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营养效率论文_贾梦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营养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率,营养,高效,大豆,蜈蚣草,氮素,营养盐。

磷营养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贾梦茹[1](2019)在《根际砷还原菌及氮磷营养对蜈蚣草砷污染修复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砷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有毒类金属,砷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已成为全球性的威胁。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发现为砷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了可能。目前,蜈蚣草已经被应用于砷污染土壤和水体的修复实践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尽管蜈蚣草在植物修复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其修复效率依然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包括土壤砷的生物利用性低,以及植物生长缓慢、生物量小等问题。根际砷还原菌及氮磷营养是影响蜈蚣草植物修复效率的两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根际菌介导的砷转化对促进蜈蚣草根际砷的活化有显着的作用,根系氮磷营养也对蜈蚣草的生长和砷积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探究根际菌砷还原及氮磷营养对蜈蚣草砷污染修复的潜在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于修复效率的提高和修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际圈是蜈蚣草接触砷等污染物的首要介质,根际菌介导的砷转化深刻影响着根际砷的形态与归趋。在此前的研究中,筛选所得的蜈蚣草根际菌多为砷还原菌,它们可能有助于活化土壤砷,提高蜈蚣草对砷的吸收和积累。然而,此前研究对蜈蚣草根际由微生物介导的AsV到AsⅢ的转化关注有限,且对根际菌砷还原的分子机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生理实验和基因组测序分析了一株最近发现的蜈蚣草根际还原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VR-YHB l-1的砷还原特性及相关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Bacillus sp.PVR-YHB 1-1可耐受20mM AsV,并具备很强的砷还原和外排能力。通过全基因组分析,鉴定了两个抗砷操纵子arsRacr和arsCDA和arsRKacr3arsC,它们可能赋予了Bacillus sp.PVR-YHB 1-1高效的抗砷特性。作为蜈蚣草根际菌,Bacillus sp.PVR-YHB]-1活跃的砷还原和外排行为可以提高根际砷的生物利用性,并且促进蜈蚣草对砷的吸收和积累,在砷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此外,充足的氮(Nitrogen,N)和磷(Phosphorous,P)营养是保证植物旺盛生长和有效修复的前提。理解蜈蚣草的砷吸收和积累如何对氮磷营养作出响应,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施肥策略,从而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硝酸盐(Nitrate,NO3-)和磷酸盐(Phosphate,Pi)是植物从土壤中获取氮磷的主要形式。然而,N03-对蜈蚣草砷吸收和积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探讨了不同NO3-和Pi供应水平对蜈蚣草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03-供应的增加抑制了蜈蚣草对砷的吸收和积累,在磷充足时这种趋势尤为显着。同时,蜈蚣草根部的磷含量也略有下降,说明N03-可能通过对磷转运蛋白(Phts)的影响抑制了Pi和AsV吸收。为验证这一现象是否与磷转运蛋白的响应有关,本研究对不同N03-供应水平下蜈蚣草根部PvPhtl;3转录水平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砷胁迫下,PvPht 1;3的表达仅在中氮处理下被诱导上调,说明PvPht1;3仅在中等适宜的氮供应水平下对AsV的吸收起到主要的介导作用,并可能对高氮抑制的砷吸收有所贡献。同时,N03-对砷吸收和积累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其他机制,例如潜在的高AsV亲和磷转运蛋白的参与,以及N03-导致的根际pH的升高和阴离子的竞争拮抗作用。在较低的氮营养下,蜈蚣草组织中的砷积累及总量都更高,因此在蜈蚣草砷污染修复的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调节施肥比例,在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保证高效的砷去除。(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4)

邢义莹[2](2015)在《燕麦磷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燕麦品种磷高效育种所需的种植资源,培育磷高效型基因型燕麦,进一步提高磷的利用效率、节约保护磷矿资源。本研究采用营养液培养初筛、土培验证和大田种植鉴定的方法,评价50个燕麦种质磷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磷效率不同的燕麦品种在不同磷浓度下的生物量及磷营养的影响分析,明确了水培筛选燕麦耐低磷基因型以磷浓度0.01mmol/L为低磷处理。(2)在营养液培养试验中,经过低磷处理的植株的生物量明显的低于正常供磷处理的品种,不同燕麦品种根冠比均较对照有所增加,不同燕麦基因型磷效率存在显着差异。以磷利用效率相对值的平均值为指标,筛选出了925、とゅた、V7、无名25、W85、蒙燕7202、力5、V22、SvalΦf03410、草莜1号、温泉燕麦、燕科1号、833、ULTIMA、太丰、白燕5号共16个磷高效品种;Onyllian、MARION、莜麦4400、大燕麦、晋燕2004、蒙农大燕1号、白燕4号、6518、加9、加3、坝莜8号、V18、鉴19号13个磷低效的品种。(3)在盆栽验证试验中,在低磷胁迫下植株的生物量,磷含量和磷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5.2%、30.8%和66.0%,除磷含量外均小于正常施磷水平9.1%、30.2%和73.3%,说明低磷胁迫加大了基因型间的差异。同时也表明不同燕麦基因型耐低磷胁迫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具有遗传改良的遗传基础。通过对不同燕麦品种的相对磷利用效率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相对磷利用效率较高的品种有白燕5号、白铃铛麦、925、V1、V7、蒙农大燕2号、大燕麦、加6、坝莜1号、燕科1号、蒙燕8498、晋燕2004、太丰、鉴19、YS0404、白燕2号、6518。相对磷利用效率较低的品种有莜麦4400、W85、白燕4号、无名25、夏莜麦、加3、草莜1号、蒙农大燕1号、加10。(4)在大田种植鉴定的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燕麦品种在相同磷胁迫下,对其产量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在田间试验中相对产量较高的品种有SvalΦf03410、燕科1号、Onyllian、6518、925、加10、とゅた、、W85、蒙燕7202、白燕5号、V7、坝莜8号。相对产量较低的品种有保罗、白铃铛麦、草莜1号、ULTIMA、加9、V22、 CAPTTAL、蒙燕8498、加6、晋燕2004、鉴19、6583、莜麦4400。(5)综合以上结果筛选出燕科1号、925、白燕5号和V7号4个燕麦品种(系)为磷高效基因型,莜麦4400号燕麦品种(系)为磷低效基因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丰锴斌,蒋元勇,章茹,卢龙[3](2014)在《有无内部存水区的植生滞留槽中氮磷营养盐去除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2套不同结构的模拟装置,探讨内部存水区(IWS)的设置对氮磷营养盐去除效果的影响。以物质去除效率法计算营养盐NH+4-N、NO-3-N、TN和TP的去除效率并进行ANOVA差异性分析,研究雨水径流营养盐浓度在模拟装置中的沿程变化。结果表明:IWS的设置对NH+4-N的去除无显着影响,平均去除率均大于95%;对NO-3-N、TN和TP的去除效率影响显着,NO-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98%,87.28%,显着高于无IWS的模拟装置;TP平均去除率为-45.58%,显着低于无IWS的模拟装置(90.97%),IWS区基质的磷含量较高是造成磷营养盐浸出、导致TP去除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贾晓红[4](2014)在《柚木无性系苗期营养诊断及氮磷营养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nf.)原产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和中南半岛等地,属马鞭草科(Verbenaceae)落叶或者半落叶大乔木,与松树,桉树,杨树并列为世界上普遍种植的用材林树种。作为一种优质木材,柚木不管是在原产地,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人类对柚木原始林的不断砍伐,导致柚木资源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柚木原产国都限制了本国柚木砍伐数量与原木的出口,使柚木材更加紧俏。为了满足柚木木材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柚木人工林成为了各国满足其供应矛盾的主要途径。我国引种柚木历史悠久,大多种植在南方地区,其多为酸性赤红壤分布区,土壤氮、磷等素营养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柚木人工林的发展。因此,柚木无性系营养诊断,氮、磷营养效率高效基因型的筛选,成为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1.通过柚木无性系苗期营养诊断试验,即采用温室水培法对柚木无性系7559的幼苗,观察其在N, P、K、Ca、Mg、Fe、Mn、B、Zn营养元素缺失条件下的表型特征;测定植株的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及根、茎、叶部分的生物量(干重))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Y(Ⅱ)、ETR值)。结果表明:各个缺素处理均对柚木幼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片发黄,出现锈斑及坏死现象,植株长势较弱,其中表现症状最快的是缺氮、缺钾和缺铁处理。不同缺素处理的柚木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低于全素(对照)处理,其中限制因子主要是氮、钾、钙和铁。缺素导致柚木幼苗根系活力的下降,显着影响柚木根系活力的营养元素为钙和铁,其次为氮和磷。各个缺素处理的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值与对照处理有显着差异,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缺磷和缺铁处理。2.通过柚木苗期氮素营养效率研究,即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因素1:柚木7个无性系T1-T7(7029,7114,7122,7559,7544,7412,7219);因素2:氮素水平4个,对照No(不施N),N1(200mg/kg土)、N2(800mg/kg土)和N3(1200mg/kg土),开展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素的增加,柚木7个无性系幼苗的苗高、地径、叶面积以及各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施氮量达到800mg/kg土时,达最大值。(2)在同一氮素水平下,7个柚木无性系幼苗的苗高、地径、叶面积、茎、叶及总生物量显着差(P<0.05)。在N1、N2和N3水平下,苗高、地径、叶面积、茎、叶及总生物量均是T5(7544)最大。(3)7个柚木无性系的氮素吸收效率,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在N2水平下,T5的氮素吸收效率、氮素转化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分别达0.20,0.89和0.17,显着的高于其他6无性系;氮素吸收效率、氮素转化效率和氮素利用率最低的分别为T2(0.15), T4(0.09)和T3(0.53)。依氮素利用率高低将7个柚木无性系分成叁类:高效氮素利用型(7544),中效氮素利用型(7029,7114,7412和7219)和低效氮素利用型(7122和7559)。3.通过柚木无性系磷素营养研究,即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因素1:柚木5个无性系T1-T5(7029,7114,7122,7559,7544);因素2:磷素:设置4个水平,对照P0(不施P),P1(钙镁磷肥1g/kg土),P2(钙镁磷肥3g/kg土)和P3(钙镁磷肥6g/kg土),开展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施磷素的增加,柚木5个无性系幼苗的苗高、地径、叶面积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施磷量在3g/kg土时,达最大值。(2)在同一磷素水平下,5个柚木无性系幼苗的苗高、地径和叶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有显着差异(P<0.05)。P0、P1、P2和P3水平下,柚木无性系幼苗的苗高、地径、叶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的最大值均是T1(7029)。(3)5个柚木无性系的磷素吸收效率,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大。在P2水平下,T1的磷素吸收效率、磷素转化效率和磷素利用率分别达2.45,9.73和8.19,显着的高于其他4无性系;磷素吸收效率、磷素转化效率和磷素利用率最低的分别为T4(1.12),T5(2.59)和T4(4.05)。依据磷素利用效率高低将5个柚木幼苗无性系分成叁类:高效磷素利用型(7209),中效磷素利用型(7114,7122)和低效磷素利用型(7559,7544)(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4-05-01)

张彦丽[5](2012)在《低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大豆花期磷营养效率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低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花期的磷营养效率。[方法]选用4个"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和4个"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试验,设高磷(+P)和低磷(-P)2个处理,分析不同磷效率大豆基因型的含磷量、吸磷量和磷的利用效率与磷效率的关系。[结果]低磷处理下,4个磷高效基因型大豆苗期植株吸磷量的优势均较明显,D34表现出较强的磷吸收能力,但其磷利用效率的适应性并未表现出优势,只有D37表现出较强的磷利用能力和吸磷能力。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在大豆花期(-P)和(+P)处理下,大豆磷效率的高低主要是由吸磷能力的强弱来决定的,(-P)处理明显大于(+P)处理。(-P)和(+P)处理的吸磷量和磷的利用效率对磷效率直接影响均较大,而吸磷量贡献更大;间接影响均较小。低磷胁迫下,在大豆的营养生长阶段花期,磷高效基因型适应低磷的机理是不同的,磷吸收效率即吸磷量是不同基因型大豆花期磷效率的主要变异来源。[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磷吸收效率和磷利用效率对磷效率的贡献。(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2年12期)

李喜焕,常文锁,张彩英[6](2012)在《提高植物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磷限制植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是全球亟待解决的土壤养分问题之一,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培育磷高效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有百余个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被克隆,但真正用于植物转基因育种实践的却寥寥无几,且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现有候选基因种类繁杂且未系统分类,有些基因的功能尚未明确,缺少克隆与育种交流平台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目前已克隆的植物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按照其功能不同进行分析,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应用价值进行归纳总结。这不仅为分子生物学家选择目标基因,解析植物磷高效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为育种学家进行基因转化,培育磷高效新品种搭建平台。(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冯永坤,朱宁,程阳,王晓静,冯固[7](2009)在《AM真菌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玉米生长和磷营养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盆栽培养法,在高(150 mg/kg)、低(0 mg/kg)两个施磷水平下,研究了接种不同的AM真菌Glomus mosseae(BEG167)、Glomus intradices(BEG141)、Glomusetunicatum(BEG168)对磷高效(181)和磷低效(197)两种基因型玉米吸收利用磷的作用,探讨AM真菌对玉米磷效率的效应和AM真菌群落的功能互补或冗余作用。试验播种7周后取样,测定玉米的菌根侵染情况,植物生物量,植物磷浓度和磷效率,以及AM真菌根外菌丝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接种AM真菌显着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吸磷量,不同菌种在促进玉米吸磷作用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接种G.m菌种的处理的促进效应最高。高磷条件下观察到AM真菌对两种磷效率基因型玉米的生长无促进或存在抑制作用。磷高效基因型玉米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高于磷低效基因型,但植株磷浓度没有明显差异。不同菌种的菌丝密度有差异,反映了菌丝生物量的区别,玉米的菌根依赖性则随着磷水平增加而减少甚至为负值。混合接种处理中的玉米生物量与单独接种G.m没有显着差异,表明真菌群落成员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冗余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9-28)

黄润[8](2009)在《不同春小麦品种磷营养效率差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植物养分叁要素中,磷素有“能量元素”之美誉,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核酸、蛋白质、磷脂、ATP等)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对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世界磷矿资源正趋于耗竭,通过生物学途径发掘植物自身潜力以提高植物对土壤和磷肥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2007-2008年以22个新疆自育春小麦品种(新春2号~新春2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实验对供试品种在正常磷和低磷条件下的磷营养特性和植株个体性状进行比较,对供试品种进行了评价鉴定。2008-2009年采用水培和砂培分别对筛选出的典型磷高效品种和低效品种苗期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全生育期的磷累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土培盆栽实验发现,与正常磷条件下相比,在低磷条件下,除植株磷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外,供试的22个小麦品种成熟期的植株性状、不同器官(籽粒、颖壳、叶片、茎秆)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相对产量为筛选指标,对22个供试品种进行了评价。其中有4个小麦品种为磷高效品种,8个为磷中效品种,10个为磷低效品种。成熟期的株高、生物学产量、穗粒数与磷利用效率有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可作为区分磷效率高低的指标。2.通过土培盆栽实验发现,在不同供磷条件下,小麦籽粒、颖壳、叶片和茎秆中的含磷量均为籽粒>颖壳>叶片>茎秆,表明在保证籽粒中含磷量趋于正常的情况下,叶片和茎秆的含磷量减少,以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小麦在低磷条件的磷利用效率高于正常施磷条件的磷利用效率。由此可见,低磷胁迫能促进小麦提高体内磷的利用率。3.通过水培实验对小麦苗期根系形态和根系分泌物研究表明,在低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通过改变根长、根系体积、根冠比、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特性来增加对磷素的吸收利用,以适应低磷环境,不同磷效率基因型改变幅度不同。4.通过水培实验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间比较表明,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品种的叶片具有较低的MDA和较高的SOD、POD酶活性,说明在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品种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而磷低效品种的这种自我保护能力较差。5.通过砂培实验对不同磷效率品种整个生育期的磷营养进行研究发现,小麦在中后期磷累积量增幅大于生育前期,说明小麦在生育中后期具有相对较强的磷素吸收能力。在低磷条件下,磷高效品种表现出较高的生育期和生育阶段磷累积量。由此可见,磷高效品种对低磷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09-06-01)

丁玉川,陈明昌,程滨,李丽君[9](2006)在《磷营养对不同大豆品种生长和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磷素营养对山西省审定的10个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生长和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和高磷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的株高、主根长、根体积、叶面积和植株干物质量差异达到了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在高磷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间植株的磷吸收量差异达到了极显着水平,但在低磷条件下其差异不显着。晋豆11号、晋豆4号和晋豆23号在低磷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磷利用效率,表明它们适合于低磷土壤种植;晋豆10号和晋豆11号在高磷条件下磷的利用率较高,说明它们适合于磷有效含量高的土壤种植。合理利用大豆品种资源,有利于发挥品种利用磷素的潜力,提高磷的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习金根,孙光明,陆超忠[10](2005)在《植物磷营养效率差异的遗传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植物磷营养效率差异的遗传特性,以及根系形态、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磷营养效率差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磷营养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获得燕麦品种磷高效育种所需的种植资源,培育磷高效型基因型燕麦,进一步提高磷的利用效率、节约保护磷矿资源。本研究采用营养液培养初筛、土培验证和大田种植鉴定的方法,评价50个燕麦种质磷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磷效率不同的燕麦品种在不同磷浓度下的生物量及磷营养的影响分析,明确了水培筛选燕麦耐低磷基因型以磷浓度0.01mmol/L为低磷处理。(2)在营养液培养试验中,经过低磷处理的植株的生物量明显的低于正常供磷处理的品种,不同燕麦品种根冠比均较对照有所增加,不同燕麦基因型磷效率存在显着差异。以磷利用效率相对值的平均值为指标,筛选出了925、とゅた、V7、无名25、W85、蒙燕7202、力5、V22、SvalΦf03410、草莜1号、温泉燕麦、燕科1号、833、ULTIMA、太丰、白燕5号共16个磷高效品种;Onyllian、MARION、莜麦4400、大燕麦、晋燕2004、蒙农大燕1号、白燕4号、6518、加9、加3、坝莜8号、V18、鉴19号13个磷低效的品种。(3)在盆栽验证试验中,在低磷胁迫下植株的生物量,磷含量和磷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5.2%、30.8%和66.0%,除磷含量外均小于正常施磷水平9.1%、30.2%和73.3%,说明低磷胁迫加大了基因型间的差异。同时也表明不同燕麦基因型耐低磷胁迫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具有遗传改良的遗传基础。通过对不同燕麦品种的相对磷利用效率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相对磷利用效率较高的品种有白燕5号、白铃铛麦、925、V1、V7、蒙农大燕2号、大燕麦、加6、坝莜1号、燕科1号、蒙燕8498、晋燕2004、太丰、鉴19、YS0404、白燕2号、6518。相对磷利用效率较低的品种有莜麦4400、W85、白燕4号、无名25、夏莜麦、加3、草莜1号、蒙农大燕1号、加10。(4)在大田种植鉴定的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燕麦品种在相同磷胁迫下,对其产量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在田间试验中相对产量较高的品种有SvalΦf03410、燕科1号、Onyllian、6518、925、加10、とゅた、、W85、蒙燕7202、白燕5号、V7、坝莜8号。相对产量较低的品种有保罗、白铃铛麦、草莜1号、ULTIMA、加9、V22、 CAPTTAL、蒙燕8498、加6、晋燕2004、鉴19、6583、莜麦4400。(5)综合以上结果筛选出燕科1号、925、白燕5号和V7号4个燕麦品种(系)为磷高效基因型,莜麦4400号燕麦品种(系)为磷低效基因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营养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贾梦茹.根际砷还原菌及氮磷营养对蜈蚣草砷污染修复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9

[2].邢义莹.燕麦磷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3].丰锴斌,蒋元勇,章茹,卢龙.有无内部存水区的植生滞留槽中氮磷营养盐去除效率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4

[4].贾晓红.柚木无性系苗期营养诊断及氮磷营养效率研究[D].海南大学.2014

[5].张彦丽.低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大豆花期磷营养效率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2

[6].李喜焕,常文锁,张彩英.提高植物磷营养效率(候选)基因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

[7].冯永坤,朱宁,程阳,王晓静,冯固.AM真菌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玉米生长和磷营养的效应[C].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8].黄润.不同春小麦品种磷营养效率差异机理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

[9].丁玉川,陈明昌,程滨,李丽君.磷营养对不同大豆品种生长和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

[10].习金根,孙光明,陆超忠.植物磷营养效率差异的遗传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甘蔗磷营养效率聚类分析大豆植株缺磷症状表现2 磷素营养对烤烟 PSII 最大光化学效率藻类对植物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对植物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各试验组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标签:;  ;  ;  ;  ;  ;  ;  

磷营养效率论文_贾梦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