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更加突出人文理念、乡土情怀,如何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成为教师的关注重点。文章首先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应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然后介绍了福建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最后阐述了中学语文课程中对福建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福建地区;乡土文化资源;价值;运用方法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学校应该树立资源意识,对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开发利用。这其中,乡土文化资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经过开发整合,可以运用到语文课程中,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新手段。以下结合福建地区,探讨了乡土文化资源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运用。
(2)学生可以在Bb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思路制定学习计划,能对新知识及延伸知识进行拓展学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一、 语文教学中应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也不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教育就是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实践活动中,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将具有乡土特色的事物引入教学中。如此,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创新了教学途径,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总结起来,语文教学中应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如下。
(一) 激发学习兴趣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始终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在乡土文化资源中,选取趣味性的知识内容,穿插进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尤其是文言文、阅读理解、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三个难点,合理应用乡土文化资源,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拉近学生和语文的距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培养爱国主义
有国才有家,无数个小家组成了一个大家,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语文课堂是传播爱国主义的重要阵地,要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升国旗、唱国歌上,还要立足于脚下,强化乡土教育。选择合适的乡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如此,学生会对家乡和祖国产生认同感,发挥出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家乡和祖国贡献一分力量。
(三) 方便理解课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但不同地区的节日庆祝方法也不同。我国多数地区,在清明节扫墓、祭奠先人,时间是四月初五;在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时间是五月初五。而在福建的安溪县,扫墓祭祖时间是冬至前后,端午节则是六月初二。从节日习俗的不同点出发,将其引入语文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探寻节日来历,抄录节日庆祝对联,并写下过节时的所观所感,来展示家乡的节日习俗。
二、 福建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
(一) 茶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福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且建造了寺庙岩祠,发展形成神奇的庙祠文化。例如:千年文庙、东岳寺、城隍庙、大王陵、清水岩等。了解庙祠文化,能探寻宗庙的渊源和发展,以及相关的建筑风格、楹联诗词。具有特色的宗祠,例如詹公祠、湖头相府,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将寺庙岩祠引入语文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查阅族谱、走访老人,开展寻根之旅,了解传说故事;并且结合著名的景点,观察建筑物风格,学习诗词碑文等,将家乡文化传播给外界。
可变尺度池化的思想就是把不同输入特征尺寸,通过池化函数以不同大小的滑动窗口和步长来提取特征,把不同尺寸的输入映射到固定尺寸的输出。可变尺度池化层运算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二) 戏曲艺术
目前常用的闽南语中,对古汉语的使用特征一脉相承。从历史的角度看,秦朝一统后,闽南一直在中国版图内;且当地的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保持了语言的古老性。利用闽南语学习文言文,可以从两者的关联入手,例如句式、释义、语气词、音韵变化等。第一,在句式上,闽南语中的疑问词“底”,代表了“何”,例如底事、底地,就是在说何事、何地。第二,在释义上,闽南语中的“那”,不是方位词,而是疑问词,释义是“怎么”,和“问渠那得清如许”中的“那”释义相同。第三,在语气词上,闽南语中的西瓜真大,会说“西瓜有大”,这里“有”字的用法和《诗经》中的“有”字相同,例如“逃之夭夭,有蕡其实”。第四,在音韵变化上,闽南语中“斜”字的发音是xia,和“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音韵相同。
(三) 闽南方言
闽南语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在福建人的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一些广泛流传的俗语和谚语,能传播正能量。例如“钱四脚、人两脚”,意思是要想获得财富,就必须付出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闽南语,并不是要求学生单纯学习闽南方言,而是收集其中有价值的俗语、谚语、歌谣等,学习这些话语背后的道理,突出教化功能;并在作文中合理应用,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 寺庙岩祠
福建素有“闽南茶都”的美誉,以安溪茶为例,是我国乌龙茶的故乡,也是铁观音的发源地。人们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多彩的茶文化,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茶文化作为一种媒介,将历史、民俗、宗教、礼仪、书画、音乐、戏剧等融为一体,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茶文化的运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采风活动,搜集和茶有关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通过讲故事、听茶歌、说习俗的形式展示出来,认识到茶文化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做茶文化的传播者。
(五) 节日习俗
在不同地区,受到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会形成独特的文化,例如方言、故事、艺术形式等。语文来源于生活,是对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这一点和乡土文化的发展需求是一致的。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升语文素养。此外,乡土文化的传播,能助力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在已有的教材上,还要拓宽眼界,将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运用其中,丰富教学内容。例如,不少闽南语歌曲中,表达的是人生沉浮、爱情的悲欢离合、生活的喜怒哀乐等。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而泉州作为“宗教博物馆”,和它的开放性、兼容性不可分割。例如民居古厝,将居住、祠堂、家族教育等功能集为一体;土楼是山区特有的建筑,被誉为东方古城堡。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中,“说不尽的桥”这一主题,就可以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了解当地著名桥梁的结构,欣赏桥梁和周围风景搭配产生的美感,以及桥梁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
(六) 太极文化
延平四贤,指的是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理学大儒,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景行企前修,载瞻荐溪簌。斯文端在兹,黾勉继芳躅”,这是《题四贤堂》的最后四句,希望当地人能传承好四贤的崇高品德和精神。
(七) 四贤文化
从家谱到县志再到府志,甚至到《闽书》,都有明确的记载,福建邵武和平镇坎下坑池村,就是名副其实的太极宗师张三丰的故里。邵武县拟建张三丰铸铜雕塑、太极广场,为打造张三丰故里城市名片,已经开展了三丰故里传统武术大赛、张三丰太极拳大赛等活动。
三、 中学语文课程中对福建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方法
(一) 利用闽南语学习文言文
福建戏曲种类多样,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在我国戏曲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例如:高甲戏中的多个剧目,不仅进京演出还获奖;南音唱腔被称赞为“上古音”;布袋戏、木偶戏,有特殊的表演形式等。这些艺术形式,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除了戏曲本身的唱、念、做、打,还包括音乐、美术等元素,成为优秀的学习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些艺术的传承面临严峻考验,将其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社会调研,了解戏曲的发展经历,学习戏曲的基础知识,针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提出有用的意见。
(二) 利用民俗文化学习知识
以我执教《咕咚》一课为例。《咕咚》根据民间故事改写而成,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课文以“问号”为主题编写,还有《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两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继续训练学生根据课文提取信息作简单推断的阅读能力。教学《咕咚》要引导学生在借助图画猜字、认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猜字、认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次在大学里举办“高端培训班”,参加者都是地、市一级的领导,我去讲清史,在讲课中,有一个人突然站起来问:“碰到小人怎么办?”我当时真没有料想到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思考了一下说:“感谢!”底下沉默了二三十秒后,全场长时间鼓掌。
(三) 利用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福建的乡土文化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是全体中国人的财富。第一,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可以利用“爱拼才会赢”“泉州模式”“惠女水库”等案例,通过学习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完成自信、自强教育。第二,培养学生的重义轻利精神,可以讲述当地人们的壮举,例如王永庆巨额捐款、李陆大扶贫济困等。在《论语》中,提出审美要义是返璞归真,和重义轻利的精神相符。第三,培养学生的宽容性和开放性,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知识时,可以结合福建人的开放、开拓意识,既追求中庸之道,又能海纳百川。
“这驴肉不比西市胡姬酒肆中的差啊!听说万花谷满山满谷都种着花,长着草,养得牛羊满山遍野,野猪成群结队,是一个可以天天吃肉的地方。有一个由六诏来的小丫头,会用花瓣酿‘百花酒’,唉哟喂,老子想到这个,肚里的酒虫就一拱一拱的往喉咙里蹿!”左边桌子上一个满脸胡子的大叔在朝着他身边的几个兄弟嚷嚷,由他腿边包袱里露出来的泥刀与灰板来看,他们多半是长安匠作行里出来觅活的师傅吧!
(四) 利用乡土元素开展阅读
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结合不同的乡土文化元素,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其一,利用泉州海丝文化,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泉州人的冒险精神,深入了解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布局,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二,利用宗教和民间信仰,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绘画、书法、手抄报等活动,了解宗教和信仰的传播过程,认识到宗教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其三,利用当地历史名人,促使学生了解名人的生平、著作、学术思想,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重演历史事件,感受这些人物的精神品格。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方便理解课文,是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有效途径。分析可知,福建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包括茶文化、戏曲艺术、闽南方言、寺庙岩祠、节日习俗等。文中介绍了中学语文课程中,对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方法,希望为实际教学活动提供借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美英.初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浅谈[J].新课程(中学),2019(9):36-37.
[2]梁光云.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乡土文化资源的融入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9(1):298.
[3]张永刚,殷红丽.我们的乡土语文课——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的运用初探[J].时代青年(视点),2018(6):63.
[4]农静纯.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45.
作者简介:
黄治蓉,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学。