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层衬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隧道工程,结构力学特征,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单层衬砌
单层衬砌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毅,阳军生,谢壮,薛君,郑静[1](2019)在《基于FLAC~(3D)的隧道单层衬砌结构力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层衬砌结构力学特征,采用了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利用软件内置的接触面单元(interface单元)对不同结构层的层间接触效应进行了模拟。以巴哈高速公路东天山隧道2~#斜井工程为工程背景,建立了不同衬砌结构型式下考虑层间接触效应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现场Ⅳ级围岩条件下的单层衬砌结构力学特征及其围岩稳定性,并与原复合式衬砌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FLAC~(3D)模拟计算中采用接触面单元(interface单元)施加于不同结构层之间,可模拟衬砌结构不同层间接触形式的相互作用,较好地反映层间接触面的力学特征及位移特性;(2)对于受力性能而言,单层衬砌结构以组合梁承载模式进行承载,衬砌结构内力呈现"小弯矩、大轴力"的分布特征,衬砌结构截面应力以压应力为主,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的受压性能;(3)由于单层衬砌结构具有良好的层间接触性能,不同结构层可实现"协同受力、共同变形",使其承载模式优于复合式衬砌,能以较小的结构厚度满足隧道支护要求,因此单层衬砌具有较高的经济性;(4)单层衬砌隧道拱腰、拱脚及边墙底部YAI值较小,围岩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失稳,现场施工时应对上述部位加以防范。(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史永跃,杨林,严金秀,周桂银,李德明[2](2019)在《基于地质展开图的单层衬砌在青岛地铁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层衬砌在欧洲已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是基于Q系统在硬岩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引进单层衬砌技术以来,先后在十几个工程部分采用了单层衬砌作为永久衬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施工技术、材料、设备和管理等的原因,至今未能全面推广使用。依托青岛地铁西镇站单层衬砌研究课题,介绍了隧道施工地质编录作用、内容,并详细阐述了单层衬砌全断面地质展开图绘制的具体要求、原则、要点和步骤。最后,结合地质编录及全断面展开图的成果,分段对Q系统的6个参数赋值,并计算出相应的O值,根据(Q,D_e)在Q系统支护图中初步确定隧道支护参数,利用Unwedge程序对主要结构面组合的楔形块体进行支护前后的稳定性分析,并参考地质条件和当地以往类似工程的经验,最终确定了单层衬砌支护设计参数。(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1)
王建伟[3](2019)在《湿喷钢纤维混凝土单层衬砌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和榆高速公路云山隧道工程为依托,进行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室内和现场的试验研究,以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基础,采用水胶比和胶骨比双控的设计理念,进行钢纤维混凝土室内试验和现场试喷,设计出的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工作性好、强度高、抗渗性优良,便于施工,现场质量稳定,并总结出一套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为隧道单层衬砌代替传统复合衬砌的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9年06期)
周平,王志杰,雷飞亚,杜彦良,侯伟名[4](2019)在《考虑层间效应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考虑层间接触效应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内力分布规律,自行设计考虑层间效应的单层衬砌模型并研制竖向油压5MPa和侧向压力1.5MPa作为逐级施加的卧式加载试验台架,开展不同荷载作用下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层间接触特征的单层衬砌与考虑接触特征的单层衬砌在拱腰和墙角处的安全系数均为最低,最容易出现弯矩和轴力突变;考虑层间接触特征的单层衬砌最大弯矩与最大轴力均出现在拱脚处,层间接触面存在明显黏结力,结构的轴力增加和弯矩减小,内力变得均衡,结构的整体安全性高于不考虑层间接触面,相对不考虑层间效应,受力最不利的左右拱脚处的安全系数分别增加143.7%、149.4%;当竖向油压达到3MPa、侧向油压值达到0.9MPa时,仰拱周围层间接触面压力增长速度显着加快,仰拱处混凝土由线弹性转变为塑性,竖向油压达到4MPa,侧向油压值达到1.2MPa时,仰拱、拱角与拱顶层间接触面应力值有减小或反向增长的趋势,仰拱、墙角等界面发生破坏;钢纤维在单层衬砌裂缝扩展在30%~70%之间阻裂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成刚[5](2019)在《高地应力炭质千枚岩隧道双层初期支护加单层加强衬砌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隧道双层初期支护加单层加强衬砌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掌握了双层初支加单层加强衬砌的支护类型施工工艺原理和施工方法,对于提升软岩大变形地质隧道的安全程度和施工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邹逸伦,周健,方勇[6](2018)在《高地应力下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层衬砌是目前地下工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衬砌结构。文章以某高地应力条件下铁路隧道地下风机房为工程背景,为研究单层衬砌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受力特性,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使用Hoek-Brown准则,比较了无支护、10 cm厚钢纤维喷混凝土、20 cm厚钢纤维喷混凝土及复合式衬砌这4种工况下围岩塑性区、围岩监测点的位移、以及支护结构的内力。通过对比发现,采用20 cm喷射纤维混凝土支护时,其性能与复合式衬砌相差不大,甚至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复合式衬砌。其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高地应力条件下单层衬砌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陈雪峰,毛金龙,袁立,刘骁凡[7](2018)在《单层衬砌在梨花井隧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复合式衬砌结构在结构防水和承载机理上的问题,以单层衬砌在盘兴(盘县-兴义)高速公路梨花井隧道中实际应用为例,介绍了新型单层衬砌的结构设计参数、经济对比及受力分析等内容。单层衬砌结构在梨花井隧道中的成功应用证明,在围岩强度高、完整性好、节理裂隙及地下水不发育的情况下,单层衬砌结构相对于复合式衬砌具有变被动防水为主动防水、更能发挥围岩自身稳定性的特点,同时施工速度提高、减少了工程投资成本。(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8年02期)
周平,王志杰,徐海岩,侯伟明,雷飞亚[8](2017)在《考虑层间效应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考虑层间接触效应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内力分布规律,自行设计考虑与不考虑层间效应的单层衬砌模型并研制竖向油压5MPa和侧向压力1.5MPa作为逐级施加的卧式加载试验台架,开展不同荷载作用下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层间接触特征的单层衬砌与考虑接触特征的单层衬砌在拱腰和墙角处的安全系数均为最低,最容易出现弯矩和轴力突变;考虑层间接触特征的单层衬砌最大弯矩与最大轴力均出现在拱脚处,层间接触面存在明显黏结力,结构的轴力增加和弯矩减小,内力变得均衡,结构的整体安全性高于不考虑层间接触面,相对不考虑层间效应,受力最不利的左右拱脚处的安全系数分别增加143.7%、149.4%;当竖向油压达到3MPa,侧向油压值达到0.9MPa时,仰拱周围层间接触面压力增长速度显着加快,仰拱处混凝土由线弹性转变为塑性,竖向油压达到4MPa,侧向油压值达到1.2MPa时,仰拱、拱角与拱顶层间接触面应力值有减小或反向增长的趋势,仰拱、墙角等界面发生破坏;钢纤维在单层衬砌裂缝扩展在30%~70%之间阻裂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6)
宁逢伟,尹小鸽,蕫金文,胡海明[9](2016)在《自然干燥状态下单层衬砌湿喷混凝土抗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客观评价自然干燥状态使用环境下单层衬砌湿喷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参考ASTM C1609,采用0.05mm/min的加载速率对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分别放置0、16h、24h及72h叁种湿喷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干燥条件下钢纤维较粗合成纤维更容易散失混凝土中的水分;湿喷混凝土的抗弯强度随含水率的降低近乎呈线性递减,且含水率降低2.0%~2.4%和3.1%~3.9%,抗弯强度分别降低了25%~40%和38%~50%。干燥初期(16~24h)0.5mm、1.0mm和2.0mm挠度处的残余抗弯强度和2.0mm挠度处的抗弯断裂能分别降低了5%~39%和10%~32%。(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6年03期)
李海光,洪叶南[10](2015)在《聚丙烯纤维硅粉砼在隧道单层衬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纤维硅粉砼结合了聚丙烯纤维砼耐久性好与硅粉砼抗渗性能好的优点,在复合材料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对其在隧道衬砌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还较少。文中通过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硅粉砼硅粉含量、聚丙烯纤维掺量对砼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农村公路隧道改造工程进行了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5年06期)
单层衬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层衬砌在欧洲已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是基于Q系统在硬岩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引进单层衬砌技术以来,先后在十几个工程部分采用了单层衬砌作为永久衬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施工技术、材料、设备和管理等的原因,至今未能全面推广使用。依托青岛地铁西镇站单层衬砌研究课题,介绍了隧道施工地质编录作用、内容,并详细阐述了单层衬砌全断面地质展开图绘制的具体要求、原则、要点和步骤。最后,结合地质编录及全断面展开图的成果,分段对Q系统的6个参数赋值,并计算出相应的O值,根据(Q,D_e)在Q系统支护图中初步确定隧道支护参数,利用Unwedge程序对主要结构面组合的楔形块体进行支护前后的稳定性分析,并参考地质条件和当地以往类似工程的经验,最终确定了单层衬砌支护设计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层衬砌论文参考文献
[1].李林毅,阳军生,谢壮,薛君,郑静.基于FLAC~(3D)的隧道单层衬砌结构力学特征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9
[2].史永跃,杨林,严金秀,周桂银,李德明.基于地质展开图的单层衬砌在青岛地铁的应用[C].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王建伟.湿喷钢纤维混凝土单层衬砌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9
[4].周平,王志杰,雷飞亚,杜彦良,侯伟名.考虑层间效应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5].王成刚.高地应力炭质千枚岩隧道双层初期支护加单层加强衬砌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19
[6].邹逸伦,周健,方勇.高地应力下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
[7].陈雪峰,毛金龙,袁立,刘骁凡.单层衬砌在梨花井隧道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18
[8].周平,王志杰,徐海岩,侯伟明,雷飞亚.考虑层间效应的钢纤维混凝土隧道单层衬砌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9].宁逢伟,尹小鸽,蕫金文,胡海明.自然干燥状态下单层衬砌湿喷混凝土抗弯性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
[10].李海光,洪叶南.聚丙烯纤维硅粉砼在隧道单层衬砌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5
标签:隧道工程; 结构力学特征; FLAC~(3D)有限差分软件; 单层衬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