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占奎:太极易理史料辑录(续七)论文

孔占奎:太极易理史料辑录(续七)论文

摘要:《太极图说》是宋理学大擘周敦颐对《周易·系辞传》移步纵深的哲学思考。他从大千万物初始宗元之端出发,自本及末,由表及里,自里及表,由浅入深,来来回回地认识与思考中,以太极图的形式,概括了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等结构的内容,朴素而生动地揭示了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在伏胜《尚书大传》的基础上,周敦颐在理学领域基本系统了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千年以降的阴阳五行学说。

关键词:太极图说集注;太极;易理

宋周敦颐《太极图说》章句上: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朱熹注: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承上文而言);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质具于地(得阴静以为质),而气行于天者也(得阳动以为气)。以质而语其生之序(生,为始生,非相生之生),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一天)、木(三天),阳也,火(二地)、金(四地),阴也(此以天地奇偶而分阴阳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行,谓运行,即五行自相生之谓也),则曰木、火、土、金、水(则五气顺布之序也),而木(春旺)、火(夏旺)阳也,金(秋旺)、水(冬旺)阴也(此以四时生旺而分阴阳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此以气质清浊而言阴阳也)。又错而言之,则阳动而阴静也(此以动静而言阴阳也)。盖五行之变,至于不可穷(体无定属)。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不外二气)。至其所以为阴阳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不离一理),夫岂有亏欠间隔哉(阴阳五行,总包括于一太极之中,复分而为二为五。阴阳共一太极,不为亏欠,五行各具一极,非有间隔也)。

集说:朱子曰:阳变阴合,初生水火,水火气也。流动闪烁,其体尚虚,其成形犹未定。次生木金,则确然有定形矣。水火初是自生,木金则资于土。水质阴而性本阳,火质阳而性本阴。水外暗而内明,以其根于阳也,火外明而内暗,以其根于阴也。太极图阳动之中有黑底,阴静之中有白底,是也。横渠言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正此意也。金木水火分属春夏秋冬,土则寄旺四季。惟夏季十八日,土气为最旺。以图象考之,木生火,金生水之类,各有小画相牵连;而火生土,土生金,独穿乎土之内,余则从旁而过,为可见矣。

防治措施以药剂防治为主。对于炭疽病、斑点落叶病、锈病等真菌性病害,可用43%戊唑醇5 000倍液,或者其他三唑类药剂,或者用25%吡唑醚菌酯2 500~3 000倍液等甲氧基丙烯酸类药剂进行防治;对于绿盲蝽、桃小食心虫等,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000~1 500倍液、2%甲维盐12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对于红蜘蛛、螨类等,可用20%螺螨酯2 500倍液等进行防治。

集说:朱子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则非太极之后,别生二五,而二五之上,先有太极也。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则非无极之后,别生太极,而太极之上,先有无极也。问无极太极,本非二物?曰无极而太极。而无极之中,万象森列,不可为之无矣。太极本无极,则太极之体,冲漠无朕,不可为之有矣。问先生答书言阴阳五行之为性,各是一气所禀,而性则一也。两性字同否?曰一般。又曰同者理也,不同者气也。金木水火土,杂曰五行,各一其性。然一物又各具五行之理,不可不知。

改换门庭之后,眼下的山东队,一切都已大不一样。回望二十年时光,山东篮球的名号仍然响亮,壮心犹在,旌旗烈烈。只是在诸多变故之后,很多人心生疑惑,谁能回答归程在哪?

问先天太极二图,曰先天乃伏羲本图,非康节所自作。虽无言语,而所该甚广。凡今易中一字一义,无不自其中流出者。太极却是濂溪自作,发明易中大概纲领意思而已。故论其格局,则太极不如先天之大而详。论其义理,则先天不如太极之精而约。盖合下规模不同,而太极终在先天范围之内,又不若彼之自然,不假思虑安排也。若以数言之,则先天之数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以为八卦。太极之数,亦自一而二,自二而四,逐加其一以为五行。而遂下及于万物,盖物理本同,而象数亦无二致,但得有大小详略耳!

黄氏榦(干)曰:五行之序,以质之所生而言,则水本是阳之湿气,以气初动为阴所陷而不得遂,故水阴胜。火本是阴之燥气,以其初动为阳所掩而不得达,故火阳胜。木则阳之湿气寖多,以感于阴而舒,其质柔,其性暖。金则阴之燥气寖多,以感于阳而缩,其质刚,其性寒。土则阴阳之气各盛,相交相博,凝而成质。以气之行而言,则一阴一阳,往来相代,木火金水云者,各就其中而分老少尔。故其序各由少而老,土则分旺四季,而位居中者也。此五者,序若参差,而造化所以为发育之具,实并行而不相悖,质曰水火木金。盖以阴阳相间言,犹曰东西南北,所谓对待者也,气曰木火金水。盖以阴阳相因言,犹曰东南西北,所谓流行者也。

康节曾细推来,才生五行,便被气质拘定,各为一物,亦各有一性,而太极无不在也。问五行之生,各一其性,理同否?曰同,而气质异。曰既说气质异,则理不相通,曰固然。仁作义不得,义作仁不得,气质之性,只是此理堕在气质之中,故随气质而自为一性也。周子所谓各一其性者,向使元无本然之性,则气质之性,从何处得来?天下无性外之物,有此物即有此性,无此物则无此性。问各一其性,固是指五行之气质,然水之润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从革,土之稼穑,此但可见其气质之性。所禀不同,却如何见得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之无不在也。曰气质是阴阳五行所为,性即太极之全体。但论气质之性,则此全体堕在气质之中,非别为一性也。

叶氏采曰:水火木金土者,阴阳生五行之序也。木火土金水者,五行自相生之序也。问五行之生与五行之相生,其序不同,何也?曰五行之生也,盖二气之交,变合而各成。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所谓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是也。五行之相生也,盖一气之推,循环相因。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所谓五行顺布,四时行焉是也。曰其所以有二端,何也?曰二气变合而生者,原于对待之体也。一气循环而生者,本于流行之用也。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朱熹注:五行具,则造化发育之具,无不备矣(承上文而言)。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浑然一体,莫非无极之妙(释上三句)。而无极之妙,亦未尝不各具于一物之中也(释下两句)。盖五行异质(始生)。四时异气(运行)。而皆不能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定位),动静异时(流行),而皆不能离乎太极。至于所以为太极者,又初无声臭之可言(无极),是性之本体然也。天下岂有性外之物哉(性即太极。自其为天地万物公共之理而言,谓之太极。自其在人物禀受而言,则谓之性。天地生物,凡有物必有则,故曰天下无性外之物)。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也(此性字,带气质上说)。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在气质上看,虽有各偏一性,而实具此全体之理),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此性字,则专指理而言也)。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此数句甚妙,是气与理合而成性也。天道流行,发育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阳五行而已。而其所谓阴阳五行者,又必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及其生物,则又困是气之聚而后有是形。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可以为健顺仁义理智之性,必得是气,然后有以为魂魄五脏百体之身。周子所谓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正为是也。气化是当初一个人无种,后自生出来底,形化却是有一个人后,乃生生不穷底。天地之初,如何讨个种,自是气蒸结成两个人,后方生许多物事。所以先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后方说化生万物。若当初无那两个人,如今如何有许多人,那两个人便似而今人身上虱,自然变化出来。

问以质而语其生之序,此岂就图而指其序耶!而水木何以谓之阳,火金何以谓之阴,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一三阳也,二四阴也。问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岂即其运用处而言之耶!而木火何以谓之阳,金水何以谓之阴,曰此以四时而言,春夏为阳,秋冬为阴。阴阳气也,生此五行之质。天地生物,五行独先,天地之间,何事而非五行?阴阳五行,七者衮合,便是生物的材料。问阳何言变,阴何言合?曰阳动而阴随之。天地生物,先其轻清,以及浊重。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二物在五行之中,最轻清。金木又重于水火,土又重于金木。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作五行,又散为万物。

早春茬于1月上旬在日光温室或智能温室中育苗,2月中下旬定植,4—10月生产;秋延茬6月上旬育苗,7月下旬定植,9月至次年1月生产。

张氏栻曰:性之本,一而已矣。而其流行发见,则人物所禀,有万不同焉。盖何莫而不由于太极,亦何莫而不具于太极,是其本之一也。然有太极,则有二气五行,絪缊交感,其变不齐,故其发见于人物者,未尝不各具于气禀之内,故原其性之本一,而察其流行之各异。而本之一者,初未尝不究也,而后可与论性矣。故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盖论性而不及气,则昧夫人物之分,而太极之用不行矣。论气而不及性,则迷夫大本之一,而太极之体不立矣。陈氏淳曰:天下岂有性外之物,而不统于吾心是理之中也哉!理之所在太极于无际而无不通,细入于无伦而无不贯,前后乎万古而无不徹。

朱熹注:夫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通承上文而言)。此无极二五,所以混融而无间者也,所谓妙合者也。真以理言,无妄之谓也。精以气言,不二之名也。凝者,聚也,气聚而成形也。盖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又各以类凝聚而成形焉(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阳而健者成男,则父之道也;阴而顺者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人物始生,未有种类,不得不受天地之醇气,而自然化生者也。男女犹曰牝牡雌雄之类,盖通人物而言之也)。气聚成形(既已气化而成形矣),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而人物生生变化无穷矣(人物既有种类之后,则自以形气交感而相生,嘿受化育之理。所以生生遂无复穷尽矣)。自男女而观之,则男女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极也(气化中事)。自万物而观之,则万物各一其性,而万物一太极也(形化中事)。盖合而言之,万物通体一太极也(共一天命之性)。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人人物物,各具有天命之性)。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通体太极),而性无不在者(各具太极),于此尤可以见其全矣(前言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已见性之无不在。至此成男成女,化生万物,尤可以见性之全也)。子思子曰: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道包天地之外,以证通体太极),语小天下莫能破焉(道贯人物之中,以证各具太极),此之谓也。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集说:问周子,言无极之真,却又不言太极,如何?朱子曰:无极之真,已该得太极在其中,真字便是太极。太极,如一本生上,分而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无穷之理。生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极,更无停息。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周子所谓太极,是天地人物万善至好的表德。

庞朴先生指出,大概到春秋时期,“五行”已经逐步由具体的物质抽象为具有统摄性的物质“属性”[14],例如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对魏献子的答辞中,蔡墨提出:“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15]2323无论是五行的神格化,还是以“龙”为“水物”,均显示此时“五行”已经具有类型化的属性。不过,当蔡墨进而论及“五官”之神的形成过程时,他以五官先后出自少皞、颛顼、共工三氏,且为六人所分守,这种结构上的粗疏显示出此时的“五行说”尚未达到充分系统化的水平,其与“阴阳”似乎也未发生关联。

四是政工干部后继乏人。当前,有些基层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员已接近退休年龄,却物色不到合适的接班人;有些年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热心本职工作,甚至有些存有转换工作的思想。同时,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不断被压缩、精减,致使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减少,缺乏后续力量。

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是改善河湖水质的根本措施,也是可监测、可验证、可评价,实现微观控制与宏观控制相统一,河流“纳污容量管理”与区域“排污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共同基础。

陈氏埴曰:气化谓未有种类之初,以阴阳之气合而生;形化谓既有种类之后,以牝牡之形合而生。皆兼人物言之。

真氏德秀曰: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所谓万理一原者,太极也。太极者,乃万理总会之名。有理即有气,分而二则为阴阳,分而五则为五行。万事万物,皆原于此。人与物得之则为性,性者太极也。仁义即阴阳,仁义礼智信即五行也。万物各具一理,是物物一太极也;万理同出一原,是万物通体一太极也。

陈氏淳曰:总而言之,只是浑沦一个理,是一个太极。分而言之,则天地万物各具此理,是各各有一太极,又都浑沦无欠缺处。自其分而言,既成许多,此道理似散了。然就万物上总论,则万物通体浑沦,又只是一个太极。人得此理,聚于吾心,则心为太极。所以邵子曰:道为太极。又曰:心为太极。谓道为太极者,言道即太极,无二理也。谓心为太极者,只是万理总会于吾心,此心浑沦是一个理尔。只这道理流行,出而应事接物,千条万绪,各得其理之当然,则是又各一太极。就万物总言,其实依旧只是一个理,是浑沦一太极也。譬如一大块水银恁地圆,散而为万万小块,个个皆圆。合万万小块复为一大块,依旧又恁地圆。陈几叟月落万川处处皆圆之譬,亦正如此。此太极所以立乎天地万物之表,而行乎天地万物之中,在万古无极之前而贯乎万古无极之后。自万古而上,极万古而下,看来只是浑沦一个理,总为一太极耳!此理流行,处处皆圆,无一处欠缺,才有一处欠缺便偏了,不得谓之太极。太极本体本自圆也。

作者附言

本文的核心要点是宋以来程朱理学之于阴阳五行学说的系统与确立。五行是对四象更为深入的动态理解,四象是五行学说产生的基础。所谓四象,指的是少阴、少阳、老阴、老阳,代表的是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的状态;所谓五行,指的是对四象运动状态更为深入的界定与把握。五行学说中,把运动中的少阳叫作木,把运动中的老阳叫作火,把运动中的少阴叫作金,把运动中的老阴叫作水,运动初始状态的少阴、少阳、老阴、老阳,是一种暂时平衡,统称为作土。阴阳五行学说,是国人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的基石与源头。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257(2019)02-0037-03

收稿日期:2018-12-12

作者简介:孔占奎(1962—),男,河南济源人,焦作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和洪范(1948—),男,河南沁阳人,焦作师专覃怀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地方文化。

(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初版《周子全书·上》第10-17页)

(责任编辑 渠正堂)

标签:;  ;  ;  ;  ;  ;  ;  ;  ;  ;  ;  ;  ;  

孔占奎:太极易理史料辑录(续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