于复杂,其会浪费大量时间,致使部分病患人员病情出现恶化情况,因此在较短时间内做好高质量诊断尤为重要,其能够有效缩短病患人员诊断检查时间。门诊楼使用过程中,基于人流量过大情况,建筑内部交通已成为关键性问题,而门诊楼交通主要用于达到病患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各种需求,所以基于上述情况,要求医院门诊部配置一定数量自动扶梯、电梯及楼梯,这样才可有效缓解门诊楼内部繁忙交通。同时很多病患人员基本在亲人朋友陪伴下开展就医活动,这样要求门诊楼内部一楼大厅面积足够大,尤其设置一定数量的休息座位,这样便于上述人员休息需求[1]。
二、医院建筑中门诊楼设计内容
2.1造型结构设计
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及大众要,医院建筑外观要求逐渐增多,尤其对于门诊楼来说,其外观不仅要求具有美观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医疗功能,例如基于相关数据可知,柔和色彩能够明显稳定人的心理状态,因此门诊楼色彩要求保持一定的柔和性,这样能够保证病人心情较为平稳,进而对于病人身体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门诊楼建筑设计不能采用过于前卫设计思维,尽量做到简单大方,确保病人视觉舒适度,并且门诊楼外面应采用白色瓷砖,营造轻松的建筑氛围,保证病人具有良好心态。门诊楼外表面可使用幕墙,这样能够提升整体医院门诊楼整体科技感,还可有确保门诊楼内部采光充足程度,并适当降低各种资源消耗,环保节能效果较为明显。门诊楼设计过程中,病人需求作为设计核心目标,确保为病人营造科学及舒适的就医环境,这样有助于病人病情恢复。门诊楼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有效措施应对一些自然灾害,尤其将防地震功能作为门诊楼结构设计的首要要求,例如某医院门诊楼能承受9级地震,这样能够降低自然灾害威胁性,确保病人就医环境安全性。
2.2门诊楼应变设计
2.2.1门诊流程
一般来说,门诊流程较多,其具体包括到达、问询、挂号、候诊、诊疗、化验、核价付费、取药以及离开等诸多环境,尤其新型门诊模块应用过程中,问询挂号能够实现网络化,诊疗门类分类更加精细,并且门诊功能日益增多,工作流程相应加速。现阶段每日医院就诊病患人数大幅度增多,这样会导致下来问题日益凸显,其具体内容如下所示。首先分区不清晰,尤其功能分区日益增多,这样致使病患人员难以在较多时间内完成各个流程环节。其次流线阻塞情况严重,而且交叉流线及穿套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患人员门诊行动方便程度。最后候诊环境质量差,存在着局促、拥挤及吵闹等情况,这样会明显增加病患人员紧张感,起会显著减弱就诊体验以及降低诊疗效率[2]。
2.2.2门诊楼应变设计相关注意事项
基于上述问题可知,实际门诊楼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及工作人员应当重视下列四个方面问题。首先现阶段各个医院就诊人员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因此要求门诊大厅空间充足性,尤其预留一定后续使用空间,并且医院网络化功能也需一定的独立区域,防止持续人流交叉情况。其次医院各个科室应根据相近集中原则实施整体布局,尽量减少大厅与各个科室候诊区域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而降低流线干扰程度。再次科室布局过程中,设计单位应重点衡量科室诊疗特殊性以及就诊人员个体差异性,尽量达到医患双方便利性需求。接下来依据科室候诊和诊疗特点造成良好的候诊环境,尤其在各个区域均布设问询台。
2.3门诊楼空间设计
通常对于门诊楼来说,其空间系统具体包括点状、线状、枝状以及网状等类型。首先点状空间系统具体包括共享式以及辐射式,其中共享式空间具体指门诊大厅和候诊厅采用整合连接方式,这样能够促使整体空间布局尤为简洁,而共享大厅开口可在较短时间内将患者分流至所需候诊科室,空间设计更加紧凑。同时辐射式主要为已有分支向外延伸,其和四周环境保持密切关联性,然后依据门诊楼环境条件各个分支空间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对于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而言,其门诊科室数量多,而大厅面积及周长较为有限,如果使用共享式布局常产生候诊面积较为有限问题,这样难以有限区分一次及二次候诊。门诊楼空间采用辐射式布局,主要以大厅周边以放射性方式布局门诊科室,这样使公共科室及人数少科室主要布局在大厅四周[3]。
其次线状空间形式表现出明显引导性以及序列性,其主要用作辅助性空间,如果进一步提升整体空间公共性,便需依据具体情况扩大线状走道宽度。
接下来和线状系统比较来说,枝状空间组织形式灵活性尤为突出,这样有利于医院后续发展及扩建。该空间系统设计过程中,交通主干应规划为门诊街,而门诊科室则主要沿街道两侧开展设计,构建水平脊骨式结构,而上述空间形式有助于患者使用,这样便于提升整体管理便捷程度。
最后网状空间设计作为枝状系统升级,其主要随着门诊功能日益增多而应用增加,基于科学合理的网络组织形成高规整度建筑平面,构建整体性及高适应性建筑空间。处于这种网状空间体系内,门诊科室可向任意准许方向设置,还可为主网络提供一定的服务,提升各个科室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上述网状空间可有效营造各种自然通风采光的庭院空间,提供高质量的就诊环境。
2.4门诊楼智能化系统设计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已广泛引入各种智能化理念,尤其用于提升建筑使用、控制、服务及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而营造高效、舒适及安全的就诊空间,其作为当前综合医院门诊楼核心要求之一。门诊设计阶段,采用一定措施为病患人员提供高质量、舒适及便利性医疗服务,尤其硬环境设计过程中,门诊设计尽量实现“一医一患一室一床”,这样能够有效确保病患人员隐私性,并基于软环境基础上实现图像、语音及其他信息系统等诸多服务功能。对于现代智能化建筑来说,确保设计布线系统科学性,其能够有效确保建筑功能实现,尤其利用各种先进性技术措施及布线方案,用于全面提升网络性能,例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均离不开高质量的结构化布线系统。
同时自动化系统具体包括空调系统、物流传输系统及背景环境调节系统,空调系统设计均可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其能够全面提升医院空气质量,用于有效降低噪音,因此可以将传感器设置在空调系统排风口,便可增加环境检测力度。物流传输系统设计可有效减少内部交通压力,这可全面提高整体物流时效性。背景环境调节系统可对于门诊楼大厅及候诊厅软环境实施合理调节,并在医院范围内播放舒缓性音乐,尽量平复病患人员情绪,基于背景灯光相关调整,这样能够有效改善门诊楼整体就医环境。另外医院门诊楼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电子信息系统、大屏显示系统、导医系统和计算机查询视频系统等,基于上述系统设置,能够及时查找病患人员个人信息,提示患者就诊室位置及路线,还可为患者提供医院消费查询服务,利用视频系统提供电话预约及远程门诊、会诊等诸多服务,这样便可全面降低病患人员各项就医成本[4]。
三、门诊楼设计阶段相关注意事项
实际门诊楼设计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较多,其对于整体设计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其中重要性注意事项大体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3.1重视装修设计效果
一般来说,门诊楼装修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其为进出人员呈现的具体感观,所以门诊楼装修过程中应将病人感观置于首要位置,尽量提升病人心情舒适程度以及身体恢复速度。同时门诊楼装修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确保各种内部功能可达到病人相关需求,装修设计团队应当全面重视门诊楼内部的色彩搭配,确保楼内色彩满足病患人员审美感观要求。基于社会及国民经济深入发展,大众审美观念随着改变,长期以来,医院色调基本为白色,这种颜色能够有效凸显医院整洁干净,提升病患人员心情舒适程度。但对于医院来说,白色易被弄脏,打理性极差,病患人员也会产生冷冷感觉,所以现阶段绝大多数医院已不再单纯使用白色,而是利用大量颜色,这样能够提升医院色彩丰富程度,用于全面降低病患人员对于医院的陌生感,能够对于病患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帮助。
3.2尽量丰富医院内部空间
医院环境质量与病患人员心情具有直接关联性,进而对于病患人员病情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所以高质量医院环境重要性尤为突出,门诊楼内部设计应当保持合理化及人性化要求,尽量构建舒适、温馨及安静就医环境,这样为病患人员病情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确保挂号、拿药窗口数量,提升流程处理速度,防止医院大厅人流量过多,对于病患人员产生一定的压抑感,这样对于病患人员病情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门诊楼内部做好相应的采光措施,这主要由于阳光能明显提升心情愉悦程度,促使病患人员保持心态平和。另外医院内部应大量设置各种绿色植物,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病患人员心情,然后才有各种先进技术及理念,构建和传统医院差异性空间,这样可进一步平稳病患人员心理状态。
3.3重视门诊楼防火规范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防火作为重要环节之一,尤其表现为人流量较大门诊楼,假使其发生火灾,后果极为严重,所以医院门诊楼防火要求应高于标准建筑防火要求,这样可确保门诊楼不发生火灾问题。同时门诊楼内部设置一定数量安全逃生通道,尤其门诊楼日常运作阶段,确保逃生通道畅通程度,即使发生火灾状态下也能保证相关人员及时疏散撤离要求。另外要求门诊楼内部配置各种类型灭火器,相关工作人员应定期对于这些设备进行有效检查,保证其可正常使用,门诊楼内也需设置高质量、高效率防火系统,这样可在建筑起火后及时消除火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建筑中门诊楼设计质量对于就诊人员身体恢复极为重要,因此要求相关设计单位及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认真做好门诊楼设计工作,尤其引入各种先进理念及方法,用于全面提升门诊楼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程萌,郝晓赛.浅析现代城市大中型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的流行态与困境——以北京市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9):91-92.
[2]吴宇强,WuYuqiang.浅谈现代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以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及门诊楼为例[J].华中建筑,2017(5):37-41.
[3]韩丹.浅谈山地城市医院建筑设计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分院门诊医技楼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